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历史课的教学反思

关注历史课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授完一堂课后,通过对整堂课教学过程的回顾、思考,将感悟的“得”与“失”简明扼要地记下来,以指导今后教学的活动过程。教师如果能坚持长久而认真地写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教育或教学思想。教学反思,既是前一堂课的延伸,又是后一堂课的先导,因而在提倡“关注课堂”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关注教学反思”。那么怎样写好教学反思呢?本人就历史课的教学反思的写法,谈几点意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记教法的运用是否贴切、多样。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与教法的运用是否贴切、多样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课题固然有不同的教法,即使是同一课题不同的老师常有不同的教法,即我们所提倡的“同课异构”,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多样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反思中写下自己每堂课中你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写出自己在教法运用中的不足之处,以备日后借鉴、改进。在讲造纸术的发明时,学生对科技文化课的枯燥表现出了厌倦,我适时讲了一个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用去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吃力地抬进宫去的故事,马上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后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严肃的史实,可以用生动的故事来穿插。”

二、记学法的指导是否恰当,有效

一堂课除了应运连用贴切,多样的教法外,还要考虑学法。这往往是有些老师备课的薄弱环节。我们习惯于钻研教材、讲求教法、准备教具,以为教师讲明白了的问题,学生就会听懂,其实未必。像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等,尽管教师费力讲解,学生还是似懂非懂。有时教师不觉得是很难的地方,学生总是在此犯错,像罗斯福新政学生总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相混淆。所以备课时不但要考虑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还要考虑让

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观点方法比什么都重要。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长期受用,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学法指导方面多下苦功,积累经验。课后,把你认为成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反思中记下来,以便于和同事共同分享、改进。久而久之,你的学生就会在历史学习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学课程中,历史课是一门识记量很大的学科,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识记,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就显得尤为关键。例如,在学战国七雄的内容时,我指导学生按方位记:东—南—西—北—中— ,齐—楚—秦—燕—赵—魏—韩(自上而下)。这样,既记住了七雄名称,又记住了中国朝代,我又编写成歌谣的形式: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显神通。

三、记点滴心得体会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教学没有固定的模本,丰富的教学经验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有经验的老教师如此,没有经验的青年教师更是如次。教师若能勤于记下每堂课后的点滴体会,零碎经验或教训,长此以往,便可聚沙成塔,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便指日可待了。

首先,要留意记下成功的经验。任何一个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总有其成功的闪光点。如:教法选用恰当,气氛活跃,教学环节紧凑等等。并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反思也应各有侧重点,记下的成功经验尽量避免雷同。时间长了,你上的课越多,积累的成功经验也就越丰富。例如,我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课时,从学派,代表人物,主张,著作四大方面入手,列成一张表格,它统括了全课的主要内容,简洁而又醒目。课后我得到的一条成功经验是:繁杂的内容,可以借助简表来表达。而在讲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况后,我又得到了另一条成功的经验: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还要勇于记下自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哪怕是一堂课下来一个小小的失误,也不随意放过。你寻找的问题越多,你的教学就越趋向成熟,目的就更易达到。问题找到了,先记下来,马上能解决的,在下一堂课上立即改正。

若暂时不能解决的,应和同事们共同切磋,以商对策。对自己一时不能找到的问题,还要“不耻下问”,向同行,特别是主动向学生征求意见。师生配合越好,问题就越你得到解决,原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变成不成问题的问题。

四、记自己精心设计的提问

在历史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与课堂气氛的关系很大。有提问而又得当,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学效果一定较好。相反,一堂课下来,只讲不问,即使教师讲得生动丰富,也总嫌课堂气氛单调,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既然提问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提问。从提问的数量、难易程度、提出的时机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的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简化了很多,往往一堂课的重点部分通过一到两个高质量的提问就能解决。而这一到两个提问往往能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所以教师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把自己精心设计的这一到两个提问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从中悟出提问的技巧。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中,当学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侵略者为非作歹,你们的心情如何?有何想法?”问题一提出,学生争相回答。有的表示,对英法强盗的仇恨;有的认为清政府无能;有的表示长大要当兵,保家为国……课堂气氛顿时被推向高潮。课后,我悟出了这样一个真谛:提问一定要适时。假如我等到巩固小结的时候,才提出这个问题,肯定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所谓适时,就是教师在提问时,不能提前,也不能太晚。什么时候体问要根据当时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学生对知识感应的程度等,做到恰到好处。于是我在教学反思中记下了这个提问,并在旁边注明:一定要把握住提问的时机。当然,有些精心设计的问题在课堂上不一定能够成功实践,也要记下来,以便寻找原因。

五、记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和以往相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方法的训练,鼓励质疑,激发创造。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会提出一些使老师感到意外的问题,这是

教师经常碰到的情形,不足为怪。例如学生在阅读“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后纷纷提出:什么是太平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信仰太平道?东汉政权既然已经腐朽不堪,为什么还能把黄巾起义镇压下去?……学贵知疑。从学生的提问中,使我看到他们智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探索精神的增强。对于这些课堂生成的问题,我认为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事实求是,能在课堂上回答的,尽可能耐心解答,自己一时难以说清的,最好是留到课外或下节快前作答。这就要求老师:一是要认真在教学反思中记下这些问题,二是分析问题,三是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实记下教学中来自学生的意外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是负责的;(2)可以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水平;(3)避免类似问题在日后的教学中再成为意外;(4)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以上谈了教学反思在内容上的一些基本写法,事实上我们在写教学反思时,不必面面俱到。可以侧重于某些方面,最好是一、两个重要的方面,形式力求多样灵活,字数可多可少,记住一个原则:简明扼要。辛勤的园丁们,建议你利用课后的三到五分钟,写下每堂课的教学反思。它将会使你更加热爱教学,更加务实于教学,从而更加能够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