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研究

  一、营运资金与营运资金管理政策   广义的营运资金是指企业全部的流动资产,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也称为净营运资本。一般情况下,此余额大于零时,说明企业的流动资产不仅可以偿还各种短期债务,其剩余部分还可以用来作为清偿非流动负债的资金来源,而不必变现长期资产,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的研究中。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关于流动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与流动负债管理上的基本思路和原则。营运资金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按照财务理论,企业价值取决于企业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多少。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由固定资产创造的,但仅有固定资产并不能产生现金流量,还必须有流动资产协助配合。在该过程中,营运资金起到一个传送带的作用,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流动资产的价值进行捆绑,通过采购、生产、销售、回款等环节最终形成货币资金,实现企业价值的创造。   二、中美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对比分析   下面就中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的管理情况进行研究,以期发现两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上的异同。选取20家在沪深两市上市交易的我国钢铁公司和18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美国钢铁公司为研究对象。其中,我国钢铁行业公司的报表数据分别来自于上交所、深交所网站公开的A股年报,美国钢铁行业公司的报表数据是从雅虎财经网站手工收集获得。   第一,营运资金结构分析。首先计算上述公司2009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上营运资金相关各项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 (1)中美两国公司在营运资金管理上存在显著差别,我国公司营运资金占资产总额比重的均值只有-9.4%,远低于美国公司的19.8%。营运资金小于零,这说明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企业财务风险大。从营运资金的结构来看,中美两国公司流动资产所占比重的均值相差不大,关键在于流动负债的比重,我国公司流动负债占资产总额比重的均值高达47.4%,而美国公司只有20.9%,且我国公司流动负债比重的最小值也明显高于美国公司的,可见流动负债是我国公司一种主要的资金来源。(2)选取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对流动资产进行结构分析。发现两国公司流动资产的分布情况也很不相同:我国公司流动资产中比重最大的是存货,平均达到18.1%,比重最小的是货币资金,平均只占8.2%,而美国公司正好相反,比重最大的是货币资金,平均占到13.6%,比重最小的是存货,平均值为13%。两国公司应收账款的比重虽然差不多,但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来看,我国公司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比重的离散程度更大。(3)我国公司的流动负债中,向银行借入的短期借款平均占到总资产的16.2%,企业间往来的应付款项平均占总资产的22.3%,而这两项在美国公司中都不高,分别只有5%和13.3%,可见两国公司流动负债的来源是很不相同的。   第二,营运资金使用效率分析。采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作为研究营运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的数据来看,我国钢铁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都明显低于美国同行业平均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现象严重,导致收账周期长,造成企业商业信用使用效率低下。我国钢铁公司存货周转率也显著低于美国同行业水平,且存货占企业流动资产比重最大,因此存货的管理是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三、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加强建议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国家的理财实务中,大多数企业都有明确的营运资金政策。相比而言,我国上市公司很多没有制定财务政策的机制和原则,理财行为的随意性很大,绝大部分企业依靠经验来进行控制,以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为基本准绳。无疑,这是一种落后的营运资金管理思路。具体体现在实务上,主要有两点:第一,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如营运资金持有量较低,甚至有很多公司营运资金为负数、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重过高、流动负债过度依赖银行借款等;第二,营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与美国同行业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都偏低,说明营运资金周转速度慢,使用效率较低。   按照现代财务理论,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进而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流动资产所起的作用只是协助固定资产实现了最大生产能力,其本身并没有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当科学合理地确定现金余额、保持最佳的库存结构、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稳健地进行有价证券投资、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消除不必要的短期资金来源,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会计研究》1995第1期。   (编辑杜 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