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

  【摘 要】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都能够鲜明地反映出俄罗斯的民族性。文章从普希金创作的历史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剖析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   【关键词】普希金;文学创作;俄罗斯民族性   一、普希金创作的历史及社会背景   1812 年,俄罗斯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胜利,使俄罗斯人民的民族意识彻底觉醒,一时间社会大众的爱国主义热情高涨,民族性成为文学界的主要话题。19世纪20年代,农民对专制农奴制不满的情绪也日益高涨,在这种历史社会背景下,文学的民族性正式作为一个理论问题被提出。继反拿破仑入侵战争胜利之后,保守派文学家希什科夫在《爱国论》中提出,要以爱慕异性的情感来爱祖国,鼓励盲目的爱国。这种观念局限在传统民族之中,后来被乌瓦罗夫借机发挥,成为当时较为官方的教条,及集东正教、君主专制制度与民族性为一体。这种观念被当时的激进自由派严厉抨击,他们认为突破传统束缚是不会影响俄罗斯的民族性的。   普希金在平息反拿破仑入侵战争胜利的激动情绪之后,正确地认识到这种官方的爱国主义是错误的,他便参加了一个文学社“阿尔扎玛斯”,这个文学社是反希什科夫思想的。当普希金从皇家学校毕业之后,普希金与一些文学爱好者协会的成员交往较为较为密切,这个自由协会是后来的十二月党所领导的,在与这些成员的交往过程中,普希金的思想受到了熏陶,他对文学民族性越来越感兴趣。普希金萌发创造民族性作品想法是受杂志上有关文学民族性争论的影响。当时,波列伏伊、索莫夫、维亚泽姆斯基和丘赫尔别凯等著名的文学家就文学民族性这一话题,在报纸杂志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普希金在那时因为被流放而无法直接参与讨论,所以他只能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来密切关注该话题。别斯图热夫在《北极星》中发表文章,对当前俄罗斯文学界忽视民族性的现状进行猛烈抨击,他认为,这种情况是因为俄罗斯长期受到法国教育影响的结果。在同一时期,丘赫尔别凯通过杂志呼吁文学界应努力创作民族诗歌。他认为,俄罗斯悠久的民族文化是文学的创造之源,文学家应该突破其他国家教育的思想束缚,成为优秀的俄罗斯作家。普希金在文学界的这种先进思想的渲染下,决定创作出具有俄罗斯民族性的文学作品。   二、普希金对文学民族性的定义   普希金对当前的推崇民族性的思想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文章的思想存在一定可取之处,但是没有明确民族性这一概念。他在《论文学的民族性》这篇文章中说道:“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习惯了探讨民族性问题,要求在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民族性,但是我们都没有对民族性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义。”对文学民族性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义对于文学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当时俄罗斯文学界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普希金的手中。普希金肩负着这一神圣使命,也正是在这种使命感的促使下,普希金开始投身于创作文学民族性这项任务之中。他将文学民族性定义为:民族性是文学家身上所具有的、被同胞所珍视的优点,这种优点不被其他民族的人所珍视。他认为,民族在长期受阶级统治、气候及信仰影响作用后,民族的特性会逐步形成,这种民族特性影响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并提高诗歌反映出来,这就是文学创作的民族性。   安西利昂认为,一个民族的主导思想、兴趣爱好及风俗习惯是形成民族性格的基础。而文学作品只有充分迎合这种民族性格,才能够受到人们的推崇。这种观念与普希金对民族性的理解较为相近,有人认为,普希金对文学民族性的定义是受到安西利昂的影响。但是可以看出,普希金对安西利昂的观点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有机地吸收并加以创新。例如,普希金强调了君主专制这种统治模式对民族性的影响。普希金认为,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内容越是丰富,那么这一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性也越强。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普希金将民族性分为大民族与小民族,大民族带有世界性的意味,他认为一些超越民族框架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成为本民族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丰富人类社会的文化财富。   三、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   如何创作民族性文学这一问题,比定义文学的民族性更加重要。普希金对于撰写民族题材就能体现出民族性这一观点深表质疑。普希金曾经模仿十八世纪传统的俄罗斯文学,想通过讽刺的手法进行民族诗歌创作,但是这种方式不过是在诗歌中加入俄罗斯的题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性文学。普希金意识到以这种传统的写作模式难以写出具有创新性的文学作品时,他便放弃了该作品的写作。在《论文学的民族性》这篇文章中,他以莎士比亚、拉辛等外国著名的文学家为例,他认为,只要文学作品表述的观点正确、只要作者的写作手法灵活得当,即使是描写的外国的、其他民族的题材,也是一样可以写出具有民族性的文学作品,这也是创作民族化的一种手法。