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影响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0—0151—01  摘要:志愿服务作为一股重要思潮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活,促进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而且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他们还得到了成就感和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高校 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 道德修养 影响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对志愿者的影响是指志愿服务活动对志愿者本人所产生的积极独特的影响。从志愿者角度将其概括为在校服务期间,激励自我;踏进社会之后,调节心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有益影响是目前志愿服务的首要任务,同时,以便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更加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  一、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志愿者在校服务期间,不断激励自我  在院开展的支教仁里服务期间,激励自我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新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优秀的精神品质,这也是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开展,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够培养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怕困难、迎刃而上的无私奉献精神。  高校志愿者在奉献自己的同时,不断的发现问题,在面对问题时,激励自己,在解决问题时,逐渐成长。志愿者从志愿者活动中找到信心和勇气,从而树立更远大的理想,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在志愿者们自觉精神和建立美好社会愿望的推动下,志愿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志愿服务及其蕴涵的高尚精神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志愿服务领域越来越广,高校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团结奉献精神的重要手段,成为高校大学生和谐校园全面建设的重要标志。  二、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它反映大学生志愿者面向社会需要、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道德目标的行为选择,使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中获得反省和提高的机会,有利于大学生自我道德的完善和升华。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如能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则有助于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具备参与志愿服务行为的延续的意识。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实现心灵的回归,使得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时,自己越来越产生善良的愿望,越来越趋向纯洁和美好。在帮助他人和社会的同时,自己付出的是精力、体力、情感、金钱,而获得的是思想的转变、心灵的升华、个性的成熟和乐观的态度。因为在志愿服务、奉献爱心的过程中,可以使大学生深入接触到社会实际和人民群众, 唤醒他们的道德情感和行动,促使他们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当今社会上难免会出现不好的风气,大学生志愿者在追求人文精神的同时,能够消除极端世俗化的迷误,对现代社会生活多了深层思考和导向,志愿服务则将生活的物质享受之外的崇高意义和价值体现在行动中,从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不断完善。  三、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中营造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志愿者服务工作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道德文化修养;有助于大学生识结构的完善,专业技能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人际交往和处事应变能力的锻炼;有助于完善大学心理素质;有助于展大学生的社会资源。 为此,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让每一位参与的大学生了解社会关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的群体归属感和国家意识。此外,志愿者向其他大学生宣传,应该从心底里意识到志愿服务工作对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倡导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如此一来,志愿服务工作在我院开展和普及的力度就会加强,营造一种有人都要用 “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氛围。长期以往,必定能使我国的大学生的个人文化道德修养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四、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志愿服务活动虽然给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带去了一些物资,但这是远远满足不了学校和孩子们的需求,带去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可以给予老师们一些启发,但是在短期内也改变不了贫困山区的教学质量。相对来说,大学生志愿者收获的更多,通过活动,让家庭富裕的大学生走进贫困山区,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每个大学生都收获了感动,懂得要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相对于山区的孩子们,大学生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是优厚的,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依然保持饱满的求职热情,使大学生志愿者们意识到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  参考文献:  [1](澳)邓金.教育与科普研究所编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2]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 判 断成 熟 专 业 的 六 条 标 准[J].社会学研究,2000(5).  [3]陈瑛,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机制的几点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2).  [4]沈东华.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5]陈敏.服务性学习模式在志愿活动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05,(13).  [6]程晓峰.浅析素质教育的发展—以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