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

第3卷 第4期2004年12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 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 3 No. 4Dec. 2004

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

王保忠, 何 平, 李建龙, 安树青, 沈守云, 王保明, 石明旺

(1.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南林学院; 3. 北京林业大学; 4.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1, 2

3, 4

1

1

2

2

1

摘要: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拥有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概括了其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特征, 分析和阐述了其生态旅游价值和旅游产品。研究显示, 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符合5世界文化遗产标准6中的相关条款, 具有历史悠久、景观类型多、湿地文化突出等3个特征; 具有生态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科学考古等8大生态旅游价值。开展生态旅游是湿地文化遗产可持续开发和生态保护的最佳选择。最后, 笔者建立了审美观赏、湖乡民俗、科普教育等9类文化遗产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制订了遗产保护优先、双遗产旅游结合、世界遗产申报等6项文化遗产生态旅游对策。

关键词:南洞庭湖; 世界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 可持续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16(2004)-04-0010-06

Study on Eco -Tourism Value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Sou th Dongting Lake Wetland

Wang Baozhong , He Ping , Li Jianlong , An Shuqing ,

221

Shen Shouyun , Wang Baoming , Shi Mingwang

1. School o f Li f e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 , 210093, P. R. China; 2. Central South Forestry U niversity , Changsha 410000, P. R. China ;

3.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100083, P. R. China;

4. Chin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44, P. R. China

Abstract : South Dongting Lake is a ramsar site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and rich in world cultural herita g -es.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s and features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South Dongting Lake, discusses and figures out scientifically its ec o -tourism values and product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there meets the standards of the Convention Concerning Protection o 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and is charac teristic of long history, rich landscape diversity, and prominent wetland culture. I ts eco -tourism values include ecological history culture, art aesthetics etc. The paper holds that eco -tourism is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 cal protection of the wetland cultural heritage. Finally it figures out a system of eco -tourism products of the wet -land cultural heritages there, such as sightseeing tour, wetland c oustoms,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etc. The eco -tourism strategy proposed in the paper is putting heritage protection first, combining natural with cultural her-i tage tourism, applying for world heritage, developing wetland cultures orderly, linking the patches of herita ges together in eco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and inte grating historic truth with recreational relaxation. Key words : South Dongting Lak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eco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04-04-19

资助项目: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项目编号:CPR-98P G32) 及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03033484) 。第一作者:王保忠, 博士后,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湿地生态, 世界遗产, 生态旅游, 城市绿地。电话:025-83687603 Email:bleyer@sohu. c om 地址:210093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责任作者:何平, 教授, 博导。主要研究方向:生态旅游, 环境规划设计等。电话:010-88420155 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

1, 2

3, 4

1

1

第4期王保忠等: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11

一、研究地概况及方法

(一) 研究地概况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 由南、东、西洞庭湖3个国际重要湿地组成, 是长江极重要的吞吐调蓄型湖泊, 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三口注入, 水系复杂, 河湖纵横。南洞庭湖位于洞庭湖西南, 东经112b 18c 15d ~112b 56c 15d , 北纬28b 36c 15d ~29b 03c 45d , 水体面积917km , 湿地面积1680km , 保护着珍稀野生动物(白鹤、白头鹤、白鹳等候鸟和古老水生动物) 及湿地生态环境, 是世界著名内陆湖泊湿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以冲积三角洲平原-河溪湖沼地貌为主, 属于华中地区湿润大陆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量充沛, 地势平坦, 具有明显的湖泊湿地气候特点

[1]

[1]2

2

遍价值的人造工程、人与自然共同杰作或考古遗址地带

[1]

。列入5世界遗产名录6的文化遗产地, 必须

[3]

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¹代表一种独特艺术成就或创造性天才杰作; º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 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等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见证; ¼作为一种建筑、建筑群或景观杰出范例, 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

或几个重要阶段; ½作为传统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杰出范例, 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 ¾与特殊普遍意义事件、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1]

(二) 湿地文化遗产价值

对照以上标准, 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表现为如下几点。

1) 长江文明起源及世界古文明重点地区 南洞庭湖是世界稻耕文化的摇篮和农业最古老的发源地。1995年湿地内玉蟾岩遗址出土了距今18000) 22000年前, 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谷和稻种, 在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6500年前的稻田

