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路上

青春在路上

题记:世间风景万千,我只愿,正值青春的我们,在路上。

青春是什么?是李白“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洒脱放纵,还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重山小”的壮志成成,亦或是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努力勤勉——然而,这些都是诗人们眼中的青春。我所谓的青春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青春在路上。

一路行,一路看,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地理知识。

那,什么是地理?是诗人们眼中瑰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实,不然,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地理是一项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通俗一点——地理即生活。这也就直接回答了我们出游为何要具备一些基础的地理常识的原因。 谈及地理与我们的关系,真可谓是似近似远。近的是,它就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部分;远的是,如今我们正身处于一个科学技术发达的社会,不出门就能晓尽天下事,于是,便出现了“宅男宅女”这一新时期的产物。然而世界越来越小,我们也越来越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了解世界成为了我们的必修课。心理学家曾说当孩子看到的世界大了,他才能更加宽容、坦荡,而尊重彼此的不同和差异。当我们每一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都会品尝各地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民族习俗,学习和陌生人的相 处,适应各种气候……我们总是好奇地谈论着,

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那个一样,这个比较好,那个不太好,在比较中,我们睁大了眼睛,张开了毛孔,也扩展了胸怀,就如哈佛大学的一任校长曾说过,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我想这便是学习地理的意义。而,就在最近,网络上热传一条新闻“80后夫妇卖房子卖公司股份,带两岁女儿环游世界”,新闻中的父亲说到:“之前忙于工作的我忽视了女儿的成长,再不陪伴,她就长大了,我想,旅行对她的未来而言十分有价值和意义。”就像亚里士多德曾说:“一切艺术、宗教都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唯有贴近自然,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大自然的魅力。”也唯有贴近自然,我们才能学会地理,将理论付诸实践。所以,正值青春年华,朝气蓬勃的我们应当多走走多看看——青春在路上。

所谓“在路上”,不止是到四处去游行玩耍,就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状况而言,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支付高额的费用。所以,我说的“在路上”是指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周边。古代,有位文学家,名曰沈复,曾写《童趣》,其中“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这段写出了他观察空中蚊虫的细致,透过观察,他发现物外之趣,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所以,只要善于观察,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而学习地理最好的方式就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格物致知。

世人常说,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作为仍处

于学习地理阶段的我们而言,需要这双明察秋毫的眼睛,而这也就要求我们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然而,现在的中国教育,虽较之前而言是开放的,但仍为过于机械死板的应试教育。身处于这样社会背景下的我们,常常被抑制在校园内学习,几乎没有出去观察大自然的机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安全。这其中不乏有学生父母的担心,也有国家政策的要求。例如:去年,海南省某校园由于带学生出去郊游发生翻车事件,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国家就近期频发的校园安全事件出台相关政策。然而,从这些政策中不难发现,其旨在减少组织学生外出游行的次数,这种抑制,无异于古时国家抑制商人发展而出台的“重农抑商”政策。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言,这种抑制必将违背时代发展潮流,必将抑制中国教育未来长远的发展。其实,只要我们把安全措施的基础工作做好,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组织学生出行,到室外学习的可能是有的,那么,“在路上”也就成为了可能。 有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只拘泥于地理书上的内容学习地理,我们是不会有多大的进步空间的,只有趁年轻,多走走多看看,锻炼自己“格物致知”的能力,积累生活阅历,增加人生的宽度,我们才能变得优秀。就像汪国真曾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我们的青春在路上。

彭睦洋 高2018级12班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