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总理"段祺瑞

  若说段祺瑞是“军阀”,其实有些名不副实,因为“军阀”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自己直辖的军队;二是有一手控制的地盘,缺一不可。以此标准,被称为“三造共和、五任总理”的段祺瑞非但不是军阀,简直就是“三无总理”:一没钱、二没地盘、三没枪杆子――其何德何能,敢称军阀?   读者或许要问,段祺瑞这也没,那也没,他又如何能做上总理呢?答案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多年积累的赫赫声名。段祺瑞出身于职业军人家庭,其声名得来并不容易,早年他是天津武备学堂首批炮科学员,并以“最优等”的成绩毕业,后被派到德国柏林军事学校留学。在其他同伴学成回国后,李鸿章又令他前往克虏伯兵工厂实习,以熟悉世界最先进火炮的制造和使用技术,形同深造。   袁世凯小站练兵后,段祺瑞被委为炮队统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正规化炮兵部队,段也可称为中国第一任炮兵司令。清末时期,随着袁世凯的不断升迁,段祺瑞也跟着水涨船高,他陆续做过保定军官学堂等军校总办及北洋各镇统制之职,由此门生故吏遍天下,关系盘根错节,隐然自成一派。辛亥年间,段祺瑞在袁世凯的授意下领衔发出“共和通电”,此“一造共和”;清朝覆灭后,时任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隐居西山,袁世凯死前却又将国事托付于他,此“二造共和”;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组织“讨逆军”击败辫子军,此“三造共和”。   袁世凯死后,手握重兵的各省督军大半为段祺瑞曾经的同袍或门生故吏,在旧道德和实际利益的驱使下,这些军阀纷纷唯段大哥或段老师马首是瞻,这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话虽如此,这位“三造共和”的元勋,给人的印象却是很不好打交道。老段平时一贯板着脸,不苟言笑,就算家人也不敢轻易接近他。和袁世凯一样,段祺瑞在生活上很刻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不变。他当总理时,一向家中吃早饭,随后上书房看公事,完了上衙门,中午回来吃饭;中饭后,内客厅睡午觉,然后有客会客,无客与棋手们下围棋或打牌(麻将)。   段祺瑞脾气大,治家严,手下人战战兢兢,不敢犯错,更不敢索取门包。前清规矩,一般大官的门房都有陋规,收取门包,否则就进不了门。中国人嘛,过年过节总要礼尚往来,地方官员来京办事,一般也要送礼,这本是稀松平常之事,但这个规矩到段祺瑞这里行不通。每逢有人送礼到段公馆,门房都将之放在内客厅门口条案上,等段祺瑞亲自过目再做定夺。段祺瑞每次路过时,总仔细看了又看,最后挑一两件最不值钱的留下,其余全部送回。   某次,江苏督军齐燮元送来一幅围屏,上面镶有各种宝石,极为漂亮,精美绝伦,段祺瑞也很欣赏,并将之留下。当晚,段家人喜欢得不得了,半夜还起来偷偷观看,孰料次日清晨,段祺瑞即令人送回。另有一次,张作霖派副官送来一些东北特产如江鱼、黄羊等,段祺瑞收下两条江鱼,这已是极大的面子。唯独有一次,冯玉祥送来几个大南瓜,段祺瑞倒是很中意,没有送回。   段祺瑞虽贵为总理,但他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早年袁世凯和别人打牌赢了一处宅院,后将之送给自己义女(即段祺瑞的续弦)居住,不想等到袁死后,原房主找上门来,请时为总理的段祺瑞搬走,房子归还原主……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当时房契并未交给袁世凯,房产不曾办理交割手续。段祺瑞很喜欢这套房子,他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退还了这个住了两年的公馆。身为“守法总理”,段祺瑞没钱去买房,他除薪水外,并不像其他军阀大佬那样利用权势进行投资以获取额外收入,因而在他彻底下野后,家中经济十分紧张,以前从不过问家务的段总理,最后居然沦落到亲自记账的份上。   