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红色旅游的内涵、起源及意义…………………………………………………………1

(一)红色旅游的内涵………………………………………………………………………1

(二)红色旅游的起源………………………………………………………………………1

(三)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2

1、经济意义…………………………………………………………………………………2

2、文化意义…………………………………………………………………………………2

3、政治意义…………………………………………………………………………………2

二、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2

(一)资金来源有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3

(二)游客单一、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3

(三)不注重对旅游资源重点景点的保护…………………………………………………3

(四)景区管理松散化………………………………………………………………………4

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4

(一)科学规划红色旅游业的发展…………………………………………………………4

(二)综合开发旅游产品,进行多种旅游形式的结合……………………………………5

1、红与绿相结合……………………………………………………………………………5

2、红与古相结合……………………………………………………………………………5

3、红与俗相结合……………………………………………………………………………5

4、红与忠相结合……………………………………………………………………………5

5、红与凝相结合……………………………………………………………………………5

(三)走资源整合的道路……………………………………………………………………5

1、主题突出…………………………………………………………………………………6

2、多层次化…………………………………………………………………………………6

3、合理安排红色旅游产品的参观和展示顺序与节奏点…………………………………6

4、抓住旅游热点带动温点和冷点,提高旅游产品的综合效益…………………………6

5、分析市场走向,创新、更新红色旅游线路……………………………………………6

致谢……………………………………………………………………………………………6 参考文献………………………………………………………………………………………6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王洁

指导老师 刘庆友

摘要:近年来,国内红色旅游悄然兴起并迅速升温,红色旅游不仅可迎合一部分旅游市场的特殊需求,也给革命老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发展,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成熟,各种新的问题出现了。本文通过对红色旅游的内涵、意义的分析,指出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该科学的规划红色旅游资源, 综合开发红色旅游产品, 走这样一条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红色旅游; 可持续发展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d travel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Wang Jie

Tutor Liu Qingyo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ed travel has rised quietly, intensify and rapidly domestic. Red travel can not merely cater to the special demands of some tourist markets,but bring the considerable economic income to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too, bringing about an advance in local economy.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t activity, consumption idea of

the travel is constant and ripe, various new problems have appeared. This text just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its connotation, the significance, we pointed out the problem of red travel,then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d travel. That is making a scientific plan and source conformity path for red tourism's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d trave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红色旅游的内涵、起源及意义

(一) 红色旅游的内涵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

革命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活动[1]。红色旅游所凭借的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长征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时期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它们作为全国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丰富而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资源。

(二)红色旅游的起源

红色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

但当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活动。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解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此背景下, 国内旅游迅速崛起。革命圣地、纪念地凭借多年来一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

条件,开始发展旅游业。这些地区原有的旅游六要素大致配套,加上已有较高知名度,相比其他地区获得了不少发展先机,人们走向这些地区进行参观游览。这个阶段可以认为是红色旅游的真正起步阶段。90年代中后期,抗战胜利 50周年、建国50周年、建党8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为红色旅游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报道,举办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红色旅游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接待高峰。2004年2月,沪、京、赣等7省市共同签署了《郑州宣言》, 提出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口号,拉开了红色旅游热潮的序幕。国家旅游局也将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

(三)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2]。

1、经济意义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很多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群众的生活还比较艰苦。让革命老区尽快发展起来,让老区人民尽快富裕起来,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是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3]。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加快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精神文化财富向经济财富的转化,形成革命老区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

2、文化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奋斗历程中,培育和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传承、锤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既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征程中极其重要的精神力量,是激发爱国主义思想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最好教材。革命战争年代需要这些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这些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在游览娱乐过程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4]。红色旅游的过程,既是观光游览的过程,也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了解革命历史知识,挖掘革命精神内涵,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动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的升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

3、政治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是一段奋斗的历程,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发展红色旅游,通过重温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史,有助于人们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深深地铭刻在华夏沃土和民众心坎里,帮助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的基础上,如何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走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

