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棚蔬菜种植与销售的调查问卷

关于大棚蔬菜种植与销售的调查问卷

1、您大棚里种植的是什么菜?( ) A、辣椒 B、茄子 C、西葫芦 D、其他 2、您从事大棚种植的年限( )

A、2年以内 B、3—5年 C、6—10年 D、10年以上 3、您目前每年的净收入:( )

A、1万元以内 B、1—2.5万元 C、2.5—4万元 D、4万元以上 4、您认为您大棚种植的状况是:( ) A、很好 B、良好 C、一般 D、说不清

5、当地政府有组织专家对您进行种植技术的指导吗?( ) A、有 B、没有

6、您大棚销售渠道是:( )

A、出售给当地农民B、批发给菜市场C、销往外地D、其他 7、您对当前蔬菜销售的价格是否满意?( ) A、是 B、否

8、您对网络售菜是否感兴趣?( ) A、是 B、否

9、您对“农超对接”是否了解?( ) A、是 B、否

10、当地政府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 ) A、有 B、否

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协助我们完成了此次调查,祝您工作

一、目前我市蔬菜产销情况及存在问题 1、种植面积锐减,蔬菜均衡供应令人担忧。据农委提供的数据, 目前我市蔬菜种植面积约 1.6 万亩(含农民自用地),年产量约 3.5 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是过去的四分之一。从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 我市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蔬菜供应 80%来自外地。导致这一现 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部分菜地被征用,蔬菜规模 种植面积锐减。 天长街道过去有 2 千多亩菜地, 现在仅有 400 亩左右。 铜城、汊涧等镇成片种植蔬菜现象已不存在。大多数农民也由过去的 自种自食转变为依靠市场供应为主, 这一转变使得零星蔬菜种植面积 大幅度减少,本地蔬菜生产量锐减。 据调查, 我市蔬菜供应大多来自扬州、 徐州、 淮阴三大批发市场。 这一供求结构, 导致我市蔬菜价格偏高且波动性较大。 调查结果表明,

我市蔬菜价格,高于周边其他县市。一旦遇到雨雪或干旱等灾害性天 气,蔬菜价格成倍增长,有些蔬菜有钱难买的现象将不可避免。 2、市场建设滞后,交易平台尚未搭建。市区现有万家福、千秋 乐和南城河三大菜市场,由于容量小、设施陈旧、管理落后等多种原 因,导致了我市蔬菜供应基本依靠外地批发,致使蔬菜价格高、品质 差。 3、重视程度不够,指导和服务缺失。目前我市对蔬菜生产还未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尚未形成高效运转的服务机制。蔬菜生产大多为 自发性,缺少政策支持和具体的技术指导。天长街道杨圩村十几户菜 农种植的 400 多亩蔬菜,全都依靠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来协调和服 务。 想扩大规模既缺少资金又担心承受不了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风 险。技术指导和服务跟不上,严重影响蔬菜的生产和销售。 另外,蔬菜大面积种植的保险机制尚未形成,成为制约蔬菜生产 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市周边的南京市栖霞区、张家港市都先后实施了 蔬菜大棚保险政策。 二、关于做好我市蔬菜产销工作的建议

1、强化领导,形成机制。建议成立高规格的“菜篮子”工程领 导组。由市长担任领导组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相关职能 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同时建 立工作考评机制,加强蔬菜生产、流通各环节工作的专项督查调度以 及年终的考核工作,确保扶持政策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搞好规划,建好基

地。建立覆盖全市,以市区居民为中心, 兼顾各镇(街道)的保障性菜地。根据皖政[2010]98 号文件的要求, 城市居民人均保障性菜地应不少于 20 平方米。 按我市 30 万城镇人口

计算, “十二五” 在 期间保障性菜地应按照不低于万亩的标准来规划。 建议将天长街道杨圩村、大通镇坝田村、永丰镇红庙村、仁和集镇芦 龙社区作为蔬菜专业生产基地进行建设,逐步形成高产、高效、优质、 安全、稳定的蔬菜基地。 3、出台政策,重点扶持。建议市政府设立蔬菜产业化发展专项 资金,对蔬菜产业化发展实行以奖代补。重点对连片种植蔬菜 500 亩 以上的进行补贴;对建设标准化钢架日光大棚的,参照其他县市区的 做法,按照每亩 4000 元左右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推广应用滴灌、 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等新技术、新材料的,按投资总额给予一定比 例的补助或提供材料支持。同时整合支农资金,统筹农业综合开发、 水利、退耕还林、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来配套实施“菜 篮子”工程。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做好规模种植大户的蔬菜大棚保 险工作。 4、打造平台,建好市场。建议在注重提升改造现有市区三大蔬 菜市场的同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在市郊合理规 划布局,建设设施齐全的专业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在城郊兴

