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景观的整合

城市道路景观的整合

Integration in Urban Road Landscapes

周      术

Zhou Sh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02-0062-03

中图分类号     TU984.11

摘  要   近10年来

然而

由于建造时序和实施主体的

不同

导致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出现

缺乏整合以车为本的现象本文提出

一种以

为最终目的的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    城市道路景观     整合   人性化

Abstract Urban road landscapeshave made a great achievementof construction in nearly 10 years.Nevertheless, differences of actualconstruct procedure and peoplemake the phenomena thatlandscapes have been broken upand lack of humanity in existencewidely in urban road landscapes inChina. Consequently, a viewpointof integration is put forward in thisthesis at the basis of a lot of theoreticanalysis and practices. And thethesis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method of urban road landscapefrom the whole and the part layers,and the author hopes which canbe valuable for future designers.Key Words Urban road landscape,Integration, Humanity

作        者烟台大学建筑系讲师邮       编264005收稿日期

2005    08    21

62

筑第24卷

02/2006

万方数据

一个城市道路景观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人为建构所积累起来的

在诸多参与构成景观的要素中

添加将难以产生具有整体美感的城市道

路景观

基本上还是局限于具体地段的特定项目的局部层面研究

这样难免

会陷入顾此失彼的状态中

无序的态势

华丽的建筑

是满足普通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的场所却不宜找到

一种

整体性思维和整体性设计流程的缺失

笔者认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应

该引入以为最终目的的的设计理念

整合

可以建立有机的秩序

成为完整连续的

整体

人性化

1   城市道路景观

与地理

学和生态学意义上的景观概念有所区别狭义的城市道路景观包括城市道路中被人们感知的空间和实体等客体要素

然而由于人类的行动

与人类关联的城市道路景观所

包含的意义远不止于客体的外在表象

因此景

还包含人的感知结果以及人在景中实

的过程

社会生活

围合空间的实体以及空间中人的活动共

同组成的复杂的综合体

我国近10年来的城市道路景观与传统城市道路景观相比

正以日新月

异的面貌昭示其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

在城市道路景观实践过程中导致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出现缺乏整合

以车为本

的现象

城市道路景观的整体结构在物质环境更新的过程中往往被人为地分割

 沿街建筑个性突出

成城市道路景观混乱无序

工现场脏乱

报刊亭

自我表现意识强烈

伴随着汽车的快速发展

景观建设

趋向于休

闲等功能日渐衰微天下

譬如

 道路红线的

不断拓宽

从空间上超越了

过宽的道路不仅威胁行人的安全

大拆

大建

人们不能认同于景观的

巨变

城市道路的绿化系统往往生态效益差

改善城市道路环境质量

的作用

整合

新老地层的走向一

在沉积上没有明显间断的接触关系表示在它们的沉积期间

因而沉积物得以连续沉积

从城市道路景观研究的角度来讲合

而不是简单的功能组合

质量及其结构

关系的调整与组织

因此

一种手段

整合整合

可以满足人们在城

市道路景观中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人性化

觉恒定性

渐变

譬如

尊重历史小尺景等手法将城市的文化特色及辉煌的历史度的的有机生长是护理性和修融入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复性的道路景观建设使道路景观与公众之间

从而适应于人的生理能够产生深层次的情感沟通

使人们对道路景观环境的感

觉始终是熟悉的和亲切的

3.2  城市道路景观自身的整合

城市道路景观中的各构成要素之间是

城市道路景观的相互联系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母

质量取决于各构成要素本身的性质以及各系统的一个构成要素

各狭义地方面要素的协调度

相关因素彼此之间的整合是相互交叉讲

为了研究方便因此

主体要素的整合以及客体既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与城市母

要素与主体要素之间的整合三个方面来探系统的连续性

讨城市道路景观中诸要素间的整合方法

一座城市的道路景观不仅

仅是按照棋盘模式排列的参差不齐的建筑

而应该是不

断演化的实体和互联空间的组合客体要素的整合主要体现为

以创造空间为目的来进行实体

的组织

来重新建立

交通政策及管理措施等方面

空间次序和创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古希腊或古罗马人把每一个新的构筑物看作是街道