[1, 4~6]

。考古发现, 南洞庭湖是长江文明

中心和世界古代文明的重点地区, 距今1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5000年前漉湖石城山、北大南金山、七子浃、吼龙巷、子母城等已形成原始村落, 青铜器时代漉湖、明朗山和莲子塘人类聚居村相当密集。南洞庭湖湿地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 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研究方法

根据5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公约6遗产标准及南洞庭湖湿地遗产的资源特点, 2000) 2003年笔者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 对遗产资源进行了大量详细的实地调查, 涉及南洞庭湖湿地的益阳市、沅江市、赫山、南县、汩罗市、岳阳市等地区。由于文化遗产除了可视性物质景观外, 还有诸多需要感悟才能体验理解的非物质景观, 因此, 野外考察与描述是判识和研究湿地文化遗产的最基本方法。野外考察和分析中还调查与利用了航片遥感、历史文献、统计数据等资料, 并按照社会统计学方法, 对湿地遗产资源进行了分析。

[2]

, 这比国

外发现的最古老的泰国能诺塔稻作遗址的5000年历史至少要早13000年。湿地船文化有10000年世

[1,7, 8]

界最悠久的历史, 龙舟文化延续了近3000年。湿地高台干栏式民居建筑水平远超过中原/半穴式0和西北窑洞民居, 还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建筑材料/混凝土0

[1,6]

。傩文化是距今7000) 9000年前以南洞

庭湖为中心的长江流域原始稻作区形成的区域宗教文化和图腾祭祀, 描写当时社会、经济与意识形态, 传达着远古时代的历史文化信息

[5]

[7,8]

。彭头山新石

器遗址还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陶器, 纹饰多为动植物和人模拟造型。楚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 前221年) 洞庭湖等长江中游的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 持续时间长达800多年, 其物质和制度文化随秦朝统一而中止, 但许多习俗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成为已经消失的文化的见证

[1, 2]

二、湿地文化遗产资源

(一) 世界文化遗产标准

文化遗产是前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及与人类实践有密切联系的自然景观之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载体(或表现形式) 。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6规定, 文化遗产是下列之一者:¹文物,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 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 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综合体; º建筑群, 从历史、艺

术或科学角度看, 因其建筑形式及景观地位, 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 , 。

2) 湿地文化独树一帜 屈原为世界四大诗人之一, 以作品5离骚6、5九歌6、5桔颂6等闻名世界而形成屈原文化

[1, 2, 7]

。南洞庭湖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

之一/端午节0的故乡, 民俗以/渔家开湖0为特色, 有划龙船、包粽子等风俗, 还有渔鼓、三棒鼓、莲花落等

[2]

民间艺术。植物文化有莲文化、洞庭四珍文化、芦苇文化、药山包茅草文化等, 而桑基鱼塘文化是南洞庭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典范

[1,2]

[9, 10]

3) 名胜古迹品位高 芭蕉和香炉山旧石器遗

12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卷

建筑以镇江塔最为突出, 它矗立在南洞庭湖急流中200多年, 依然坚固如旧, 已成为南洞庭湖的标志性景观。另外, 还有新石器遗址(水秀湾、枫木桥、吼龙港等) 、古墓(春秋战国时期、汉代、明代藩王墓、屈原墓等) 、古城遗址(昭烈、药山、虞舜等) 、南宋农民战争遗迹(杨么水寨、塞波嘴、子母城、石矶湖、石子埂、江渚头等) 、寺庙遗迹(范蠡祠、紫云宫、明王寺等) 等名胜古迹

[1,2, 11]

[2]

综合。它反映了当时自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状况, 蕴涵着大量尚待研究和破解的历史文化信息,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源泉。湿地传统文化、生活习惯、诗歌、音乐、绘画, 如屈原文化、稻耕文化、船文化等, 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生态功能

[12,13]

。另外, 它所依托的湿地环境是中国和世

界极其重要的生态区, 在动物栖息、植物生长、蓄水、

水文和元素循环、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景观观赏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 艺术审美价值

