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内在逻辑_董才生

长白学刊2008年第3期

总第141期

CHANGBAIJOURNALNo.32008

SumNo.141

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内在逻辑

董才生,王远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为解决长期困扰社会学理论界的“社会结构制约性与个人行为自主性”之间的“二元对立”的困

境,吉登斯构建了以对传统的“二元论”社会学理论的批判为逻辑前提、以“结构二重性”与“实践”概念为逻辑起点与逻辑中介、以微观的个人行动框架与宏观的社会结构框架之间的互动为逻辑展开的、系统而具内在逻辑的“结构化理论”。结构化理论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整套理论以社会结构制约性与个人行为自主性这传统“二元”为两条主线,通过“实践”实现了对它们的架通。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第一套解决“二元对立”社会学理论困境的完整的理论,为开展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对于以后的社会学理论研究具有指向性的方法论意义,因而堪称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种承前启后的理论。

[关键词]结构二重性;实践;权力;行动的反思性监控;结构化

[中图分类号]C9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478(2008)03-0021-05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他的社会学理论中的在更深层次上它源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之基础性的核心理论,也是当代西方众多社会学理间的对立关系。自孔德创立社会学这门学科始,论中极具原创性的“综合性”理论之一,受到了西这一“二元对立”问题就成了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方社会学理论界的一致认同。本文研究吉登斯的中不可回避而又难以解决的核心问题。西方社会结构化理论的内在逻辑,旨在为更好地理解和把学理论家在宣扬他们自己的社会学理论时,总是握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乃至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有意无意地倒向“二元对立”中的一方,或“强”个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在当代的发展趋势提供一种新人行为自主性,或“

强”社会结构制约性,前者的立思路。我们认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具有很强的场可称之为“主体主义”,而后者的立场则可称之内在逻辑,它是由逻辑前提、逻辑起点、逻辑中介为“客体主义”。

以及逻辑展开等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孔德受当时的自然科学辉煌成功的影响,从一个有机的理论系统。设想建构社会学这门学科开始,就赋予社会学浓一、逻辑前提: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二元论”厚的自然科学韵味,提出“

实证”社会学的构想,试的批判

图将社会学发展成一种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为主在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的社会科学。将孔德的社会学理论系统化、学科一个“二元对立”的理论困境,即“社会结构制约性化的是迪尔凯姆,他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与个人行为自主性”之间的“二元对立”问题。这一中明确提出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实证准则”。他问题也是推动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矛盾,

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

[收稿日期]2007-10-27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精品课建设基金项目“

国外社会学理论”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董才生(1964-),男,江苏无锡人,吉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现代社会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王远(1984-),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社会学系200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

CHANGBAIJOURNAL

21

是一种外在于人并对个人有约束作用的客观存在。他说:“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

[1]会事实。”(P34)而社会学方法的最基本的准则是[1]“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P35)因此,在迪

而不是迪尔凯姆所谓的“物”。他把社会学定义为一门对于个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过程进行解释性理解与因果性说明的科学,并提出了这种理解社会学的方法,以寻求对于个人社会行为内涵意义的理解。他说:“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进行诠释性的理解,并从而对社会行动

[2]

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释。”(P13)韦伯进

尔凯姆看来,既然社会事实被定义为外在于人的客观事物,那么对于社会事实的研究,不能搀杂进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任何个人的因素。他指出:“

性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实之中去寻找,

[1]

而不应该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中去寻找。”

,即目的一步建构了四种“理想型”的“社会行为”理性的社会行为、价值理性的社会行为、情感的社会行为以及传统的社会行为。由此可见,韦伯创立的社会学理论与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是完全对立的,它们在理论预设、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上都截然不同。因此,韦伯社会学理论的“主体主义”立场与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客体主义”立场形成了很鲜明的对立。

“主体主义”社会学理论的缺陷与“客体主义”社会学理论的缺陷一样明显,即它们过分强调了个人行为自主性而忽视社会结构制约性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因此,它们太注重于对于意义的研究,而只是无力地研究个体间的互动过程,因而当面对国家、宗教这类复杂庞大的社会现象时,它们几乎没什么解释力。