们不是简单地竖起一座新的神庙

而是有意识的重新设计街道或广

第二

彼此之间应当相互兼容

例如

日本

东京某路灯重复着附近建筑窗洞的韵律

图2第三

自然的地形地貌

借景等手法将城市的自然景观

引入人工景观物的

还应该充分发挥植的空间调节作用

都被设计为本体

色彩与形式

及扩展环境的一个平衡的有机部分

2.2   以

为目的的整合原则

   整体连续性原则人的连续

性活动的客观要求

3.1  城市道路景观与城市母系统的整合城市道路中人们的活动是一种永恒的

这就要充满生命力的动态我国目前城市道路景观现状表明

求人们感知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应当是个

的静态局

部整体缺乏的整体的城市道路景观首先必须从城市母

整体系统出发用地规划和自是获得更大意义上的整体的条件然文化等因素整合2

首先

使城市的道路景观能如通过提高城市道路网的密度

够融入到整个城市的整体中

也要分层次妥善解决引导车流向城市支路疏散

并建立起

进而缓解干道的交通压力

层次分明步行交通环境

  综合多样性原则 满足人对实行交通电子控制系统管理

景观环境认知的需求等措施

人对环境的认知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步行交通的发展

在城市道路景观与城市用地规

人们总是从自己的理念出发划整合的过程中时间空间

因城市道路两侧的用地规划

仅仅由于人的职业在避免用地在时空坐标上出现使用

人们的体验就极不的同时多功能复合

相同尽量缓解居民生活

多样化的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交通的依赖和通勤人口的流动量综合多样性物质景观的多

样性甚至将大型商务办公等公建的

布局调整为

布局

  动态渐进性原则 景观演化从的动态性与人的知觉恒定性的体现而将它们吸引的交通流转移到城市支路

动态渐进性原则是指城市道路不可能存在此外

是相互补充的诸要素在中的以保持整个城市自然生有机发展还要兼顾人们的知态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的有机循环为前

  主体要素的整合

城市道路景观中主体要素的整合主要指性

不同感觉体验的整合二

是针对同一个体自身体验的复杂性与综合是针对不同个体在城市道路场所中行驶速

筑第24卷

02/2006

63

万方数据

细部处理采用人体尺度来缓解高

层建筑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感

细部

处理尺寸加大

按照主体的行为心理布置

客体要素注   释

城市道路的类型不同

因此道路分类是道路景观研究的一大前提路道路

城市道路可分为快速

次干路和支路

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

原则上禁

从而使客体要素适合主体的

图1   日本某路灯重复着建筑窗洞的韵律

        

