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知识点

物流成本分析

物流成本分析是在成本核算及其他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揭示物流成本水平变动的原因,进一步查清影响物流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并计算出企业的物流成本效率指标。

物流成本控制

物流成本控制是根据计划的目标,对影响物流成本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物流成本预算的顺利完成。物流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

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是通过对供应链成本及其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并进行供应链绩效评价,进而对供应链中的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现有的会计核算只涉及部分物流费用

2. 物流成本核算标准不一致

3. 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不明确

物流成本核算的对象

1.以某一物流成本项目为核算对象。

2.以某种物流功能为核算对象。

3.以某一服务客户作为核算对象。

4.以某一产品为核算对象

5.以企业生产的某一过程为核算对象

6.以某一物流部门为核算对象

7.以某一地区为核算对象

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所谓会计核算方法,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报告的方法;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具体包括两种形式:

其一是双轨制,即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在单独核算的形式下,物流成本的内容在传统成本核算和物流成本核算中得到双重反映。

其二是单轨制,即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先行的其他成本核算如产品成本核算、责任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等结合进行,建立一套能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共同凭证、账户、报表核算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要对现有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进行较大的改革,需要对某些凭证、账户、报表的内容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增加一些凭证、账户和报表。这种结合无疑是比较困难的,但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企业物流成本的大部分内容包括在产品成本中,责任物流成本是责任中心成本的一部分,变动物流成本则是企业变动成本的一部分。

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是采用“单轨制”还是采用“双轨制”,应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过,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最好是采用单轨制会计核算方式。当然,采用单轨制会计核算方式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核算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2)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必须比较健全;

(3)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现代成本管理意识;

(4)企业的成本工作必须实现标准化和现代化,有基本的组织保证。

2.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所谓统计方式,就是说它不要求设置完整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而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现行成本核算资料的解剖分析,从中抽出物流耗费部分(即物流成本的主体部分),再加上一部分现行成本核算没有包括进去、但要归入物流成本的费用,如物流信息、外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等等,然后再按物流管理的要求对上述费用重新归类、分配、汇总,加工成物流管理所需要的成本信息。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对材料采购、管理费用账户的分析,抽出供应物流成本部分,如材料采购账户中的外地运输费,管理费用账户中的材料市内运杂费,原材料仓库的折旧修理费,保管人员的工资等等,并按功能类别、形态类别进行分类核算。

(2)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管理费用等账户中抽出生产物流成本,并按功能类别和形态类别进行分类核算、例如。人工费部分按物流人员的人数比例或物流活动工时比例确定,折旧修理费用按物流固定资产占用资金比例确定。

(3)从销售费用中抽出销售物流成本部分,包括销售过程发生的运输、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等费用,委托物流费按直接发生额计算。

(4)外企业支付物流费部分,现有成本核算资料没有反映。其中供应外企业支付的物流费可根据在本企业交货的采购数量,每次以估计单位物流费率进行计算;销售外企业支付的物流费根据在本企业交货的销售数量乘以估计单位物流费率进行计算;单位物流费率的估计可参考企业物资供应、销售给对方企业交货时的实际费用水平。

(5)物流利息的确定可按企业物流资产占用额乘以内部利率进行计算。

(6)从管理费用中抽出退货物流成本。

(7)废弃物物流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数额一般较小,可以不单独抽出,而是并入到其他物流费用中。

委托物流费的计算比较简单,它等于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而企业内部物流耗费及外企业支付物流费用的计算比较复杂,总的原则是单独为物流活动所耗费的部分直接计入;间接为物流活动所耗费的部分,以及物流活动与其他非物流活动共同耗费的部分,则按一定标准或比例,如物流人员的比例、物流工时比例、物流资余数额等分配计算。

二者区别:

与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比较起来,由于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没有对物流耗费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跟踪,所以据此得来的信息,其精确程度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正由于它不需要对物流耗费作全面、系统、连续的反映,所以运用起来比较简单、方便。在会计人员素质较差、物流管理意识淡薄、会计电算化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可运用此法,以简化物流成本核算,满足当前物流管理的需要。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

作业成本计算法(ABC ,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根据实际作业流程所耗费的资源分摊成本,它将间接成本直接、准确地分摊到每一件产品或服务上,作业成本法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弄清每件产品、每个订单的成本和利润,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

1 物流合理化

2物流质量

3物流效率

4物流人才

成本差异分析的内容

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的对象,主要是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

1.生产订单的差异分析

2.成本中心的成本差异分析

(1)物流成本中心的成本数据采集工作

(2)分析成本中心的成本差异

3.总账科目余额分析

物流成本预测的概念

所谓物流成本预测,是指依据物流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发展前景及采取的各种措施,并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期间物流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推测和估计。

物流成本预测的步骤

物流成本预测的对象通常是随机的,与物流成本预测对象相联系的。各物流功能环节影响因素错综复杂,预测不同功能环节的物流成本,其背景也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预测方法和手段。为了保证预测结果客观性与准确性,进行物流成本预测时,通常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1. 确定预测目标

进行物流成本预测,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物流成本预测的目标又取决于企业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欲达成的总目标。物流成本预测目标确定之后,便可明确物流成本预测的具体内容。

2. 收集预测资料

物流成本指标是一项综合性指标,涉及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在进行物流成本预测前,必须尽可能全面地占有相关的资料,并应注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 建立预测模型

在进行预测时,必须对已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建立科学的预测模型,借以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数学模型一般是带有参数的。需要针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相应参数的估计(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样本),最终识别和确认所选用的具体数学模型。

4.模型检验

以历史资料为基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能与未来的实际状况有一定的偏差,且数量方法本身就有一定的假定性,因此必须采用一些科学方法对预测的结果进行综合地分析判断,对存在的偏差,及时予以修正。针对具体数学模型进行合理性检验、误差检验等。如有必要,还需回到第三步。

5.预测与结果分析

运用前面建立的数学模型,使用有关物流预测对象的数据样本作出预测,并在有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作出合理分析和解释。

物流成本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指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的过程。决策作为一个系统过程,其构成要素包括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变量、状态变量、效果值、概率等。

物流成本决策是指针对物流成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行动的目标,拟定多个可行方案,然后运用统一的标准,选定适合本企业的最佳方案的全过程。

决策是行动的基础,正确的行动来自于正确的决策。在物流活动中,决策贯穿于物流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认识和了解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首先必须按照决策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操作,其次,要运用适当的决策技术和方法,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物流成本决策的一般方法

物流成本决策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量本利分析法、期望值决策法、决策树法、乐观准则、悲观准则、后悔值准则、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重心法、差量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等。

1. 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是针对确定型决策的一种求解方法。它就是研究决策方案的销量,生产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从目标利润或目标成本出发,来确定合理的物流业务量或业务规模的方法。

2. 期望值决策法

期望值法是针对风险型决策的一种求解方法。它以收益和损失矩阵为依据,分别计算各可行方案的期望值,选择其中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作最优方案。在某一确定方案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状态可能出现的概率可计算出期望值。其计算公式为:

(4-8)

由上可知,期望值的计算公式是采用了以概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法。

3. 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也是针对风险性决策的一种求解方法。它是决策局面的一种图解,是按一定的方法绘制好决策树,用树状图来描述各种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然后用反推的方式进行分析,据此计算每种方案的期望收益从而作出决策的方法。

4. 乐观准则、悲观准则、后悔值准则

乐观准则、悲观准则、后悔值准则是针对不确定型决策的求解方法。乐观准则也称大中取大法;悲观准则也称小中取大法;后悔值准则需要计算后悔值,所谓后悔值也称机会损失值,是指在一定自然状态下由于未采取最好的行动方案,失去了取得最大收益的机会而造成的损失

