农村教师之怪现象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教育不可谓不够重视,尤其是对农村的基础教育更是疼爱有加:近十年以来,如普九投入,薄弱学校建设,课桌凳统一配置,远程卫星接收,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蛋奶计划(营养餐工程),班班通工程等等各种惠教政策一浪高过一浪;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农村寄宿贫困生生活补助,营养餐工程等等各种惠生政策一波接着一波奔涌页来; 民办教师转正,教师核编整顿,教师工资上划,特岗教师,各种惠师政策也是频频出台。在这些大力度的工作攻势之下,似乎要一股脑地把农村的基础教育打造成“金字塔”。然而与之相应的效果似乎并没有出现,那就是,农村的教育质量问题依照在低空盘旋,学生也像农民工进城一样出现一浪高过一浪的进城潮。究其原因无外乎农村教育不适合他们,城里的学校才更适合他们。即使有这么多的惠利政策,也没有没有催出返乡潮来。在一味镀金的形势下,不得不思考农村教育到底怎么了?

其实,把两类学校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就知道了,二者区别最明显的是师资水平的高低上。农村低而城市高。一位大家说得好: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多直白的道理,老师才是支撑教育大厦的根基。师资水平的高低与教育质量的高低是成正比的。然而,就是这一关键的角色,在我们的农村教育中,却黯然失色,存在着诸多的怪现象:

一、农村教师的城镇化现象

随着“城市化”工作的推进,农民进城了,学生也进城了,而今教师也出现了城市化的浪潮。进城意味着生活环境更舒适,工作环境更宽松,生活品味更高档。不只如此,城市化的教师多是素质较高的,城里人也不傻,素质低着非有特殊关系者,不要。教师的城市化现象直接挖农村教育的墙角,使本已偏低的师资素质变得低之再低。我所在的乡镇,比例可达10比1。

二、农村教师的素质弱化现象

大家都明白一个常识:就是当今知识的更新速度飞快,一个大学生毕业1年,知识就陈旧多少。按此,一个初中或高中毕业的教师,毕业20年会是什么样,30年呢?即使是专科毕业,10年、20年后又会怎样。所以国家想到了继续教育,而且全员参加,5年一轮,终身制。除此之外还不算,还有学历进修培训、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技术培训、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长期的、短期的,形势可谓丰富多彩,不一而足。劳神不可谓不切,心力不可谓不尽,而效果却不敢恭维。堪可用鱼缸里撒网一喻。这是为什么呢?老师不愿学,又可不用真学。于是乎在避之不及之际就“应试而学”、“应付而学”一通罢了,时间也花了,金钱也投入了,精力也浪费了,而收获?——No。

三、农村教师的老化现象

自从2003时的那次以2001年为届的核编定岗至今,转眼十年多矣,农村教师除了零星补充的几个特岗教师之外,就再也没新的师资补充进来了。以2001年为界算起,现在,年龄最小的教师恐怕也已人到中年了吧,30岁以下的教师业已绝迹了。教导孩子的师长们应该都父字辈的或祖字辈的,能成为朋友的兄弟姐妹辈的实属罕见,这些培英育华的园丁们与孩子们在着思想上、观念上、认识上、生活方式上等等方面存在着志不同、道不合的离心离德现象。教师是过去时,学生是现在将来时,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这种天壤之别怎能实现教育目标。

四、农村教师思想上的惰化现象

这个惰化现象一般来讲应该是老化的正常生理反应,是自然现象,应该不足为论。可是在老师队伍中毕竟还存在一部分年富力强的少壮派,他们虽届“奔4”,但尚身强力壮,精力充沛,经验积聚,正是干事创业,求效出绩的好时候,理应脚踏实际,立足课堂,奋力拼搏,大干快上。然而这种大好形势并未出现。相反,个个却是思想懒惰,不思进取,敷衍塞责,洸洸乎干城之具,却不能传道授业,昂昂乎庙堂之器,却不愿甘为人梯。非不能也,而是不为也,非不取也,而是不进也。

五、农村教师管理体制上的僵化现象

农村教师的管理是四点定位法:四点者,教育局、编制办、人事局、财政局共四家,教育局管教师的业务考核,人事局管职称晋升,财政局管发工资,编制办管理人头。这个四位一体的定位法就像紧箍咒一样,可以说是把教师给定得死死的,教师要想流动流动真是比登天还难。在这种体制下,教师不流动是正常的,如若某某流动了,那就不正常了,必定有过硬的关系功夫才能把这个体制魔咒顶开一个小口,前述那些进城潮者大多具有这种功夫,所以,他们成为了“师上师”。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很好懂,但却没人去落实,于是乎,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达到一种静谧状态,死寂般地静。真可谓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