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轮胎.化肥.农药.农膜行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 轮胎行业:

  我国目前能够生产乘用轮胎、载重轮胎、农用轮胎、工程轮胎、工业轮胎等近2000多个规格品种,基本满足现阶段国内汽车工业、交通运输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轮胎的需求,同时轮胎出口量已占轮胎产量的近1/3,2004年出口量已跃居世界第1位。

  我国轮胎企业虽然很多,但大多数小型企业是以生产农用轮胎和载重斜交轮胎为主,生产子午线轮胎的企业相对比较集中。按产品分类计,生产载重子午线轮胎的企业有32家(36间工厂),其中十大名牌企业产量占载重子午胎总产量的70%以上;生产轿车子午胎和轻载子午胎的企业有28家,其中内资企业12家,产量约占26%,外资企业13家(20间工厂),产量约占74%。按产品综合计,全国生产子午胎的企业共有46家(50间工厂)。十大名牌企业即广州华南轮胎、三角集团、青岛双星轮胎、上海轮胎橡胶(集团)、风神轮胎、成山轮胎、贵州轮胎、山东玲珑橡胶、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杭州中策橡胶。上述10个品牌通常被称为“轮胎十大民族品牌”,是2004年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联合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经济日报社共同推出,经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定为中国名牌的,代表着中国轮胎产业的最好水平。

  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横滨、住友、美国库珀、东洋、锦湖、韩国轮胎等全球轮胎前十强均已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最近,排名第4位的德国大陆公司和排名第6位的意大利倍耐力公司也准备在中国投资建厂。除此之外,目前在中国大陆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的还有佳通轮胎和台湾正新公司、建大橡胶工业公司等。随着我国轮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及出口量的增大,外资控股企业不断扩大产能并按汽车生产地域就近投资建设新厂,加快了轮胎生产向中国的战略转移和战略布局。中国轮胎市场已是外资、内资全球主要轮胎生产企业角逐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排在世界前列的几大轮胎企业已陆续开发出与传统大相径庭的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以下简称“两个创新”)。这些创新技术以米其林C3M技术、固特异IMPACT技术、大陆MMP技术、倍耐力MIRS技术、三海CCC技术、横滨/东洋精工轮胎新工法为代表,因其不但方式/方法独特,而且带有强烈的革命性,所以被业内人士通称为“全新概念技术”。创新产品包括超高性能轮胎、“绿色”轮胎、跑气保用轮胎、智能轮胎和轮胎充气内压监测装置,其中智能轮胎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最大而最为引人注目。可以说全新概念技术和智能轮胎代表了21世纪轮胎业界的先进技术水平,堪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典范,对引领世界轮胎产业发展方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汽车、轮胎机械、轮胎配件的同步发展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轮胎企业应在完成从斜交轮胎到子午线轮胎的产品转型的同时,在面临世界轮胎业一场新的技术巨变中,要把改革制造工艺/工装设备以及轮胎产品智能化等放在产业科技的主攻方向。“轮胎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就某种意义而言将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因此我国轮胎企业应当对这一点有清醒的认识,及时抓住这场变革的主动权,同步跟进世界轮胎科技发展的步伐,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10年全国汽车产能将超过10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达620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分别为600万辆和3100万辆)。这个发展趋势,可能还会有所突破。

  总之,到2010年汽车工业将稳定快速发展,这个趋势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必将促进中国轮胎工业的发展。

  当前,国内新的轮胎企业或合资公司还在不断增加。中国轮胎业正成为国际资本在中国的追逐对象,成为轮胎投资的热土,成为世界轮胎的中心。我国轮胎企业只有通过市场调节,联合起来,狠抓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实行轮胎的集约经营,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住脚跟。

  

  ■ 化肥工业:

  我国化肥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化肥原料供应体系、化肥生产体系和化肥流通体系。化肥行业在产量、质量以及品种数量上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已成为世界化肥生产大国。

  当前,我国化肥的产能和产量的特点是:氮肥自给有余,磷肥基本自给,也将自给有余,钾肥因资源短缺需依靠进口。保障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仅为世界平均的40%,美国的1/7,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要进一步增加粮食总产量,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只能依靠单产的提高。但要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必须增加物质的投入,其中增施化肥是不可缺少的措施,我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史已充分表明,没有大量的化肥投入,不可能有今天13亿人口的丰衣足食。近1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由1996年的1.3亿公顷(19.5亿亩),减少到目前的1.2333亿公顷(、(18.5亿亩),我国粮食保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对化肥施用也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我国农业部门预计,到2010年国内化肥需求总量为5500―5600万吨,其中氮肥3300―3360万吨,磷肥1270―1320万吨,钾肥900―920万吨。同时,随着施肥习惯的改变及农业对化肥的要求,高浓度、高效能化肥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因此将继续发展尿素、磷铵等高浓度基础肥料。2010年尿素在氮肥产量中的比例要达70%以上,高浓度磷肥的比例要达60%以上。同时鼓励发展各种缓(控)释肥和各种专用复合肥,2010年化肥复合化施用率要达4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化肥总产量到2010年需要比2005年增加712万吨。其中:1、氮肥2005年产量已超过2010年需求量,其关键是品种,即要增加尿素的生产能力。2010年尿素需求2352万吨,比2005年要增加357万吨。因此要求氮肥行业在此期间,要调整结构,增加尿素的生产能力,减少碳铵的能力和产量;2、磷肥产量要增加245万吨,目前各地都在建设大型磷肥生产装置,总能力已超过需求量,关键也是要使高浓度磷肥的产量超过792万吨,考虑到现在拟建的大型磷肥装置绝大多数是高浓度复肥,因此已不必再去建新的生产装置;3、钾肥需要增加688万吨,由于国内钾矿资源缺乏,要尽量增加自给率外,大部分仍需由进口解决。