总之,无论是“主体主义”社会学理论还是“客体主义”社会学理论,它们在面对“二元对立”社会学理论困境时,都将其中的“一元”推向了极端,而同时否认“另一元”。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主体主义”和“客体主义”社会学理论的缺陷,以实现

(P125)由此,迪尔凯姆以社会与自然相类似为理论

预设,建构了他的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发展出一整套实证社会学理论,确立了实证社会学在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地位。然而,我们从他的社会学理论中能很容易地发现“二元对立”的社会学理论困境。迪尔凯姆因过分强调社会事实的客观实在性与外在制约性,而已很自觉地将社会结构制约性与个人行为自主性对立起来了。因此,迪尔凯姆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自觉地坚持“客体主义”立场的客体主义者。

迪尔凯姆之后,布劳的宏观社会学理论将“客体主义”社会学理论精细化了。他演绎了一套复杂的体系,设定了数十条“结构效应”的定理,但是在本质上他依旧强调社会结构制约性的绝对统治地位。而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则意识到了社会结构制约性与个人行为自主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不

能分割的,少了任何一个都会使其理论产生缺陷。对社会结构制约性与个人行为自主性之间“二元很显然,帕森斯对于社会学理论中的“这一社会学理论困境的超越。针对“客体主二元对立”对立”困境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解决,尽管没能最终如愿,但其创立的“结构功能主义”无疑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一个直接的理论前提。

由上可知,“客体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最大缺陷在于它们过分强调了社会结构制约性而忽视了个人行为自主性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他们把个人行为的自主性、能动性看作是无关紧要的存在,认为个人只是单纯地服从社会结构的制约,对于社会结构完全没有反抗能力和任何影响力。

针对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的“客体主义”立场,韦伯通过强调个人行为自主性而坚持“主体主义”立场,更为自觉地将“二元对立”的社会学理论困境突出出来。韦伯在批判迪尔凯姆的理论预设的前提下,提出了自己的理论预设,即社会与自然

义”社会学理论立场,他指出:“社会关注的不是一个‘预先给定的’(Pre-given)客体世界,而是一个

[3]

由主体的积极行为所构造或创造的世界。”(P277)

针对“主体主义”社会学理论立场,他认为:“人类

[3]能动行为的领域是受到限制的。”(P278)他在批判

整理前人理论的时候惯用的一个方式就是以“二元论”社会学理论中“一元”的理论优势来对“另一元”的理论劣势进行批判,反之亦然。他的这一做法使一些社会学理论家质疑其理论不过是一种“折衷主义”的理论拼凑。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如果是以一种建构理论框架的姿态出现(如帕森斯建构的宏大的社会学框架),而不是以批判的姿态出现,或许就没有这么多的质疑声。但是吉登斯不可能那么做,那样做的结果或许难免也会使他

CHANGBAIJOURNAL

是不同的。韦伯认为社会学方法的基础是“概念”陷入一种理论倾向,就像帕森斯一样。吉登斯以

22

批判为理论的逻辑前提,就注定了他的理论会被批判前人的理论,他针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二元一些人质疑其只是被动地填补理论漏洞,而不是论”,提出了“结构二重性”概念,即化“二元论”为主动地建构理论。但是这些对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二重性”。然而,结构化理论之所以被大多数社的质疑并不能掩盖它巨大的创新性。吉登斯的结会学家所认可,源于他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二元构化理论以“结构二重性”概念来代替“二元论”,论”的融合,而不是一种机械的拼凑(尽管有些学并以“实践”作为其核心概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者认为结构化理论是一种“折衷主义”)。吉登斯的缓解了“二元对立”所带来的理论困境,他也因此结构化理论深受马克思理论的影响,其最主要的而成为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位以一套系表现是重视“实践”这一概念。他在《社会的构成》统的理论来解决“二元对立”社会学理论困境的社一书的引言中写道:“确切地说,本书其实是对马会学理论家。“结构二重性”与“实践”概念是吉登克思那里时常被引用的一段名言的深切反省。他斯的结构化理论的逻辑起点与逻辑中介。

