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产业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

作者:朱鹏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8年03期

  分类号 G80—05

  体育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联的。当今,经济已有了很高的发展水平;经济产出量已有相当的规模;人们的生活水平已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人们闲暇时间在不断增多,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要求也在日益增强。在商品经济已成为社会实体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日趋完善成熟的情况下,体育也就日益更多地溶化于商品、交换、市场等经济关系之中。这就是体育成立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1 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体育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初的体育是与人们的劳动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当着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使人们有可能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健身,医疗等活动时,体育才从人体的生产劳动相分开,而成立独立存在的形态。

  在古代,中国和其他文明古国(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的体育都有过较大的发展,在不少体育教育和运动项目方面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近代,不仅在体育制度(包括学校体育、体育管理和体育专业教育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体育项目更加丰富,同时,国际性的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古、近代体育虽都有所发展,但就其体育的规模仍是有一定限度的,体育与人们的生活还没有达到十分密切的程度,体育制度还是初步和不完善的。

  在进入现代,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科学技术革命为先导,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有了非常快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世界经济体系快速建立,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以此为基础,体育也就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近几十年中,群众性的身体锻炼活动,学校体育和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的竞技运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与此同时,现代体育也就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第一,体育愈来愈成为全社会的需要,人民生活的需要。在物质生活提高后,人们必然会对精神文化生活和体育娱乐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从国家到企业事业单位都积极开辟体育场地,增加体育设施,以满足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要。学校体育事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体育教育的地位更加提高,从而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的体质。第二,竞技运动向国际化和高水平发展。除了按期举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外,还有各洲的以及不同项目的世界性的比赛。竞技水平已达到很高水平,刷新世界纪录对各国运动员来说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通过科学的训练,进一步发挥人体的潜在能力创造更高的成绩,已成为各国体育组织和运动员的一个重要的奋斗目标。第三,体育科学不断发展。体育科学工作者研究体育与增强体质和治疗疾病的科学途径,研究竞技运动的科学方法,以及体育产业都得到较快发展,体育产业与其它相关产业的关系日益密切,体育产业的地位不断提高。

  2 体育产业

  2.1 体育产业概念

  要理解体育产业概念,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产业。所谓产业是对社会分工下从事物质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动的一切经济活动群体的总称。一定的产业就是从事同类物质产品或提供同类劳动的群体总和。最先,“产业”一词是指土地、房屋等私有财产,以后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的范围也就不断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不属于物质生产部门的行业纳入到产业范畴中来,使产业变成了一个既包括生产性行业也包括非生产性行业的集合概念。它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大到部门,小到行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业以至文化教育,国家机关等部门和行业。

  根据上面的论述,体育产业应是生产体育产品和提供体育服务的群体的总和。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体育产业之所以与其他产业不同,就是因为根据社会分工,体育产业生产了自身特定的体育产品和自身特定的体育服务,这种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与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2 体育产业的性质和特点

  体育产业的性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其中主要有:

  (1)从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角度分析, 体育产业基本上是非生产性的产业。毫无疑问,体育产业也生产许多门类庞杂的物质性的产品。从体育设施到体育器材,从体育食品到体育服装等等。从形状和体积上,大到飞机(滑翔机),汽车(各种赛车),小到高尔夫球和乒乓球等等。但是从体育产业的整体来看,它所生产和提供的主要是非生产性服务产品。

  (2)从三产业的角度分析,体育产业基本上是原于第三产业。 毫无疑问,在各类物质性的体育产品都涉及到第二产业(体育器具、服装等)和第一产业(某些体育食品),但是从体育产业的整体来看,它应属于第三产业,即社会的服务业。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基本上是属非生产性的第三产业。

  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有其自身特点:

  (1)体育产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人们对体育或体育运动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只是直接生产和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体育产业是不可能满足的,因此人们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除了依赖体育产业之外,还需依赖其他的与体育产业相关联的产业。从这一特点出发,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能单靠自身,而必须与其相关联的产业同步发展。

  (2)体育产业是新兴的并具有极大发展前途的产业。 体育产业的形成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社会的分工,经济的发展,使体育产业从非独立行业,而逐渐成为独立行业,使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特定的功能。体育产业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人们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需求和欲念,也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产业则是一个长期存在和持续发展的产业。

  (3)体育产业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健身等需求的产业。 而这种满足,又是通过身体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来实现的。体育产业是更贴近人们直接生活需要的。是在社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

  (4)体育产业是国际性的产业。体育产品和体育项目的类同性, 使它们极为容易的形成国际性交流,体育运动的竞技性,也推动着体育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的开展。同时,体育与人们的生活日益密切,体育活动日益广泛,人们对高水平的体育竞技的向往和崇敬,都成为发展国际体育交流的劲力。体育明星可以打破国家的界限,而成为世界级的明星,体育活动大多都具有各国所公认的世界的规定性和规范性。世界公认的体育人物和体育规则,目前还没有哪一个产业能够比得上体育产业。

