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博士考纲

2013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外文学史》考试大纲

来源:中南大学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2-10-12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2年7月7日通过。

I. 考试性质

中外文学史是中南大学文学院为招收美学和审美文化学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专业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中外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水准以及综合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素质。

II. 考查目标

中外文学史科考试涵盖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

(1)明确中外文学史相关课程的的基本知识点,并结合历史背景予以理解。

(2)准确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把握中外文学史的基本轮廓。

(3)对中外名家名著有准确、系统的把握,并有比较深入的理论透视。

(4)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综合分析文学史展开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规律。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史 约4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Ⅳ. 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 40分

分析题 60分

Ⅴ. 考查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先秦文学

1、《诗经》

2、屈原与《楚辞》

二、秦汉文学

1、秦及两汉散文

2、司马迁与《史记》

3、两汉乐府诗

4、《古诗十九首》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4小题,每小题10分) 3小题,每小题20分) 约30% 约30% ((

1、建安文学

2、陶渊明

3、《世说新语》

四、隋唐五代文学

1、李白等盛唐的诗人群体

2、杜甫、白居易等中唐诗人群体

3、唐代古文运动

4、杜牧、李商隐等晚唐诗人群体

5、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五、宋代文学

1、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2、苏轼

3、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4、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5、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6、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六、元代文学

1、元杂剧代表作家与代表剧作

2、元代散曲

七、明代文学

1、《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2、《水浒传》

3、《西游记》

4、“三言”、“二拍”

八、清代文学

1、《长生殿》、《桃花扇》与清代戏曲

2、《聊斋志异》

3、《儒林外史》

4、《红楼梦》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3、革命文学论争和1930年代文艺运动

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小说

1、鲁迅:《呐喊》、《彷徨》

2、茅盾、老舍、巴金

3、沈从文

4、张天翼、丁玲、艾芜

5、赵树理

6、钱钟书、张爱玲

三、诗歌

1、早期白话诗

2、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

3、戴望舒、卞之琳

4、艾青

四、戏剧

1、戏剧运动

2、曹禺

五、散文

1、鲁迅散文和杂文

2、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一、文学思潮和运动

1、新的文学体制的建立及文学事件

2、胡风案件、双百方针、文艺反右

3、新民歌运动与文艺政策的调整

4、两个批示、《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三突出”

5、现实主义的回归与流变

6、现代主义的萌发与兴盛

7、文化寻根与失落

8、“新国学”、“后现代”话语及“现代性”话题

二、诗歌

1、艾青、郭小川、贺敬之

2、“朦胧诗”诗人与诗歌文本

3、“归来诗人”

4、“第三代”诗人

三、小说

1、百花时期短篇小说

2、《青春之歌》、《创业史》

3、叙事方式探索与中国式现代主义写作

4、长篇小说潮流

5、陈忠实《白鹿原》

6、帝王将相题材小说

四、散文、戏剧

1、老舍《茶馆》

2、新时期话剧

3、巴金、杨绛的散文

4、报告文学的兴盛

5、余秋雨散文

6、张承志、史铁生散文

外国文学史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

1、古希腊文学的分期、特点

2、古罗马文学的特点

3、古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

4、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起源与特点

5、《俄狄浦斯王》的剧情、主旨、艺术成就

二、中世纪西方文学

1、中世纪西方文学的特点

2、《神曲》思想内容的双重性及艺术成就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学

1、意大利

2、法国

3、英国

4、《堂吉诃德》的情节、人物、艺术成就

5、《哈姆莱特》的情节、人物、艺术成就

四、古典主义文学

1、各主要欧洲国家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2、《伪君子》的剧情、人物、主题

3、《失乐园》的内容、人物

五、启蒙文学

1、18世纪启蒙文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2、法、英、德等国家启蒙文学的发展过程及重要作家与作品

3、《浮士德》的剧情、人物、主旨、艺术成就

六、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2、《唐璜》的内容、人物及艺术成就

3、《悲惨世界》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2、各主要国家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特点、重要作家与作品

3、《红与黑》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4、《高老头》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5、《德佰家的苔丝》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6、《死魂灵》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7、《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8、《罪与罚》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9、《玩偶之家》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10、《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八、19世纪后期自然主义和其他思潮

1、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基本主张与特点、重要作家与作品。

2、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基本主张与特点、重要作家与作品

3、《恶之花》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九、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2、各主要国家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与作品

3、《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4、《老人与海》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十、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1、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2、现代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主要流派

3、《荒原》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4、《城堡》的内容、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5、《等待戈多》的内容、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6、《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内容、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7、《百年孤独》的内容、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十一、苏联文学

1、苏联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2、《母亲》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3、《静静的顿河》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4、《日瓦戈医生》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十二、东方文学基础知识

1、《旧约》

2、《一千零一夜》

3、泰戈尔

4、川端康成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3、《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编》 董健、丁帆等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4、《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艺美学》考试大纲

来源:中南大学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2-10-12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2年9月9日通过。

I. 考试性质

文艺美学是文学院美学博士点、审美文化学博士点专业考试基础理论科目,是美学、审美文化学专业方向考生必考科目。主要考查、衡量考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对美学原理、文艺美学、文学批评史基础知识及研究成果理解、掌握情况。通过考试选拔具有较强理论思维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具有创新意识的考生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研究。

II. 考查目标

文艺美学涵盖美学原理、文艺美学原理和文学批评史,主要内涵指对文学审美过程、特征及文艺批评的研究。要求考生:

对审美的基本性质的各种理论成果有较准确的了解;

对美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及其研究成果有较广泛的掌握;

对美学与文艺关系的相关问题研究成果有较深入的理解;

