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对策

国际服务贸易课题论文

题 目浅析中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学院专业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二O 一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摘 要:

进入21后, 随着中国入世成功以及经融市场不断对外开放,国内融入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中国对外投资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出现了较大发展。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需要、外在市场的对外贸易支付需要和对外投资需要及科技的迅猛发展等因素不断促成本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开展。

作为经济资本占用少、综合回报率高、业务联动强的主营业务, 国际业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新时期加速推进战略转型、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具有非凡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课题将借此机会从介绍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种类入手, 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 寻找中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而找出原因,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战略应对措施, 以此大力推动中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字:中国商业银行 国际业务 业务现状 发展对策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种类

1、国际业务中的负债业务

(1)吸收各种存款

A 、吸收当地存款人的存款

当地存款人包括当地各种企业、机构和个人, 当地存款的货币种类有当地货币和其它国家货币两大类;存款的期限一般属于短期, 也有部分中期存款。

B 、吸收当地同业的存款

当地同业存款是当地银行和其他国家银行存放在本国银行的资金, 所吸收的当地存款的货币种类也是有当地货币和其它国家货币两大类;期限分为短期和中期两种。

(2)发行国际债券

国际债券是指一国的国际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公司企业或国际组织机构为筹集资金在国际市场上发行的以外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国际债券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A 、以发行的债券是否以发行市场所在国货币为面值作为划分依据, 可分为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

B 、以是否公开发行为划分依据, 可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C 、以发行债券的利率情况划分, 可分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零息债券和限定下浮债券。

(3)短期国际商业借款

短期国际商业借款主要是指向其他银行借款,即同业拆放交易, 银行同业拆放主要是为了调剂头寸余缺和获取利差收益, 最终才贷给需要短期资金的工商企业。其特点是:期限短、金额较大、手续简便。

2、国际业务中的资产业务

国际信贷与投资是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中的资产业务。国际信贷与投资与国内资产业务有所不同, 这种业务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国外借款者。

(1)进出口融资

商业银行国际信贷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融通。这种资金融通的对象, 包括本国和外国的进出口商人。商业银行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资金融通的形式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A 、进口押汇,进口方银行承做的一种特殊的间接贷款业务。

B 、出口押汇,由出口方银行所承做的贷款业务。

C 、出口信贷,商业银行在政府的鼓励下, 为促进本国商品和劳务出口而向贸易中的有关当事人提供的一种融资方式。出口信贷主要有两种类型, 即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D 、打包放款, 票据承兑, 福费廷, 国际保理等。

(2)国际放款

国际放款是商业银行在国外从事的与贸易无直接关系的资金贷放业务, 主要目的是盈利。由于超越了国界, 在放款的对象、放款的风险、放款的方式等方面, 都与国内放款具有不同之处。商业银行国际放款的类型,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划分。

A 、根据放款对象的不同, 可以划分为个人放款、企业放款、银行间放款以及对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放款。

B 、根据放款期限的不同, 可以划分为短期放款、中期放款和长期放款, 这种期限的划分与国内放款形式大致相同。

C 、根据放款银行的不同, 可以划分为单一银行放款和多银行放款。一般来说, 单一银行放款一般数额较小, 期限较短。多银行放款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 参与制放款。第二, 辛迪加放款。

(3)国际投资

根据证券投资对象的不同。商业银行国际投资可以分为外国债券投资和欧洲债券投资两种。

A 、外国债券投资(Foreign Bond) ,指由外国债务人在投资人所在国发行的, 以投资国货币标价的借款凭证。外国债券的发行人包括 外国公司、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外国债券的购买人为债权国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个人等, 其中, 商业银行是重要的投资者。

B 、欧洲债券投资(Europe Bond),指债务人在欧洲金融市场上发行的, 以销售国以外的货币标价的借款凭证。欧洲债券是目前国际 债券的最主要形式。欧洲债券有很多形式:1、普通债券(Straight Bond) 。2、复合货币债券(Multiple Currency Bond) 。3、浮动利率债券(Floating Rate Bond) 。4、可转换为股票的债券(Convertible Europe Bond)。