道路,用事实证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二、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红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红色旅游业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异军突起,尤其是带动了地处偏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旅游业的大发展[5]。但是,与一般旅游业的发展一样,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人们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建设中只追求经济利益,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不利,致使红色旅游资源遭受破坏大额现象随处可见[6]。作为我国旅游业新近崛起的一种主题文化游形式,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我们平时所讲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的方面。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要求红色旅游者与红色景区大自然、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和人类生存环境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诸要素协调一致,同生共荣。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环境,必须对红色旅游环境存在的破坏因素进行分析[7],才能够寻求出合适的保护红色旅游环境,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对策。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 资金来源有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大多红色景区除财政拨款之外,收入主要以门票为主,其他如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收入非常有限。由于没有门票之外的其他资金来源,且门票价格普遍较低,所以景区多以被动发展为主,从整体上削弱了景区的竞争力。所以大多数红色

旅游景区都是高投入、低收益。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变成了“红色接待”,一类是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想方设法免去门票;一类是一些“特殊人物”,不仅免票,还要景区或地方政府安排吃住行。例如,湖北红安县某一部门,在2006年7月中旬的一周内竟接待了5批“游客”,哀叹不堪重负。这样下去,非但不会给处于老少边区的红色旅游区增加经济收益,反而会增加财政负担。

由于历史原因革命遗址遗迹多分布于交通不便、位置偏僻的山区与农村,特别对革命老区而言,由于地方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投资能力差,道路不通畅,电力供应不足,通讯配套设施落后,旅游宾馆饭店少、档次低,游客进不来, 或进来后,又由于接待条件制约留不住客人,这种现象在众多红色景区普遍存在。在一些刚起步的红色旅游区,景区内外的自然环境还有待于改善。有的周围环境与景点不协调,有的配套餐饮交通设施落后,有的景点内环境脏乱破。以湖北为例,许多到过红安县七里坪长胜街的游客反映,周边菜市场等环境与之不协调,在附近难以找到饮食住宿的地方,有时只能在居民家借宿。麻城市革命烈士陵园内,一段时间芳草萋萋,里面还办起了幼儿园。白果湾新五师司令部旧址附近十分脏乱,近处还有一个露天厕所。

另外,景区的社会环境也有待于进一步改善。问卷显示,游客认为旅游区民风刁悍,问路爱理不理,消费挨宰占41.2%;民风淳朴,百姓热情好客,有归家之感觉占20.4%;治安环境很差,时有敲诈、抢窃事件发生占3.1%;民风一般,和非旅游区没有什么差别占35.7%。

(二)游客单一、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

通常情况下,红色景区的游览安排以半日游或一日游为主,最多两日游。游客所购旅游商品多是书籍、光盘、像章、伟人像,以及当地的土特产品等,对景区及周边经济意义影响有限。目前的红色旅游活动多与政治学习相关,因而客源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区域结构有一定的局限,在文化程度上多大专以上的知识分子,少普通群众;在年龄上,多青壮年,少中老年及少年;在职业上,多事业单位的学生、教师、公务员、军人,少工人、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在区域上,多省内,少省外,多城市,少农村。所有这些,加之红色景区的红色文化氛围没有得到应有的渲染,影响了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其教育功能因此受到限制。

(三)不注重对旅游资源重点景点的保护

在很多旅游景区,特别是对景区的一些重要景点, 政府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8], 以致于一些急功近利的人们利用这些景区客流量大的优势, 在这些景点及其周围保护地带大力兴建招待所、饭店、娱乐场所、医疗机构、购物商店等, 严重降低了游客参观游览的积极性,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重点景区,在旅游旺季时往往会出现旅游超载,而一些政府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景区接待能力,致使景区超量运载,再加上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景区环境及重点景物造成了极大破坏。

