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劳动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之研究

  摘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是大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公益劳动是高校为大学生参加劳动而提供的一个体验人生、增长实践才干的切实有效的平台。公益劳动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有着怎样的意义?高校如何在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公益劳动这个平台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问题,已成为当前大学教育一个迫切而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公益劳动;必要性;思想道德素质;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是高校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个人品德的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胡锦涛主席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正通过各种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劳动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学生公益劳动是指学生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有益的无偿的劳动,是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公益劳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劳动伟大、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同时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丰富人生经历,并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互助互爱精神和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大学生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爱护公物和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公益劳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作为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二、高校开展公益劳动的必要性

  欧阳修有句名言“勤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曾国藩也曾说过“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专家也提出21世纪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要会做事会做人,不仅专业基础要深厚扎实,知识面要宽,而且动手能力要强。可见劳动在任何时期,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高校开展公益劳动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各高校必须既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又注意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在诸多培养方式中,大学生参与公益劳动是其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大学生参与公益劳动,通过认知、认同体验而融汇真知、涵养真性、感悟真理的过程,达到灵魂深处完成思想政治素质内化的过程。公益劳动使学生们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体,一个主动的参与者。通过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

  第二,高校开展公益劳动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锻炼的重要方式。当代大学生大都是家里投资的对象,从小就受到长辈们的百般呵护,很少接触社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少爷般的生活,家庭生活中饮食起居都是别人照顾,更不用说参加公益劳动,劳动的观念和意识非常淡薄。

  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强调:要以辛勤劳动为荣,号召大家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引导大学生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不但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索精神,使他们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能锻炼他们强健的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公益劳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第一,公益劳动服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公益劳动服务包含着多种丰富的内容,如植树造林、打扫卫生、帮助老弱病残等,这些活动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树立了时代正气,大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完成服务实践向道德实践的转换,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道德素质。

  第二,公益劳动服务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供广泛的支持和基础。公益劳动是贡献个人力量,去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通过公益劳动服务在完成大学生自身提升的同时,也完成了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贡献,取得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公益服务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在此支持的基础上又为学生公益服务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得公益服务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这样就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

  第三,公益劳动服务是反映和促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拓展到公益服务层面上,运用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效地对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行了反映。通过公益劳动服务的情况,我们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动态。抓住各个阶段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心,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

  第四,公益劳动改变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丰富了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单纯依靠课堂,然而大学生却普遍排斥其“生硬的说教”,这就造成了思想道德教育课教育功能的弱化。公益劳动需要大学生亲自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不计报酬、忘我地劳动,从而培养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为公共利益而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种生动的教育形式,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第五,公益劳动服务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学生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对象,我们要尊重其自身的特点,在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结合自身不同的情况,有目的、有方向地实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大学生在参与公益劳动服务的过程中,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渐感化他人,从而由单一的受益变化为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发展。

  四、深入开展大学生公益劳动的对策

  公益劳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人生、增长实践才干的平台,为了让“公益劳动服务”真正成为思想道德修养的行动体现,我们既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大学生公益劳动服务活动,也要从微观的角度去实践好大学生公益劳动,使其更加行之有效。

  第一,构建广泛的公益劳动服务体系和基础。公益劳动服务应当多种领域、多个角度、多级层次地开展,从而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公益劳动服务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展开。构建公益劳动广泛的服务体系,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入手,深入研究,建立良好的公益服务形象,使公益劳动服务有着很好的社会基础,把学生公益服务体系纳入到社会服务体系中,从而建立属于思想道德素质特有的教育阵地,能够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使大学生素质教育长期有效的进行和开展。

  第二,坚持教育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开展大学生公益劳动活动,必须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接受教育,我们要把拓展学生知识、增进学生技能、升华学生思想作为活动的中心目的,但同时也要兼顾实践的社会效益,让大学生参加公益劳动除了“长才干”之外,还要注意“做贡献”,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三,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组织大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意在使全体大学生思想水平和知识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因此应立足于全面;但公益劳动又是一个深入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离不开起开路先锋作用的“火车头”的挖掘和培养。要注意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同学,以多种形式开展公益劳动活动,使之在活动规模、组织形式、主体结构上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另一方面还要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活动主体、活动方式等有主次、有区别,保证重点,从而带动和引导整个公益劳动活动的全面展开和普遍提高。

  第四,紧密结合思想工作,建立特有的公益服务文化。大学生公益劳动服务需要紧密结合思想工作,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指导下积极开展;在以公益劳动服务活动为载体的教育中,应当建立特有的公益服务文化,逐渐形成公益服务传统;结合高校自身基础特点、学校发展、当地环境等因素,围绕高校的发展方向积极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公益服务体系,从而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产生长期的作用和影响。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公益劳动活动,一方面可以磨砺大学生品格,锤炼意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新风的传播;另一方面使大学生在劳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若干规定[Z].1984.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7.

  3、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7-09-01.

  4、孙书光.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6(3).

  5、庄少绒.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3(4).

  6、张培营.如何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双向受益[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作者单位: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