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观

普世价值观

摘要:

普世价值概念由何而来?其争端怎样诞生?世界上是否存在普

世价值?这样一个争论是否有必要?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与发扬优秀

价值观?我们每个人又能做出怎样的贡献?且看笔者慢慢道来。

关键词:

普世价值、争论、西方价值观入侵、中国传统价值观、客观主

义、相对主义。

正文:

(一)争端由来

“普世价值”一词在中国受到关注,源于5月23日《南方周末》

刊登的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该文并无具体作者,署

名“南方周末编辑部”,其中提到“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

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并由此引发了对“普

世价值”一词含义的争论。

先看普世价值的含义,“普世”即普遍存在于世亦普遍为世人所

公认,可以认为是一种超越种族,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价值观。

既然普世,就无狭隘之意,亦不可有局限性,倘若只是某个民族所共

享,其他民族只是间接的受其影响,或在文化斗争中处于劣势,迫不

得已接受一种价值观,那么这种价值观就不能称之为普世价值观。

也就是说,在普世价值观的诞生初期,应该是全世界所有民族共同自

发产生的,或在和谐交流中,各民族自愿认同的,倘若不能做到此点,

那么这种价值观便是狭隘而并非普世的。

(二)普世价值观真的存在么

于是,我开始思考是否存在这样一种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价值

观,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民主,共和”。有的人认为,追求民主、共

和是人类的共性使然,人类有反压迫,反专制的本性。然而,我要问,

人类的本性是追求民主共和,那么中国绵延存在了千年的封建专制又

是怎样一回事?你不能解释或不能直接解释这个问题,那么你就不能

说民主共和是普世价值观。但从这个例子中,我似乎看到了人类的奴

隶性质,如果民主共和是普世的,那么封建制度就不应该存在。在反

压迫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勇斗士不假,但我同时看到了他们

反压迫后的表现,他们同样变得专制而残暴。

孙中山的努力才最终使封建专制瓦解,孙中山接受的是西方思

想,很难说民主共和是我们中国人自发想到的,而其革命果实最终被

袁世凯窃取,说明民主共和思想的扩散依赖的还是封建残余势力。这

从根本上就不纯洁,说其是普世价值观,确实勉强。

我心中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词汇,可似乎都有办法对其一一驳

回。我遗憾地看到,在我们竭力承认普世价值观的背后,是西方价值

观念地强势入侵,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在与之博弈的过程中,丧失了一

些坚守,我们开始寻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叫做“普世”。

(三)争论背后

如果说“普世”的概念能够让我们受伤的心灵得到些许的安慰,那

我不得不说这种争论的存在还是有一定必要的。至少,在争论的过程

中,我们认同了一点,即对我国传统价值观的挽 救必要。无论客观主义如何“客观”地说普世价值观的真实存在,相对

主义都有办法对其驳斥,于是单纯讨论这一问题,似乎已显得不甚重

要,至少,我认为普世价值观是不存在的,试图承认它存在也许还是

“吃大锅饭”的老思想在作怪。回到争论的源头,汶川地震,许多文化

学者渴望震出一个新中国,那段时间,余秋雨在媒体上频繁出现,高

调发表言论,号召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要团结,要坚强。很多人看到

了这一难得的机会,想把握住这样的机会,让中国人更加团结,也许

这是“普世”这一概念产生的原动力。我们也看到了,在大灾难面前,

国人还是十分团结的,尽管其间一些人贪污了捐款物资,伤害了中国

人的心,但是我们集体面对灾难的大方向是不容否认的。

四年过去了,汶川地震已是过眼云烟,它造成的伤疤也许只有真

正经历的人才能刻骨铭心,我们已然淡忘了许多曾经的记忆。“震出一

个新中国”的说法也随之飘远,至少在我眼里,我们的民族精神没有

因之有大的改变,只能说是有一定影响。

(四)弘扬我们自己的价值观

思前想后,讨论普世价值观的存在与否真的没那么大意义,倒不

如谈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我们的民族有属于自己的一

套思想体系,这套体系在西方思想地入侵下,依然存在,我们提倡文化之间的兼容并蓄,相互交流与推广,但是,我们不能够遗失自己最本真的东西。你是中国人,你就要做个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不要里外不像人,里是你的思想,外是你的言行。不能看着别人比自己好,就心里骂着自己的祖国,行为上也无视自己的祖国,这样纯粹是汉奸行为,我鄙视这样的人。