(4)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中, 外汇交易业务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它包括:外汇头寸、即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期权交易、套汇与套利、以及投机等。

3、国际结算业务

国际间进行贸易和非贸易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 要用货币收付, 在一定的形式和条件下结清, 这样就产生了国际结算业务。国际结算方式是从简单的现金结算方式, 发展到比较完善的银行信用证方式, 货币的收付形成资金流动, 而资金的流动又须通过各种结算工具的传送来实现。

(1)汇款结算业务

汇款是付款人把应付款项交给自己的往来银行, 请求银行代替自己通过邮寄

的方法, 把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银行接到付款人的请求后, 收下款项, 然后以某种方式通知收款人所在地的代理行, 请它向收款人支付相同金额的款项。最后, 两个银行通过事先的办法, 结清两者之间的债权债务。汇款结算方式一般涉及四个当事人, 即汇款人、收款人、汇出行和汇入行。国际汇款结算业务基本上分为三大类, 即电汇、信汇和票汇。

(2)托收结算业务

托收是债权人为向国外债务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发汇票, 委托银行代收的一种结算方式。一笔托收结算业务通常有四个当事人, 即委托人、托收银行、代收银行和付款人。西方商业银行办理的国际托收结算业务为两大类, 一类为光票托收, 另一类为跟单托收。

(3)信用证结算业务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指进出口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后, 进口商主动请示进口地银行向出口商开立信用证, 对自己的付款责任做出保证。当出口商按照信用证的条款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后, 进口商将货款通过银行交付给出口商。一笔信用证结算业务所涉及的基本当事人有三个, 即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和开证银行。

(4)担保业务

在国际结算过程中, 银行还经常以本身的信誉为进出口商提供担保, 以促进结算过程的顺利进行。目前为进出口结算提供的担保主要有两种形式, 即银行保证书和备用信用证。银行保证书(Letter of Guarantee) 又称保函, 是银行应委托人的请求, 向受益人开出的担保被保证人履行职责的一种文件。备用信用证(Stand by Letter of Credit)是一种银行保证书性质的凭证。它是开证行对受益人开出的担保文件。保证开证申请人履行自己的职责, 否则银行负责清偿所欠受益人的款项。

二、中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业务现状特点和不足之处

1、中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开展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

1986年以前, 我国的国际业务基本上是由中国银行独家经营, 其市场占有率始终在95%以上。198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下放对专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国际业务的审批权限, 工、农、中、建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办理国际业务开始在全国铺开,

同时, 交通银行、广州发展银行和福建兴业银行等, 也获准办理国际业务,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新兴的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 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均在开业伊始就瞄准了风险小、成本低、资产利润高的国际贸易业务, 至此,中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开展才全面起步。

国际业务作为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营业务,据统计, 我国四大我国商业银行2010年度非利息收入占比指标, 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均为6.57%,中国银行为13.46%,农业银行为8.38%,而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2010年为34.4%,占净收入的比重为42.93%。这一数据充分证实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开展水平较低的事实,但这几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加速开放与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增长,我国国际业务的发展有着越来越多的空间,近几年的国际业务拓展规模较过去有着很大的提升,下图是我国2005年与2010年国际结算业务量对比显示,表中的数据便有力地阐述了这一点。

图一:1主要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量对比表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内部网站

2、中国各家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量发展水平显著不一。

从增长幅度来看, 大部分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增幅远远高于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图一所示)。如此大的增幅, 可能受到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起点低、基数小等的因素的影响, 显示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速度之快, 国际业务竞争实力高于大股份制商业银行。但从市场占有份额来看, 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占有量要远远高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 特别是中国银行仍然牢牢占据着领头羊的位置(如图二所示)。

图二:2010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量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内部网站

3、中国各家商业银行的进出口贸易融资量差距也较明显(具体见图

3一2)

图3-2:主要商业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量差距图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内部网站