指出,‘人们(或让我们直接用‘人类’这个词)创造二、逻辑起点与中介:“结构二重性”与“实践”历史,但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4]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围绕“结构二重性”概(P40-P41)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其实体现了一种“实践念展开的。吉登斯认为,“结构同时作为自身反复的二重性”

,而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其实是依靠组织起来的行为的中介与结果;社会系统的结构“实践二重性”为中介而实现的。吉登斯认为,人类性特征并不外在于行动,而是反复不断地卷入行

世界并不是预先给定的客体世界,而是建立在无动的生产与再生产。”[4](P522)因此,所谓“

结构二重数的人类活动实践基础上的,“在我眼里,紧密渗性”指的是结构同时具有使动性和制约性这两种入时空中的社会实践恰恰是同时构建主体和社会

属性。在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结构和结构性特征客体的根基。”[4]

(P41-P42)进而,吉登斯认为,对社

这两个关键性术语之间的关系。“结构”一词一般会实践的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主题。他说:“社会常见于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学者的笔下,而吉登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既不是个体行动者的经验,斯定义的结构显然与其不同。吉登斯认为功能主也不是任何形式的社会总体的存在,而是在时空

义、结构主义者将“结构”理解为社会关系或社会向度上得到有序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4]

(P61)显

现象的某种“模式化”是错误的,因为这无疑于将然,只要弄清楚连接主体与客体的逻辑中介———“结构”剥离了个人。“结构究竟指的是在某一固定实践,那么我们就可以明白结构是如何被具有自系列范围内一系列可以允许转换的生成框架,还主性、能动性的人类再生产出来,而又反过来影响是指左右这一生成框架的转换规则,……把结构人类的再生产的。通过实践这一逻辑中介,结构化看作是这种转换的规则(和资源),至少它最基本理论才得以展开。吉登斯着重强调了结构只有在的意思是这样。”“在社会研究里,结构指的是使社实践的中介下才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概念(而自会系统中的时空‘束集’在一起的那些结构化特

主性、能动性本身也明显地包含了实践的含义,因征”。[4]

(P79)由此可见,尽管吉登斯保留了“

结构”这而也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概念),即“作为时空在一名词,但他对“结构”作了重新的定义,即结构包场的结构只是以具体的方式出现在这种实践活动

括规则和资源,结构也同时具有结构性(化)特征。中,并作为记忆痕迹导引着具有认知能力的行动

因此,在“结构二重性”这个概念中包括了吉登斯者的行为。”[4](P79-P80)很显然,作为吉登斯结构化

结构化理论中最主要的创新内容:(1)重新定义了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的实践,由于它很好地连接“结构”的概念;(2)架通了社会结构制约性与个人了社会结构制约性与个人行为自主性,充当了整行为自主性,使二者不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对个结构化理论脉络的逻辑中介,因而使得整个结立”关系,而是一种“互构”关系;(3)揭示了架通社构化理论得以展开。

会结构制约性与个人行为自主性这一“对立双方”三、逻辑展开:个人行动框架与社会结构框架的方式,即通过生产与再生产,也可以说通过实践之间的互动

来实现社会结构制约性与个人行为自主性之间的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展开,是从对行动者与互构。因此,“实践”也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中的一能动作用的分析开始的。吉登斯在描述行动者的个核心概念,并且是整套结构化理论得以“运行”分层模式时,体现了一种反思性行动流的思想,因

的逻辑中介。

为他认为行动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分层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的逻辑前提是建设性地

模式可以具体描述为:人的有意图的行动包含了

CHANGBAIJOURNAL

23

动机激发过程、行动的理性化过程和行动的反思性监控这三个部分。但是这一有意图的行动却可能带来一种“意外后果”,意外后果又作为一种未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累积的过程。由于意外后果的不断积累使吉登斯认定,社会发展是无法预料的。重新定义概念或创造新概念,是吉登斯建构结构化理论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在这个行动框架中,他重新定义与创造了几个相当重要的概念———行动的理性化、行动的反思性监控,并区分了理由和动机的概念。吉登斯认为行动的理性化是指“行动者对自身活动的根据始终保持‘理论性

