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1

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识课名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业:公地悲剧的含义以及产生原因

第三组组长: 小组成员:

第3页

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公地悲剧的含义以及产生原因

当今世界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环境问题。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本 的扩张,人口数量的增加,环境的承受力受到严重考验。在我国某些地方甚至出 现了严重的环境破坏现象。其中,草原破坏和森林破坏是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有时候会以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的经济有了大幅度提升, 人口的总数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数量级。由于各种的原 因,导致了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以我国的内蒙古草原为例,1982~2006 年 内蒙古草原退化严重,与 1982 年相比,1983~2006 年的 24 年间草原植被状况 优于 1982 年的年份只有 5 年,1999~2006 年 8 年间内蒙古草原各类型的草原植 被状况均劣于 1982 年,没有出现显著改善的年份。总结起来,有几个方面的原 因。第一,草原放牧量增加超过了草原承受限度。牧民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后果 增加牛羊数量。第二,草原的开垦导致了草原面积减少。第三,外地人口涌入, 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甘草、麻黄、 苁蓉等药用植物的无序采挖。第四,牧民为 了解决烧柴等能源问题,盲目地砍伐灌木用作燃料。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森 林破坏。森林被破坏之后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会产生许多 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塌方等。黄河水含沙量年年增加,也是由于黄河上游水土 流失严重,受雨水冲刷之后,土壤最终流入黄河所致。导致森林破坏主要有以下 原因:第一,人为的滥砍滥伐,攫取大量的木材。第二,为了增加土地面积,开 垦森林。 第三, 因为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和旅游业发展, 不得已破坏了森林。 第四,酸雨导致树木干枯。 “公地悲剧”这一个概念一个美国学者哈定于 1968 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 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首次提出的,文章里说到“英国曾经有这样一 种土地制度——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尚未耕种的土地作为牧场(称为 “公地” ), 无偿向牧民开放。 这本来是一件造福于民的事, 但由于是无偿放牧, 每个牧民都养尽可能多的牛羊。 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 公地牧场最终因 “超 载”而成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终全部饿死” 。属于人民的公共财产,比如 第3页

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水源,空气等等,没有明确地进行分配,就会导致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增 加消费量,而另外的人就被

迫消费了。公地的悲剧,基本上就是指在这类情况下 环境的破坏。 牧民不考虑单位面积草原的承载量, 增加了放牧量, 长此循环下去, 草木枯竭。 还有就是,人们对森林树木砍伐和开垦,让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因为草原和 森林没有明确地像财产一样进行明确的分配,所以有的人为了个人利益的增加, 忽视长远利益,不惜破坏了环境。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注意和有效遏制的话,公 地的破坏就会越来越严重,最终成了“悲剧” 。

英国科学家哈丁 [1]首次提出了"公地悲剧"这一概念并通过形象的例子对此加以解释:假设 有一片公共牧场可供牧民们自由放牧,在缺乏使用限制机制的情况下,每个牧民所做的决策 总是尽量多地放牧或者延长放牧时间,直至放牧总数超过草地的承受能力.结果草地逐渐耗 尽,而牧民也无法继续在该公地上放牧和得到更多收益,这时便发生了"公地悲剧".此后,"公地 悲剧"一词经常被用来指理性地追求最大化利益的个体在没有相应制度约束下,其短期行为 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失. "公地悲剧"的产生是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多人在共同行使公共产权时,个体行为很容易给公共 资源的使用带来外部性.首先,人们过度使用公共资源几乎不用承担成本,而限制自己使用所 产生的收益却分散到在所有共同使用公共资源的人身上,个体在做生产决策时更不会主动考 虑自身行为所包含的所有社会成本,所以行使该公共产权的人会倾向于尽量多,尽量快地利 用公共资源,造成资源过度使用 [2].其次,公共资源的供给者很难排除其他人的使用,因此人 们在公共资源供给和消费上存在"搭便车"的动机,都等着消费别人供给的公共资源,结果是谁 都不生产.

第3页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