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_中国梦的法治内涵_冯向辉

法治中国:中国梦的法治内涵

冯向辉

自2012年11月15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不同场合,结合不同的工作内容对“中国梦”的内涵、目标、路径、总体布局、依靠力量等作出了系统的阐释。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其中当然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当下来说就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具体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和保障,更是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内在要求。

十几年前中国法学界就已经使用“法治中国”概念,但是很少有学者专门探讨和界定“法治中国”概念的内涵。自从习近平总书记使用“法治中国”概念描述政法工作的任务和法治建设的目标以后,法学界开始对这一概念做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操作性解释。目前对“法治中国”的内涵主要有五种不同层面和角度的阐释与解读:一是从国家法治、地方法治、行业法治三大重点板块的层面和角度;二是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法治四环节的层面和角度;三是从健全民主、完善法制、制约权力、尊重人权、保障公正的法治五要素的层面和角度;四是从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层面和角度;五是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统一的层面和角度,等等。应该说这五种观点各有各的理论优势,但也各有其局限性。我个人倾向于第五种解释,即“法治中国”旨在强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三元并立与一体化建设,它至少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法治国家。即与“警察国家”相对称,要求国家权力必须法治化。其主要标志,一是人权保障,尊重人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并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二是良法之治,即“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三是人民主权,依宪确立分权与制约的国家权力关系,依法执政;四是民权保证,切实保护公民的各项权益,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五是司法公正,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依法执政是法治中国的关键环节。要推进执政党依法执政,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保障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依法明确党与人民代表机关、政府、司法机关的关系;确保党的决策、执政行为公开透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依法追究党内腐败和滥用权力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014年第3期

一、“法治中国”的提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法制建设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目标,突出强调法治对改革发展的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

1.发声。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如何

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问题上的一个重要批示中首次提出了“法治中国”的理念:“全国政法机关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这标志着“法治中国”已从一个具有理论描述功能的学术概念转化为一个具有实践操作功能的政治概念。

2.定调。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

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实现“法治中国”理念的构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对2012年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纪念讲话精神的再次强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指明了前进方向。

3.定音。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

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及具体制度性要求。这一关于法治中国的整体战略布局,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发展的新篇章,使中国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深入改革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二、“法治中国”的内涵

15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法治政府。即政府依法行政,将决策、执行

及监督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其基本特征,一是有限政府,政府权力是受到法律严格限制的,其边界是确定、明晰的;二是责任政府,政府权力与责任是统一的,政府违反法律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是诚信政府,政府必须履行其对公众承诺的责任,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四是服务政府,政府“以人为本”,明确并履行好其服务的职责;五是阳光政府,全面、准确、及时公开政府信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接受社会监督。

依法行政是法治中国的重点环节。要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就必须控制政府权力的范围和边界,健全行政权力行使的组织、程序、法制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以及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司法审查;推进政府廉政、勤政建设。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真正实现,逐步扩大票决民主并发展协商民主。

3.法治社会。即相对于国家和政府,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甚至包括市场经济组织)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其基本要求,一是法律信仰,社会公众对法律均有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二是守法自觉,社会成员自觉履行法定权利和义务;三是社会自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自我管理自治体的公共事务;四是社会监督,公民、社团、舆论自下而上地维护法律秩序、捍卫民主法治权威;五是社会安定,社会呈现运转有序、解纷机制健全、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

法治社会是法治中国的基础工程。要实现法治社会,就必须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要依法推进国家公权力向社会转移,做到不越俎代庖、不干预、不包揽取代;要制定社团法,依法保护和规范社会组织、团体,确保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培植和发展更多的社会组织、团体,形成大社会、小政府的机制;要建立健全激励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体制、机制,依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并身体力行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江泽民同志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形成“依法执政”的核心理念;胡锦涛同志力推“依法行政”,倡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党的十八大关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勾画了更加明晰的“法治中国”的奋斗愿景。

2.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法治中国”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系统工程。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法律观念淡化,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已发展到无法可依的地步,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逐步走上法制轨道。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通过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原则正式写入中国宪法;2010年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就是说,改革开放30余年来,建立健全法制任务的基本完成仅仅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创造了条件,直到现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时,中国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走上依法治国的轨道。

3.世界法治文明的新贡献。“法治中国”是人类法治价值共识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的统一体,对中国融入人类法律发展进程、扩大法治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作为参与全球共治的主体,

“法治中国”要顺应世界大势,适应

全球治理对跨国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和基本人权的治理需要,向国际社会表明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法治对话与交流的勇气与理念,以及实行依法治国的自信;另一方面,用中国概念来表述法治时,必然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较为完整的中国式法治道路、法治模式和法治经验,这对全球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借鉴意义。

总之,法治是中国梦最坚实的根基和最重要的使命,是中国梦的目标和保障。我们要全面、正确认识和理解法治中国,进而建设法治中国,就必须全面、正确把握作为依法治国“综合版”的“法治中国”的深刻内涵,切实增强法治建设的责任感,积极探索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改革发展的法治化水平,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升到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的新的战略高度。

(作者系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胡蕊[email protected]

三、“法治中国”的意义

“法治中国”的提出,吹响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对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法治理论的新发展。“法治中国”理论是新中国法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法治的探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从未止步。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率先提出宪政问题,还在建国初期领导人民制定和颁布了五四宪法;邓小平同志提出“有法可依、

16

2014年第3期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