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_从姚明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寻找学习英雄 姚明=无穷的魅力=NBA=1 个亿的身价=中国人的新形象

偶像是怎样炼成的

2004 年 10 月 26 日 10:57:00 特约撰稿 陈敏

喜欢读书,非常善于在生活中学习,以主动的心态熟悉语言,喜欢三国,崇拜刘备,着 迷于历史上机关算尽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样的姚明,才是魅力凸现的现代英雄。 “经历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我相信,大多数年轻人在 24 岁时,没有我经历的这么多。 我想,我是很幸运的。”在“推销”自传中文版《我的世界我的梦》时,姚明如是说,但他 更强调:“我的经历,也和我看过的书有关。我很喜欢看书,各种各样的书。我最近读的是 《狼图腾》,之前看的是《我的父亲邓小平》之类的传记,再之前就是一些漫画了。” 说这话时,姚明正处在那令人疯狂的 NBA 中国赛之中。当时,来了韦伯、毕比、麦格雷 迪……一堆的 NBA 明星,甚至是大卫斯特恩,当今 NBA 掌门人。可说白了,他们都只是配 角,真正的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姚明。短短的一周时间,其实就是姚明荣归故里,衣锦还 乡的一次表演,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的又一舞台。 风云人物辈出的今天, 为什么一个年仅 24 岁的年轻人, 可以如此尽得风骚?难道仅仅因 为他是 2.26 米的姚明?这其中,除了他是 NBA 乃至当今世界篮坛中出类拔萃的球员,是去 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头把交椅的主人,姚明还有他的另一面。 “姚明是一个很谦虚的人,作为一个 2 米 26 的篮球运动员来说,他永远知道,他自己该 做些什么,也从来是敢说敢做的。同时,他对别人的要求和希望,他也是努力去做的。他非 常清楚,自己对于中国人来说,代表着什么。”姚明自传的执笔人里克布彻,这样评价这 本书的主人。但他还没有说出全部。 喜欢读书,非常善于在生活中学习,以主动的心态熟悉语言,喜欢三国,崇拜刘备,着 迷于历史上机关算尽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样的姚明,才是魅力凸现的现代英雄。 语言无法隔断的魅力 “What‘s up,man?”姚明操着地道的美国口音,和身边的队友们笑着打招呼。语言 对他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障碍。 对所有到异国他乡生活的人来说,语言是决定其能否在另一片土地上站稳脚跟的关键。 对于还未登陆 NBA 时的姚明来说, 这也是他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另一个便是和上海完全不同 的生活。虽说在上海东方男篮效力时,他就总和队里如走马灯 般来来去去的外援们打成一片,用中文和他们互相“交换”,学到了不少简单的口语和 赛场术语,可一想到这次是要完全进入一个英语世界,打开 NBA 大门、登陆美国时,姚明不

是没有怕过。 光

怕是没有用的。学语言这种事情,只要你“不要脸”、肯开口,再加上一定的语言天 赋,就不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和其他到他乡生活的人不同,登陆 NBA 的姚明,面对的 是一个残酷得天天都想淘汰人的战场, 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环境, 并学会那些看起来 如天书般厚厚一沓的火箭专用篮球术语。 首次登陆纽约尼克斯队主场、麦迪逊广场花园时,曾为姚明专门举行了一次赛后新闻发 布会。都说纽约的媒体如何尖酸刻薄,但就是在那次新闻发布会上,姚明时不时露出的灿烂 笑容,特别是突然用英语直接回答老外们的问题时,纽约媒体真正被其所征服了。 当然,范甘迪也在逼着姚明学英语,特别是学会用俗语沟通。在姚明第一次发给范甘迪 的电子邮件中, 小巨人用了大量的客套话, 甚至包括“给你我最好的祝福”这样的话。 显然, 范甘迪不希望再看到姚明使用这种“正规英语”。 在紧张的训练与比赛之余,姚明逼着翻译跟自己说英语,寝室里、汽车里、咖啡馆都是 他的语音练习室。而更衣室,也成了姚明学习英文的另一个课堂。在这里,队员们总是肆无 忌惮地操着地道的美国俚语说笑话。姚明身处其间,并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为了能更好 地与队友和教练沟通,他不放弃这个绝好的学语言机会。“这不是在教室里学的英文,很多 词语根本没有中文的翻译, 更是课本上找不到的东西, 有的就连美国人都不太听得懂, 像‘有 什么事吗?’这样的常用语,弗朗西斯他们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我只能死记硬背。不过挺 好玩的。”姚明说。现在的他,私下里说起英语来像个地道的美国人。至于还在他身边的翻 译科林,“因为我怕他失业,所以才‘学’得慢一点。”姚明开玩笑地说道。 如果说,首个赛季初入 NBA 的这个“菜鸟”是因为状元秀的身份而被世界捧上了高枝, 那么去年才是他真正融入 NBA、融入休斯敦火箭的开始。而那个时候,当他和火箭彼此再见 时, 也才真正地知道了对方在自己心里到底是怎么样的, 特别是火箭队心里的他。 当时的“老 大”弗朗西斯给他下的“结论”是:“现在他和我一样,只不过,他的身高是 7 英尺 6,他 来自中国。” 姚明可能影响一代人 过去,美国人对中国其实了解甚少。姚明的到来让他们对中国耳目一新,更加深了他们 了解中国的渴望。 一个 30 多岁的美国人毫不讳言, 姚明改变了他们对中国人的印象: 以前觉得中国人都很 矮小瘦弱,可是姚明这个结实英俊的中国男人证明事实不是那样的。 美国媒体一直认为:“姚明在赛场上体现了亚洲人的新形象,即高大、强壮、勇敢、