[4]的理解’——这同样是例行性的。—”(P65)行动者即

行动流的成功运转。

吉登斯接着的工作就是建构一套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框架。吉登斯区别了社会学理论界争论指的是使社会系统中的时空‘束集’在一起的那些结构化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得千差万别的时空跨度中存在着相当类似的社会实践,并赋予他们以‘系统性’的形式。我们说结构是转换性关系的某种‘虚拟秩序’,是说作为被再生产出来的社会,只不过体现着‘结构性系统并不具有什么‘结构’特征’,同时,作为时空在场的结构只是以具体的方式出现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并作为记忆痕迹,导引着具有认知能力的行动者的行为。……我把在社会总体再生产中包含的最根深蒂固的结构性特征称之为结构性原则。至于在这些总体中时空延伸程度最大的那些实践活动,我们则可以称其为

[4]

制度。”(P79-P80)从吉登斯的这段论述中,我们可

被行动者认识到的条件,成为下一次行动的前提。颇多的几个概念:结构、系统和制度。他认为“结构

使保持着行动的理性化,也不意味着能以话语的形式将他的行动的理由表述出来。不过其他有资格能力的行动者会对行动者给出其行动理由的能力有所期待,而这种能力也是评判一个人资格能力的重要标准。而行动的反思性监控则是指一种不仅仅是涉及自身行为,同样也涉及他人的行为,即“行动者不仅始终监视着自己的活动流,还期望他人也如此监控着自身。他们还习以为常地监控

[4]

着自己所处情境的社会特性与物理特性。”(P65)

以发现,结构性特征中最根深蒂固的部分是结构性原则,而时空中延伸程度最大的系统就是制度,结构性原则是结构性特征的进一步发展。制度是由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而来。前面提到了吉登斯所谓的结构其实就相当于结构化特征,而不论是系统还是制度,都是以拥有结构化特征为存在前提的,在时空跨度中存在的相类似的社会实践被赋予了“结构化特征”就成为“系统”,而“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在时空中得到最大的延伸就成了“制度”。制度与系统都不具有结构,只是体现着也必须能够体现“结构性特征”。吉登斯又进一步把“结构”细分为两个组成部分———规则和资源,而资源又可细分为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另外,吉登斯多次提到“时空”这个词,其所谓的实践以及结构性原则的展开,都是放在时空这个背景下的。时空概念的引入虽不是吉登斯的首创,但是他运用得如此巧妙,

也成为结构化理论的一个亮点。

吉登斯认为微观的个人行动框架中的循环往复的再生产指的是社会再生产,即“共同在场情境下行动者的交互关系”,[4](P93)而宏观的社会结构框架跨越一中的循环往复再生产就是系统再生产,即“定时空范围的行动者或集合体之间的交互关系”。

[4]

吉登斯认为理由是指行动的根据,而动机是指激发这一行动的需要,动机先于理由,是通盘的计划或方案。吉登斯还对行动框架中有意图行动所包含的三个过程背后的意识层面进行了挖掘,他划实践意识和话语意分出了三个意识层面:无意识、

识。这三个意识层次与人的有意图的行动所包含的三个过程相对应,即在行动动机激发的过程中,无意识是很重要的特征,而在行动的理性化和行动的反思性监控中,分别涉及实践意识和话语意识。吉登斯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不过在于,什么是可以被言说的,什么又只是只管去做而无须多

[4]说的。”(P67)当行动的理性化过程被其他具有资

格能力的能动者要求说出理由时,说出理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反思性的过程,而实践意识经由反思而言说出来,上升为话语意识。可以发现,在吉登斯的整套框架中,“反思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正是能动者反思性的存在,才使得意外后果成为下一步行动的未被认识的条件,进而影响社会进程。“反思性”作为一个背景概念,在结构化理论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自此,吉登斯成功地建构了完整的个人行动框架———从行动背后的无意识、实践意识、话语意识层次到动机激发过程、行动的理性化过程以及行动的反思性监控,再到

