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间隔排列20**年

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准备】

活动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概念

1.理解“一一间隔排列”

(1)(屏幕出示几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图片)屏幕上有一些喜羊羊、灰太狼的图片,同学们找找规律,想一想下一个图片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2)说明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2.借助游戏,理解一一间隔排列

3男2女一一间隔排列,如果老师(女)加入,排在这里(女生后)可以吗?可以排在哪里?

二、比较数量,探索规律

1.列举一一间隔排列。

(1)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2)这幅图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谁和谁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2.结合数据,探究一一间隔排列规律

(1)比较每组中两种物体的数量,你有什么发现?)

每组中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为什么夹子比手帕多1,兔子比蘑菇多1,木桩比篱笆多1呢?

说明把一个夹子与一块手帕分成一组,一个夹子对应一块手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一直往下连,你发现了什么?(夹子多一个)。

让学生认识两端物体与中间物体。

(2)这三组排列中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板书:两端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三、探索发现,完善规律

1.如果增加一个蘑菇,小兔和蘑菇的数量(相等)

什么情况下,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什么情况下,两种物体同样多?

2.集体交流,完善规律

说明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板书)

2.集体交流,完善规律

说明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板书)

四、巩固练习

1.借助图形,掌握规律

比一比每组中两种图形的个数。

2.围成一圈的红、黄珠子,它们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可是看不到两端物体是否相同,怎么办呢?

(用剪刀从任意红珠与黄珠之间剪开,拉直),让学生观察,说说为什么两种珠子的个数相同?

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围成一圈,两种物体数量相同。(板书)

3.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1)把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如果手帕有20块,夹子有( )个;如果夹子有20 个,手帕有( )块。

(2)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3)锯本段。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多少段?

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说明木段与锯痕是一一间隔排列,用哪个规律来判断? 说明锯的次数总比段数少1,所以我想到了一个成语:一刀两断,你还可以想到(两刀三段、三刀四段)。

五、拓展规律

如果把正方形与圆形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正方形有6个,圆形最少有( )个,最多有( )个 展示交流。

六、全课总结

1.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非常多,随处可见。(课件演示生活中一一间隔的现象)。规律的存在使物体的排列显得更加有序,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规律也有一种独特的美!

板书设计:

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两端不同 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围成一圈

一、

二、知识应用

1.把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如果手帕有

20块,夹子有

)个;如果夹子有20

个,手帕有(

)块。

2.河堤的一边栽了

75棵柳树。

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桃树

)棵。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75

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桃树(

)棵。

3.

把一根木料锯3

次,能锯成(

)段。

如果要锯成6

段,需要锯(

)次。

如果把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6

)个,最多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