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假山工程

授课题目: 第五章 园林假山工程 第一节 假山的应用及假山石材料

教学目的:了解现代园林中假山的应用与发展,假山所用的材料,掌握掇山的总体布局和山体局部理

法。

教学重点:掇山的总体布局。

教学难点:山体局部理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清查人数。

复习提问:1、广场铺装应考虑哪些因素?

2、园路的主要结构有哪些?有哪些附属工程?

导入新课:园林中重要的景观的一种表现就是以小见大,山体在园林中可以是假山,也可

以是真山水,在小园林或园林小空间中所用的山体多为假山。这节课我们共同

学习一下假山所用的材料和掇山的做法。

讲授新课:

第五章 园林假山工程

第一节 假山的应用及假山石材料

一、现代园林中假山的应用与发展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假山,也随着园林的发展而发展,与其具

有相同的发展脉络。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发展、兴盛,始终沿着自然山水园的道路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完善的园林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以及古代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决定了中国自然山水园的形成和发展,也决定了假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传统假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达到了艺术的高峰境地、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艺术体系。在现代园林中假山的使用空间也呈现多样化。结合现代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假山也出现在屋顶花园、室内庭园、城市公园等多种园林空间,表现了其较强的造型能力。同时假山的塑造也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创造人工峡谷,为漂流活动提供景观依托:应用于海洋馆创造水下地貌景观,配合游鱼,通过分割空间、塑造地形来丰富水下游览和观赏空间;在现代大型展览温室里,通过假山造景来体现各种热带及亚热带植物生长的原始环境,为各种植物提供展示空间等等。在应用于现代园林的过程中,假山产生了一些有别于传统的变化,集中体现在造型、风格、尺度三个方面。

假山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它靠形象的魅力去感染观者,在应用的过程中假山造型不断丰富、不断

创新。出现了许多传统园林中没有过的造型。同时,现代科技工艺也应用于园林造景。如与喷雾技术结

合来表现如深山大壑般沐浴雾中的山水。现代制冷技术使人造冰洞成为现实,为假山增添了无限情趣,也再现了自然的冰洞景观的魅力。

传统园林服务于帝王及社会上流贵族和富豪阶层,其服务对象和使用方式决定了园林空间的规模、

尺度和特点。私家园林的规模一般较小,再加上建筑的分割和围合,假山所处的空间更加有限,即使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代表假山艺术成就的叠石山(包括土石结合,以石塑形的土石山)也仍然处于相对狭小的空间,欣赏假山的视距较短。因而传统假山规模模尺度较小。现代城市公园运动拉开了现代园林发展的序幕。面向市民的城市公园通常用地规模较大,空间尺度大。虽然规模、尺度小假山在现代园林中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适应现代园林开敞空间的特点,大尺度夸张造型的山石景观也出现在现代园林之中,

假山的造型、尺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假山风格的变化。简洁的造型、概括的轮廓、细致自然的纹理以

及适宜的尺度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更加协调。特别是现代园林中的置石,其简洁如抽象雕塑般的造型更能与现代风格的园林空间融为一体。在现代风格的探索中还出现了一种抽象山水。

除造型、尺度、风格外,现代园林假山在意境方面也不同以往。传统的文人园林强调“超然避世”,

假山的风格协调统一于山水园的整体风格中,其布局及造型多为幽静、闲适、古雅、淡泊的山水隐居内容服务。而当今社会所需文化的现代化导致了现代艺术的创作成为时代的主潮。假山的风格、意境也不可避免地朝着多元、并存、变化的方向发展,体现现代人要求参与,要求体现自我,追求豪迈、奔放、潇洒的精神气质。

面临现代环境艺术中无限的发展机遇,现代的山石景观展示了它不衰的生命力。无论材料、设计手

段、施工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处于发展、探索之中。

二、假山的材料

(一)传统山石的品类

园林中用于堆山、置石的山石品类极其繁多,而且产石之所也分布极广。古代有关文献及许多“石

谱”著作对山石的产地、形态、色泽、质地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载。如宋代的《云林石谱》、《宣和石谱》、《太湖石志》,明代的《素园石谱》以及《园冶》、《长物志》等,还有一些文学作品如白居易的《太湖石记》等等。在这些文献中对山石多以产地(如太湖石)、色彩(如青石、黄石)或形象(如象皮石)等来命名,并以文学语言来描述它的特点。现将用于堆山、置石的主要山石品类介绍如下:

1) 太湖石(又称南太湖石)

太湖石是一种石灰岩的石块,因主产于太湖而得名(图6.2.1)。其中以洞庭湖西山消夏湾太湖石一

带出产的湖石最著名。好的湖石有大小不同、变化丰富的窝或洞,有时窝洞相套,疏密相通,石面上还形成沟缝坳坎,纹理纵横。湖石在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尤其是水中所产者,经浪雕水刻,形成玲拢剔透、瘦骨突兀、纤巧秀润的风姿,常被用作特置石峰以体现秀奇险怪之势。“太湖石”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唐代吴融在《太湖石歌》中记载了它的生成和采集:“洞庭 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干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有“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可见唐代对湖石之美,已有相当的领悟。至宋徽宗时,玩石丧国、把一块高4m的 “艮岳”太湖石封为盘固侯。赵佶搜集名花异石,“花石纲运动”的兴起、使太湖石身价更高。世人对湖石的赏识与日俱增。玩赏太湖石已成

为一种爱好。

6.2.1太湖石 6.2.2房山石

2)房山石 (北太湖石)

房山石属砾岩,因产于北京房山县而得名(图6.2.2)。又因其某些方面像太湖石,因此亦称北太湖

石。这种石块的表面多有蜂窝状的大小不等的环洞,质地坚硬、有韧性,多产于土中,色为淡黄或略带粉红色,它虽不像南太湖石那样玲珑剔透,但端庄深厚典雅,别是一番风彩。年久的石块,在空气中经风吹日晒,变为深灰色后更有俊逸、清幽之感。