段祺瑞为官时严禁家人说私情,某次府里一老妈子托段祺瑞的某姨太太替其亲戚找个小差使,谁知刚一张口,段祺瑞的鼻子就气歪了,他大骂道:“好啊,你们想卖官还怎么着?你拿了人家多少钱!快说!”因此,在段祺瑞的面前,谁也不敢乱托人情,不然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段祺瑞每次生气时,鼻子就歪到一边,所以有人说他本有元首之运,但因鼻子长得不正,所以只能做到总理为止。不过,段祺瑞只是表面严肃,其实内心颇真性情。段祺瑞少年时随祖父在宿迁军营,在当地认识了几个同年好友,段做总理后,有个叫申孟达的试着来北京找他。最初,申孟达害怕段祺瑞已经认不得他了,于是先写了封信让人送到段府,不曾想段祺瑞接信后便立即派人送上银元200元。三天后,段祺瑞亲自来接,一下子开来十几辆小汽车,好生招待。   段祺瑞对旧情看得很重,当年跟随祖父段佩的几个老人,后来也被他接到府上。其中有位叫刑宝斋的,常说段祺瑞小时候一天到晚鼻涕邋遢,刑宝斋看不上他,说:“你这叫什么少爷啊,一点都不爱干净!”老人常跟公馆里的人唠叨这事,有人听烦了便反诘道:“你不是看不上他吗?可人家如今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你现在还在给他买笤帚!”刑被堵得没话说,只好结结巴巴地说:“我哪知道他有这一天啊,我要知道,当初也对他好点啊!”   段祺瑞身为军人,但并不轻易杀人。讨伐张勋时,俘虏了不少“辫子军”,手下部属请求杀几个以振军威,段祺瑞听后很不高兴:“罪在张勋一人,这些官兵们有什么罪?杀几个人有什么用?你们总是好杀人――杀人者人恒杀之,哪个好杀人的人会有好结果呢?”   所以有人说,段祺瑞虽为“北洋之虎”,其实徒有虎相而无虎威,其人仁心宅厚,绝非是草菅人命的军阀之流。在政治上,段祺瑞并不成功,1920年直皖战争失败后,他退居天津租界并开始吃斋念佛,后来还给自己起了一个法名叫“正道居士”。4年后,段祺瑞再次出山担任“临时执政”,孰料一年半后,执政府门口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段祺瑞闻讯后赶到血案现场,曾长跪不起,为死者超度。不久,段祺瑞再次下野并彻底远离了纷繁多变的政治漩涡。   东三省沦陷后,日本人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并试图拉拢段祺瑞充当代理人。为防止被日本人利用,蒋介石派人将段祺瑞从天津接到南京。1933年1月21日,段祺瑞在浦口乘船过长江时,蒋介石亲率一批高级将领迎接并执弟子礼(蒋介石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前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统一送出,当时段为学堂督办,段、蒋在名义上有师生之谊)。   1936年11月,段祺瑞因胃溃疡引发大出血而去世,享年72岁。临终前,段祺瑞写下亲笔遗嘱,谆谆告诫后人:“国虽危弱,必有复兴之望。复兴之道亦至简单,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所谓自立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   段祺瑞生前信佛,其葬礼照其遗嘱以居士礼简葬。各界名流的吊唁中,有两副挽联特别显眼,一副是冯玉祥的:“白发乡人空余涕泪,黄花晚节尚想功勋”;另一幅是吴佩孚的长联:   “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段祺瑞死后,其长子段宏业坚持将其灵柩送往北京安葬,但因日本侵华导致的时局变动,以至于十多年都无法找到合适的下葬地,最后只能草草葬在段祺瑞三弟之前买好的坟地,位置就在人来人往的大道旁边。对此,一些生前故旧忍不住叹息:“想不到老头子轰轰烈烈一辈子,死后竟然没有一块葬身的地方!”   直到1963年,在段祺瑞生前好友章士钊、李思浩、曾毓隽等人的努力下,才最终将段祺瑞的遗骨起出,并重新安葬在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中。作为民国年间的大人物,段祺瑞一生不蓄私财,不徇私情,不拥兵自重,这在军阀中,无论如何都算是至为可贵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