图中,白柱子表示商业银行进口贸易融资量,黑柱子表示出口贸易融资量,百分比代表的是商业银行的进出口贸易融资量差距。从图表中可见,我国的商业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量差距总体还是较大的,但大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出口融资差距明显小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大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出口融资量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融资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中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

A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单一, 国际业务品种比较少, 国际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主要是进出口结算和贸易融资,而且各家商业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方式千篇一 律, 以基本形式为主,国际保理和福费廷等较复杂的业务数量有限, 为进出口商量体裁衣设计的结构贸易融资更是少之又少,这与市 场提供的巨大商机不相符。

B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模式单一, 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际业务的特点调整营销策略。首先,营销理念上偏差, 由于客户经理的绩效压力, 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国际业务推销, 忽视客户需求的挖掘, 业务改进和新业务研

发未能与市场实际需求衔接;其次,国际业务目标客户单一, 主要定位为大型进出口企业, 这类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银行间对这类企业的激烈竞争, 导致银行利润下降;再者,各商业银行营销渠道不畅, 部门间协调不够导致业务处理流程还不顺畅;另外营销人员匮乏、营销投入不足也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较为落后的重要原因。

C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指标和经营体制存在欠缺。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 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来自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化业务等方面的收入, 只能依靠网点优势赚取结算、代理等收入, 收入来源单一,并且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没有来自存款账户管理的收入,这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理国际业务时利润低下同时由于经营体制欠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2010年外资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9%;我国商业银行2010年末不良贷款率为6.2%,较高的不良贷款率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业务开展时面临着风险大、信誉低的困境,因此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还有待提升。

D 、人力资源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激励机制落后,导致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低下。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 员工没有内在的动力去想方设法改进工作, 动力不足;同时缺乏吸引人才的竞争机制, 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大商业银行职员多以本科生 和专科生为主,难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中既有国际金融知识精通 外语和计算机的国际结算人才严重匾乏, 激励机制有待提高。

2、客观原因

A 、市场竞争激烈。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提供大体相同的国际结算产品, 不能形成比较优势, 迫使各家银行在低水平层面上进行恶性竞争,竞相压价和打价格战使得这些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收入水平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凭借其在经营理念、服务水平、管理体制、市场定位和产品研发等上的优势的强势介入国际结算市场,不但抢走了大部分的中高端客户,还把触角伸向了中小企业, 开始抢占中小企业国际结算项下的贸易融资市场。这更是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量开拓的难度。

B 、外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人材掠夺激烈。国际结算业务投入小、风险低、利润大, 一直是外资银行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的重点, 由于培养一个合格的国际结算从业人员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为尽

快使本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步入正轨, 最经济的方式是从国有银行挖掘现有的人材, 凭借较好的待遇, 吸引这些国际结算专业人员的加入, 他们的加盟, 不仅带来了成熟的国际结算工作经验,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也带来了大量的国际结算客户, 这些新成立的国际结算部门可以在短期内站稳脚跟, 而外资银行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本地市场。因此, 最近几年, 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专业人员大量流失, 进而造成国际结算业务的大量流失。

C 、我国内紧外松的金融管理政策, 造成了对内歧视、对外优惠的不公平竞争环境。中资银行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 而外资银行在不少领域享受了超国民待遇。比如, 在税收方面, 中资银行执行的所得税率是50%-30%,而外资银行只有15%-30%;在业务方面, 外资银行可经营外币投资业务, 而中资银行则严禁涉及;外资银行的业务品种利率确定有一定自由, 而中资银行必须严格遵守央行利率规定,种种条条杠杠都约制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拓展。

四、中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创新的对策

根据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 要想改变目前的经营现状和遇到的问题, 必须进行国际结算业务的改革和创新, 创新不应该只局限在国际结算产品层面上, 因为即使有好的产品, 还需要有好的经营机制才能发挥作用, 而经营理念的更新和转变, 更能为老产品的改良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思想上的保证, 因此更应该从机制和经营理念上对国际结算进行改革和创新。