3)黄石与青石

黄石与青石皆墩状,形体顽夯,见棱见角,节理面近乎垂直。色橙黄者称黄石,色青灰者称青石,

系砂岩或变质岩等。与湖石相比、黄石堆成的假山浑厚挺括、雄奇壮观,棱角分明,粗狂而富有力感。所叠之山有如黄子久的画,有所谓鬼斧神工之势(图6.2.3、图6.2.4)。

6.2.3黄石 6.2.4青石

4) 青云片

青云片是一种灰色的变质岩,具有片状或极薄的层状构造。在园 林假山工程中,横纹使用时叫青

云片。多用于表现流云式叠山,变质岩还可以竖纹使用如作剑石,假山工程中有青剑、慧剑等。

5) 象皮石

属石灰岩,在我国南北广为分布。石块青灰色,常加杂着白色细纹,表面有细细的粗糙皱纹,很

像大象的皮肤,因之得名。一般没有什么透、漏、环窝,但整体有变化。

6) 灵壁石

石灰岩,产于安徽灵壁县磬山,石产于土中,被赤泥渍满。用铁刀刮洗方显本色。石中灰色,清润,

叩之铿锵有声。石面有坳坎变化。可顿置几案,亦可掇成小景。灵壁石掇成的山石小品,峙岩透空,多有婉转之势(图6.2.5)。

6.2.5灵壁石

7) 英德石

属石灰岩,产于广东英德县含光、真阳两地,因此得名。粤北、桂西南亦有之。英德石一般为青灰

色,称灰英。亦有白英、黑英、浅绿英等数种,

但均罕见。英德石形状瘦骨铮铮,嶙峋剔透,多皱折的棱角,清奇俏丽。石体多皴皱,少窝洞,质稍润,坚而脆,叩之有声,亦称音石。在园林中多用作山石小景。

8)石笋和剑石

这类山石产地颇广。主要以沉积岩为主,

采出后宜于直立使用形成山石小景。园林中常见的有:

(1)子母剑或白果笋

这是一种角砾岩。在青色的细砂岩中,沉积了一些白色的角砾石。因此称子母石。在园林中作剑石

用称“子母剑”。又因此石沉积的白色角砾岩很像白果(银杏的果,因此亦称白果笋。

(2) 慧剑

色黑如炭或青灰色、片状形似宝剑,称“慧剑”。

(3)钟乳石笋

将石灰岩经溶融形成的钟乳石用作石笋以点缀园景。北京故宫御花园中有用这种石笋作特置小品

的。

9)木化石

地质学上称硅化木(petrified wood)。木化石是古代树木的化石。亿万年前,被火山灰包埋,因

隔绝空气,未及燃烧而整株、整段地保留下来。再由含有硅质、钙质的地下水淋滤、渗透,矿物取代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木头变成了石头。

10)菊花石

地质学上称红柱石(andalusite ),是一种热变质的矿物。因首先在西班牙的名城安达卢西亚发现,

因而得名。其晶体属正交(斜方)晶系的岛状结构硅酸盐,化学组成为Al2SiO5。集合体形态多呈放射

状,因此俗称菊花石,有很高的观赏性。红柱石加热1300℃时变成英来石,是高级耐火材料,亦可作宝石。

以上是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石品。另外还有黄蜡石、石蛋、石珊瑚等,也用于园林山石小品。总之,

我国山石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

三、置石和假山布置

(一)掇山

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概括和提炼,以士、石等为材料人工

构筑的山。掇山可以是群山,也可以是独山;可以是高广的大山,也可以是小山。

群山、大山多以土筑或土石兼用模仿山林泽野,规模宏大,形态和体量都追求与真山相似。高广的

大山,占地广而且工程浩大,一般多出现在皇家园林之中。艮岳寿山即是以土带石模仿凤凰山而精心构筑的完整山系。它有主峰,有侧峰,有余脉,整个山系“岗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续”,是天然山岳的典型化概括。山的局部以石构筑峰、崖、洞、瀑,无论是特置石或者叠石为山,都反映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在明清遗存的宫苑中,如避暑山庄的湖洲区和圆明园残存的山形水系还可看到这种岗阜相连、重叠

压覆的群山造型。

相比较于高广的大山而言,大部分的假山体量较小,一般叠筑于建筑和围墙或其他类型边界围合的

空间之中、多是土石结合,以叠石成景而取胜的假山。有的以山形胜,有的以岩崖胜,有的以溪、谷胜,有的以洞、穴胜。例如北海静心斋中的假山、上海豫园假山及江南大部分私家园林中的假山。全部用石叠成的假山数量也很多,但体形都比较小,如网师园池南的黄石假山便是一例。

无论是大山小山、土山石山,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叠山匠师不断探索,总结了丰富的布局法则和叠

石理法,至今仍指导着假山艺术的创作。

1)相石与假山之风格

“相”指观察和审度。相石这个术语由堪舆中的相地衍生而来。

山石原料的选择对于假山造景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相石主要从形态、皴纹、质地和色泽四方面

来权衡。自从叠石为山的技巧发展以来,叠山匠师在识石、选石、叠山的实践中,根据山石石性不同,创造出不同的拼叠方法,产生独特艺术风格。例如湖石,具有瘦、透、漏、皱的特点,以湖石叠山多采用环透拼叠技法,外观山形讲究弧形的峦势和曲线,处处体现出湖石的自然属性,假山多洞谷,玲珑秀美。而以“山”石类叠山,如黄石、青石、象皮石等、因山石墩状、石质坚硬、纹理古拙,堆山强调横平竖直,讲究平中求变,一般用于表现壮美与雄浑之势。

作为掇山的山石和不宜掇山的山石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供观赏的皴纹。《园冶》中有:“须先选质,