智 慧。姚明在 NBA 至少还有 10 年以上的生命力,他可能会影响整整一代人。” MD、说唱乐、PS2 游戏机、反恐群英、星巴克咖啡、丹泽尔华盛顿这些时下前卫青年 钟爱的时尚要素在姚明身上同样可以找到。的确,这样的姚明和任何一个美国小伙子,表面 上看几乎没什么区别。但事实上,之所以被称为“NBA 吹进来的一股清新空气”,姚明更多 的是因为他那骨子里的东方人气质,而这其中少不了他从小对中国历史的酷爱。“你知道,

我最希望能成为谁吗?”还未登陆 NBA 的很多年前, 当姚明向记者问起这样的问题时, 记者 的第一反应就是萨博尼斯、巴克利或是奥尼尔。可他却摇摇头,说道:“不,是刘备。”用 智谋成大业的刘备,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而那也是姚明最喜欢的历史书籍之一。 不光是这本,四大名著,外加《世界五千年》、《上下五千年》,他都很喜欢。所以, 他最爱的电子游戏中的最爱,还是三国类的。“我玩三国,不喜欢后期强大之后可以轻易攻 城掠地的时期,偏偏喜欢开局时只有两三个城市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场战役,我当刘备,在 邺城用 4.75 万名士兵打败了曹操的 16 万人马,把我给高兴的,这么多年都忘不了。虽然 是玩游戏,但那种用尽计谋、以弱胜强的感觉真是太棒了。但在现实中,这样的情况毕竟太 少。” 谁能说,球场上机智的攻略和精确的投球与姚明着迷于这些历史战役没有关系呢? 在采访过姚明之后,很多记者都对他的睿智诙谐,妙语连珠很是惊讶。可他的父亲姚志 源却淡淡地说:“小时候家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说真的,只是他学打球,我们讲得 最多的,便是他做好人,才能打好球。他的脑子确实好用,但绝不是神童。我没有用什么特 殊的方法点拨,读书嘛,也不是班里特别拔尖的,说他‘皮’,也与其他孩子一样。对了, 他倒是挺喜欢读书的,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古代书,兴趣很多,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兴趣。” 老姚说, 姚明小时候很喜欢地理, 后来还对考古发生了兴趣,再往后, 喜欢做航模,“记 得他第一次在体工队拿了工资, 就去买了航模回来自己做。 再后来嘛, 就喜欢打游戏机了。 ” 一口气,老姚回顾了小姚过去的不长的历史。“对了,他从小喜欢与比他大的人玩。他的朋 友‘层次’都比他高,我想这可能是他容易学到东西的原因之一吧。” 和很多年轻人还有那些曾经年轻过的人一样,姚明也很喜欢武侠小说,特别是《笑傲江 湖》。他看重的,是其中那些做人处世的道理。“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把这本书当成自己的人 生指南, 但我喜欢令狐冲的处世方式。

他行事非常有原则, 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但他不是不苟言笑,他常开玩笑,很放松,即便是在临死的时候。我知道这只 是个故事,但这个故事在中国广为人知。如果我能够企望和追求一件事,那就是当我身处困 境时,也能像令狐冲那样放松。”在他的自传里,姚明如是说。 骨子里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姚明就这样带着他的《三国演义》,在异国他乡,笑傲着江 湖。

面对姚明我们有必要自卑吗 应试教育出来的人,一般都很有自知之明,坚信自己不可能像姚明那样一专多能:不能 像他那样年纪轻轻加盟 NBA 身家亿万,让全世界年轻的人们尖叫;不能像他那样让自己四 肢发达之余,兼具良好的触类旁通能力与优雅的风度谈吐。 崇拜,意味我们承认存在个体差异。 翻看名人故事或回忆录,说明这个世界存在着通过模仿取得成功的 可能性。 寻找学习英雄,因为通过主动的学习和个人努力取得成功是今天社