对艺术审美形态等理论问题和文艺作品的审美规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独立的思考。

对中西文学批评史概念有较全面的了解和独立的思考。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美学、文艺美学原理约 40%

西方美学、文学批评观念史 约30%

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 约30%

Ⅳ. 试卷题型结构

论述题(含美学、文艺美学原理和文学批评史概念分析)3-4道题。

Ⅴ. 考查内容

一、美学学科

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

审美现象是一种重要的人生经验,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尤其在文学艺术创造和欣赏中有突出体现。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审美现象由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及相互关系构成。审美对象包括形式层、意蕴层、存在或道的层面,与此对应,审美主体有感官快适、情感理解、生命承担。相互关系有静观、对话、存在关系。

美学基本问题

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人生在世问题。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实践论、存在论。人在世是审美的根本问题。人在世的审美关系是复杂多层的,自由是审美关系的基本特征。

美学历史与美学体系

西方美学史的几个阶段: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学、实践-存在论。中国美学史的基本特征和几个大的阶段的发展线索。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如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光潜、宗白华、钱钟书等。中国当代美学三阶段四流派朱光潜、蔡仪、高尔泰、李泽厚等。

二、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的发生

审美活动的动力: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发生的特征。

审美活动中的存在方式

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有限无功

利性和最高功利性的统一。审美与文学生存。审美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自由的存在方式,应然的存在方式,因此是人本真性的存在方式。

审美活动的主体与对象

审美主体和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审美关系中,在审美活动中,人产生由日常生活跃出的惊异,沉浸在与对象的直接相处的体验中,在澄明中进入本真的世界。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转化,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和开放性。

三、审美形态

审美形态内涵

审美形态的性质;审美形态的特点:生产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

西方基本审美形态

悲剧与喜剧;优美与崇高;丑与荒诞;

中国古代审美形态

中和;神妙;气韵;意境;

四、审美经验

(一)审美经验的性质与特征

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审美经验的生存论实质;审美经验的特征:感性直观性,超越个体眼前的功利性,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自由无限性,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二)审美体验的结构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审美经验的结

构功能。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三)审美体验与艺术创作和欣赏

审美经验的呈现、构成、评价。审美感知中审美态度的特殊性,存在关系先于认识关系,审美主体与对象的合一状态。审美想象力的问题。审美判断力或理解力。艺术创作的创造性本质。艺术家的艺术敏感、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技巧。艺术家的学识、经历、性情、传统。艺术创造过程。艺术鉴赏的性质、作用、特征;艺术鉴赏的过程。艺术批评的性质和特征;艺术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五、艺术审美

(一)艺术审美形态

形象、典型、意境、风格等概念的内涵及各种论述。

(二)艺术审美本质与特征

艺术审美本质的审美认识说,审美意象说,审美情感说,审美创造说。

艺术审美的共同特征。

不同艺术门类,如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书法、摄影、数字化新媒体艺术等的审美特征。

(三)艺术审美功能与价值

审美功能是艺术的基本功能,是艺术的价值所在。艺术审美功能的根本目的与价值是给审美主体带来自由感。

(四)艺术审美与媒介

艺术审美媒介:工艺媒介,口语媒介,文字媒介,手工印刷媒介,

现代大众传媒,网络媒介。各种媒介特点和艺术审美的关系。

六、审美发生

(一)审美发生理论

模仿说;游戏说;生物本能说(无意识说);巫术说;劳动说等。研究审美发生的方法。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审美发生的条件:生物性基础;实践能力——工具:工具的出现,打破人肢体、器官的狭隘性和固定性;语言、符号运用能力;人的自我意识;工具是智能的物化形式,具有累积性;工具造就自然的人化。审美发生的标志: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原始意识在具体性中包含抽象性;蒙昧性中渗透真实性;神秘性中凝聚创造性。

(三)审美发生与审美的社会流变

审美发生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文化、历史时期都有特定审美发生方式、审美形态、审美价值取向。审美的精神性、自由性本质与审美形态的多样性、历史性关系。

审美的社会流变,是指人类的审美活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流变过程包括审美的纵向流变,如审美活动继承与革新的基本规律;审美活动的横向流变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审美经验和艺术文化成果的相互交流。

七、西方美学史、文论史

(一)重要美学家思想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克罗齐;

杜威;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

(二)重要美学概念

理念;净化;模仿;形式;审美判断力;优美;崇高;静穆;绝对理念;纯粹直观;再现;狄奥尼索斯精神;阿波罗精神;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移情;艺术即经验;此在。

(三)重要文论概念

各种文体概念如小说(短篇,长篇)、诗歌(史诗、抒情诗、叙事诗)、戏剧(悲剧、喜剧)等;意象、隐喻、象征、神话;虚构;写实;叙述;意识流等;各种文学流派或现象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八、中国美学、文学批评史

(一)重要美学家、文论家或论著

老子、孔子、孟子、庄子、《乐记》、司马迁、刘勰、钟嵘、司空图、苏轼、严羽、王夫之、金圣叹、袁枚、王国维、鲁迅、朱光潜、宗白华、钱锺书、李泽厚。

(二)重要文论观念

诗言志;大音希声;思无邪;兴、观、群、怨;赋比兴;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言不尽意;发愤著书;缘情说;神思;体性;风骨;通变;不平则鸣;韵外之致;冲淡;自然;本色;夺胎换骨;妙悟;兴趣;气象;情景交融;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境界说;无我之境;隔与不隔;意境论;诗境论。

Ⅵ. 参考书目: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美学史 朱立元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美学 (修订本) 朱立元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学批评理论 拉曼·塞尔登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 三联书店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下)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王运熙 顾易生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