5.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

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就是对不同的备选方案首先计算“成本无差别点”,然后把它作为数量界限来筛选最优方案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成本无差别点”是指两个备选方案在总成本相等时的业务量。当预计业务量低于成本无差别点时,则固定成本较小,单位变动成本较大的方案为较优方案;当预计业务量高于成本无差别点时,则固定成本较大,单位变动成本较小的方案为较优方案。

6. 重心法

重心法是一种模拟方法,它是将物流系统中的需求点和资源点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体系统,各点的需求量和资源量看成是物体的重量,物体系统的重心作为物流网点的最佳设置点,利用求物体系统重心的方法来确定物流网点的位置。

7.差量分析法

差量分析法是根据两个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的比较所确定的“差量损益”来确定哪个方案最优的方法。“差量收入”是指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相关收入之间的差额,“差量成本”是指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相关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差量损益”小于零,则后一个方案较优;如果“差量损益”大于零,则前一个方案较优。应当注意,在计算时,方案的先后排列顺序必须一致。另外,如果有多个方案供选择时,可两两进行比较,最终来确定最优方案。

8. 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法用来解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合理调配问题。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当计划任务已定时,如何统筹安排,以最少的资源来完成任务;二是当资源的数量已定,如何做到合理利用、配置,使完成任务最大化。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经济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求函数极大值或极小值来确定最优方案。

物流成本预算的含义

物流成本预算是指一定时期的物流成本计划,它是管理者依据对日常物流核算信息的分析,充分挖掘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并由此推算出企业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需物流费用的合理范围,是企业预先确定的物流管理目标。

零基预算的特点

① 零基预算以零为起点,根据成本发生对于预算单位目标实现的必要性,来确定成本预算。

② 零基预算要求对一切业务活动,不论过去做过和没有做过的,都毫无例外地逐个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③ 零基预算首先从业务活动本身考虑问题,对每一项业务活动逐个分析之后,再确定其成本支出水平和收益率。

④ 零基预算对待所有业务,不论新旧,都把它看成整体的组成部分,同等看待并统一安排。一律根据成本—效益分析来确定他们的重要程度,根据重要程度增加或削减开支。

物流成本控制的含义

物流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物流活动过程中依据事先制定的物流成本标准,对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进行严格审核,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实现预定的物流成本目标。

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则

为了有效地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经济原则

所谓经济原则指的是以较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果,也就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省,强调效益观念,这是物流成本控制的核心,也是物流成本控制的最基本原则。

2. 全面原则

全面原则包括全员控制、全方位控制以及全过程控制。全员控制是指物流成本控制不仅有专职成本管理机构的人员参与,还要求企业全体人员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全方位控制指的是不仅对各项费用产生的数额进行控制,还要对发生费用的时间、用途进行控制,讲求物流成本开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经济性。全过程控制是指物流成本控制不局限于生产过程,还要将其向前延伸到物流系统设计、研发,向后延伸到客户服务成本的全过程。

3.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要加强物流成本控制就必须发挥经济责任制的作用,就必须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要承担相应的物流成本控制职责,赋予相应的权利,并享有相应的利益,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对物流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4. 目标控制原则

物流成本控制是企业目标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目标控制原则是指企业管理以既定的目标作为人力、财力、物力管理的基础,从而实现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物流成本控制是以目标物流成本为依据,控制企业的物流活动,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5. 重点控制原则

重点控制原则指的是加强对物流成本关键点的控制。企业日常的物流成本费用项目众多,计划与实际的差异点也非常多,如果平均使用力量进行管理,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不佳。通过关键点的控制来降低物流成本,是一些物流发达国家的盛行做法,有利于提高物流成本控制的效率。

影响运输成本决策的基本因素

要想进行科学的运输成本决策,首先应了解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虽然在运输市场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以及不同的运输价格,但在实践上我们可以分析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从而进行合理的运输成本决策。一般来讲,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有输送物品的种类、运输距离、运送量、产品密度、送达时间要求等方面。企业在进行物流运输成本决策时,都必须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1.运输距离