当时,一些伪民族性文学盛行,普希金对俄罗斯的伪民族性文学作品并没有多加批评,他以《俄罗斯颂》与《彼得颂》为例,说这两者除了名字不同之外,与民族性没有一丝半毫的关系。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文学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没有阶级限制,不为任何阶级服务,这也是普希金作品的主要特色。   有的作家认为,只要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即可具备民族性,普希金对这一种观点也持怀疑的态度。俄罗斯使用法语、引入其他国家的语言,这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俄语与俄罗斯文学一样,还处于成长期,还没有成熟到能够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这就使得难以使用俄语来进行文学创作,更不用说创作有民族性的文学作品。普希金认为,当时所有的俄罗斯人都是接受的外国的教育,俄罗斯人民也都习惯了用外语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来进行社会交往。而俄语才处于发育期,一些较为深奥的学科知识难以用俄语来表达出来,例如思想政治、哲学、自然科学等等。即便是最为一般的文章,也需要在写作时创作出一些词汇才能够加以表述。这种现状下,俄罗斯人早已养成了习惯,习惯了用成熟的其他国家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念思想。所以,认为用俄语来进行文学创作就可以凸显民族性,这是不正确的。在普希金看来,创作民族性文学的首要任务不是排斥其他国家的语言,而是要能够在把握文学民族性概念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民族性的文学,以此来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民族性语言。在《论文学的民族性》这篇文章中,他对写作的语言问题没有深入研究,而是将重点放在讨论民族题材等相关的问题上。   普希金的著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这是被世界文学界所公认的俄罗斯文学的范本。普希金在这本小说中将俄国发展过程的一段时期的社会状况描绘得栩栩如生,并创造出一个“多余人”的形象。他以多余人的性格为主线,在作品中描写了一些当时上流社会的生活场景及具有特色的乡村的面貌,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对当时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度剖析。这本著作被别林斯基称为“百科全书”。杜勃罗留夫认为,作品中的“多余人”是当时俄罗斯民族的典型,该作品具有较强的本土特色,是一部典型的民族性文学作品。普希金这部作品开创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受其影响,俄罗斯后期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与“多余人”相似的人物塑造,例如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作品中的罗亭等等,在这些文学作品人物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与叶甫盖尼·奥涅金有相似之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巅峰之作,它是十九世纪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是普希金在文学民族性方面探索的首要成果,它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特征。随着这部著作及其他作品的相继完成,普希金逐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逐步完成了肩负的光荣使命,为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俄罗斯文学的典范。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应该培养一个凝聚力较强的杰出领袖人物或者英雄人物。只有这样,这个民族或国家才能够凝聚力量,才能够抵御住外来的侵略,才能够临危不惧,才能够得以发展。普希金在那个时期便充当了杰出人物这一形象,为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凝聚力量。他为俄罗斯的民族性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那个时代指引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在创作文字作品的时候,要能够从俄罗斯的本土文化中汲取营养,要能够凸显出民族特色。从实际来说,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的作家,至今还没有人能够在写作上超越他。普希金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诗人,也正是因为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做出的卓越贡献,别林斯基称他为俄罗斯民族诗人与人民诗人。   参考文献   [1] 张安琪.从普希金作品“多余人”形象分析俄国文学的民族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2] 吴晓都,王博.普希金与俄罗斯文化[J].世界文学评论, 2009,01.   [3] 陈训明.普希金关于文学民族性与人民性的论述[J].国外文学(季刊),2002,02.   [4] 别列左瓦娅,别尔里亚科娃,陆人豪.俄罗斯文化的普希金模式[J].文化研究,2009,08.   作者简介:曾俊俊(1991.06- ),女,江西德兴人,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俄语。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