资料来源

度的差异引发的体验差异不同速度体验的整合

意味着城市

道路景观既要按照人的视觉规律组织城市道路景观格局及形态

如听觉

嗅觉等具体的体验途径可适当栽种一

些有香味的色花随

风发出各种音乐的城市小品以及选择适于

人的触觉的木质这样

可以使人们在城市道路景观中的各种不同

感觉的体验相互激发

是指城市道

路景观建设还必须添加的

概念

这就意味着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不

仅要有适应于步行者近距离接触的

还要考虑汽车速度的体验

创造一个格局

清晰的城市道路景观结构

譬如

64

筑第24卷

02/2006

万方数据

人体尺度视觉习惯等心理约

并会

本能地适应和理解客体景观环境

譬如

4时

这时应该在道路空间中布

置一定高度的环境小品或种植乔木绿化等人体尺度1.2

适于人体尺度

并采

用将功能相关的设施整合起来设于一处的

方法

人丧失了对尺度的判断能力而产生

压抑感和恐惧感

并在材料

将人的视线限定在道路空间比例

较好的范围内

 按照城市道路空间中人们行为的连

续性特点将各种相关的功能单元串接

如人们等候公共汽车时

人感觉到的时间

总是比实际等待的时间长几倍

分散人们对

汽车的注意力

结    语

本文基于缺乏整合以车为本的现状

人性化

整合

限于专业的角度

而实践证明

既需要系统化的设计方法

科学精确

的现场施工以及细致精心的后期维护等

等只有实现设

才能创

造出真正的

所谨表谢

止两侧用地对主干道直接开口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实践表明

与生活性干道合二为一

辞海. 上海

2000.[美]约翰西蒙兹著. 俞孔坚等译. 景观

设计学

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北京

2000

邹德慈. 城市设计概论. 北京

2003金广君. 图解城市设计. 哈尔滨

1999

参考文献

 [美]约翰西蒙兹著.  景观设计学场

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俞孔坚 等译. 北京2000.

2邹德慈. 城市设计概论. 北京

2003.

3金俊. 理想景观城市景观空间的系统建构

与整合设计. 南京

2003.4赵和生.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南京1999.

5王鹏. 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 南京

2002.6齐康编.城市建筑. 南京2001.

王建国. 城市设计. 南京

1999.

8[日]土木协会编. 道路景观设计. 章俊华 等译.

北京

2003.9

金广君. 图解城市设计.哈尔滨

1999.

城市道路景观的整合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周术, Zhou Shu

烟台大学建筑系,264005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2006,24(2)3次

参考文献(14条)

1.邹德慈 城市设计概论 2003

2.约翰·O·西蒙兹;俞孔坚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20003.齐康 城市建筑 2001

4.王鹏 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 20025.赵和生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1999

6.金俊 理想景观--城市景观空间的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 20037.金广君 图解城市设计 19998.邹德慈 城市设计概论 2003

9.约翰·O·西蒙兹;俞孔坚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200010.海 2000

11.城市道路的类型不同,其相应的景观设计方法明显不同,因此道路分类是道路景观研究的一大前提.根据道路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位置和作用,城市道路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其中主干路又称城市主干道,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多以通过性交通功能为主,原则上禁止两侧用地对主干道直接开口.由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对街道空间价值与意义的不同理解,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实践表明,我国的城市主干道往往都兼有生活性功能,与生活性干道合二为一.因此本文定位于兼有生活性功能的城市主干道的景观研究12.金广君 图解城市设计 1999

13.土木协会;章俊华 道路景观设计 200314.王建国 城市设计 199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周术.宋晓华.郑云亮.ZHOU Shu.SONG Xiao-hua.ZHENG Yun-liang 城市道路景观体验的整合——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策略之三[期刊论文]-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7,20(2)

2. 戚春华.李远见.QI Chun-hua.LI Yuan-jian 城市道路景观的分析与评价[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3. 黄超.高欢.HUANG Chao.GAO Huan 城市道路景观整治改造设计探讨——以阜阳市一道河路为例[期刊论文]-农技服务2008,25(6)4. 任琪.李峻峰.REN Qi.LI Jun-feng 现代城市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初探[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5. 段树明.王卫平.许明.DUAN Shu-ming.WANG Wei-ping.XU ming 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探讨[期刊论文]-城市交通2009,7(6)6. 邓炀.刘尧.DENG Yang.LIU Yao 结合地域特征构建具有人文特色的道路景观[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8,34(11)7. 赵兵.ZHAO Bin 江南水乡城市道路景观个性的营造——以昆山市顺陈路为例[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2010(8)8. 吴薇.刘红红.Wu Wei.Liu Honghong 现代城市道路景观理想与建构[期刊论文]-新建筑2006(4)

9. 周术.郑云亮.Zhou Shu.Zheng Yunliang "人性化"场所——解析大连城市道路景观[期刊论文]-华中建筑2007(6)10. 张席洲.郭继杰.张启慧.王成 集成理论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外公路2007,27(6)

引证文献(3条)

1.倪文峰.张艳.车生泉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性——以重庆市渝北区兰馨大道景观设计为例[期刊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8(4)

2.周术.郑云亮 "人性化"场所——解析大连城市道路景观[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07(6)3.何贤芬 城市高架道路景观的尺度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zjz200602017.aspx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