  2.3 体育产业的社会作用

  体育产业出现后,对社会就开始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愈来愈大。

  (1)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力。 体育不单单可以提高人们的体质,同时,还可以从诸多方面培养人和锻炼人。体育活动能培养和锻炼人们的勇敢和韧性精神,可以提高人们的机敏程度,同时,也可以锻炼和提高人们的智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体育可以培养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格。从这个角度分析,作为体育产品和服务提供的群体所组成的体育产业,其社会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2)体育产业可以带动和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器材和各种体育用品的生产和发展,都会带动和推进建筑业,机械制造业,食品业、服装业、电子业等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服务,如体育比赛、体育娱乐、体育旅游、体育经营单位的服务,体育人员的培训等,都可从不同方面推动各种服务业的发展。此外,通过各种体育活动的交流,对诸如交通业、通讯业、信息业、旅游业等也都会带来积极作用。

  (3)体育产业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体育产业建立的初始,其作用还尚未充分发挥,但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它首先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根据是:第一,体育产业是日益发展壮大的产业,它的产业地位会不断提高,它带动和推进相关产业的能力将会愈来愈大,体育产业的产出值会日益增多。人们的体育花费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会逐渐增加。凡此种种,体育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而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毫无疑问的,关键是时间问题,是或早或迟的问题。

  (4)体育产业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能发挥很大作用。 党中央非常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建的问题,只有物质文明而没有精神文明,这个文明是极不完整的。社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展精神文明,但是,通过发展体育产业则是推进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体育产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作用,是其他产业和途径所不能替代的。

  3 体育产品

  3.1 体育产品概念

  体育产品是体育产业中的群体所产生和提供的满足人们对体育或体育运动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与其他的产品和服务一样,体育产品和服务只有被生产和提供以后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者是多元的,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国际体育组织、体育产品经营商等。

  与其他的产品和服务一样,体育产品首先要能够满足人们在体育方面的需要。能满足人们在体育方面的需要的属性,是体育产品效用或使用价值,体育产品的这种效用,就其本质来说不会因有物质方面或精神文化方面的不同而改变。此外,人们生产和提供体育产品或服务,总要有投入或花费,如资本,生产物(设施器材等)信息,人力等的投入或花费,如果不从所投入部分的物质内容区别,都可以还原成为劳动形态,这种劳动的投入或花费,形成了经济学上所说的产品价值。综上所述,体育产品也具两重性质,一是能够满足人们对体育的某种需要即效用,二是要投入或花费人们的一定量的劳动,即人们劳动的产出物。

  3.2 体育产品分类

  体育产品是多种多样、五光十色的。为了便于分析和掌握他,进行分类是必要的。体育产品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其主要的分类法有:

  3.2.1 按照体育运动的不同分类

  按照这一分类可以划分为诸如田径、球类、体操、游泳、滑雪、射击、棋类等等。

  3.2.2 按照体育运动的组织不同形式分类

  按照这一分类可以划分为诸如国家的体育运动,集体性的体育运动、个人的体育运动、群众自发组织的体育运动、经营性的体育运动等等。

  3.2.3 按照人们的不同的体育动机分类

  按照这一分类可以划分为保健疗养型、休闲型、文化娱乐型、探险型、竞技型、智力开发型等等。

  3.2.4 按照体育产品的存在形态不同分类

  按照这一分类可以分为物质形态的,如各种体育用品,非物质形态的服务产品,如体育比赛,体育娱乐,体育观赏等。

  除以上分类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标准,进行其他方面的分类。

  3.3 体育产品的商品化

  从科学角度看,产品和商品是不同的。产品(不论是物质产品,还是非物质的服务产品)都是有一定效用的,并在生产和形成过程中花费人们的劳动,这种产品如果只是直接去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不是通过市场,不是通过交换去满足购买者的需要时,那么它仍然仅仅是产品。反之,如果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通过市场,通过交换,而将产品转移给购买者时,这个产品也就转化成商品了。

  体育产品和体育商品的关系也是如此。

  体育在未形成产业之前,也就没有体育产品概念,体育产品是体育产业形成之后的产物。最初,体育或体育运动不论是身体教育,还是竞技运动等,基本上是由国家,也有的是由企、事业单位免费或无代价的向广大群众提供的。如身体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部分是由学校向学生提供的,又如竞技运动,大都是由政府、学校等组织的,由广大群众直接参加的,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市场关系和交换关系,从而没有提供者和享用者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作为组织者和提供者虽然要进行投入,但并不追求投入直接回收和直接所得经济利益。

  在体育产业形成以后,随着人们对体育需求的日益经常化和广泛性,对体育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原来那种单纯由国家、学校、企业、机关等免费提供体育产品的做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产品向体育商品的转化就是必要的了。