无纹俟后”之说。参与造园的画家或具有绘面修养的叠山家也常模仿绘画中表现各种峰峦山石的皴法来处理叠石的纹理拼接。山有山皴,石有石皴。掇山要求脉络贯通,而皴纹是体现脉络的主要因素。例如,黄石山多作大斧劈皴。赵之壁在《平山堂图志》中说:“堂前广庭、列莳梅花、玉兰,假山皆作大斧劈皴,其后楹则为莲壶影。“计成在《园冶·选石》中论黄石山:“匪人焉识黄山,小仿云林,大宗子久。”(黄子久,江苏常熟人)。“有 (人)谓其画,多做虞山石、层层骀荡者。”虞山,即黄石产地之一,悬崖绝壁层层叠叠,风景优美。而黄石假山也是横纹叠石,峭壁陡直、颇有皴法中斧劈皴的韵味除形态、皴纹、质感外,色彩也是强化假山风格意境的重要因素。扬州个园的冬山,以白色晶莹的宣石堆叠,表现皑皑白雪的景观氛围,颇具匠心。

2)总体布局

掇山一般根据创作意图,配合环境,决定山的位置、形状与大小高低及土石比例。正如郑元勋在《园

冶·题词》中听说:“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同样,掇山也是如此。虽然多有叠山名家在论著中论及掇山布形,对于假山的布局却没有一定之规。多数还是以山水画论的许多布局法则作为参照,指导假山的堆叠。如“先定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宋·李成《山水诀》);“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荆浩《山水诀》)等阐述了山水布局的思维逻辑。“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趋奔”;“主山正者客山低,主山侧者客山远。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互盘,祖峰乃厚”(清·笪重光《面筌》)等,成为区分山景主次的要法。画论中的三远(平远、深远、高远)构图,也成为假山布局的理论指导。同时,叠山匠师在实践过程中,口授心传,流传下一些布局法则,如“十要、二宜、六忌、四不可”等。计成在《园冶,掇山》篇中也论述了叠山的构图经营手法和禁忌,并指出叠山应做到 “有真为假,做假成真”。

3)山体局部理法

明清以来的叠山,重视山体局部景观创造。虽然叠山有定法而无定式,然而在局部山景的创造上(如

崖、洞、涧、谷、崖下山道等)都逐步形成了一些优秀的程式。

(1)峰

掇山为取得远观的山势以及加强山顶环境的山林气氛,而有峰峦的创作。人工堆叠的山除大山以建

筑来突出加强高峻之势(如北海白塔、颐和园佛香阁)外,一般多以叠石来表现山峰的挺拔险峻之势。山峰有主次之分,主峰居于显著的位置,次峰无论在高度、体积或姿态等方面均次于主峰。峰石可由单块石块形成,也可多块叠掇而成。“峰石一块者,„„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观。或峰石两块三块拼缀,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或数块掇成,亦如前式;须得两三大石封顶”(《园冶·掇山》)。峰石的选用和堆叠必须和整个山形相协调,大小比例恰当。巍峨而陡峭的山形,峰态应尖削,具峻拔之势。以石横纹参差层叠而成的假山,石峰均横向堆叠,有如山水画的卷云皴,这样、立峰有如祥云冉冉升起,能取得较好的审美效果。

峰顶峦岭岫的区分是相对而言的,相互之间的界阈不是很分明。但峰峦连延,“不可齐,亦不可笔

架式,或高或低,随致乱掇,不排比为妙”(《园冶·掇山》)。

(2)崖、岩

叠山而理岩崖,为的是体现陡险峭拨之美,而且石壁的立面上是题诗刻字的最佳处所。诗词石刻为

绝壁增添了锦绣,为环境增添了诗情。如崖壁上再有枯松倒挂,更给人以奇情险趣的美感。

关于岩崖的理法,早已有成功的经验。计成在《园冶·掇山》中有:“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

渐大,及高,使其后坚能悬。斯理法古来罕有,如悬一石,又悬一石,再之不能也。予以平衡法,将前

悬分散后坚,仍以长条堑里石压之、能悬数尺,其状可骇,万无一失。”

(3)洞府

洞,深邃幽暗,具有神秘感或奇异感。岩洞在园林中不仅可以吸引游人探奇、寻幽,还可以打破空

间的闭锁,产生虚实变化,丰富园林景色,联系景点,延长游览路线,改变游览情趣,扩大游览空间等作用。

山洞的构筑最能体现传统假山合理的山体结构与高超的施工技术。山洞的结构一般有梁柱式和叠涩

式两种,发展到清代,出现了戈裕良创造的券拱式山洞使用钩带法,使山洞顶壁浑然一体,如真山洞壑一般,而且结构合理。杨州个园夏山即是此例。

假山洞的堆叠技术正如《园冶》理洞法中所讲:“起脚如造屋,立几柱着实,掇玲陇如门窗„„合

凑收顶„„斯千古不朽也。”堆山洞时除追求其一般造型艺术效果外,在功能上还要注意洞内的采光不能过亮,过亮则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没有了趣味;亦不能过暗,洞内漆黑一片,则令人恐惧而寸步难行。布光时应以光线明暗的变化渲染洞内空间的曲折、幽深,衬托其自然之情趣。采光口要防止雨水灌入,采光口还可以和通风口结合。因此,对采光口的位置、大小、朝向、形状、间距等均要精心考虑,创造一种神仙洞府的气氛。洞的结构有多种形式,有单梁式、挑梁式、拱券式等 (图6.3.1、图6.3.2、

图6.3.3)。

6.3.1单梁式 6.3.2挑梁式 6.3.3拱梁式

精湛的叠山技艺、创造了多种山洞形式结构,有单洞和复洞之分;有水平洞、爬山洞之分;有单层

洞、多层洞之分;有岸洞、水洞之分等等。

(4)谷

理山谷是掇山中创作深幽意境的重要手法之一。山谷的创作,使山势宛转曲折,峰回路转,更加引

人入胜。

大多数的谷,两崖夹峙,中间是山道或流水,平面呈曲折的窄长形。个园的秋山,在主山中部创造围谷景观的确别具特色。人在围谷中、四面山景各不相同,而且此处是观赏主峰的极佳场所,空间的围合限定,使得“视距缩短,仰望主峰,雄奇挺拔,突兀惊人”。