现在,微博等平台为国人提供了发表见解的机会,一些恶人的行径在网上传播的也很快,每有恶劣行径遭到曝光都会引来网民的一致声讨,声讨的同时也不忘骂几句自己的国家,再拿国外的例子做对比,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我痛恨那些做坏事破坏社会和谐的人,但我更痛恨那些骂自己祖国却不做任何贡献的人。中国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去改变,不是等别人去改变。

不知何时起,“和谐”两字变了味,成为了一种隐喻。说某某事被和谐了其实是说某事被掩盖真相了。这其实还是人们对公平的追求,有权有势者想要逾越规则搞特权,人民不同意,人民要说法,你不给说法,任你搞什么和谐社会,我们也要讽刺你。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吧。然而不公平在哪里都是存在的,美国口口宣称平等自由,其实也是谎言,占领华尔街便是对其的反抗。我们的国家也存在不公平现象,我们是要反抗,但是别忘了,身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们更需要的是从我做起,担负起改变的责任。不要等你自己成为权贵之人时,忘记了当年骂过的话,也开始搞起特权,否则你现在不过是“吃不着葡萄”的心态作祟罢了。

我们国家近几年一直搞经济建设,对文化颇有忽视,于是,我们在思想文化上似乎略显贫瘠,也暴漏了许多问题。强调“普世价值观”便是这症状的表现之一。世界上哪里存在什么普世,就连宗教都分受众和群体,不知是谁又试图让中国人民整齐划一。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值得肯定。但是,现在是时候回归文化建设了。经济可以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但是文化可以建设我们的精神世界。 政府最近也意识到了这点,不过如何改善,只能慢慢看了,不过我坚信,我们有能力做好文化建设工作,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不是西方小儿可以冲击的。等中国人民吃饱饭了,文化娱乐自不必说,这点我有信心。

(五)我们的贡献

精神家园的建设,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谁能从鲁迅手中接过传承民族精神的接力棒,也许还是个未知数。最重要的是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作家,就做个有良心的作家,写出的东西要有水平,不能为了迎合而写作;是画家,就做个有思想的画家,画出的东西要有内涵,不能为了赚钱而作画;是作曲家,就做个有灵魂的作曲家,创作的曲子要能引起共鸣,不能为了流行而创作。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文化的接受者,每个人要有品位,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懂得辨别优劣,懂得取舍。

有人说,人是教育的产物,有一定道理,教育对人的塑造作用不可忽视,而大学对人的塑造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大学追求的是名利而不是学术,那就是大学之殇。记得赵林教授要离开武大奔赴厦大时,

许多武大人竭力挽留,并声称,一个大学不能留住一位有良心的教授实乃大学之殇。在大家的努力下,赵林教授留下了,我欣慰他没有像易中天一样离我们而去。其实,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对良师有着极端的依赖性,良师是良心的载体,没有良心,一个学校的风气便已不再。

我欣慰我在刚刚入学就接触到了许多良师,他们博学而多识,质朴而执着,他们是我学习上的良师益友,给我点燃了一把火,让我不会迷失。

如果大学有了良心,学生便有了良心;学生有了良心,社会便有了良心;社会有了良心,文化便有了良心;文化有了良心,民族便有了良心;如果民族有了良心,任你外来文化如何入侵,我自岿然不动,此时便不用强调什么普世价值观,共建什么和谐社会。民族团结则社会自和谐。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