运输距离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对劳动、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成本发生作用。图6-5显示了距离和成本的一般关系,并说明了以下两个要点:

① 成本曲线不是从原点开始的,因为它存在着与距离无关、但与货物的提取和交付活动所产生的固定费用有关。

② 成本曲线是随距离减少而增长的一个函数,这种特征被称作递远递减,即单位运输成本是随着运输距离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的。

运输支出按三项作业过程可以分为发到作业支出、运行作业支出和中转作业支出,运输距离增加,虽然运输总支出会随着增加,但是其中成比例增加的只是与运行作业有关的支出和中转作业支出,而始发和终到作业支出是不变的。因此,运输距离长时,分摊到单位运输成本中的始发和终到作业费用较少,因而运输成本低。相反,如果运输距离短,分摊到单位运输成本中的始发和终到作业费用较多,成本就高。运输成本结构的这种变化是实行运价递远递减的基础,即运输距离越长,城市间的运输距离所占的比例趋于更高,而不是使市内的公里数更大。于是,承运人可以使用更高的速度,使城市间每公里单位费用相对较低,并且有更多的距离适用相同的燃料和劳动费用;而市内运输通常会频繁地停车,因此要增加额外的装卸成本。

2.运输量

影响运输成本的第二个因素是运输量。它之所以会影响运输成本,是因为与其他许多物流活动一样,大多数运输活动中存在着规模经济。这种关系如图6-6所示,它说明了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随运输量的增加而减少。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提取和交付活动的固定费用以及行政管理费用可以随装载量的增加而被分摊。但这种关系受到运输工具(如卡车)最大尺寸的限制,一旦该车辆满载,对下一辆车会重复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对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启示是,小批量的物品应整合成更大的运输量,以期利用规模经济性。

图6-6运输量与运输成本之间的一般关系

3.运输时间要求

在上述选择条件中,输送物品的种类、运输量和运输距离等三个条件是货物自身的性质和存放地点决定的,因而属于不可变量。事实上,对这几个条件进行大幅度变更,从而改变运输服务方式的可能性很小。与此相反,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是不同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重要条件,运输时间与成本的变化必然带来所选择的运输方式的改变。换句话说,这两个因素作为运输方式比较选择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企业物流需求发生了改变。运输服务的需求者一般是企业,目前企业对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主要是在当今经营环境较复杂、困难的情况下,只有不断降低各方面的成本,加快商品周转,才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现竞争优势。所以,在企业的物流运输体系中,准时制(JIT)运输在急速普及。这种运输方式要求为了实现企业库存的最小化,对其所需的商品,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量进行运输。JIT运输方式要求必须缩短从订货

到进货的时间。正因为如此,从进货方来讲,为了实现迅速地进货,必然会在各种运输服务方式中选择最为有效的手段来从事物流活动。例如,日本以缩短运输时间为主要特征的“宅急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正因为“宅急便”能实现第二天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品配送的服务,所以它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迅速成长,而且目前客户群体的范围不仅包括一般消费者,也包括很多要求实现迅速配送服务的企业。

缩短运输时间与降低运输成本是一种此长彼消的关系,如果要利用快速的运输服务方式,就有可能增加运输成本;同样,运输成本下降有可能导致运输速度减缓。所以,如何有效地协调这两者间的关系,使其保持一种均衡状态,是企业选择运输服务方式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图6-7明了运输时间与物流运输综合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6-7 总物流运输成本是运输时间的函数

图6-7中的销售成本曲线加上运送成本曲线即为总成本曲线。这条总成本曲线呈U字型,从它的最低点作垂直于代表运送时间的横轴的垂线,可知最佳延误送达时间为D点,其涵义是指较长的运送时间所获得的边际收益,正好与丧失顾客惠顾的边际成本相等。