凡规模较大的叠石假山,不仅从外部看具有咫尺山林的野趣,而且内部也是谷洞相连;不仅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而且高程上力求回环错落,从而造成迂回不尽和扑朔迷离的幻觉。

(5)山坡、石矶

山坡是指假山与陆地或水体相接壤的地带,具平坦旷远之美。叠石山山坡一般山石与芳草嘉树相组合,山石大小错落,呈出入起伏的形状,并适当地间以泥土,种植花木藤萝,看似随意的淡、野之美,实则颇具匠心。

石矶一般指水边突出的平缓的岩石。多数与水池相结合的叠石山都有石矶,使崖壁自然过渡到水面,给人以亲和感。

(6) 山道

登山之路称山道。山道是山体的一部分,随谷而曲折,随崖而高下,虽刻意而为,却与崖壁、山谷融为一体,创造假山可游、可居之意境。

总 结:本节课讲述了现代园林中假山的应用与发展,部分假山材料以及掇山的总体布局和山体的局部理法。其中山体的局部理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请同学们课下认真地查找相关资料,熟悉假山的处理方式。

复习思考题

1、绘制假山材料中的太湖石、房山石、黄石、青石的形态。

2、园林中布置假山的目的是什么?

授课题目: 第五章 园林假山工程 第二节 置石和假山的布置

教学目的:了解置石的布置方式,掌握传统假山的施工工艺。

教学重点:传统假山的施工工艺。

教学难点:传统假山的施工工艺。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清查人数。

复习提问:1、绘制假山材料中的太湖石、房山石、黄石、青石的形态。

2、园林中布置假山的目的是什么?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假山的一些知识,但对假山的做法并不了解,那么假山

应如何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内容呢?这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假山

的传统施工工艺。

讲授新课:

第五章 园林假山工程

第二节 置石和假山的布置

二、置石

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园林中常常以较少的石精心点置,形成突出的特置石或山石组景。对于用于置石的山石,特别是特置石,对其形态、纹理、色彩等方面要求较高。同时要求有意境、有韵味,给人以思索,达到独到的艺术效果。

由于石的体态、重量、倾斜度、纹理方向等各不相同,使每块石头具有不同的“力感”——即“势”,或“气势”。造“势”对置石非常重要,使山石体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

置石一般有特置、对置、散置、群置、山石器设等。往往要求格局严谨,手法洗练,以达到以简胜繁的效果。

1)特置

特置石也称孤赏石,即用一块出类拔萃的山石造景。也有将两块或多块效纹相类似的石头拼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孤赏石的做法。

特置石的自然依据就是自然界中著名的单体巨石。如仙女峰——长江巫峰,在朝云峰和松峦峰间、海拔912m处,白云缭绕,纤奇秀丽。雨后初晴,常常有淡谈的彩云,飘渺在奇峰之间,就像仙女身披轻柔的纱,忽隐忽现。她超然卓立,又有飘然欲下之感。有人说冠云峰是仙女峰的姐妹,如翔如舞,婷

婷玉立。

自然界中还有许多花岗岩风化后形成的圆形孤石,如福州东山岛的摇摆石、干山的无恨石等。虎丘的白莲池中也有点头石与之类似。据说梁时高僧讲经说法,列坐干人,当时“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虎丘白莲池中的点头石即是此意境的体现。

无论是自然界著名的孤立巨石还是园林里的特置石,都有题名、诗刻、历史传说等以喧染意境,点明特征。

特置石一般是石纹奇异且有很高欣赏价值的天然石,如杭州的绉云峰,上海的玉玲拢,苏州的瑞云峰、冠云峰,北京的青芝岫等。比较理想的特置石每一面观贯性都很强。有的特置石与植物相结合也很美。

现代置石选材丰富,造型风格也更加多样。而且现代置石的意境也比传统置石更加丰富,如人民大学的“实事求本是”,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及现代人的哲学理念。

(1)特置的要求

①特置石应选择体量大、造型轮廓突出、色彩纹理奇特、颇有动势的山石。

②特置石一般置于相对封闭的小空间,成为局部构图的中心。

③石高与观赏距离一般介于1:2一1:3之间。例如石高3一6.5m,则观赏距离为8一18m之间。在这个距离内才能较好地品玩石的体态、质感、线条、纹理等。为使视线集中,造景突出,可使用框景等造景手法,或立石于空间中心使石位于各视线的交点上,或石后有背景衬托。

④特置山石可采用整形的基座,也可以坐落于自然的山石面上,这种自然的基座称“磐”。带有整形基座的山石也称为台景石。台景石一般是石纹奇异,有很高欣赏价值的天然石。有的台景石基座、植物、山石相组合,仿佛大盆景,展示整体之美。

(2)特置峰石的结构

峰石要稳定、耐久,关键在于结构合埋。传统立峰一般用石榫头固定,《园冶》有“峰石一块者,相形何状,选合峰纹石,令匠凿眼为座„„”就是指这种做法。石榫头必须正好在峰石的重心线上,并且榫头周边与基磬接触以受力,榫头只定位,并不受力。安装峰石时, 在榫眼中浇灌少量粘合材料即可 (图6.3.4)。

