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釉下五彩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抱兔童子》,高23厘米

《松鹤延年笔筒》,高14厘米,直径11.5厘米

1

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表明,至迟在汉代,醴陵就已经开始烧造陶器,宋、元时期烧造青白瓷。清末创烧成功的独具特色的高温釉下五彩瓷,则堪称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清朝雍正七年(1729)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醴陵瓷器瓷质细腻,图案画工精美,尤其釉下五彩瓷器五彩缤纷,自古就有“天下名瓷出醴陵”之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1904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赴日本考察,学习先进的制瓷工艺。第二年回国后,熊希龄经过实地调查,找出了醴陵瓷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并看到了醴陵进一步发展瓷业生产的有利条件,随即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在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醴陵釉下五彩瓷获得金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至此,醴陵瓷器蜚声海内外。

釉下五彩瓷在经历了短短的一二十年发展后,上世纪20年代末,受多次战争影响,生产开始下滑,醴陵百余家瓷厂停产,最早生产釉 2

下五彩瓷的湖南瓷业制造公司也于1930年倒闭。1949年,醴陵和平解放,奄奄一息的醴陵瓷业有如枯木逢春,迅速得到恢复并取得长足发展。1959年国庆十周年,醴陵釉下五彩瓷被选为首都十大建筑中的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用瓷,首都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用的胜利杯也是醴陵烧造的。1964年的国庆十五周年,醴陵又成批烧制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宴餐具和国家礼品瓷。此后,毛主席专用餐具、天安门城楼用瓷、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都指定由醴陵生产。因此,醴陵釉下五彩瓷已成为湖南陶瓷的象征。

醴陵釉下五彩瓷画面五彩缤纷,犹如罩上了一层透亮的玻璃纱,色彩显得格外清新、柔和、明亮。釉下彩的釉是一种很坚硬的玻璃质,它保护着画面,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耐摩擦、耐酸碱、无铅毒、永不褪色的优点,从无大红大紫之类的炫目色彩,淡雅之中透出高贵气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工艺技巧和观赏性。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