上述分析表明,企业必须对物流运输系统决策进行系统的检核与评价,企业物流管理人员还应该考虑不同运输方式所带来的在途存货及以货币时间价值计算的资金成本。

4.产品密度

影响运输成本的第四个因素是产品密度,它把重量和空间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这类因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运输成本通常表示为每单位重量所花费的金额,如每吨公里金额数或每担金额数等。在重量和空间方面,单独的一辆运物卡车更多的是受到空间限制,而不是重量限制。即使该产品的重量很轻,车辆一旦装满,就不可能再增加装运数量。既然运输车辆实际消耗的劳动成本和燃料成本主要受重量的影响,那么产品密度越高,相对的可以把固定运输成本分摊到增加的重量上去,使这些产品所承担的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图6-8是用于说明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随产品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的关系。

图6-8 产品密度和运输成本之间的一般关系

一般说来,企业物流运输作业人员应设法增加产品密度,以便能更好地利用装载车辆的容积,使车辆能装载更多数量的货物。增加货物包装密度,可以将更多单位的产品装载进具有固定体积的车辆中去。当然,在某种情况下,由于车辆已经满载,即使再增加产品的密度也无法再增加利益。例如,从容积的角度来看,像啤酒或纯净水之类的液体货物在装人公路拖车容量的一半时,重量就会达到满载程度。显然,这类货物在还没有充分利用容量时,就有可能受到重量的限制。尽管如此,努力增加产品密度通常会使运输成本降低。

总之,降低成本是企业在任何时期都十分强调的战略,尤其是在企业经营处于微利的环境条件下,运输成本的下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真正高度重视运输成本的削减,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才能使物流成为企业利润的第三源泉。

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

所谓运输合理化,是指在实现社会产销联系的过程中,选取达到运距短、运力省、运费低、速度快的最佳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所组织的货物运输。由于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输合理化。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很多,起决定性作用的有以下五个方面,称作合理运输的“五要素”。

1. 运输距离

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或船舶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距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距长短是判断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缩短运输距离从宏观、微观角度都会带来好处。

2. 运输环节

每增加一次运输,不但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而且必须要增加运输的附带活动,如装卸、包装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也会因此下降。所以,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

3. 运输工具

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按运输工具特点进行装卸运输作业,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最大作用,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一环。

4. 运输时间

运输是物流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环节,尤其是远程运输,在全部物流时间中,运输时间占绝大部分,所以,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流通时间的缩短有决定性的影响。此外,运输时间短,有利于运输工具的加速周转,充分发挥运力的作用,有利于货主资金的周转,有利于运输线路通过能力的提高,这些都对运输合理化有很大贡献。

5. 运输费用

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运费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物流系统的竞争能力。实际上,运输费用的降低,无论对货主企业来说还是对物流经营业来说,都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费,也是各种合理化实施是否行之有效的最终判断依据之一。

仓储成本的含义及特点

仓储成本是指在储存、管理、保养、维护物品的相关物流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即伴随着物流仓储活动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大多数仓储成本不随存

货水平的变动而变动,而是随的存货地点多少而变动。仓储成本包括仓库折旧、设备折旧、装卸费用货物包装材料费用等。

仓储成本具有以下特点: 1. 重要性 2. 效益背反性 3. 复杂性 仓储成本核算方法

一般来讲,仓储成本的核算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 按支付形态核算仓储成本

把仓储成本分别按仓储搬运费、仓储保管费、材料费、人工费、仓储管理费、仓储占用资金利息等支付形态分类,就可以计算出仓储成本的总额。这种计算方法是从月度损益表中“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等各个科目中,取出一定数值乘以一定的比率(指物流部门比率,分别按人数平均、台数平均、面积平均、时间平均等计算出来的),算出仓储部门的费用,再将算出的成本总额与上一年度的数值作比较,分析增减的原因,最后制定修改方案。