1、业务创新

由于现有的国际结算产品功能单一, 很难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部门一定要转变观念, 对现有国际结算产品的适用范围要有全新的认识, 要加强国际结算产品的组合和产品的优化和与改良, 产品组合或优化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客户的风险和成本“使之适应客户的结算需求”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部门要形成这样一种共识, 即:银行的国际结算产品要随时根据客户的结算需求进行调整, 在用好现有产品的基础上, 要大力加强对现有产品功能的再发掘和新产品研发的投入, 从中找出可以利用的环节, 将单纯的结算产品和融资产品结合起来, 往往会起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2、营销模式创新

一方面,对于国际结算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提供组织和资金的保证, 对新产品的主创人员要有相应的奖励措施。以调动各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而且, 新产品的研发不能局限在国际结算本身, 应该和信贷、风险管理、理财等部门联动, 对客户不仅要提供单一的国际结算产品, 更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一种量身定做的全面解决方案。为此,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成立一个由相关部门成员组成的新产品研发委员会或小组, 小组成员应具有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外汇管理、信贷业务、客户营销、法律等背景, 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交流和沟通, 对各种可能的设想进行讨论和研究, 如果新产品可行, 则应及时拿出可行性方案, 由客户或产品营销部门进行推广, 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效益。

另一方面,国际结算具体业务可以在总部集中处理, 但营销必须放到基层, 中小客户由广大的基层网点维护, 通过广大的基层网点, 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动态, 并对此进行汇总、分析和研究, 进而推出合适的国际结算产品, 产品一经推出, 尽可能用最快的时间推向辖属全部经营机构, 争取在第一时间占领市场, 取得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比较优势。

3、经营理念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要一改往常的模式,将国际结算业务和贸易融资业务进行紧密结合, 利用贸易融资业务带动国际结算业务, 赋予国际结算部门一定的信贷融资权限。对国际结算项下贸易融资业务的管理应该与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有所区别,要改变现有的国际结算项下贸易融资观念, 即由额度风险控制和长期贷款思维转化为单笔授信和贸易短流程的风险判断和控制;由将贷前风险控制延伸到对贷款操作环节及货权单据的控制和判断;由主体准入为基础的风险控制理念转变为基于流程控制或在把握主体的同时控制资金流、物流的风险控制理念。我国商业银行引入自偿性贸易融资理论并投入运用, 可以获得以下的好处:1、银行可以掌握企业真实贸易信息, 解决企业经营业务活动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中小企业可以获得共生担保效应和信誉升级效应:大、中小企业形成“信誉链”或“信誉联盟”, 通过责任捆绑, 提升了企业信用, 尤其解决了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3、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保证所提供融资资金的专款专用, 节约了银行的监督成木;4、自偿效应, 还款来源就来自贸易本身, 还款有保证;5、我国商业银行可

以获得规模效应, 有利于形成产业链融资的规模效应, 是达成银企双赢的融资新途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 能否提供覆盖整个供应链环节的一体化的、结构化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贸易融资业务在其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根据国际结算项下贸易融资业务自偿性的特点, 通过控制申请融资企业的现金流量, 来控制融资银行的资金风险, 并保证银行的合理利润, 是我国商业银行改变目前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相脱节现象的关键。

4、竞争手段的创新

外资银行的进入, 既是机遇, 更是这样挑战, 与外资银行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并非一无是处, 与外资银行的全球化和网络化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的本土化优势更加明显, 对本土企业的熟悉程度也更高, 我国商业银行拥有强大境内分支机构网络和强大的本土分销能力, 一旦某种国际结算产品成熟, 将很容易将其推广到全国;第二, 我国商业银行与本土客户更接近, 更能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偏好,拥有较好的人脉资源,广大的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在本土银行办理业务,还有我国商业银行往往具有很强的人民币资金和结算的网络优势, 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和高效率的资金支付和结算服务。因此国内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部门要利用这些优势。首先, 要借鉴外资银行成熟的服务理念, 加大对国际结算客户的营销开发和服务力度,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 进一步改进对客户的营销手段和服务方式, 增加对客户的服务内容、提高办事效率,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删减手续留住和稳住客户, 让客户将更多的业务转移到本行来办理。