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主要有审美价值、欣赏价值、愉悦价值、借鉴作用、史料价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湿地遗产有:¹芭蕉和香炉山发现的旧石器已经具有初级朴素审美阶段的感知、认识和鉴赏, 石器大多均衡对称, 线条流畅, 光滑锋利, 材

[5,9, 10,13]

料色泽与纹理考究, 体现力量、适用和美观; º龙舟赛是南洞庭湖最有特色和影响最深远的民间活动, 龙舟类型多样, 设计精美; 民间艺术以花鼓戏、渔鼓、三棒鼓、莲花落、地花鼓、采莲船、蚌舞、舞狮子等享有盛誉

[1, 2, 7]

[1]

4) 珍稀文物宝库 洞庭湖博物馆有国家一级

文物南朝青瓷俑, 国家二级文物西周青铜鼎、宋代彩陶罐等1882件

[2,6, 11]

。子母城哺乳动物化石遗址出

土了第四纪更新时期(距今150万) 1. 5万年前) 的犀牛和猪化石, 汉古墓出土的铜镜竟还光亮照人。这些均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古价值

[1, 2, 5, 11]

综上所述, 南洞庭湖文化遗产符合5世界文化遗产标准6二、三、五、六款, 并有良好的完整性和自然性。与已经加入5世界遗产名录6的世界名湖, 如俄罗斯的贝加尔湖、马拉维的马拉维湖、克罗地亚的帕利威湖相比, 南洞庭湖自然遗产资源毫不逊色, 而且文化遗产价值更加突出。

(三) 湿地文化遗产特征

南洞庭湖湿地遗产资源有三大特征:

1) 历史悠久品位高 2000年9月在赤山岛上发现了9件10万年前人类使用过的旧石器, 属于典型的/砾石大尖状器0。其地质年代在/更新世0中晚期之间, 填补了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旧石器考古的空白。

2) 景观丰富类型多 南洞庭湖景观资源分为6大类44种景型, 其中湿地古迹与建筑类有19种景型, 占总景型的55. 96%; 景点106个, 占南洞庭湖湿地全部221个景观的4719%; 人类文化遗址17个; 军事遗址13个。

3) 湿地特征突出 独特的湿地环境赋予了南洞庭湖文化遗产特殊的内涵和魅力。文化遗产的实质是湿地文化, 因为水和湿地是文化遗产的主路线, 所有文化遗产与湿地和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并依托存在于湿地环境中。南洞庭湖稻耕文化、高台干栏式民居、傩文化、船文化、龙舟文化、楚文化、古建筑、湿地饮食、民间艺术、历史遗迹、文物、生产生活风俗等湿地特色明显

[1,2, 4, 5,7, 8]

[9]

; »湿地文物为远古文化的载体, 全

[13]

面而艺术地反映了湿地文化、社会制度、当地生产和生活, 而且在造型、色彩、装饰方面有审美意义

湿地文物纹饰点线面融合巧妙, 花纹繁密有致, 旋纹与弧线审美感强, 表现出对人和自然的美化和崇拜。湿地青铜器不仅显示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力、科技和生活状况, 而且饰图多是人物和动植物体裁, 形象简

练。铭文记录的历史信息提供了民俗、礼仪、等级制度等相关史料

[1, 2, 5]

。楚镜既是生活用品, 也是精美

艺术品, 经过2000多年埋藏还光亮照人, 象征吉祥的龙、凤和鱼饰纹依稀可辩, 已达到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峰。青瓷是南洞庭湖早期艺术思维活动的见证, 反映了当时人类对平衡、对称、比例、曲线的初步认识和掌握, 所摹拟的人与物形象逼真

(三) 科学考古价值

湿地文化遗产凝聚了南洞庭湖古人类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生产、科技及自然历史演替,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子母城出土的距今150万) 1. 5万年前第四纪更新时期的犀牛颌骨和猪犬牙化石, 对研究洞庭湖湿地、地质和哺乳动物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湿地发现新石器时代多处稻作遗址, 出土的陶器和陶片有太阳、鸾鸟纹饰及獠牙人面纹图腾符号。人面獠牙的炎帝形象一直是商周, 甚至今天在中国南方神庙中傩文化的主要装饰, 凡出现上述图腾符号的遗址都属神农炎帝族子孙领域。陕西姜水流域([2]