例7-1 远航物流公司2007年12月按支付形态划分的仓储成本核算见表7-1。

表7-1 远航物流公司2007年12月仓储成本核算表 项目

管理等费用(元)

仓储成本(元)

金额 金额 人数比率 面积比率 面积比率 52 52

面积比率 面积比率

计算基础(%) 备注

1.仓库租赁费 2.材料消耗费 3.工资津贴费 4.燃料动力费

50040 50040 100 15092 15092 100 315668 94700 30 6322 3288 52

52

5.保险费 5124 2664.48 6.修缮维护费 7.仓储搬运费

9798 5094.96 14057 7309.64

8.仓储保管费 9.仓储管理费 10.易耗品费

19902 10349.04 9638 4047.96 10658 4476.36

52 42 42 42

面积比率 仓储费比率 仓储费比率 仓储费比率

11.资金占用利息 11930 5010.60 12.税金等 16553 6952.26 仓储成本合计

核算基准的计算公式如下:

42

仓储费比率 46

仓储费占费用总额比率

434742 199981.32

人数比率 = (物流工作人员数÷全公司人数)×100% = (21人÷70人)×100% =30%

面积比率 = (物流设施面积÷全公司面积)×100% = (1600m ÷3077m )×100% =52%

仓储费用比率 = (用1~8项的仓储费之和÷1~8项的管理等费用之和)×100% =(50040+15092+94700+3288+2664.48+5094.96+7309.64+10349.04) ÷(50040+15092+315668+6322+5124+9798+14057+19902)×100% =42%

2. 按仓储项目核算仓储成本

按上述的支付形态进行仓储成本分析,虽然可以得出总额,但是不能充分说明仓储的重要性。若要了解仓储的实际状态,了解在那些功能环节上有浪费,降低仓储成本,就应按仓储项目核算仓储成本。

与按支付形态计算仓储成本相比,这种方法更能进一步找出妨碍实现仓储合理化的症结。而且可以核算出标准仓储成本(单位个数、重量、容器的成本),以便确定合理化目标。

例7-3 远航物流公司2007年12月按功能划分的仓储成本核算见表7-2。

表7-2 远航物流公司2007年12月仓储成本核算表 单位:元

项目

管理等费用 仓储租赁费

项目 仓储保管费

仓储管理费

材料消耗费

搬运费等

1.仓库租赁费 2.材料消耗费 3.工资津贴费 4.燃料动力费

50040 50040

15092 4037 6202 2445 2408 315668 1652 219015 45000 6322 1350

50000

3622 1350

5.保险费 5124 2567 2582 25 6.修缮维护费 7.仓储搬运费 8.仓储保管费 9.仓储管理费 10.易耗品费

9798 3704 14057 19902

2390 3704

3558 10498

19902

9638 1496 1496 1496 5152 10658

10658

11.资金占用利息 11930 5022 6908 12.税金等 16553 1666 6908 合计

434742 71534 263013 54978 26830 60498

16.45 60.49 12.64 6.17 13.91

物流成本构成% 100

3. 按适用对象核算仓储成本

按适用对象核算仓储成本,即分别按商品、地区、客户等不同来计算成本,由此可以分析不同的对象对仓储成本的影响。如按商品核算仓储成本就是指把按项目计算出来的仓储费,以不同的基准,分配给各类商品,以此计算仓储成本,并可以分析各类商品的盈亏。

4. 平均成本的仓储费核算

仓储成本需要在每单位仓储货物的仓储收费中得到补偿,要将总成本分摊到每一单位仓储货物上,只需要确定每项货物在某一时期内的平均成本,从而可以确定所收取的仓储费用。仓储总成本是指发生在仓储期间整体成本的总和。

仓储总成本由一定时期内的固定资产折旧、资本费用、能源水费、工资、管理业务费、仓储经营的耗损费、保险费、税费等构成。其中资本费用表现为所使用资本的利息,包括自有资本的利息。