以两块山石为组合,相互呼应,立于建筑门前两侧或立于道路出人口两侧,称对置。

3)散置

即用少数几块大小不等的山石,按照艺术美的规律和法则搭配组合,或置于门侧、廊间、粉壁前,

或置于坡脚、池中、岛上,或与其他景物组合造景,创造多种不同的景观。散置山石的经营布置也借鉴

画论、讲究置陈、布势,要作到“攒三聚五,散漫理之,有聚有散,若断若续,一脉既毕,余脉又起”。石虽星罗棋布,仍气脉贯穿,有一种韵律之美。

4)山石器设

用山石作室内外的家具或器设也是我国园林中的传统做法。李渔在《一家言》中讲:“若谓如拳之

石,亦需钱买,则此物亦能效用于人。使其斜而可依,则与栏杆并力。使其肩背稍平,可置香炉茗具,则又可代几案。花前月下有此待人,又不妨于露处,则省他物运动之劳,使得久而不坏。名虽石也,而

实则器也。”

山石器设一般有以下几种:

仙人床、石桌、石凳、石室、石门、石屏、名牌、花台、踏跺(台阶):以自然山石代替建筑的台阶,

随形而做,自然活泼。

5)角隅理石

角隅理石包括抱角和镶隅。建筑或围墙的墙面多成直角转斩,常以山石加以美化。用于外墙角的成

环抱之势紧抱墙基的山石,称为抱角。墙内多留有一定空间,以山石点缀,有的还与观赏植物组合,花

木扶疏,光影变化,打破了墙角的单调与平滞,这填镶其中的山石称为镶隅。

三、传统假山的施工技术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 制定施工计划

施工计划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读图

像其他工程一样要以设计图纸作为施工的依据,熟读图纸是完成施工的必须,但由于假山工程的特

殊性,它的设计很难完全到位。一般只能表现山形的大体轮廓或主要剖面、为更好指导施工,设计者大

多同时做出模型。又由于石头的奇形怪状、而不易掌握,因此、全面了解设计内容和设计者的意图,是

十分重要的。

②察地

施工前必须反复详细地勘察现场。其主要内容为:

a.看土质、地下水位,了解基地土允许承载力,以保证山体的稳定。在假山施工中、确定基土承载

力的方法主要是凭经验,即根据大量的实践经验,粗略地概括出各种不同条件下承载力的数值,以确定

基础处理的方法。

b.看地形、地势、场地大小、交通条件、给排水的情况及植被分布等,以决定采用的施工方法,如

是指对已购来的假山石,用眼睛详细端详,了解它们的种类、形状、色彩、纹理、大小等、以便根

据山体不同部位的造型需要,统筹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其中形态奇特,石块巨大、挺拔、玲珑等出

色的石块、一定要熟记,以备重点部位使用。相石的过程是对石材使用的总体规划,使石材本身的观赏

特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2)劳动组织

假山工程是一门造景技艺的工程。我国传统的叠山艺人,多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他们不仅能诗善

画,对自然界山水的风貌亦有很深的认识。他们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有的还是叠山世家。一般由他们担

任师傅,组成专门的假山工程队,另外还有石工、起重工、泥工、壮工等,人数不多,一般8-10人为

宜、他们多为一专多能,能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3)施工材料与工具准备

(4)场地安排

①保证施工工地有足够的作业面,施工地面不得堆放石料及其他物品。

②选好石料摆放地,一般在作业面附近,石料依施工用石先后有序地排列放置,并将每块石头最具

特色的一面朝上,以便施工时认取。石块间应有必要的通道,以便搬运,尽可能避免小搬运。

③交通路线安排 施工期间,山石搬运频繁,必须组织好最佳的运输路线,并保证路面平整。

④保证水、电供应。

(5)工期及工程进度安排

2)施工要点

(1)基础

假山像建筑一样,必须有坚固耐久的基础,假山基础是指它的地下或水下部分。通过基础把假山的

重量和荷载传递给地基。在假山工程中,根据地基土质的性质、山体的结构、荷载大小等不同分别选用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整体基础、圈式基础等不同形式的基础。基础不好,不仅会引起山体开裂破坏、倒塌,还会危及游客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安全可靠。现将常用基础分别介绍如下:

①灰士基础的施工

a.放线:清除地面杂物后便可放线。一般根据设计图纸作方格网控制,或目测放线,并用白灰划出

轮廓线。b.刨槽:槽深根据设计,一般深50一60cm。c.拌料:灰土比例为1:3,泼灰时注意控制水量。

d.铺料:一艘铺料厚度30cm,夯实厚20cm,基础打平后应距地面20cm。通常当假山高2m以上时,做一

步灰士,以后山高lm,基础增加一步灰士,灰土基础牢固、经数百年亦不松动。

②铺石基础 常用的有两种,即打石钉和铺石,其构造如(图6.3.5)所示,当土质不好,但堆石

不高时使用打石钉;当士质不好,堆石较高时使用铺石基础,一般山高2m砌毛石厚40cm,山高4m砌毛

石厚50cm。

a.条件:当上层土壤松软,下层土壤坚实时使用柱基,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桩基多用于临水假山或

驳岸。

b.类型:桩基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支撑桩,当软土层不深,将桩直接打到坚土层上的桩。另一种是

摩擦桩,当坚土层较深,这时打桩的目的是靠桩与土间的摩擦力起支撑作用。

c.对桩材的要求:做桩材的木质必须坚实、挺直、其弯曲度不得超过10%,并只能有一个弯。园林

中常用桩材为杉、柏、松、橡、桑、榆等。其中以杉、柏最好。桩经常用10一l5cm,桩长由地下坚土

深度决定,多为1-2m。桩的排列方式有:梅花柱(5个/ m2)、丁字桩和马牙桩,其单根承载重量为15-30t。其构造如(图6.3.6)所示。

d.填充桩 (亦称石灰桩)

填充桩是指用石灰桩代替木桩。做法是先将钢钎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将其拨出,

再将生石灰或生石灰与沙的混合料填入桩孔,捣实而成。石灰桩的作用是当生石灰水解熟化时,体

积膨大,使土中孔隙和含水量减少,达到提高土壤承载力,加固地基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木材,又可以避免木柱易腐烂之弊。