[5~7, 12, 13]

。所以, 湿地和水

文化是湿地文化遗产生态旅游的主题。

三、湿地遗产生态旅游价值评价

(一) 生态历史文化价值

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是长江文明和传统文化

第4期王保忠等: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13

的炎帝和黄帝时代) 才陆续出现炎帝图腾符号, 这说明陕西一带的炎帝文化应是从南洞庭湖及长江中游沿汉水流域逐步向北传播而形成的

(四) 观光游览价值

南洞庭湖文化遗产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湿地建筑作为一种空间艺术, 常同自然景观融合成为欣赏的焦点。凌云塔位于万子湖畔, 建于1793年, 七层八方, 高30m, 为花岗岩砌成的中空楼阁式石塔, 造型清秀, 制作精巧, 为洞庭湖标志性景观

[1, 2]

[2, 7]

化遗产生态旅游, 把文化遗产和生态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 既保护了文化遗产, 又发展了旅游经济。

(八) 独特存在价值

文化遗产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14]

。5世界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6指出, 任何一项遗产的毁灭和消失都将造成世界遗产之有害匮乏, 而保证将其传给后代是当前和将来文化丰富与和谐发展的一个源泉。保持文化遗产的完整和真实的存在才能最大体现出其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

[3]

。镇

江塔位于小口塞湖, 1782年建成, 塔高7层, 有23195m, 为花岗岩和青砖建造, 外形为八方八角。200多年来, 镇江塔挺立于烟波浩淼的南洞庭湖水流之中, 湖山相衬, 塔影浮沉, 云雾缭绕, /远挹七十二峰岳色, 临揽八百里湖波名胜0, 以前有/镇水妖, 驯江流0之意, 现为洞庭湖最有湿地特色的景观

[1, 2]

四、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南洞庭湖湿地文明悠久, 湿地特征浓郁, 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0的胜地。它强烈的神秘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使游客在观赏美丽风光的同时, 也更能体会它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湿地生态旅游是旅游者体验湿地生态系统, 通过观赏、参与

湿地生态系统从而感受、学习和领悟的过程。以湿地遗产及生态环境为依托, 通过回顾历史、艺术审美得到享受的生态旅游, 外表为人的体验和游览, 内在本质却是历史和现实、古今文化的交流

[5, 16,20]

八角亭是南洞庭湖惟一保存完好的古木建筑, 兼有

南北方古建筑的轻盈与庄重, 翼角高翘, 古朴雅致, 历来为观赏南洞庭风光的极佳妙处

(五) 文化精神价值

湿地文化遗产是南洞庭湖古人类创造精神的凝结。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和民族凝聚力的组成部分, 为社会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12, 13]

[1, 2]

。生态。按遗

旅游产品是利用各种湿地文化遗产资源及环境向生态旅游市场提供的全部服务要素的总和

[15, 16]

,

同时它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它能启迪诗歌、绘画、摄影、文学等创作的灵感, 对提高人民文化素质、活跃文化生活都有重要作用。湿地许多遗产表面上看是物质的, 实际上它又是精神的, 通过有形的遗产表达了无形的精神, 如纯洁、坚贞的莲文化, 顽强、团结的芦苇文化, 爱国的屈原文化, 天人合一的基塘文化等。游客在湿地文化遗产审美过程中不仅陶冶了情操, 而且还丰富了精神生活。

(六) 宣传教育价值

湿地还是宣传和教育历史文化的天然课堂。人们可利用中共洞庭湖区委会遗址、湘鄂西特区区委遗址、洞庭湖游击队所在地遗址、厂窖惨案纪念塔、段德昌烈士纪念碑、德昌公园等对青少年进行革命教育

[11][1]

产资源的利用方式、旅游行为及环境, 笔者在此把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生态旅游产品划分为:

1) 审美观赏旅游产品 开展观光游览活动的湿地遗产主要有镇江塔、凌云塔、八角亭、洞庭阁、周

维寅别墅、湿地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湿地古树的观赏价值也很高, 有樟树、银杏、枫香、杨梅、槐树、乌柏、皂荚、女贞、朴树、桂花树等136株, 其中300年以上的6科6属6种99株。赤山岛/洞庭第一树0古樟生蜡, 距今2100多年, 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樟树和女贞(蜡树) 融成一体, 树冠覆盖面积达669158m , 女贞从樟树树干中突出, 其中樟树高19100m, 胸径3. 15m, 胸围9. 90m, 女贞高10100m, 胸围1. 26m 。两树合一, 景观奇特, 姿态优美, 苍劲古雅, 枝叶繁茂。相传春秋战国时期, 范蠡和西施曾隐居在这里, 故此树又称/情侣树0、/圣树0、/同心树0。同时在湿地庆云山有全国罕见的68棵古树群景观, 传说为牛皋拴马的地方

[12]

2

。通过游览观光湿地内众多的文化遗产, 让

人们更直接地了解湿地遗产的历史价值, 宣传和普及湿地遗产知识, 增强人民群众保护遗产的意识。

(七) 遗产经济价值

南洞庭湖湿地遗产的经济价值包括有形价值和无形资产价值, 而后者往往是最重要的。湿地文化

遗产及其环境可成为各类文字、图片、音像出版物的主题, 为影视、广告提供现场和外景, 显示出极大的商业价值

[14]

2) 湖乡民俗旅游产品 湿地民俗资源由节庆、婚丧嫁娶、生产、服饰、禁忌、礼仪、宗教等组成, 可开发为独特的生态旅游产品

[16]

。农家乐、樵家乐等多

种民俗旅游, 让游客住农家, 享受到浓郁的湿地风情

和民俗文化。在渔乡开展/渔家乐0, 兼民俗性和文化性于一体, 有坐渔船、垂钓、捕捞、渔民婚礼、喜宴、。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 湿地为游客提

14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卷

内容, 在小雨中披蓑戴笠垂钓, 利用扳网、弹钓、撒网、鱼叉等方式捕鱼, 别有一番情趣。

3) 科普教育旅游产品 科普教育旅游产品主要有文化遗产科普游、大学专业实习游、中小学遗产知识游及爱国教育游。科学传播南洞庭湖世界遗产的价值和知识, 并且不宜对其进行过多的包装和打造。我们可以借鉴遗产发达国家的经验, 每年举办/春天0、/夏日0、/秋实0、/冬眠0等活动, 设立/博物馆日0和/文化遗产日0, 普及公民文化遗产知识。

4) 湿地生产旅游产品 南洞庭湖湖垸农业是独特的传统产业和生产文化。著名景观有/鱼米之乡0、/全国平原最发达的湿地林网0、/世界第三大野生芦苇群落0、/苎麻王国0、/全国柑桔基地0, 可以形成稻乡游、森林旅游、桔园游、渔村游、芦荡游、麻乡游等不可模拟的生态旅游产品。另外, 桑基鱼塘(塘基系统) 是一种典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湿地文化和遗产旅游资源。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 陆、动) 植物互相作用和物质良性循环的人工-自然高效生态系统, 通过水陆物质交换, 达到桑茂) 蚕壮) 鱼大) 泥沃) 桑盛这样一个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达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5) 湿地节庆旅游产品 南洞庭湖国际龙舟节是一个成功的湿地节庆旅游产品的典范。龙舟文化是南洞庭湖最重要的湿地文化之一, 历史悠久, 影响巨大。端午节为湿地影响最为深远的特色节日, 与春节、中秋节合称/中国三大节日0, 节日内容包括划龙船、包粽子, 以纪念屈原。

6) 湿地健身旅游产品 南洞庭湖水体开阔, 是开展水上运动的基地。龙舟赛是集知识、参与、娱乐与趣味性于一身, 颇具湿地特色的集体体育运动项目。龙舟即龙形独木船, 有选手40人, 执旗呼号指挥, 击鼓助威, 桡手以旗为眼, 以鼓为令, 一鼓一桨。同时还有南宋农民起义遗迹游, 既领略了历史风貌, 欣赏了湿地风光, 又在湿地环境中锻炼了身体。另外, 楚国水军训练项目也很有吸引力。