(P93)这样,通过引入时空概念,并对传统社会学

CHANGBAIJOURNAL

概念进行区分和重新定义以及创造自己的新概念,吉登斯在宏观的社会结构框架的建构上也有了一条主线。

至此,微观的个人行动框架与宏观的社会结构框架都已经建构完成,而要想将这两个框架有

24

机地结合起来,实践是一个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新定义以及创造新概念来达到对社会结构制约性中介。吉登斯在个人行动框架里所描述的行动的和个人行为自主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意外后果是实践结果的一个具体体现,它是一个或超越。正是吉登斯的这种“批判的创造”使得其连接微观与宏观的桥梁,通过意外后果,行动再生结构化理论饱受质疑。有人认为结构化理论批判产了结构。然而,仅仅有实践还是不够充分的,权的东西都过于老套,不具有超越“二元论”的普遍力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吉登斯认为,权力说服力;而有些学者则指出,结构化理论更像是概在微观的个人行动框架里是能动者自身所拥有的念堆积,把解决不了的问题统统以创造新概念的特性之一,并且权力对结构施加影响是以实践为方法予以解决。诚然,结构化理论并非一个终结前提的。权力在宏观的社会结构框架里则与资源性的理论,它还有许多缺陷,比如理论的解释力有相联系。在吉登斯看来,资源分为配置性资源与权待提高(有人明确指出结构化理论对法兰克福学威性资源两种类型。配置性资源指的是权力实施派的观点无能为力,并做出过论述)以及许多模糊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资源,权威性资源指的是权的概念需要明确等问题。然而,我们认为吉登斯力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非物质资源。这样,个人能对“老套”理论的批判和创造新概念的做法无可厚动者便可以运用自身特有的“权力”来对结构组成非。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这些社会科学中部分资源进行影响,权力不是资源,但是可以以资“老套”的理论往往是学科的基石性理论,社会学源为媒介来对结构进行干预。尽管吉登斯强调了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发现,吉登斯所批判的理论,权力虽有大小、强弱,但是弱势一方总是可以凭借都是一些具有开创性成就的理论,可以说对这些其个人权力对强势一方施加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理论的批判正是结构化理论的成功之处。因为要个人凭借权力对结构造成“相当”影响的情况还是想解决“二元对立”的社会学理论困境,只能从根很少见的,绝大多数的个体行动对结构影响微乎基入手。而吉登斯对概念的重新定义及创造新概其微。因此,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涉及的有关社念,显然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结构化理论同样会结构制约性与个人行为自主性之间的互构,不是一套开创性的理论,许多吉登斯要表达的涵义是一种平等的互构。

在传统社会学定义中找不到相应的表达,于是,吉这样,结构化理论的逻辑脉络完全展开了,吉登斯新创造概念就显得顺理成章。同时要指出的登斯因此而建构了一套完整而连续的理论。吉登是,吉登斯对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及创造新概念,这斯的结构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社会学理论研本身就是一个逻辑过程,因而那些质疑结构化理究的新视角,尽管理论本身被一些学者所质疑,但论是概念堆积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吉登斯的结是这并不能阻挡结构化理论成为社会学理论发展构化理论作为第一套解决“二元对立”社会学理论中的转折性理论。因为吉登斯接着运用这套理论困境的完整的理论,不但对前人理论进行了清理,对现代性进行了成功的研究,这更加证明了这套更在方法论上对以后的社会学理论研究起着指向理论的价值。

性的作用,因而堪称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四、结论

的一种承前启后的理论。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以批判前人理论为逻辑前提、以“结构二重性”与“实践”为逻辑起点和参考文献:

逻辑中介、以个人行动框架与社会结构框架之间的互构为逻辑展开的、系统而具内在逻辑的理论,[1][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狄玉

它是一种解决了传统社会学理论的“二元对立”困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境的崭新方案。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追求的是一[2][德]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顾忠华,

种动态的平衡,整套理论以社会结构制约性与个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人行为自主性为两条主线,但是这两条主线并非[3][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M].田佑

是独立于对方而存在,而是以实践为中介来实现中,刘江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这“二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吉登斯建构结构[4][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李猛,译,

化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使用一种“批判的创造”的北京:三联书店,1998.

手法,批判指的是对于传统的“二元对立”的社会学理论进行批判,而创造则是指通过对概念的重

责任编辑:赵连君

CHANGBAIJOURNAL

25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