建辐射苏 皖的大型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减少菜农和市场对接的中间环节,使我 市蔬菜价格趋于合理。对投资建设大型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的,应给予 一定的政策支持。 5、强化服务,搞好指导。我市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存在着技术 落后、服务跟不上的现象,一旦遇到严重病虫灾害,将会给蔬菜生产 造成毁灭性打击。 市农委已投入 200 多万, 建立了农副产品检测中心, 但由于缺少工作经费,导致工作不能正常运转。建议市政府明确由市 农委牵头,具体承担技术服务和指导,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检测

中心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和自 律与服务作用。条件成熟后,可成立天长市蔬菜生产协会。协会和蔬 菜专业合作社要做好产业内部的协调与服务工作, 指导菜农错开大宗 蔬菜的种植和上市时间,根据市场需求实行总量控制,以防止过度性 生产造成的“菜贱伤农”现象。 6、创新模式,搞好对接。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和协调,做好超市 和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对接工作,形成“农超对接”模式,减少中间 环节,提高菜农收益,实现“农超”双赢。通过“农超对接”使蔬菜 生产的环境、田间生产操作流程、农药和化肥使用等情况,完全符合 超市要求,让市民真正吃上新鲜、放心的绿色蔬菜。

一、县城市场蔬菜产销和价格情况

1.蔬菜供给情况。据调查,2016年度全县正常生产经营的商品蔬菜基地仅有4家297.8亩,以生产辣椒、茄子、豇豆、白菜、结球甘蓝、萝卜、黄瓜、西葫芦等大宗品种为主,蔬菜产量1150吨左右。另外,县城周边有150~200户农户采取常规方法种植蔬菜,在7~12月夏秋季上市为主,上市量2600吨左右。因此,全年县城南北市场上市蔬菜总量大约3750吨左右。

2.市场销售情况。以县城常驻人口5万、人均日需菜量0.5公斤计算,全年需菜量9100余吨,蔬菜缺口达到5350余吨,本地蔬菜上市旺季缺口50%左右,淡季可能达到85%以上,全年平均缺口率达58.8%。

为满足市场供给,我县蔬菜供应旺季每天有蔬菜贩运车辆7~9辆(其中往3~4辆、往大余4~5辆),每天运进量达8~9.5吨,淡季贩运车辆5~7辆(其中往2~3辆、往大余3~4辆)每天运进量达6~7.5吨。还有些不经县城中转的贩菜车辆未作调查,如扬眉片三个乡镇至南康贩菜、铅厂镇到大余贩菜、过埠片(3个乡镇)直接到贩菜,这些数量还很大。不完全统计,全年运进县城的蔬菜总量达5300余吨。这些蔬菜大约有80%在县城南北市场销售,20%转批乡(镇)集市销售。

3.蔬菜价格情况。据县物价局对超市蔬菜和县城南北市场蔬菜价格监测,青椒等14个品种全年平均(算术平均)零售价4.99元/公斤,比4.77元/公斤(市物价局监测数据)高出4.6%。其中蔬菜大量上市的旺季(6-10月)14个品种平均每公斤4.804元,比5.264元下降了8.74%;但蔬菜淡季(11月-次年5月)县城和蔬菜价格基本持平,都在5.1-5.2元/公斤。县城蔬菜旺季和淡季价格也相差较大,14个品种平均价格相差6.1%。如:青椒最低价格在7月份4元/公斤左右,在9月份、春节前后高达8~14元/公斤。就县城南、北两个农贸市场蔬菜价格也相差较大。据调查县城南门市场蔬菜价格普遍比北门市场高出20-30%左右。

从调查的情况看:县蔬菜价格主要是季节上的价格偏高。在本地露天蔬菜大量上市季节,蔬菜价格普遍较低,比还低,甚至出现卖菜难问题;但本地蔬菜上市淡季,因为市场上的蔬菜主要靠外地调入,中间环节增多,蔬菜价格相对较高,尤其一些难以种植的品种,价格更是高得惊人。如茄子在6月中旬本地生产上市季节,价格较低,最低时段1.0元/公斤,而在春节前后,市场零售价高达6元/公斤;过埠果木刘艺海2016年早春所种植的萝卜在上市初期价格好时,卖4-6元/公斤;而在后期大量上市时,出现买不出去,甚至亏本,只好清理作肥料2万多公斤。

