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的喀什男人和即将失传的土陶(2组)

在喀什老城东北端美丽的土曼河之上,有一处高崖,这里曾是千年前喀拉汗王朝的王宫旧地。历史上,高崖的北坡与南坡连为一体,后来被洪水冲断,南北分隔。北崖即今老城喀喇汗王朝王宫所在地,南崖就是“阔孜其亚贝希”––维吾尔语意为“高崖土陶人家”,如今被称为“高台民居”。

这里的居民祖祖辈辈都是以制作土碗、壶、罐等小型器皿为生的。当地有名的祖农·阿西木一家常常会吸引不少游客的目光。

对于祖农·阿西木来说,生活中充满了文艺气息。因为陶器不仅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也是艺术品。

陶器制作过程不但细腻而且严谨。首先祖农·阿西木将岩胶泥加水浸泡一天一夜,等待泥变软后反复用力揉捏,以此制作陶器。

制作土陶的过程是在没有任何图纸和任何模板的情况下进行的,完全靠手感和经验制作出来。

揉拌好的陶泥放在自制的木制轴盘上,双脚要在轴盘下面不停地踩板,双手要在轴盘上面和着转动的陶泥脱毛胚。

胚子成型后,祖农·阿西木将胚子置于墙上小木架上晾干。晾干后上釉最后放入窑内点火烧制而成。

祖农·阿西木把每一个新出窑炉的陶器当做自己的孩子般的去宠爱。

这些陶器颜色和图案各异,但大多数是祖农·阿西木所喜爱的富有伊斯兰风格的颜色和图案。

由于喀什土陶大多采用手工操作,冰冷的天山雪水使他们的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因此土陶艺人几乎都有职业病,以至于许多土陶艺人年老后就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就是简单的行走也只能靠拐杖的支撑来完成,再加上收入微薄,最终使土陶制作陷入了无奈的瓶颈之中。眼看着这即将失传的土陶艺术,老手艺人们也许会成为喀什土陶的最后守望者。

只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少内地来的艺术家、收藏家和游客对这些看似朴拙简陋、却有着独特民族特征的陶制品情有独钟,希望能为这项传统的手工艺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喀什土陶被称为“泥巴艺术”,以其古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喀什土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到汉晋时代发展到彩陶。主要品种有碗、碟、盘、壶、罐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的陶器都被着以彩釉,陶器的独特造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形制、色彩、造型如此丰富,说明了维吾尔族制作土陶器的技艺比较成熟,且自成一家。

土陶:老城人的情感痴缠

喀什是新疆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文明之花耀眼夺目。在喀什这片厚重的土地上,传承着古老的文明和智慧,这其中最让我们惊叹的,当属凝聚了大地之魂的喀什土陶了。喀什土陶以其古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渊源和特色

喀什土陶,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到汉晋时代发展到彩陶。在喀什的土陶器中,尤以仿古土陶最为著名,它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具备了观赏和实用双重价值。喀什土陶是维吾尔特有的艺术制品。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以口头方式传承,没有文字记录。

维吾尔族土陶器可分为素陶、釉陶和彩绘釉陶三种。素陶器有花盆、花缸等,维吾尔人热爱种植花卉,故花盆、花缸很普遍。釉陶是单色陶器,主要为粮缸和储物缸。过去维吾尔族农民用清油灯照明,故许多家庭中有用釉陶做的油灯。与日常生活密切的陶器都被着以彩釉,如盛食物和饮料的各种型号的罐、碗、盘、碟、小盆等。

阿不都壶

维吾尔族的陶器普遍夸张。独特的造型主要体现在各种壶上,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形制、色彩、造型如此丰富,说明了维吾尔族制作土陶器的技艺比较成熟,且自成一家。尤其有一种水壶最为奇特,它是少数民族群众洗手用的物品——阿不都壶,形状有大小、高低、扁圆之分。这种壶的奇妙之处在于壶的两侧各有5个孔眼,看起来孔是相通的,实际上里面是封闭的。如果在壶内装上水,水一点也不会从孔眼流出来,只能从壶嘴里倒出来,可称为喀什土陶制品的代表。

制作土陶的过程完全靠手感和经验

制作土陶要用河泥做原料,加水反复用力揉捏,搅拌均匀后放在自制的木制轴盘下,脚在下方的踩板上不停地踩,双手和着转动的陶泥作出不同的造型,当胚子成型后,将其放置在墙边的小木架上晾干,晾干后的土陶即可上彩釉,最后放入窑内点火烧制成型。制作土陶的过程是在没有任何图纸和任何模板的情况下,完全靠手感和经验制作出来。出窖的彩陶个个精巧美观,有专用于生活的物品,也有可在宾馆里做装饰的精美工艺品,颜色和图案各异,但大多数是维吾尔族人民喜欢的富有伊斯兰风格的颜色和图案.

糅合历史的价值

土陶历史上鼎盛时期,高台上有一百多家土陶作坊,全喀什市土陶作坊全部集中在这土崖上,所以维吾尔人叫“土陶崖”。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陶业处在衰落阶段,现在高台上仅现存古老土陶作坊不足三十家,从事土陶制作的师徒从最多的五、六百人,现在剩下五十多人,虽然很多陶器都已退出生活舞台,现在只生产少数几种仍有市场需求的陶器外,很多品种都已绝迹,大有失传的危机。

传承人为土陶的销路探讨

但是至今仍在从事土陶业的十几家作放坊主人,继承祖辈留下的手艺,痴迷于土陶制作。这仅存的十几家土陶作坊,都是经过五、六代祖辈留传下来的,其泥土选料、过筛、和泥拌揉、坯体成形、彩绘、琢雕刻花、上釉、入窑烧制,出窑晾干等十数道工序,全是手工工艺,甚至,现在可以用电动装置旋转成型转盘,可以省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这些陶器艺人仍在沿用相传了800多年的古老传统方法,地下的千年泥土,木制的脚踏旋转坯盘,用手捏塑、用草木烧窑。用于给土陶彩绘,上釉的颜色及加工方法也是祖传配方,釉色颜料都是矿物质的,从戈壁滩或山上采集的各色石头粉碎、石碾研磨而成,经过十余道繁重的体力劳动加工而成的土坯造型最终成为一件精美的彩釉陶器或艺术品。

虽然土陶制品不值几个钱,不在土陶本身的质地,直说了吧,值钱的那糅合其中的历史。这一点从国内外来的考古家、艺术家、收藏家、为喀什土陶而不远万里痴迷亲近中便可见一窥。这便是历经千年历史,直到今天,其制作工艺没有改变的魅力所在。

来源:古城喀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