(四)景区管理松散化

首先,红色景区同化严重。我国的很多红色景区在管理上忽视了景区的唯一性,不注重抓住景区的特色,使得游客分不清红色景区间的不同之处。这就使一部分游客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有些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感叹,这样的趋同化无疑给游客心理造成了一个误解,从而影响了整个红色旅游市场

的发展。

其次, 个别红色景区没有严格按照旅游行业和国家制定的标准对游客进行讲解或出现个别导游游而不导,讲解质量差的现象,再加上年轻人对革命年代的生活体会不深,对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认识不深,对革命思想理解不深,造成了景区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9]。

再次,相关部门未能加强管理,整顿秩序,净化旅游环境,在一些红色景区到处充斥着各种摊贩、算命者、乞讨者和粗俗的摄影摊。如:在井冈山, 导游员将游客带到一个所谓缅之园商场,一位游客被一自称是老乡的经理动情的表演所惑,最终被骗购了数千元的商品,有关领导却并未给这名游客一个合理的说法,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要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务求实效,加强领导,加大投入[10]。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既要搞好红色旅游景区自身的规划、开发和建设,还要重视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建设,把它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对付,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一)科学规划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平衡关系。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规划必定是一种跨行业、跨地区、跨年度的中长期计划。旅游规划实际上就是以旅游发展为

中心,对资源、人力、财力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产生经济发展的轻重缓急,起前滞后的情况;也必然会产生宏观利益、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产业利益的矛盾冲突。所以,规划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按照科学的原则合理进行。政府只有从大局着眼,宏观调控,监督实施。才能保证取得最佳利益。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并存[11]。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以发展

旅游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核心,运用一定的经济手段,有组织的创建和开发旅游资源,使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系统工程。很显然,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质在于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在价值,提高吸引力,使旅游资源变成显著的旅游吸引物,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旅游功能。

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尚未被旅游业

所利用的潜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使其产生效益;二是对现实的正在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再生性开发,延长其生命周期,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凭借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人为地创造旅游资源和创新旅游项目。

旅游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从长远利益考虑,保护它使其

不受破坏,是一项千秋万代的功业。保护旅游资源就是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然而,旅游资源经过开发变成旅游产品后,若没有进行有意识的保护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从而降低或失去自然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及观赏价值,使人文旅游资源丧失其文化内涵,最终减弱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甚至缩短旅游资源的生命

周期,从而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12]。

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旅游资源的开

发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旅游资源保护好才具有开发的价值,而开发利用又能推动和促进保护工作的开展,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当把保护工作提到更重要的地位上来,并将保护意识始终贯穿于这个工程中,做到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与现存的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相适应,谋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效益的结合。只有保护好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能进行开发,才能发挥其不尽的价值;同时也只有合理的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才能更好的保护民族精神文化资源,不至于在不当的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而消失。红色旅游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受破坏将无法弥补。

(二)综合开发旅游产品,进行多种旅游形式的结合

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注意红、绿、古、俗等各色旅游资源

相结合, 注意参与性、趣味性、冒险性、体验性等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变红色旅游区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结构为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流的产品结构, 加强红色体验,以产生持续的旅游吸引力。

1、红与绿相结合

将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山水资源相结合。革命老区多位于尚

不发达的山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把红色旅游和自然山水巧妙结合起来,在开发时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使游客在革命圣地接受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又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2、红与古相结合

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相结合,进一步提升

红色旅游的文化含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如湖南可以将红色旅游与湖湘文化、名

人文化相结合,让游客更深层次地了解湖南历史。

3、红与俗相结合

把红色旅游资源与丰富的民俗相结合,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

范围,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如在少数民族红色旅游区可以让游客看民俗表演,与当地居民同吃同住,参与和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等。

4、红与忠相结合

忠就是精忠报国,红与忠结合就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爱国主

义教育相结合,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旅游部门应该与宣传部门相结合, 充分利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发展红色旅游, 增加客源。