  化肥工业是一个需要大量消耗资源的行业。氮肥要消耗天然气和煤,磷肥要消耗硫酸和磷矿,钾肥要消耗钾矿。因此节约能源和资源是化肥工业长期的主要任务。

  氮肥行业为降低原料(煤和天然气)供应的紧张状况,要加紧进行原料路线的改造,以先进、成熟的洁净煤气化技术改造现有的常压间歇气化造气工艺,实现原料煤多样化、本地化,降低生产成本。磷肥行业要大力增加科技投入,在品位较低的磷贫矿提取高浓度的工艺上实现技术突破,以开发更多的磷矿资源。钾肥行业要发挥好国内国际两方面的钾资源作用,努力实现钾肥的长期可持续供应。

  

  ■ 农药工业:

  近年来我国农药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其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目前,我国农药生产基本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并有一定数量的出口。

  我国农药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全国包括农药制剂企业共有约2000多家,而平均销售收入仅2300万元。原药生产企业600多家,可生产原药品种250多个,重复建设严重,其余为单纯制剂加工或分装企业。600多家原药生产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的江苏、山东、浙江、河北和辽宁5个省,近年来河南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这些地区的原药生产企业数占全国的70%以上。

  二是品种老化,产品结构不合理。农药总产量中,杀虫剂所占的比例过高,杀虫剂中有机磷类占50%,而有机磷类中甲胺磷等高毒老品种农药占较大的比重。高效、超高效和安全的农药品种只占农药总数的15%,若按产量计算所占比例更低。6个年产万吨的农药品种有5个是有机磷类,其中高毒品种占4个。农药制剂单调,剂型老化。

  三是技术落后,研发投入不足。我国农药的研发能力几乎不具备创制新型农药原药的能力。我国目前生产的农药品种80%是利用国外过期专利或不受保护的专利产品。每年农药科研开发费用不足8000万元,而发达国家每年用于农药研究的费用高达40多亿美元。

  四是缺乏统一的国内外营销网络。我国农药市场品牌众多,但产品均已以原药形式出口,与国外农药品牌相比,价值差距明显。国内市场由于营销网络不健全,农药市场价格混乱。农药售后服务不到位,技术服务指导不力。经营主体缺乏统一规范。

  五是“三废”污染状况严重。农药生产所产生的“三废”的特点是数量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目前,国内还缺乏有效的“三废”处理技术,几乎所有的农药生产企业对“三废”还不能做到完全处理,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根据我国农药工业科研及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考虑国内外农药市场需求情况,我国农药工业今后要继续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继续加强科研力量,建设符合GLP标准的实验室,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使我国农药产品真正走向世界。

  

  ■ 农用薄膜:

  农用薄膜(包括地膜和棚膜),是当前继化肥、农药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生产资料。它的应用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场革命,对增产粮食和丰富人们的菜篮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由于牲畜越冬棚膜、贮存饲料膜及日光温室膜需求迅速增长,农膜发展潜力巨大。当前,我国农用塑料薄膜(包括大棚膜、地膜)产量已居世界首位,消费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总和的1.6倍,约占世界总量的62%。

  发达国家目前农膜应用以专用棚膜为主,可根据不同作物对光的不同需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棚膜,因而培育的作物产量高、品质好。中国目前还是一膜多用,效果较差。因此,我国农膜企业要加速产品更新,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注重多功能农膜的开发应用,形成独特的自主核心技术,尽快将品种新、性能优、质量高、成本低的农膜新品推向市场。其中,棚膜产品结构要向多层复合化发展,性能趋向高透光、高保温、高强度、长寿命和持续的流滴期、防雾期、转光期、防尘期、防菌期等功能化和综合化;地膜产品要向保墒、增温、除草、防虫等功能化方向发展,品种向芦笋、棉花、烟草、大蒜、韭菜等专用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国内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急需的品种。另外,我国地膜覆盖面积约为13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然而,地膜多年使用后,残膜在土壤中不断积累,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了环境污染,致使作物减产,减产幅度可高达15―30%。对于废弃地膜造成污染可能的解决方案有两个,一是回收,一是可控降解。回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由于我国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大,厚度又太薄,回收起来异常困难,在经济上得不偿失。因此唯一办法是走可控降解之路,推广应用可降解地膜,这是我国地膜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开发应用的可控降解地膜种类主要有: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和光、生物降解地膜等。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高涨,农膜用低密度聚乙烯价格从2003年的不足7000元/吨涨到目前的1.2―1.3万元/吨。农膜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为此大大提高,由于农膜是重要的农资产品,国家为了稳定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对包括种子、化肥、农膜在内的农资产品实施严格的市场监管和限价措施。这样,就使得农膜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农膜专业委员会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拥有农膜生产企业近千家,产能超过200万吨/年,产量达130万吨。2005年9月全国农膜生产企业平均开工率只有40%,到2005年末90%以上的农膜企业出现亏损,2006年上半年有50%以上的企业停产或半停产。考虑到国家对化肥有优惠政策,对种子有补贴,对农机有补贴,对新农药研制也有资金支持,故建议国家也能将农膜也列入重要的支农产品,在税收、运输、淡季储备、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以促进我国农膜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政策司供稿)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