第二, 要充分利用本土强大的分销网络, 将更多的国际结算业务放到基层办理, 加强基层国际结算营销的力度, 尽可能扩大在基层开办国际结算业务的范围, 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5、人才培养的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应对人员流失的现象, 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和稳定计划, 采取一定的手段留住关键的国际结算人材, 要做到这些, 我国商业银行首先要大力加强国际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新招聘人员, 应对其学科背景进行选择, 在具备要求的英语水平的条件下, 应优先选择具有国际贸易、会计、金融、管理等背景的应聘人员, 改变以往偏重于英语专业的现象,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这些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员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上岗, 而对在岗人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

岗位培训计划, 丰富其相关业务知识, 对员工的培训和培训成果要纳入对部门和员工本人的考核;要对部门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进行有效的调控, 既要鼓励员工在单位内的横向交流, 又要积极引进需要的人材, 通过有针对性的输出和输入, 达到对部门人员从结构和年龄构成上进行合理配置的目的;第二对相关的在职人员要加强部门内不同岗位间的交流和轮换, 努力做到让每位员工能够胜任多个岗位, 尤其是关键岗位的交流, 对关键岗位要有人员储备, 防止因人员离职后留下的岗位空白无人填补的尴尬局面;第三对关键岗位的员工要区别对待, 要从待遇、升迁、职务、外出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待, 做到关键的内部人才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吻合, 无形价格和有形价格相结合, 稳定他们的工作情绪和工作积极性;这样做也能起到很好的标杆作用, 可以向其他员工传递积极的信息, 即只要业务能力强, 在无需离职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 第四要鼓励员工自学, 要积极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相关的行业资格考试、行业证书考试的行为, 对获得相关证书或资格的员工除解决相应的考试费用外还要进行奖励;第五要加大对地市一级或县一级支行的国际结算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对广大基层网点国际结算从业人员的培养中, 除教授他们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的基础知识外, 还要重点突出对他们国际结算营销能力的培养。

五、结束语

中国商业银行只有加快金融创新特别是国际业务的创新,加大金融改革的 力度, 拓宽银行业的国际贸易业务量,抢占更多的市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缩短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差距, 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服务空间, 尽快地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使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舞台上立于不倒之地。因此, 认真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本文在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种类、国际业务现状特点进行研究剖析后,浅析了我国国际业务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 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国际业务开展情况有借鉴和指示作用,但同时,本文也存在着以偏概全的不足之处,首先,由于缺乏详尽的数据,本文难以对于我国国际业务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做出实证分析,说服力不够;其次,由于契机问题,本人并未进行实地考察,缺乏第一手资料,本文采取更多的

是二手资料,因此在得出结论时显得不够客观。最后,每个商业银行本身的发展情况不同,在进行研究时,应一一对症下药,而本文更多地是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开展的大背景、大环境入手,因此,相关商业银行在借鉴时应从自身现实出发。

参考文献:

[1]李翰阳. 从全球金融危机看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问题[J].国际 金融研究,2009(2):75.

[2]梅圣华.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内部管理初探[J].现代金融,2009(1):44.74〕吴凌, 苏丹.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策略选择[J].中国发展观 察,2009(1):52.

[3]孙兆力.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环境分析和战略选择[J].天津经济,2009(2):49.

[4]毛慷黄. 基于波特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环境分析[J].经济纵 横,2008(4):90一92.

[5]吴良刚等. 银行业完全开放后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策略博弈分析

[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03):83一84.

[6]曾斯璐, 戴杭骁.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区位选择探讨[J].经济地理, 2011(05)

[7]王恺伦. 多变贸易环境下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策略思考[J].中国外资,2009(12):16一17.

[8]连平. 当前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新变局[J].中国外汇,2009(3):20一21.

[9]何卫国. 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营销策略选择[J].经营管理者,2OO9(13):58一55.

[10]张汉飞. 银行业全面开放下的国有商业银行中见业务发展战略[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02).

[11] 周红军. 最新国际贸易结算管理与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12]刘凤军. 梅宁. 银行竞争与营销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