会的最大生产力。 但是,我们经常迷茫,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遭遇了那么多,努力 总是付诸流水,读进去的种种知识多半石沉大海无法致用? 起码,我们整天想着学好英语,却不如一个整天练投篮的人,手起 刀落,能让自己的翻译只当生活秘书。 看看我们这些应试教育的产物, 虽有一张大学文凭, 却被人嘲笑不会学 习。但我们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八小时之外仍启动学习的马达,为自己缺失的知识补课。 可是,悲情的场面总在上演:我们,书在面前,目光在字里行间扫 来扫去,加油啊!心里在喊。 转眼间,神思飘忽,思绪已扑入万丈红尘。思考与记忆像是两块巨石, 只要绕开,就像“踏上了飞驰的列车,像骑上奔腾的骏马” ,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无所不至。 可不久就垂头丧气,天哪,这儿根本不是我要杀敌的战场。 谁说我们没有大动干戈尝试各种方式督促自己? 第一招,花钱。买大量的书籍录音带 CD 堆在家里,总能看见。不 久,我们发现,懒惰害了自己,没人指导一切都是摆设。 第二招,花钱。交上巨额的培训费,不学就亏大了。当然很快我们就发 现上课路途遥远,影响工作,而且一些老师水平很差,自己不值得去做热情的拥趸。

我们终于发现,学习其实就在细节。使出第三招,还是花钱。让单词在 家的各个角落, 让书出现在唾手可得的地方。 一个朋友甚至装修的时候在厕所里做了个小书 架,摆着哲学、理论、外语、法律方面的大部头,旁边安了复读机,里面只搁英语磁带。但 复读机很快落了灰,而书架中现在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放的是汽车杂志、小说和《蜡笔小新》 。 所以我们眼睁

睁地看着别人成功。小时候,他们都是大人,有的是 故人。现在他们是同龄人,甚至是有代沟的下一代,比如姚明。 天分以外,肯定有其他学习成功的要素。 学习的能力比天分更重要。第一,有效思维力。单位时间里,成功的人 往往能以最快的速度集中注意力,他们的思维像一把英吉沙匕首,寒光闪闪,所到之处,无 不应声而开。 而一般人往往不知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 没了以高考为目标的指导 老师,自己找不到突破口,进攻时又不够坚决。自然越打越没信心,草草收兵了事。

第二,喜悦之心。看看奥运时中国女排在 0∶2 落后的时刻如何表现, 个个像按不住的小鹿满场乱窜, 在困顿时反而激起了好斗与兴致。 我们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常 常先动了退缩与恐惧之心,自然觉得困难像天大,思考与记忆这两块巨石无法超越了。从来 是两军相遇勇者胜。 这是一种文化气质, 当我们的斗志与激情被挑起的时候, 结果不再重要, 每一次的反扑与进取都会带来快乐,先享受着再说。

第三,吃苦。许多运动员文化课基础奇差,为什么会在一段时间进修后 能跟普通人差不多?因为运动员特别能吃苦。我们从小到大,有过许多次放弃:学过画画的 跳舞的弹吉他的不在少数, 但高考一座大山在前, 大家就纷纷成了被社会嘲笑的应试教育产 物;继而,不敢考 GRE 就算了,干吗一定要出国?律考难考也不勉强,反正有张大学文凭。 而运动员放弃就意味着运动生涯的结束, 他们只能迎难而上, 争取从省里到全国到世界的金 牌,直到被伤病拖垮。所以,运动员一旦真正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成为我们榜样。

第四,在生活中学习。我们从大学校园走出前,16 年左右的时间都是 学习职业人。学习就是学习,玩就是玩。生活与学习是割裂的,物质与知识也是割裂的。所 以我们工作的时候其实很擅长由此及彼, 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也明白练达与通透, 可就在考 试前显得拘谨和慎重,好似要学习了就如临大敌,紧张后一松弛又没了劲。

有名言说:与有肝胆人共事,向无字句处读书。过去我以为,后半句就 是要学会人情世故, 现在才明白, 书中的学问, 试卷里的学问其实也尽在无字句之中。 那么, 在上学的时候无法体会的意思,在工作后的学习中渐渐尽意,是否也是读书的快乐?

带着应试教育的自卑感,我们发现应试时代的产物也越来越多地成功 了。看来,姚明们有他们的成功,我们也有我们成功的天空。学习,只要学习,在一系列的 石沉大海之后,总会有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哪个门背后等着我们。 这种困顿之后的精彩也许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