二、县城蔬菜价格高数量少的原因

县城蔬菜价格高、品种少、供给不足,主要是外面的蔬菜老板不愿意来、本地的有一技之能种植蔬菜的能人又不愿意种,种植面积少;外面的蔬菜调入贩运成本高等。调查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一)生产环境缺乏吸引力。一是气候条件上,县属典型山地,早春气温上升较周边县市慢,阴雨寡照日数多,光照不足,蔬菜生长缓慢;另一方面湿度大,病虫发生概率高,增加防治成本,降低质量安全标准,产量低。因此,同一品种,在、大余能获得上市早、产量高的预期,但县的难度更大。二是土地上也没有优势。外面的老板进来,必需集中连片一、二百以上,离县城较近,并且土地平整,便于搭棚和机械化操作,但是这样的土地我县除了过埠果木,其它地方就很难找了。另外,在劳动力方面,由于我县土地规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在时间上难以赶上进度,在劳动力工资成本上又大大增加。

(二)扶持政策缺乏吸引力。蔬菜扶持政策上,我县每亩扶持500元,按每亩1400公斤蔬菜,每公斤0.18元;而及几个中心城区县,每亩商品蔬菜至少补助3500元以上,每公斤达到1.25元。

(三)市场容量缺乏吸引力。县城按5万人,每天人均0.5公斤蔬菜,也才

2.5万公斤。按每天30个品种,每个品种平均才需要800公斤的市场需求,对于规模蔬菜基地,不可能种很多品种,一个品种往往种几十亩,所以除了少量销

售外,大量的蔬菜要销往周边的市场。据调查了解,我县蔬菜运往,运输成本要比等周边县增加0.2元/公斤。

(四)投入大、风险大,技术要求高。一是一次性投入大。如种20亩蔬菜,其中10亩大棚,一次性投入就要近40万元,一般人是不敢涉足的;二是技术要求高。蔬菜生产环节多,病虫防治难度大,管理要求精细,茬口安排十分关键,每一环节做不好直接影响产量和上市蔬菜价格,赶不上高价季节,弄不好就要亏本;三是蔬菜自然灾害风险大,遇上早春的霜冻或阴雨低温天气影响延迟上市时间,错过价高季节,有量无价,今年的天气就是典型的例子;四是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大,生产成本高,如果赶不上好的市场价格,就可能严重亏本。如生产一公斤辣椒,土地租金按600元/亩年,每亩产量3500公斤,成本0.17元/公斤;简易钢架大棚19000~20000元/亩,五年折旧,生产辣椒3500公斤/亩,成本1.1元/公斤;种植一亩荐辣椒每亩需劳力50个工,每个60元,3000元工资,产量3500公斤/亩,成本0.8~0.9元/公斤;生产每亩辣椒的肥料、种子等物资投入1000元,成本0.3元/公斤。仅上面四项生产每公斤辣椒成本就要2.37元,如果市场低于3元/还能种吗?

(五)蔬菜贩运成本高。一是运输费直接推高蔬菜成本。农业品运输高速通行费要求车辆容积量(或吨位)达2/3以上,而我县蔬菜批发容量较小,经常存在凑不足车的情况,需缴纳通行费,无形中增加贩运成本。二是路途比周边县较远,运费较高,增加贩运成本。三是入市短运费、上车费、停车费用等。四是等地蔬菜批发市场一般在零晨起至上午8点以前,整个过程中根据每品种到场时段的数量变化而价格变化很大,较近路程的批菜商可以有时间等待低价批入,而因路远,必需赶在早上6点前到达本县,没有选择低价位的时间。据调查了解,由于这些原因直接推高蔬菜成本0.2元/公斤以上,还不包括没有选择低价位的时间而推高的蔬菜价格。

(六)摊位零售成本高。据调查,我县南北市场管理机构属自收自支单位,需对菜场经销商收取摊位费,蔬菜类收取标准为2~3元/平方米/天,每个蔬菜零售固定摊位面积16.8平方米,需缴纳摊位费33.6~50.4元,俩个人的工资200

元/天,以每天销售100~150公斤/天,摊入蔬菜成本0.22~0.5元/公斤,摊入成本1.6~2.5元/公斤,所以蔬菜转入零售商后,基本上每品种都需加价

三、促进我县蔬菜发展的几点建议

县蔬菜价格较高,关键是种植面积少、贩运成本高,要丰富的菜篮子,降低价格,关键要发展生产,降低流通环节费用。为此建议:

(一)确立发展思路。我县商品蔬菜近期要以解决蔬菜供给的春淡和秋淡为重点,因此在发展的思路上,以设施蔬菜为主,开展早熟栽培、抗热栽培、秋延后栽培、越冬栽培缓解春淡和秋淡市场蔬菜供给压力;以大路菜为主,外面调入一些难以种植的特色菜为辅,进行市场调节,满足市场供给。

