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未解之谜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2010级人力1班 姓名:孙小春 学号:2010950096

神秘的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一说距今5600-6700年之间)。在大壕沟的东边,分布着半坡人制作陶器的作坊遗址。半坡的陶窑有横穴、竖穴两种,结构均包括火口、火膛、窑算、火道和窑室五个部分。竖穴窑的窑室在火膛之上,直壁,多为圆筒形,表面涂有一层草泥,窑室底部为窑算,上有十几个火孔,由火口、火膛进来的火焰经火道、算孔进入窑室。横穴窑的窑室在火膛之侧,火膛呈横长的圆筒状,窑壁周围有等距离的几十个火孔,窑室呈圆形,直径约1米。从窑室的形制大小推测,每窑能烧4件至5 件小陶器或1件大陶器。

半坡陶窑的结构令人大吃一惊。要知道,最初的制陶都是在露天进行的,甚至直到近代,一些落后民族烧制陶器仍是露天烧制。与此相比,6000年前的半坡人技术可算得上是遥遥领先了。

在半坡出土的陶器中,尖底瓶的出现同样令人赞不绝口。它是一种汲水器,但这种汲水器巧妙地运用了重心原理,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动竖直。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洒出。另外,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利用蒸汽可以加热食物,因此制作了底部有孔的陶制吹器,名叫陶甑,这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利用蒸汽的范例。

此外,他们制作的骨器中有一棵骨针,针孔大小与现代针孔差不多,这在当时的条件下,肯定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神秘的人面鱼纹,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创作了一些简单的符号,用这些符号记录生活、传达信息。他们用石块和尖骨一类的硬物做笔,把生活中的事物以画图的方式表达出来。

它没有读音,绘法比较简单,多出现在骨骼、石器、陶器上面。可以说,这种记事符号后来渐渐地演化为我们的文字。

在半坡遗址中发掘出的陶片或完整陶器上,就发现了113个刻画符号,归纳起来有竖、横、斜叉等22种形态,其笔划浑厚古朴,给人一种朴素的原始艺术美。在当时没有文字的条件下,这些符号应该包含着种种不同的意义。根据古文字专家推断,半坡人可能是用这些符号记载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近年来,也有学者指出,半坡出土的陶文应是

彝族文字的前身。

在半坡陶器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大概是那神秘的人面鱼纹了。人面鱼纹一般都描绘在大口圆底的红陶盘中,画面由人头和鱼组成。人的头上绘有锥状物,像是一顶帽子,又像是发髻,头部左右各插着对称的羽毛或者其他东西做出的鱼形饰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对笑眯眯的眼睛,鼻子像倒立的“T”,嘴上衔着两条鱼。寥寥几笔,却生动地勾勒出了人的五官,令人无比惊叹。那么,这些纹饰究竟表达了什么含义呢?是人吃鱼吗?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因为人和鱼组成的形象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因此,它出现在以擅长描绘自然事物的半坡人时代,大概有更深层的含义。那么,它是在乞求鱼的丰产还是人口的繁衍呢? 难解的符号之谜 目前,科学家对于人面鱼纹的研究已经出现了近30种说法。有的认为它反映了远古的图腾崇拜。他们指出,因为半坡人依水而居,因此渔猎是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人与鱼合在一起,代表着人与鱼是不可分的,是共生共存的关系;有的人认为它象征了权力,也就是说,在氏族部落中,谁拥有这个图像,谁就掌握了统治整个部落的神圣权力;也有人认为它是巫师面具,当巫师为人们祈福辟邪时,戴上这种面具做法,以示庄严与神圣;还有的认为是水草鱼虫或婴儿出生图,甚至是外星人。真相究竟是什么?还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去研究。不过,无论半坡人用它表达什么思想意识,他们把如此丰富的社会内容凝聚于绘画艺术之中的这种创意,实在令人惊叹。

半坡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实在令人惊叹,然而,由于受到当时自然条件的限制,他们的生命时刻面临着外界的威胁,野兽、自然灾害以及大大小小的其他灾祸,都有可能夺取他们的性命。但从发掘现状来看,这个原始村庄似乎是被突然放弃的,甚至连工具、粮食都没有拿走。

这是为什么呢?是战争?洪水,灾疫,地震,这些猜测都有可能发生,但都缺乏事实根据,因此,也许这些答案就在这些神秘的符号中,要揭开半坡遗址废置之谜,尚且需要考古专家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中国五千年未解之谜期末论文

神秘的半坡遗址 第1页,共2页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