仓储总成本 = 固定资产折旧+资本费用+能源水费+工资+管理业务费+耗损费+保险费+税费

(7-1) 将仓储总成本分摊到同期的仓储量中,就可以确定每一仓储量的仓储成本。 单位仓储成本 = 仓储总成本÷库存总量 (7-2)

其中库存总量可以采取库存吨天量计算,则所确定的单位仓储成本为日成本,所确定的价格则为日价;如果采用月存量计算,则可得到月价。一般来说,仓储成本主要发生在出入库过程中,因而定价期的确定需要考虑货物存期。存期短、周转快的仓库应以日价确定价格;存期长的仓库可以选用较长期的价格。

仓储成本优化的途径 :

1. 优化仓库布局,适度集中库存

2. 运用ABC和CVA管理法分析库存,抓住重点,优化库存结构 3. 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法和“快进快出”方式 4. 加强日常管理,降低日常开支 5. 运用现代库存控制技术降低库存 6.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降低库存 7. 虚拟仓库和虚拟仓储 影响配送成本的因素 1.时间

配送作业的持续时间影响着配送作业对仓储设施设备的占用时间,影响设施的固定资产投入成本;配送业务决定了时间的长短,影响车辆配载效率,也影响配送线路的优化,直接影响配送成本的控制。

2.距离

距离是构成配送运输成本的重要因素。距离越远,意味着运输成本越高,运输设备与员工配备成本越高。

3.配送物的数量、重量

数量和重量增加会使配送作业量增大,总成本上升。但是大批量的配送作业也会使作业效率得到提高,单位产品配送成本下降,外包配送可能得到的价格优惠更多。

4.货物种类及作业过程

不同的货物种类可能造成的配送作业过程不同,技术要求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因而不同的货物种类对配送成本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不同包装方式的物品,标准化程度或装卸活性指数不同直接影响配送作业成本。

5.外部成本

配送作业时可能需要利用企业外的资源,如租用装卸搬运设施设备、不同地区的交通管制状况、基础设施完备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配送成本的大小。

配送成本控制的方法

配送成本控制方法包括绝对成本控制法和相对成本控制法。 1. 绝对成本控制

绝对成本控制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个绝对金额以内的成本控制方法。绝对成本控制从节约各种费用支出,杜绝浪费的途径进行配送成本控制,要求把营运过程中发生的各环节的一切费用支出,都列入成本控制范围。标准成本和预算控制是绝对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2. 相对成本控制

相对成本控制是通过成本支出与产值、利润、质量和功能等因素的对比分析,寻求在一定制约因素下取得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控制方法。

相对成本控制扩大了配送成本控制领域,要求配送企业在降低配送成本的同时,充分注意与成本关系密切的因素,诸如配送产品结构、项目结构、配送服务水平等方

面的工作,目的在于提高控制成本支出的效益,即减少单位产品成本投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配送成本的优化途径 1. 加强配送的计划性

2. 确定合理的配送线路,必须考虑以下条件: (1)满足所有客户对商品品种、规格和数量的要求。 (2)满足所有客户对货物发到时间的要求。 (3)在交通管理部门允许通行的时间内送货。 (4)各配送路线的商品量不得超过车辆容积及载重量。 (5)在配送中心现有运力及可支配运力的范围之内配送。 3. 提高配送运输设备的利用率 4. 建立稳定平衡的配送运输体系 5. 量力而行建立自动管理系统 6. 采用适当的配送成本控制策略 (1)混合策略 (2)差异化策略 (3)合并策略 ① 配送方法上的合并 ② 共同配送 (4)延迟策略 (5)标准化策略 装卸搬运成本的分析方法

装卸搬运成本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会计、统计或数学方法。在实际成本分析工作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成本分析法、指标分析法和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法等等。