5、红与凝相结合

凝就是凝聚力, 是要达到凝聚我党与民主党派、信教群众、文

化形象的塑造,不仅要突出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象,还应充分挖掘、利用国外相关资源塑造新形象,通过他者视角宣传中国, 在世界上塑造一个有希望和崛起的中国形象,持续增

强和扩大中国作为一个大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三)走资源整合的道路

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吸引人们的眼球,必须设计好红色旅游

发展线路[13],不能单纯依靠仅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必须按照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把红色旅游景点周边的其他旅游景点整合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使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文物景点与非文物景点、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业发展等协调

融合,科学规划旅游业的发展,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平衡关系。惟独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红色旅游项目长盛不衰。

对于红色旅游来说,开发和销售红色旅游产品离不开好的线路设计,只要我们对各种孤立的资源和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组合,就会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旅游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创新。要使红色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就要从区域特色出发,冲破常规思想,集思广益,以开拓创新精神进行旅游线路的设计。具体的来说,旅游线路的组织与设计主要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突出

为了使旅游线路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线路设计时,应将性质或形式有内在联系的旅游景点联系起来,形成一条以红色为主线,色彩纷呈,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并在旅游交通、食宿、服务、购物、娱乐等方面加以烘托。

2、多层次化

最大限度的满足大众红色旅游者的需求。充分利用本地及周边旅游景点,设计出沿线景点繁多且富于变化的多层次旅游路线,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的需求,以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增强红色旅游的普遍性和吸引力。

3、合理安排红色旅游产品的参观和展示顺序与节奏点

在红色旅游线路设计时,要预先筹划线路的顺序与节奏点,做到使旅游活动有起有伏、有动有静,有观光游览、又有参与娱乐,确保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既始终活跃在兴奋点上,又要考虑旅游者的心理、生理、精力状态,做到有张有弛。这样的旅游线路设计就如同一部艺术作品,让人回味无穷。

4、抓住旅游热点带动温点和冷点,提高旅游产品的综合效益 为了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各种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在设计红色旅游线路时应该主动抓住旅游热点区域大做文章,充分发挥热点产品的辐射点,激活旅游温点和冷点,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避免旅游热点人满为患,影响整条旅游线路的运做。

5、分析市场走向,创新、更新红色旅游线路

为了满足不同旅游对象的要求,红色旅游线路的设计必须根据旅游市场发展态势不断调整、充实和更新,以不断创新的旅游线路设计吸引更多的游客,只有这样红色旅游业才能够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只要按照线路的科学设计原则,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和,就一定能够延伸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四川省民族地区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将革命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融合起来。如对金沙江—彝海红色旅游片区的开发,突出“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等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特色旅游品牌[14],尤其“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途中成功运用民族团结政策的典范。

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他有自己独特的涵义,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开发规律,面对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其必然选择。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科学的规划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红色旅游线路,我国的红色旅游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致谢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庆友对我的悉心指导,使我顺利完成了

我的毕业论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1] 杜亚芳. 延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9).

[2] 尹晓颖. 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5(2).

[3] 雷召海. 红色旅游理论梳理与实践建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5).

[4] 刘砺. 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5(10).

[5] Alborto Sorra.The science of system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J].Annal of Tourism Research,1998(15).

[6] 阎有兵.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

报,2006(1).

[7] 薛武. 闽南发展红色与绿色的分析与对策[J].甘肃农

业,2006(2).

[8] 夏晓韵.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

2006(9).

[9] 王伟红. 我国红色旅游开发的初步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

究 ,2005(3).

[10] 刘红芳. 河南发展红色旅游的分析与对策[J].洛阳工业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6(1).

[11] 郭娟. 论山西红色旅游发展策略[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5(4).

[12] 刘静江. 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管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4).

[13] 贺德红. 论红色旅游线路的开发设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4).

[14] Fan Yazheng.The Way for China to Become a World-power

in Tourism[J],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2002(9).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