7)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杨么水寨、楚国水城、洞庭风味馆、高台干栏式民居等场所, 可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此处既有楚歌楚舞晚会娱乐活动, 又举办湿地遗产摄影比赛, 是深受欢迎的休闲度假项目。8) 湿地饮食旅游产品 饮食文化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 不仅激发游客乐趣, 而且能亲身感受湿地饮食文化内涵

[18]

出惊世作品5离骚6。

9) 遗产旅游商品 南洞庭湖遗产旅游商品具有文化性、艺术性、时代性、纪念性及实用性。商品特别突出湿地文化, 增加文化内涵, 兼备使用价值。主要旅游商品有屈原纪念品、洞庭四珍、藜蒿系列食品、莲系列食品、民间工艺品、文物复制品等。

五、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旅游业基本上是多数世界遗产地或正在申报世界遗产地区的主要产业之一

[22, 25]

。湿地生态旅游是

[27]

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开发的最佳途径, 可实现

湿地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及其内部资源的均衡利用, 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南洞庭湖文化遗产生态旅游开发对策有:

1) 遗产保护优先 湿地遗产保护标准是要保护其真实性与完整性, 利用标准是要充分发挥其特有价值

[21]

。保护遗产就是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人

类文化, 也就是保证遗产资源功能的永久性发挥。要坚持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相结合, 同时要保护湿地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6]

, 这将有益于当地

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遗产自身的发展。由于遗产文化涉及历史、社会、文化、习俗、传统、风土民情等复杂领域, 所以, 湿地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其实现可持续开发的必然选择, 包括产业整合、空间重组、强化管理、永续利用等内容

[1, 11, 28]

。这个过程中应贯彻

/保护第一, 合理利用0的方针, 以美学价值(游览、观赏) 、科研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考察、传播知识) 开发为主, 特别重视软开发(科教、游览和文化体验) , 控制硬开发(指服务设施等有形开发)

[21~25]

2) 双遗产旅游资源结合 南洞庭湖湿地自然景观类型多样, 为世界典型的生物多样性栖息地, 有23种生态系统11类74种植物群落, 植物154科475属863种, 以世界第三大芦苇自然群落景观最为突出; 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动物85种, 国际公约和协约种39种, 以水禽16目43科164种1200万只最为典型。该栖息地不仅拥有世界鹤类数量最大和最完整的体系, 还有白暨豚与江豚构成古长江动物生态图。因此, 南洞庭湖为世界独特、地球罕见的自然美和美学重要地区

[1]

。湿地自然遗产在美学价值、

景观多样性等方面有优势, 而文化遗产的历史内涵与众不同, 所以, 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应重视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的优势相结合。

3) 湿地世界遗产申报 南洞庭湖具有典型的水乡文化特征, 湿地文化是其文化遗产的核心, 历史遗迹、战场遗址、水文化等构成了湿地文化遗产的主。南洞庭湖饮食水乡风味浓郁, 水

产丰富。湖乡普遍喜食鱼虾, 有/无鱼不成席0的习俗, 风味名肴有蝴蝶过河、泥鳅穿豆腐、芦笋炖鱼、银鱼汤、鳝鱼烧麦豌、口味龙虾、藜蒿杆炒腊肉、糟鱼糟[1,2]

第4期王保忠等: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15

特征, 应尽快开展加入5世界遗产名录6的申报工作, 从而推进湿地遗产文化保护及生态旅游。南洞庭湖遗产申报可以争取政府及国际机构给予相应的支持, 包括政策、资金、人力、物力、技术、信息等。

4) 湿地文化有序开发 南洞庭湖生态旅游不仅要突出湿地文化和水文化主题, 还要制定开发顺序。开发时应尽可能保持当地风格, 尊重当地风俗。首先, 要突出湿地文化的支柱地位, 重点开发稻耕文化、船文化、龙舟文化、湿地建筑、饮食文化、民俗和地方艺术及生产生活文化资源, 要多角度高品位地真实展示湿地文化。第二, 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挖掘和再现已失传的景观文化, 如高台干栏式民居、傩文化、楚文化资源。第三, 全面提升洞庭湖博物馆的地位, 发挥其作为湿地文化窗口和代表的功能, 展示其湿地文物文化的原始风貌。