(二)探索经营模式。近期蔬菜发展以立足本县市场为主,重点支持5-20亩(其中大棚占50%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蔬菜合作社发展规模蔬菜生产,并积极支持与超市、蔬菜贩运户开展订单生产、农超对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三)加大设施投入。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建立比较稳定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基地水利、公路、机耕道等设施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提倡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四)加强资金扶持。建立蔬菜发展专项基金,完善和稳定以奖代补办法,提高大户种菜积极性;为种菜大户扩大产业规模提供资金援助,金融部门放宽蔬菜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和个人抵押贷款条件,或财政给予贴息;对乡村支持种植大户开展土地流转给予资金奖励等,切实解决种菜大户、企业生产资金周转难、贷款难、土地流转难的问题。

(五)开展科技扶助。以重点大户、合作社为依托,建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并利用试验基地,进行现场培训、宣传、推广,邀请专家授课,举办培训班等,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蔬菜科研试验经费。

(六)推行蔬菜保险。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保险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开展蔬菜保险工作,减轻蔬菜生产风险。

(七)组建流通公司。积极支持企业开展蔬菜营销,培育多种形式的蔬菜营销组织,发展各类农产品组织和合作社,解决蔬菜生产中的信息、技术、品种、销售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逐步形成生产、流通与销售集团化运作。

(八)加快市场建设。配套和完善县城南、北农贸市场,建设集蔬菜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信息发布为一体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形成一个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产地交易为基础、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现代蔬菜物流体系。

二、原因分析

(一)自然风险比较大。近年来,我市灾害天气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今年一季度全市多地遭遇低温冰冻阴雨天气,使得存园蔬菜受损严重,露地播种面积也较往年减少,低温寡照天气增多,使得蔬菜单产减少。尤其是5月18日攸县强降雨导致全县9.8万亩早稻、1.17万亩蔬菜、0.82万亩经作严重受灾,预计经济损失将达到9000万。目前蔬菜生产未列入政策性保险,客观上也影响了菜农的积极性。

(二)劳动力成本增长。一季度,从事蔬菜生产的人工工资比上年同期增长30%左右;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这些都将使蔬菜生产发生亏损,影响菜农生产积极性,极易导致蔬菜供应链的不稳定,从根本上造成蔬菜市场供求不平衡。

(三)加工贮藏条件落后。蔬菜具有鲜活易腐、不耐贮运、生产季节性强等特点,目前我市蔬菜加工储存条件不足,不仅保值升值空间有限,且严重制约了蔬菜的生产销售。

(四)资金投入不足。我市在3年扩面期间,虽然每年财政预算安排了“菜篮子”建设资金1000万元,但由于种种原因,2012年实际到位900万元,2013年到位615万元,2014年和2015年只安排了300万元资金。有限的资金投入难以真正对全市“菜篮子”建设起到有效支持,导致一些新扩基地至今还未享受到政策补助。

三、后势判断

随着气温回升,早春蔬菜大量上市,二季度蔬菜价格会呈明显回落态势。

四、对策建议

(一)政策引导、政府重视。政府应注重引导生产,并从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政府要把保持蔬菜产销平衡作为地方政府“菜篮子”工程的重中之重加以落实。要注重引导,加大投入,逐步形成规模生产。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像保护和发展粮食生产一样,对形成规模生产的蔬菜大户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政策,给予适当的保险和补贴,帮助其抵御因气候异常等自然灾害及生产成本上升带来的风险,防止蔬菜产量的剧烈波动,确保产销的基本平衡。

(二)发展加工,增加产值。兴建并扩大蔬菜加工企业,逐步形成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蔬菜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升蔬菜的储存能力及增加蔬菜生产的附加值,着力解决蔬菜产销中的鲜活性因素对蔬菜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一是加速采后商品化处理进程。从蔬菜生产企业和蔬菜经济合作组织做起,注册商标品牌,实行预冷、分级、包装、冷藏运输上市、净菜、小包装菜上市,努力提高商品化处理率和处理水平,改善产品外观质量。二是继续大力发展蔬菜粗加工。我市生产面积大的蔬菜品种如辣椒、豆角、藠头、食用菌、食用笋等都有粗加工的习惯,要进一步研发加工技术,扩大加工量和品种范围,大力发展粗加工专业大户和加工企业。三是积极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对现有加工企业改造提质扩容,针对国内外对蔬菜加工产品的需求,建设一批新的加工企业,培养一批现代化大型蔬菜加工企业,促进蔬菜加工业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提高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

(三)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城镇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工厂化育苗设施、保护地设施、科技研究和推广、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积极扶持发展蔬菜生产保险。农业银行、农信社等金融部门要增加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

环境,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经济组织、个人投资蔬菜产业。逐步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农民为主体,金融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多部门、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扩大投入资金来源,为规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