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法]散文意境的合理性特征

散文是一种取材广泛、篇幅短小、能灵活地记叙情事、自由地抒发情感的文章体裁。它是一个独立的艺术空间,是一片广泛而自由的美的天地,散文被人们称之为“美文”,美在文情并茂,诗意盎然;美在有优美隽永的意境。所谓意境,现通行的文学理论在对其界定上一般认为: “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独特范畴。意境是由一系列的形象与意象构成的,但它并不追求可感官的认识效果,而是追求一种超越具体情景、事物、身心感知的,对宇宙人生更深广的体悟,所以更多的体现在抒情性作品中。在具体表达方式方面,意境有以下三个特征,即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超以象外。”

但同时,在理论界出现了截然不同两种意见:一些作家与理论家对散文意境创作的合理性进行了质疑,他们认为散文讲究意境是一种束缚,如有人提出“散文是非诗的”,认为“意境”是属于诗的,而不是散文的,诗是诗,散文是散文,界限不容混淆;更有人明确表示,“不喜欢刻意追求有诗意和意境的散文”,认为在散文创作中大量借用诗的手段来发展散文,造成一度散文的界倚靡之风盛,无病呻吟多。总之,他们认为散文的发展迟滞,原因之一是讲究“意境”造成的。上述意见对于散文“意境”持一种否定论。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散文与诗是近亲,它们之间有一种血缘关系,如果一定要排斥散文中诗的因素,那无异于是想将散文逐出艺术的王国。有人甚至认为讲究意境是散文的极致。

其实散文的写作,要不要创造意境,这是不可一概而论的。把是否有意境看成衡量散文艺术审美价值的唯一标准,容易产生“绝对化”倾向,认为“意境”是散文的“极致”,恐怕难以得到大多数作者与读者的认同,因为的确有部分散文并不那么讲究意境,如叙事散文,说理散文,它们或以记实取胜,或在于表达某种思想见解。如巴金《随想录》中的大多数文章,很难说是意境取胜,李大钊的《今》同样不以意境取胜。但不能否认有些散文是很讲究意境的,如写景散文。因此,以为意境是“散文的极致”,固然是绝对化了,但完全否认意境是散文家的一种追求,这也是一种偏见。至于散文与诗的关系,大可不必将二者看成水与火不相容的“冤家”,它们是有很强的共通性的。黑格尔曾说过: “抒情诗固然也要涉及具体的情况,本在这种情境之中可以把各种各样的内容纳人他的情感和观感里,但是决定抒情诗这个基本型的是内心生活,所以抒情诗不容许对外在的现实进行广泛的描绘。”对照抒情诗的特点,散文不也是以作家的内心世界作为写作对象的吗?不也是从认识主观自我出发而认识客观外部世界的吗?可见散文与诗是近邻,他们的本质是共通的。总之,对于散文的意境创造,应持一种公允的态度,与其过多的责难,不如深入探讨散文意境创造的方式方法,这对于繁荣当前的散文或许更有益处。

散文的意境创造,离不开三个最为基本的要素:(1)作者的主观情感(意);(2)外在的客观景物(境);(3)能引发读者想像与联想的艺术空间。作者不论是描景、记人、写事,其目的还是在于抒发自己的主观感情,阐发思想,议论道理。因此,散文中的“情”是思想道理的发动体现,是一种理智化,条理化的“情”,但散文只有主观的“情”是不够的,还需要物质的载体,用客观事物作抒情的中介之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寄情于景,都是这个道理。

在意境创造的三个基本要素中,王国维对“情”与“景”两因素论述的最为全面和精辟。他曾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可见,情与景是意境构建中两个基本因素之一。第三个要素——审美艺术空间是由若干因素层递构建而成的。现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以为艺术意境的创造应体现一种“逐层建构”,他说:“因为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描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魂的启示,可以有三个层次。”将这段话化简,三个层次便是:描写、传达、启示。由此可以总结出散文意境的若干层次特征,画面类的审美描述,诗情美的情景交融,哲理美的“象外言外”。若创作出好的散文意境,必须做好这三个层面的营构。

第一层次,即画面美的审美描述。许多优秀的散文都离不开绘声绘色的画面。画面,是散文的形象的基本组成单位,直接关系到散文意境的创造,是散文家抒发情感的外化手段。第二层次是诗情美的情景交融,由于意境的第一层次中,在描写客观外物时,已渗透了主体的情思——纯然的描摹是没有的,因此客观外物之景,已经渗透了一种情感的评价。但这仅仅就客观外物而言,这里所说的第二层次是指主客体遇合后形成的特定诗情与氛围。宗白华在阐释什么是“艺术境界”时曾指出:通过客观外物的描写,能体现“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契景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川指的便是第二层次。这一层次主要特征是“酿造诗情”。诗情是由散文中的氛围和情韵构成,是氛围和情韵的结晶体。所谓诗情中的“氛围”,是指作品中所笼罩、洋溢着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它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所谓诗情中的情韵,即散文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基调和意味。对于抒情写意的散文来说,创造氛围是为了艺术地抒情,是为了透露和引发作品内在的情韵,以获得优美的抒情魅力。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藕与莼菜》这篇文章中,作者借简单的意象与家乡的风情,把思乡之情谱成一曲荡气回肠的文字。在“产藕的池塘”的意境中融入了作者孤寂之情,乡情熔铸的意境中始终凸一个“味”字,“味”既是感受的“内核”所在,也是作品意境的灵气所在,意境中透出民风的纯朴。第三层次是哲理美的“象外言外”。这一层次,关键是创造一个富有启示性的最高灵境,为读者提供一个可妙悟升华的广阔天地,使读者能充分地调动联想、想象,悟出作品深远的哲理,从而使作品实现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这样一个具有高度哲理化的“化境”。现代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指出:“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帕克在他的《美学原理》中也说:“艺术品都有一种深邃的意义”,这就是说作品的深层必须是关于人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意蕴。如苏轼的《前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文章不只是从个人出发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还提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因此便成了千古妙文。在清风、明月等意象的背后蕴含深层的生命意义与哲学并且能超越个人甚至是现实环境,表达了对宇宙人生、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即是“象外言外”的内力所在。

总体说来,以上说的“三个层次”是散文意境建构最关键的也是最基本的特征,只有实现这若干层次的建构,才能最终完成散文艺术意境的创造。其中核心内容是情景交融,营造过程也是作者感性和理性相参的结果。正如上文所说的,散文的意境创造只是散文艺术创造多样化的一种形式,如作为散文骨架的篇章结构,作为其灵魂的思想情趣和充其血肉的语言文字都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不必一定要将意境确定为散文创作最高的和唯一的审美追求。一篇优秀的散文,需要从构思与立意、剪裁与提炼、手法与笔调等多方面去精雕细琢。而散文的意境美往往是充当了较为“核心”的因素,它与散文的形体美、流畅美、细节美、音乐美等等相辅相成,一同构成散文的整体美。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