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考证李白和花木兰属鲜卑族

唐朝的大诗人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据郭沬若先生考证,李白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唐王朝时碎叶城属于唐朝的安西都护府。由于李白的出生地在当时是中国的汉族和鲜卑族及一些别的游牧民族混居之地,所以,李白很可能是鲜卑人的后裔。

何以为证呢?唐玄宗时,中国北方当时有个渤海国派使者送国书到唐朝的国都西安,国书是用鲜卑族文字写的,要求必须用鲜卑族文字来答复,回答不出来就出兵,语气很强硬,以此来恐吓唐朝。当时朝廷上下一片恐慌,因为文武大臣没有一人认识鲜卑字。有大臣向唐玄宗推荐说李白的祖上是鲜卑人,李白可能认识鲜卑字。于是唐玄宗紧急召见李白,李白奉朝廷之命,不但能读通该国书,而且立马就用鲜卑文写了回信,结果化干戈为玉帛。李白能熟练地书写鲜卑文,说明李白和鲜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可能李白有鲜卑人的血脉,或是鲜卑人的后裔。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发生在北魏王朝时期。著名的北朝《木兰诗》中有“昨日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的诗句,此诗句中的“可汗”,指的是北魏的皇帝,而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称“皇帝”为“可汗”,当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习惯了。从这点来说,花木兰应该是北魏人,也有可能是鲜卑族。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时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苻坚在淝水之战失败后,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人尚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北魏的一位军官,从小就把花木兰当男孩来培养。花木兰10多岁时,他就常带花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花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这里的黑山即在今呼和浩特以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国的杭爱山。

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必须出一名男子上前线。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内、外蒙古广阔的草原上进行战斗。据民间传说,呼和浩特附近的旅游胜地辉腾梁草原就曾是花木兰战斗过的地方。

李白与花木兰,一文一武,他们虽然所处的年代不一样,但千百年来,他们的事迹一直为中国人所传颂。李白被誉为“诗仙”,花木兰曾被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他们的血统也被众多学者进行考证,见证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脉络。

阅读参考:

据《北史·魏本纪》记载,鲜卑族原是皇帝轩辕氏的一支后裔,皇帝之孙受封北国,境内有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故以“鲜卑”为号。鲜卑族本来居住在辽东一带,在商周时期被华夏族视为东胡的一支,其人以游牧为生,善骑射。战国后,匈奴崛起,鲜卑一度臣服于匈奴。东汉时,北匈奴西迁到东欧,鲜卑族趁机占领了北匈奴的故地,剩下的10万匈奴人也融合于鲜卑族中,鲜卑族逐渐强盛,成为继匈奴之后的草原霸主。西晋末年,晋室因“八王之乱”而衰弱,中原大乱,鲜卑慕容、乞伏、秃发、拓跋、宇文等部趁机先后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代国、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拓跋部所建立的北魏王朝,统治北部中国达140余年。鲜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渐与汉族融合。北魏孝文帝尤其大力推进鲜卑族的汉化,使鲜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等方面转向汉族,并将者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最终使鲜卑这个“马背民族”基本同化于汉族。公元581年,最后一个鲜卑政权北周灭亡之后,进入中原的鲜卑族基本上已完全融入汉族,到青海地区的鲜卑族演变成了今日的土族,留居东北地区的鲜卑人融合于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等诸北方民族的先民中。还有一支鲜卑人演变成了今日的锡伯族,据鲜卑古墓DNA与中国北方诸民族的对比,最接近古代鲜卑人DNA的便是今日锡伯族。

综上所述,与锡伯族有着血缘关系的民族有:

1. 汉代西迁欧洲的匈奴后裔:今日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中的一部分(依据:保留着与锡伯族、满语相同的古老词汇,如:父亲、母亲、马匹,以及姓氏及其排名顺序)。

2. 南北朝时期西迁至青海的鲜卑族后裔:今日青海的土族(依据:吐谷浑为鲜卑人的一支,西迁后自成体系,形成今日的土族)。

3. 融于或构成满族先民主体的鲜卑后裔:今日的满族(依据:虽诸学者以阐述满族和锡伯族不同的来源,但缺少说服力,无法解释鲜卑、室韦、女真的相互沿承关系以及古代通古斯、东胡后期的分支发展,无法解释两个民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文化高度趋同的现象等)

4. 进入中原的鲜卑后裔:今日中原汉民族的一部分,特别是河南人(依据:入主中原的鲜卑人曾建立诸多政权,最强大的便是北魏王朝,定都洛阳,后因自然同化融入汉民族中。另外唐太宗等隋唐皇帝都公开承认自己一半的鲜卑血统)。

作者高培萱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