5) 生态规划集中连片 湿地内应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科学划分湿地遗产生态旅游功能区, 确定合理的旅游线路和生态容量。要杜绝错位和超载开发, 促进人工景观与天然景观/斑、廊、基0协调, 切实保持湿地景观的自然性和原始性。重点开发景观集中、底蕴浓厚的赤山岛风景区、明朗山风景区和沅江风景区。

6) 历史真实和娱乐轻松兼顾 南洞庭湖湿地景观文化开发如只重历史, 忽视娱乐, 则成了单纯的历史教育基地, 对消遣游客缺乏吸引力。而过分强调娱乐则失去景观文化价值。所以, 文化遗产可持续开发应按寓教于乐、乐中有教的原则进行。还可将深厚的湿地文化通过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以增加文化遗产的观赏性。参考文献:

[1] He P, Wang B Z. Study on Landscape Ecological As sess ment and

Eco -touris m i n the South Dongting Lake Wetland [J]. Journal o f Environme ntal Scie nces , 2003, 15(2):271~278.

[2] 沅江县志办公室. 沅江县志[M ].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 507~616.

[3] UNESCO. Convention Conc erning the Prote ction of the Wo 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Z]. Paris:the General Conference at Its 17th Sessi on, 1972.

[4] 刘志一. 关于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通讯[J]. 农业考古, 1994

(4) :50~70.

[5] 张岂之. 中国传统文化[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119~129.

[6] 严文明. 长江流域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A]. 见:

严文明. 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105~108.

[7] 窦鸿身, 姜加虎. 洞庭湖[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

社, 2000. 314~336.

[8] 彭民科. 远古湖湘水文化的时空透视与洞庭湖船文化溯源

[J]. 云梦学刊, 2002, 23(3):55~57.

[9] 肖皓夫. 洞庭湖首次发现10万年前旧石器[N]. 光明日报,

2000-09-17(1).

[10] 肖皓夫. 香炉山再现洞庭先人遗迹[N]. 湖南日报, 2002-06-19

(C1).

[11] 钟永德, 张合平, 何平. 南洞庭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

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9, 19(4):58~64.

[12] 鲍展斌. 历史文化遗产之功能和价值探讨[J]. 绍兴文理学院

学报, 2002, 22(3) :92~95.

[13] 司马云杰. 文化价值[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0. 85~

161.

[14] 孙明泉, 王秉洛. 风景名胜的景观价值及其可持续利用[N].

光明日报, 2000-05-23(B2) .

[15] 谢哲根, 刘安兴, 许祖福, 等. 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22(3) :72~75.

[16] 李江敏, 李志飞. 文化旅游开发[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128~198.

[17] 安树青. 湿地生态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24~327.

[18] 周玲强, 林巧. 湖泊旅游开发模式与21世纪发展趋势研究

[J]. 经济地理, 2003, 23(1) :139~143.

[19] 庄大昌, 丁登山, 任湘沙. 我国湿地生态旅游保护与开发利

用[J]. 经济地理, 2003, 23(4):554~557.

[20] 鲁铭, 龚胜生. 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世界地理研

究, 2002, 11(2) :72~78.

[21] 谢凝高. 关于风景区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J ]. 旅游学

刊, 2002(6) :8.

[22] Shac kley M. Conclusion:Visi tor Management at Cul tural World Her-i

tage Sites [A]. In:Shakley M ed. Visitor Management :Case Stud-ie s from World He ritage Sites [M]. Oxford:Butterworth -Hei nemann, 1998. 194~206.

[23] 张成渝, 谢凝高. 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

关系[J]. 人文地理, 2002, 17(1):4~6.

[24] 吴必虎, 李咪咪, 黄国平.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

关系[J]. 地理研究, 2002, 21(5):619~625.

[25] 范凌云, 郑皓.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旅游发展[J].

规划师, 2003(6) :26~29.

[26] 张成渝, 谢凝高. 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2) :62~68.

[27] 张松. 21世纪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J].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3) :19~23.

[28] 陈耀华, 赵星烁.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 北京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4) :572~578.

(责任编辑 何晓琦)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