1. 成本分析法

成本分析法具体可以采用趋势分析和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是根据历年的成本资料分析各成本的发展趋势并加以研究,对变化较大的因素要作重点研究,分析原因,加强管理和控制。比较分析是将本期成本项目的各项实际成本与本期的计划水平进行比较,与本企业前期成本进行比较,与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原因超出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2. 指标分析法

指标分析法是指根据本期的物流成本计算单中的实际成本发生额与计划成本,计算总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计算单位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以便加强管理。指标分析法一般按年进行分析,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按月或季度进行分析。

3.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法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法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标准成本的制定是使用该方法的前提和关键,其中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是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法的重点,可以促成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绩效考评。

装卸搬运成本优化: (1) 提高装卸搬运活性 (2) 防止无效装卸 1.过多的装卸次数 2.过大的包装装卸 3.无效物资的装卸

(3 )充分利用重力或消除重力影响,减少装卸的消耗

(4)实现装卸的集装化、机械化、标准化

(5)推广组合化装卸

供应链成本的影响因素

影响供应链成本的因素众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商务流的业务流程改变、各种业务流程上的诸活动的作业方法的变化、效率的提高或降低、资源消耗的降低或提高、库存量的变化等等,都会影响供应链成本。以下就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缺乏透明性

供应链成本一般都必须满足财务报告的需要,因此通常许多细节都没有被清晰地描述出来。在供应链环节中,成本涉及许多企业,这些企业可能采用的都是各自不同的会计法则或统计方法,而且他们对于降低成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这就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各自不同的会计法则和统计方法,使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成本没有可比性,也就缺乏对供应链成本的有效监督和把握。

供应链上这种不透明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存在,导致在供应链上不能获取有助于改进流程、降低成本的事件或方法,进而影响到供应链成本的优化和降低。

2.多变性

导致供应链成本多变性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流程中固有的,二是管理行为导致的。前者可以通过工艺学解决,如采用更可靠的机械工具、流程控制、员工培训等。概括地说,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全方位的流程分析。

管理行为导致的供应链成本变化更是难以控制。例如,许多企业在最后一个季度想方设法增加财务报表上的财政收入。这导致了供应链的扭曲,不能反映真实状况,正常的计划和安排都被打乱。

这种类似“曲棍球杆”的行为非常普遍,这需要对管理理念加以改变。因为,无论是流程中固有的变化还是管理行为引起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技术风险和费用风险,这些对供应链成本的节省显然是不利的。

3.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对供应链成本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设计不合理的产品将会大大增加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同时必须具备一个更为精细复杂的系统用于跟踪。产品设计的不合理还会导致产品的多余和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使用不需要的零部件,生产的难度和装配的难度都大大增加,存在缺陷的产品由此也大为增加,导致复杂的退货流程。解决这

一问题的方案是采用好的应用软件用于产品开发,而且产品的设计要符合工艺制造原则。

4.信息共享

供应链信息共享,或者说是供应链协同正在快速发展,共享将逐渐建立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通常这是一种从上而下的程序。一些较低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往往比那些较高层次的方案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较好的方法是联合进行产品开发,共享预测和实际销售数据,并且致力于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在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中,应该是从合作而非技术和挑战的角度说服供应链伙伴共享信息。例如,假设你需要你的供应商将EDI用于处理日常事务,供应商需要对此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而比较经济、先进的技术是通过Internet实现,即你应该把你的企业采用的EDI方式,转而发展基于Internet的方案。这样的方案将会有助于供应链的成本降低。类似这样问题的答案不仅是通过技术可以解决的,更是涉及到双方在供应链中的关系和信任程度。

QR成本控制法的含义

QR成本控制法是指通过在供应链管理中实施快速响应(QR—quick response,)来达到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的方法。QR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零售商和制造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利用EDI等信息技术,进行销售时点的信息交换以及订货补充等其他经营信息的交换,用多频度小数量配送方式连续补充商品,以实现缩短交纳周期,减少库存,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