④混凝土基础

近代假山多采用混凝土基础。当山体高大,土质不好或在水中,岸边堆叠山石时使用。这类基础强

度高,施工快捷,基础深度是依叠石高度而定,一般30-50cm,常用混凝土标号为Cl5,配比为水泥:

沙:卵石=1:2:4。基宽一般各边宽出山体底面30-50cm,对于山体特别高大的工程,还应做钢筋混凝土

基础。

假山无论采用哪种基础,其表面不宜露出地表,最好低于地表20cm。这样不仅美观又易在山脚种

植花草。在浇筑整体基础时,应留出种树的位置,以便树木生长,这就是俗称的要“留白”。如在水中

叠山,其基础应与池底同时做,必要时做沉降缝,防止池底漏水(图6.3.7)。

(2)山石的吊运

① 结绳 山石吊运一般使用长纤维的黄麻绳或棕绳,它们很结实,柔软。绳的直径通常用20mm(8

股)、25mm(12股)、30mm (16股)、40mm(18股)。其负荷为200-1500kg,结绳的方法根据石块的大小、形状和抬运的不同需要而定,要求结扣容易,解扣简便。活扣是靠压紧的,因此愈压愈牢固,并不会滑

动。常用的结绳法如(图6.3.8)所示。

②抬运

a.直杆式:有两人抬、四人抬、六人抬、加杆抬等。

b.架杆式:分四人架、八人架、十六人架等。

抬石工应身高相等,听从统一指挥。抬石时应同起同落,否则易压伤一方。石材重100kg以上时、

抬工应“对脸”前进,以便动作用力协调。如运距较远、“对 脸”起杆后应“倒肩”,即一方转换方向。倒肩必须严守顺序。系石高度以起杆后石底距地面20cm为佳。抬石杠棒南方用新毛竹、北方多用黄檀

木。单杠负重约200kg。

③走石

走石多用在施工作业面,当巨大的石块需要找平石面或稍加移动,俗称“走石”。走石用钢撬操作

完成,一般钢撬用Φ20-40mm的粗钢打制而成。撬的用法通常有舔撬、叨撬、辗撬等手法,使石块向后、

向前或左右移动,如(图6.3.9)所示。用撬走石有一定的难度,常需有经验的技工操作。

④起重

a.人工起重:山石施工现场大多场地狭窄,因此小石块的起重,多用人工抬起或挑起。

b.小秤起重:用两根焊径粗约20cm的杉篙做成小秤,其主力臂与重力臂的比为7:3或8:2。其式样如(图6.3.10)所示。

c.大秤起重:大秤亦用杉篙搭构而成,这种大架秤可放一个或几个秤杆,同时使用、起重量大,其构造如(图6.3.11)所示。

6.3.10小称起重法 6.3.11大称起重法

d.三角架吊链起重:一般用4-8m长,径粗20cm的三根杉篙组成,杉篙的头尾各用铅丝箍牢,在上端50cm处用粗30mm的黄麻绳将三根杉篙按顺序扎牢、拉起,要求底盘成等边三角形,并与地平面成不小于60。夹角,即可系上吊链(俗称神仙葫芦)。并在三根杉篙间横向设“拉木”。拉木应首尾相接,使受力均匀。每层拉木高约1.8m,如起重需要还可在吃力面加扎“绑杆”或栓好大绳。其做法如(图6.3.12)所示,吊起的石块一般应在三角架的底盘范围之内。

6.3.12三角架吊链起重法

e.机械起重:一般选用0.5-3t的汽车吊车较为合适。它可以在直径30m范围内拖运石块,在直径l5m内起吊石块。

f.运输:运石最重要的是防止石块破损,特别是对于一块珍贵的石材,则更为重要。据宋·周密 《癸辛杂识》载:“艮岳之取石也,其大而穿透者,致远必有损折之虞„„近闻汴京文者云,其法乃先以胶泥实填众穴,其外复以麻筋杂泥固济之,令圆滑、目的极坚实,始用大木为本,至于舟中,直俟抵京然后侵之水中、旋去泥土,则省人力而无他虞。此法甚奇前所未闻也。”常用的运石方法很多,如用水道(船),冰道,走“早船”(图6.3.13);用“小地龙”(铁轮木板车)(图6.3.14);用人力,马力或绞盘等拉运。现代多用汽车运输、如遇好的峰石,为保护石块,最好车装中垫20cm的沙或士、将峰面朝上置于其上、确保安全。

6.3.13走旱船 6.3.14小地龙

山体堆叠是假山造型最重要的部分,根据选用石材岩石种类的不同,艺术地再现各自岩石地貌的自然景观,不同地貌有不同的山形体态,如不同的峰、峦、峭壁、峡谷、洞、岫和皴纹„„

(3)山体的堆叠

一般堆山常分为:拉底、中层、收顶三部分。

拉底:

看的面要朝外,上面要找平、塞垫要平稳。

中层:

堆叠时要分层进行,用石要掌握重心,挑出的部位要在后面加倍压实,万无一失,全山石材要统一,即要相同质地,纹埋相通,色泽一致,咬茬合缝,亲靠牢固,浑然一体。又要注意层次、进退,有深远感。

收顶:

假山的顶部,对山体的气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一般选姿态、纹理好,体量大的石块做收顶石。根据岩石地貌类型的不同、常用的收顶方式有三种:

①峰顶(又称斧立式):选竖向纹理好的巨石,作峰石、以造成一峰突起的气势,统览全局。 ②峦顶(又称堆秀式):由单块或数块粗扩而略有圆状的石块,组成连绵起伏的山头。

③流云顶(又称流云式):用于横纹取胜的山体,状头之石有如天空行云。

(4)山体的加固与做缝

①加固措施

a.塞——当安放的石块不稳固时,通常打入质地坚硬的楔形石片,使其垫牢,称“打塞” (图

6.3.15)。

b.戗——为保证立石的稳固,沿石块力的方向的迎面,用石块支撑叫戗(图6.3.16)。

6.3.15打塞 6.3.16戗

c.灌筑——每

层山石安放稳定后,

在其内部缝隙处,一

般按1:3:6的水泥:

沙:石子的配此灌

筑、捣固混凝土,使

其与山石结为一体。

d.铁活——假

山工程中的铁活主

要有铁爬钉、铁吊

等,其式样见图(图6.3.17)。

铁制品在自然界中亦锈蚀,因此这些铁活都埋于结构内部,而不外露,它们均系加固保护措施,而非受力结构。

②做缝

是把已叠好的假山石块间的缝隙,用水泥砂浆填实或修饰。这一工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假山的整容。其做法是一般每堆2-3层,做缝一次。做缝前先用清水将石缝冲洗干净、如石块间缝隙较大,应先用小石块进行补形,再随形做缝。做缝时要努力表现岩石的自然节理,可增加山体的皴纹和真实感。做缝时砂浆的颜色应尽力与山石本身的颜色相统一。做缝的材料相传过去糯米汁加石灰或桐油加纸筋加石灰,捶打拌合而成、或者用明矾水与石灰捣成浆。如用于湖石加青煤,用于黄石加铁屑盐卤。现代通常用标号C40的水泥加沙,其配比为3:7,如堆高在3m以上则用标号C50水泥。做缝的形式亦根据需要做成粗缝、光缝、细缝、毛缝等。

堆山时还应预留种植穴,处理好排水和防水土流失。

总 结:本节课讲述了置石的布置方式和传统假山的施工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山石吊运堆叠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请同学们课后多加复习。

复习思考题

1、传统假山在施工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2、置石一般有哪几种布置方式?

授课题目: 第五章 园林假山工程 第三节 塑山、塑石工艺

教学目的:了解GRC假山造景、CFRC塑石、FRP塑山塑石的工艺,掌握钢筋混凝土塑山的施工工

艺。

教学重点:钢筋混凝土塑山的施工工艺。

教学难点:钢筋混凝土塑山的施工工艺。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清查人数。

复习提问:1、传统假山在施工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2、置石一般有哪几种布置方式?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山的传统施工技术,知道了假山在园林中的作用和作法。

在园林中还有一种以雕塑艺术的手法处理的人工塑造的假山——塑山,这节课

我们共同了解塑山和塑石工艺。

讲授新课:

第五章 园林假山工程

第三节 塑山、塑石工艺

塑山——是用雕塑艺术的手法,以天然山岩为蓝本,人工塑造的假山或石块。早在百年前、在广东、福建一带,就有传统的灰塑工艺。20世纪60年代塑山、塑石工艺在广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假山艺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创造了很多具有时代感的优秀作品。那些气势磅礴,富有力感的大型山水和巨大奇石与天然岩石相比,它们自重轻,施工灵活,受环境影响较小,可按理想预留种植穴。因此,它为设计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塑山、塑石通常有两种做法,一为钢筋混凝土塑山、一为砖石混凝土塑山,也可以两者混合使用。现将其施工工艺简述如下:

一、钢筋混凝土塑山

1)基础:根据基地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山体的重量,经过计算确定其尺寸大小。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山体底面的轮廓线,每隔4m做一根钢筋混凝土桩基,如山体形状变化大,局部柱子加密,并在柱间做墙。

2)立钢骨架:它包括浇注钢筋混凝土柱子,焊接钢骨架,捆扎造型钢筋,盖钢板网等。其中造型钢筋架和盖钢板网是塑山效果的关键之一、目的是为造型和挂泥之用。钢筋要根据山形做出自然凹凸的变化。盖钢板网时一定要与造型钢筋贴紧扎牢,不能有浮动现象。

3)面层批塑:先打底,即在钢筋网上抹灰两遍,材料配比为水泥+黄泥+麻刀,其中水泥:沙为1:2,黄泥为总重量的10%,麻刀适量。水灰比1:0.4,以后各层不加黄泥和麻刀。砂浆拌合必须均匀,随用

4)表面修饰: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

(1)皴纹和质感:修饰重点在山脚和山体中部。山脚应表现粗旷,有人为破坏、风化的痕迹,并多有植物生长。山腰部分,一般在1.8-2.5m处,是修饰的重点,追求皴纹的真实,应做出不同的面,强化力感和楞角,以丰富造型。注意层次,色彩逼真。主要手法有印、拉、勒等。山顶,一般在2.5m以上,施工时不必做得太细致,可将山顶轮廓线渐收同时色彩变浅,以增加山体的高大和真实感。

(2)着色:可直接用彩色配制,此法简单易行,但色彩呆板。另一种方法是选用不同颜色的矿物颜料加白水泥再加适量的107胶配制而成,颜色要仿真、可以有适当的艺术夸张,色彩要明快,着色要有空气感,如上部着色略浅,纹埋凹陷部色彩要深,常用手法有洒、弹、倒、甩、刷的效果一般不好。

光泽:可在石的表面涂过氧树脂或有机硅、重点部位还可打蜡。

还应注意青苔和滴水痕的表现,时间久了,还会自然地长出真的青苔。

其他:

种植池——种植池的大小应根据植物(含塑山施工现场土球)总重量决定他的大小和配筋,并注意留排水孔。给排水管道最好塑山时预埋在混凝土中,做时一定要做防腐处理。在兽舍外塑山时,最好同时做水池,可便于兽舍降温和冲冼,并方便植物供水。

养护——在水泥初凝后开始养护,要用麻袋片、草帘等材料覆盖,避免阳光直射,并每隔2-3小时洒水一次。洒水时要注意轻淋,不能冲射。养护期不少于半个月,在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洒水养护,采取防冻措施、如遮盖稻草、草帘、草包等。假山内部钢骨架,老掌筋„„一切外露的金属均应涂防锈漆,并以后每年涂一次。

