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课本 横向发展 纵向延伸

紧扣课本 横向发展 纵向延伸

——初中数学复习的几点体会

本人连续教了几届初中数学,每年到了三月底四月初即进入数学全面复习阶段。为此许多授课教师绞尽脑汁,想尽办法,特别是一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更是寄希望于抓住这复习的最后机会,快速提高自己的成绩。在此,我就几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注重基础,理清思路

初中数学复习资料五花八门,但大同小异,对初中数学内容的归纳基本都是:数与式、方程、函数、图形以及统计概率等几大类,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一定要以一本资料为纲,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搞清前后知识的关联,对重要的知识点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多强调,并且举例说明举一反三,再配上适量的针对性训练,以强化学生记忆。

二、以考代训,发现问题

我们不主张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但每一部分或章节复习完毕,配以适当的检测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检测中才能发现问题,针对多数学生在试卷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为有些知识点的定义,学生可能会完整地复述,但数学考试不会考默写概念定义,而是要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垂径定理,大多数学生都能流利的说出其含义,而在涉及具体题目中,就不知怎样巧妙运用它;再比如:的平方根是多少的填空题,许多学生会填±4,就忘记了的含义本身就是16的算术平方根,它已经等于4了,也就是此题是求4 的平方根;还有在复习有理数与无理数时,考查试卷上出现22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部分学生选择它是无理数,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圆7

22周率π约等于,所以将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化成分数形式忘记7

了。 在最近的我的一次测试中出现了一道题目(1)-1= ,有一个平时2

成绩很好的学生不假思考填上-2,这明显是把负指数与负数混为一谈。通过这次 1

测试发现了他的这一问题,我相信他记忆深刻,下次一定不会忘记,试想没有平时的测试,怎会知道还有学生不知道负指数的含义呢?

三、研究中考题型,重难点突破

近观几年来的中考数学试卷,题型题量基本不变,以基础性为主,对于重要题型会出现高频命题点,但逐年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以201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为例,它延续了近七年的命题风格,考查全面,难易适中,既有利于检测出全体考生的基础知识,也满足了后续学校对考生能力的选拔需求,充分体现了“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试卷对于一些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和分值较前两年有所变化,如:

1、对于圆的考查以往题型都是选择题或填空题,今年将圆与相似三角形的内容结合起来,以10分的解答题进行考查,综合性较以往有所提高。

2、统计问题前几年一直在解答题中考查,分值为10分或12分,2014年把统计问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概率的内容前几年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014年以12分的解答题进行考查,且不仅考查了学生联系实际的想象能力,而且题目摒弃常规的解答和思考方式,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4、前几年一直把对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合考查作为压轴问题,2014年将三角形全等的知识与正多边形结合起来,以14分的解答题进行考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四、典型题型剖析,提高区分度

初中数学总复习不能脱离课本,尤其是课本上的例题,更是精挑细选,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在许多平时的模拟卷及中考题中都可能出现课本例题的演变和延伸,凭多年经验,我平时很注意对这类经典例题的剖析,并强化学生训练,做到训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不盲目地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

例如:如图1,一块铁皮呈锐角三角形,它的边长BC=80AD=60㎝,要把该铁皮加工成矩形零件,使矩形的两边之比为且矩形长的一边位于边BC上,另两个顶点分别在边AB、AC

上,求这个矩形零件的边长。(沪科版九年级上册课本第88页例题)

这道例题条件清晰明确,只需要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高之比等于相似

2

比,即可列出方程求解。

而最近我在一张模拟卷上见到了这道题的改进升级版,我觉得非常新颖巧妙,它考查了学生对多个知识点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具体题目如下:

如图,已知△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铁板余料,其中AB=AC=150㎝,BC=180㎝,要把它加工成矩形零件MNPQ,使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边AB、AC上。

1.如图2,若这个矩形是正方形,那么边长是多少?

2.如图3,若这个矩形的一边长是另一边的2倍,则边长是多少?

3.如图4,在等腰三角形ABC中放入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GIJK中,点E、J分别在腰AB、AC上,点H、G、K在底边BC上,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在此题的解答过程第一问中,将例题中的一般三角形改为等腰三角形,但没有给出底边BC上的高,它要求学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底边BC上的高,然后再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在第二问中,要求尽管与例题相同,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2倍,但删除了长边在BC上的这个特定条件,导致应有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讨论,适当递增了一点难度。

作为试卷的压轴题,为提高区分度,在第三问中设置了分值4分的高难度是非常合适的。

总之,初中数学复习方法千变万化,我们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紧扣课本,横向发展,纵向延伸,定会出现理想的复习效果。

3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