  体育产品向体育商品转化还需要社会的外部环境。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情况下,虽然有其这种转化的必要,但却没有转化的外部环境,计划经济体制下,限制着商品、市场的发展,当然也限制着体育商品和体育市场的发展,这就是在80年代以前,我国体育产品商品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在此基础上,1992年正式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加速了我国体育产品商品化的进程。

  市场经济条件促使了体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体育产品的生产者的多元化。除国家、学校、机关等之外,以盈利性的体育经营商也较为迅速和广泛地发展起来。作为体育的需求者(不论是体育运动的直接参与者,还是体育运动的观赏者),为了满足自己的体育需求,也不再都指定由国家、学校等免费提供,而愿意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市场交换关系,付出一定数量的货币(或代价)来获取。例如作为一个高尔夫球的爱好者,宁愿付出较高的费用,而获取随时能够训练技艺或得到消闲。又如,作为一个足球的爱好者或球迷,只要有高水平的比赛,宁愿付出较高费用而一饱眼福。做为体育经营者或体育经营商,面对体育需求者进行销售,在满足需要者的欲望的同时,而获得利益。在有了社会的外部环境即市场经济的环境,作为体育市场的主体——体育产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也就发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产品的商品化的条件也就基本成熟了。

  4 加快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及其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要不断提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需要也就转化为对体育产品和服务市场的需求,转化为人们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行为。人们对体育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通过市场机制,会将社会资源(或各生产要素)的一定量配置于体育产业,从而,形成一定的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满足人们的需要。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体育的产业化,也是加快我国体育(包括体育运动、体育竞技、体育教育、体育科学等)的必由之路。

  在国外,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证明,体育产业化对体育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体育的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日益增加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国外体育产业化的有效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为了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主要有:

  4.1 树立和提高体育产业意识

  在很长的时间里体育一直做为事业来发展,人们习惯于依赖国家、学校、机关等所开展的体育活动。在很多情况下,把体育看成是人们福利的一部分,体育的组织者或是借助财政拨款,或者借助企业的福利基础来开展体育活动。他们并不求其在经济上的回报,也就是说,是社会的一种消费。体育活动的规模、数量、类别以及人们对体育的需要等都要受到财政拨款或福利基金的限制。显然,随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体育需求的增加,把体育仍限定在事业型之中,已远远不能适应。因此,要适应新的情况,就需要将体育的事业型转化为体育的产业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转变认识和观念,树立和提高体育产业意识。

  4.2 培育体育市场

  体育市场是体育产品的交换场所,是体育产品交换关系的总和。通过体育市场把体育产品的消费者或提供者与体育产品的需求者联系起来。体育产品的生产者或提供者向需求者供给体育产品,需求者在获得体育产品时向生产者或提供者付以一定数量的货币。体育市场的运行是通过市场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进行的。市场机制既能对体育产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又能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人们的需要。目前,我国体育市场发育不成熟,运行不完善。其主要表现是:(1)作为体育市场主体之一的体育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发展滞后,不能及时地根据体育市场的需求来生产和提供体育产品。同时所能提供的体育产品的数量和品种也是较少的。(2 )作为体育市场主体之一的体育产品的需求者还不习惯或不愿付出一定的代价来获得所需要的体育产品。(3)体育产品价格及其形成还很不规范, 市场供求状况对价格还不能正常发挥作用。(4)体育市场体系发育滞后。 除了部分竞技体育市场中一些球类比赛有一定的发展外,其他市场(体育训练市场、体育娱乐市场、体育疗养市场等等)发育还很缓慢。因此,要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和完善体育市场体系。

  4.3 培育体育经营商

  体育经营商是通过投资生产和提供体育产品并获取盈利的经营者。当前应大力培育体育经营商。首先要提倡和推进作为投资体育经营商的发展。投资主体应多元化,应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和利用外资相结合。其次,要培育体育经营商的营销能力,要树立市场观念,要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的生产和提供体育产品。体育产品应有不同的档次,如有高档的高尔夫球俱乐部等,有中档的网球、保龄球俱乐部等,也有能满足广大体育爱好者的体育产品。目前,它脱离了我国广大群众的购买能力。

  体育产业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体育产品的商品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要日趋广泛化、经常化、多样化、个性化。原来那种单纯由国家、学校、企业(非体育经营性企业)、机关等免费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产品向体育商品的转化就很必要了。我国80年代中期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大加快了体育产品的商品化的进程。划定体育产业的范围,处理和协调好与相关部门(旅游、健身娱乐、服务等部门)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即体育主管部门与体育经营商分开),各类经营商要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以上就体育产业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谈了一些看法。当然作为体育产业理论是不限于这些的,还包含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体育经营商,体育市场及其运行机制,体育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体育产业的投入产出,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不能一一论述。

作者介绍:朱鹏 西安体育学院体育产业教研室,710068,西安市;37岁,男,副教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