二、砖石塑山

首先在拟塑山石土体外缘清除杂草和松散的土体、按设计要求修饰土体,沿土体外开沟做基础,其宽度和深度视基地土质和塑山高度而定、接着沿土体向上砌砖、要求与挡上墙相同,但砌砖时应根据山体造型的需要而变化。如表现山岩的断层、节埋和岩石表面的凹凸变化等。再在表面抹水泥砂浆,进行面层修饰,最后着色。

塑山工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山的造型、皴纹等的表现要靠施工者手上功夫,因此对师傅的个人修养和技术的要求高。二是水泥砂浆表面易发生皲裂、影响强度和观瞻。三是易褪色。

三、 FRP塑山、塑石

FRP玻璃纤维强化塑胶(Fiber 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 )的缩写,它是由不饱和聚脂树脂与玻璃纤维结合而成的一种重量轻、质地韧的复合材料。不饱和聚脂树脂由不饱和二元羧酸与一定量的饱和二元羧酸、多元醇缩聚而成。在缩聚反应结束后,趁热加入一定量的乙烯基单体配成黏稠的液体树脂。俗称玻璃钢,下面介绍191#聚脂树脂玻璃钢的胶液配方:

191#聚脂树脂 70%

苯乙烯 (交联剂) 30%

然后加入过氧化环乙酮糊(引发剂),占胶液的4%;再加入环烷酸钴溶液 (促进剂),占胶液的1%。 先将树脂与苯乙烯混合,这时不发生反应,只有加入引发剂后,产生游离基、才能激发交联固化,

玻璃钢成型工艺有以下几种:

1)席状层积法

利用树脂液、毡和数层玻璃纤维布,翻模制成。

2)喷射法

利用压缩空气将树脂胶液、固化剂(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短切玻纤同时喷射沉积于模具表面,固化成型。通常空压机压力为200-400kPa ,每喷一层用辊筒压实,排除其中气泡、使玻纤渗透胶液,反复喷射直至2-4mm厚度。并在适当位置做预埋铁,以备组装时固定,最后再敷一层胶底,调配着色可根据需要。喷射时使用的是一种特制的喷枪,在喷枪头上有三个喷嘴,可同时分别喷出树脂液加促进剂;喷射短切20-60mm的玻纤树脂液加固剂,其施工程序如下:

泥模制作—翻制模具—玻璃钢元件制作—运输或现场搬运—基础和钢骨架制作—玻璃钢元件拼装—焊接点防锈处理—修补打磨—表面处理,最后罩以玻璃钢油漆。

这种工艺的优点在于成型速度快,薄、质轻,便于长途运输、可直接在工地施工,拼装速度快,制品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树脂液与玻纤的配比不易控制,对操作者的要求高,劳动条件差,树脂溶剂乃易燃品,工厂制作过程中有毒和气味,玻璃钢在室外是强日照下,受紫外线的影响、易导致表面酥化,故此其寿命大约为20-30年。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总会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发展。

四、GRC假山造景

GRC是玻璃纤维强化水泥(Glass Fiber Reinforced Cement)的缩写,它是将抗碱玻璃纤维加入到低碱水泥砂浆中硬化后产生的高强度的复合物。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了用GRC造假山。它使用机械化生产制造假山石元件,使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老化、耐水湿,易于工厂化生产,施工万法简便、快捷,成本低等特点,是目前理想的人造山石材料;用新工艺制造的山石质感和皴纹都很逼真,它为假山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靠的物质保证,为假山技艺开创了一条新路,使其达到“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GRC假山元件的制作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为席状层积式手工生产法;二为喷吹式机械生产法。现就喷吹式工艺简介如下。

模具制作:

根据生产“石材”的种类、模具使用的次数和野外工作条件等选择制模的材料。常用模具的材料可分为软模如橡胶模、聚氨酯模、硅模等;硬模如钢模、铝模、GRC模、FRP模、石膏模等。制模时应以选择天然岩石皴纹好的部位为本和便于复制操作为条件,脱制模具。

GRC假山石块的制作:

是将低碱水泥与一定规格的抗碱玻璃纤维以二维乱向的方式同时均匀分散地喷射于模具中,凝固成型。作喷射时应随吹射随压实、并在适当的位置预埋铁件。

GRC的组装:

将GRC“石块”元件按设计图进行假山的组装。焊接牢固、修饰、做缝,使其浑然一体。

表面处理:

主要是使“石块”表面具憎水性、产生防水效果、并具有真石的润泽感。

五、 CFRC塑石

CFRC是碳纤维增强混疑土(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or Concrete)的缩写。

20世纪70年代,英国首先制作了聚丙烯腈基(PAN )碳素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板材,并应用于建筑,开创了CFRC研究和应用的先例。

在所有元素中,碳元素在构成不同结构的能力方面似乎是独一无二的。这使碳纤维具有极高的强度、高阻燃、耐高温、具有非常高的拉伸模量,与金属接触电阻低和良好的电磁屏蔽效应,故能制成智能村料,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化工、医学器材、体育娱乐用品等。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

CFRC人工岩是把碳纤维搅伴在水泥中,制成的碳纤维增强混凝土,并用于造景工程。CFRC人工岩与GRC人工岩相比较,其抗盐浸蚀、抗水性、抗光照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RGC,并具抗高温、抗冻融干湿变化等忧点。因此其长期强度保持力高,是耐久性优异的水泥基材料。因此适合于河流、港湾等各种自然环境的护岸、护坡。由于其具有的电磁屏蔽功能和可塑性、因此可用于隐蔽工程等,更适用于园林假山造景、彩色路石、浮雕、广告牌等各种景观的再刨造。

总 结:本节课讲述了多种材料塑山、塑石的手法,在本节课中重点要掌握钢筋混凝土塑山的施工工艺,对其他的工艺简单了解就可以。

复习思考题

1、钢筋混凝土塑山的工艺流程有哪些?

2、玻璃钢成型工艺有哪几种?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