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共包括3个单元、19节正课和2节活动课,本书主要叙述的是从隋朝到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此外还有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1、 隋朝的兴旺

2、 唐前期的兴盛

3、 盛唐气象

4、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往

5、 唐朝的衰亡与五代十国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重点难点分析

• 重点: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 科举制度中的“科”是分科的意思,“举”是选拔的意思。简单说,科举制度就是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在隋朝之前,我国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是根据门第出身的高低来进行。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这样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低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并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

• 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继唐太宗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她在位时,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到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使唐朝上下吟诗、作诗蔚然成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科举制度的完善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 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 隋唐的科举制度,在当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它打击了腐朽的氏族势力,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是唐朝前期清明政治出现

的客观原因之一。它从隋朝一直沿用到清末,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和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使处于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但它毕竟是封建时代的选官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走向了极端,成为摧残人才和为统治者培养忠实奴仆的工具。

•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

过重要的影响。

单元小结

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 “开放”,“繁荣”表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开放”主要体现在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与周边的民族关系和中印、中日交往以及隋唐时期所创造的辉煌文明

第二单元 民族政权竞立与南方经济的发展----辽宋夏金元

6、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7、 宋与金的战和

8、 蒙古族的崛起于元朝统一全国

9、 宋元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10、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文化

11、宋元的科学文化

课程标准要求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 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 重点难点分析

•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

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

进了商业的繁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并

且南方商业都市水平在南宋以后超过了北方。②海外贸易的发展。宋

代中国海外贸易兴盛,以广州和泉州为重要商港,海外贸易的范围广,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③货币制度的变化。纸币的出现顺应经济发

展的需要,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一,经济因素

第二,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 展。

第三,政治因素。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单元小结

本单元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联系上册学过的民族融合与江南开发,了解从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杂居到元朝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现新的民族----回族;掌握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习本单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通过学生自学、绘制表格,了解辽、北宋、西夏政权并立和金与南宋的对峙。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经济重心南移、民族融合、发展以及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成就 。

第三单元 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明清

12、明朝的建立

13、明朝的对外关系

14、明代的科学技术

15、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

16、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7、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8、清前期的兴盛与中期的危机

19、明清的文化艺术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

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4)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

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 影响。

重难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及对外交往

单元小结

本单元突出明清时期对我国历史主要贡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如明清加强专制,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同时又突出明清时期社会危机,如抗击外来侵略、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由于明清距离我们较近与明清时期有关文艺作品较多,在讲课时应当充分利用,以激发学生兴趣如讲《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时利用影视资料《康熙大帝》来导入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明清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以及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事迹和明清时期文化成就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地图。

加强了时空的主观性,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识图、画图能力,又使课堂教学更形象、更生动,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加强对同类知识的归纳与对比。

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总结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

3.根据教材内容,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的变换,既突出了学生“学为主体”的主人公地位,又可以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保持新鲜感。

4.帮助学生记忆。

通过图片、视频,既增加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又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