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必要性与初探

中职教育改革探索

顺平职教中心校长 彭志文

【内容提要】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差、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小、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状要求职教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对职教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

关键词: 中职 改革 必要性 探索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提升产业工人素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职业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要求职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使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也日益凸现,社会、家长、学生对中职教育的评价普遍不高,部分中职学校出现了招生难、学生流失严重、用人单位不满意等现象。不少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教学管理还继续沿用着陈旧的一套,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上述种种情况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呼之欲出。

我校审时度势,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锐意推进教学改革。在招生、教育教学、输送就业等办学基本环节中,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教育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从规模发展转向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生源滑坡现象促使中职教育教学进行改革

大多数中职生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学习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心态接受职业教育。由于传统人才观念“学而优则仕”、“分数成人”、“文凭情结”的作祟,加之社会对中职存在偏见,职业教育一直不被看好,被视为“二等教育”或“三等教育”,部分学生选读中职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心灵上或多或少存在阴影,很难有学习的热情,精神萎靡不振,有混日子心理,习惯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没有远大的理想,学习目的性不强,自信心不足。伴随着高校扩招、高中热的逐年升温,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受到很大的影响,出现了生源滑坡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等素质表现每况愈下,教育教学工

作问题和矛盾突出,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异常艰难。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

2、职业教育吸引力差催生职教教学改革

在每年的招生过程中,明显地感受到家长不愿让孩子报考职业学校,初中生不愿意就读职业学校,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很突出,成才的观念依旧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普通大学。大多数学生不是按照潜能和兴趣特长来报考职校选择专业的,而是考不上普高的无奈选择,往往是报考普通学校无望的学生才会选择报考职业学校,这使得社会普遍认为中职学校只能录取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使得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缺乏动力。

3、职业教育教学现行课程要求职业教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由于僧多粥少,生源匮乏,各职校多采取“零拒绝”潜规则招生,宽入口,不设限。中职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根据我校近几年新生入学情况调查,入学新生中考成绩总体处于不及格水平,而且大半处于200分以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低,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目前,中职课堂教学存在着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学生的压力,主要源自于在文化课课堂上“难以忍受”及专业课“黑板上修电器”理论课代替实践课的“死气沉沉”;教师的压力,主要源自于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课堂教学存在压力大、效率低。而现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高、难度大,而且脱离实际,与专业不对接,教师教不通,学生学不会,并且理论性强,存在着繁、亘、难而不实用的问题,不是以“职业实践为导向”,而是以“专业理论为导向”。一方面,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导致一些专业只能从理论到理论,从黑板到作业本,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另一方面,作为接受者我们招来的学生,基本上是升不上高中的学生。而中等职业学校一些学科的教学大纲是为那些知识能力合格的初中生设计的。因此,可以说我们现行的课程对我们学生来说基本上是虚设的,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二、对中职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探索

1、创新教学理念,明确“就业有本领,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希望,发展有基础”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我们根据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有专业的特点,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做了由低而高的分层次设计,目的就在于为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做一个生涯规划和人生导引,满足学生当前就业、今

后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化面向市场办学的教育教学学理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职业教育,按照市场法则办职业教育,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即培养“就业有本领,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希望,发展有基础”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根据以上的教育教学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进程中,促进职业教育与我县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周边市场的相互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协调。

2、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

我校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最终目标和学校工作的出发点,靠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积极落实“对接京津”的扶植政策,大力推进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新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校自身的优势,积极与企业建立全方位的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就业市场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变化,根据就业岗位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标准设计、改进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推动各个专业教学,促进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向现代教学体系转型;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安排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设计,模拟企业模式进行教学与管理,使我校培养的学生与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对接”,在此基础上,不断密切与企业、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的合作,做到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毕业生真正做到了“零距离”上岗,实现了企业和学校双赢。

3、强化实习实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的教学重点,也是薄弱环节。实践性教学抓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加强实践性教学需要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和基地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我校除了自身的努力提高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外,还积极与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实行资源共享;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俗话说师高弟子强。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我校出台一系列相关措施,鼓励专业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为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动手能力和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建立了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车间实践的制度,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水平。

4、突出职教特色,加强课堂教学内部改革。

针对现行教材学生学不会,不愿学,我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将来就业着想,改革教学策略,制定了新的教学策略“放慢速度,降低难度,改革教

法,贴近学生”, 增加实用课程,同时构建新型的学生评价模式。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及素质,我们确定了可操作评价模式“课堂表现×30%+平日作业×30%+期末考试×40%=学科学习成绩”。改革课堂教学,使基础学科知识贴近专业课知识,专业课知识贴近生产实践,专业技能贴近就业方向。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贯彻“成功教育”“分层次教学”的教育思想。经过教学改革,我们教师心顺了,上课有了激情;学生快乐了,产生了空前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充满蓬勃的生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拓展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

中职教育不为初中基础教育“补课”。我校突出职教特色以技能为本位,重视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书包变成工具箱,把教室变成车间”,创设学生动手机会,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根据学生学习起点相对较低的现状,全面分析教情学情,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备透学生,从实际出发把握“适度”原则,简化课程内容,合理设计教学,优选教学方法,重视学法指导;降低难度、减缓进度,稳步推进,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课堂教学任务目标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组织实施,从而达到课堂教学任务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以实践为主,改革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把学校的实践教学与企业的生产相结合,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进企业、进车间实习常态化,把生产与训练技能相结合,突出以能力为本的原则,极大提高教学实践性。 通过苦练内功,走内涵发展之路,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针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实情,大胆进行教学探索和改革,带来了师生研究学习的积极性,师生的积极参与换来了稳定的就业率,稳定的就业率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良好的声誉提高了学校的吸引力,形成了企业对学生满意、学生和社会对学校满意、企业对学校满意的多赢局面,开创了我县职业教育的新纪元。为学生的终身负责,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将大胆探索,继续谱写职业教育新篇章。

2011年4月12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