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中秋节习俗

那些事——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说道中秋节,我想大家一定不会忘记的肯定是吃月饼了。那月饼又是怎么来的呢?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

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

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

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

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

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

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象征团

代,当时,

以互赠月

间传开

说完

秋赏月么,月饼又有什么意义呢?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来。 大家都知道的,现在我们说说中秋节其他的习俗吧。 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

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

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

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

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

1 桌区周,摆满曲。清宫多在毛豆技、芋上置一个特皇家人口

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

的反

点火

传说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

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当然少数名族也有自己的不同习俗。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

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

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

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

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

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

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

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

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2 月”。中秋之夜,起来了,肩负大种青年男女表如丝缕的月光,活动中互相寻洁明亮,永结百胞,每逢中秋明坐在一起载歌

说了这么多习俗,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关于中秋节的那些传说吧!

无论有多少版本,一点是共通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

而去。有的版本中仙药是一粒,被嫦娥得之。而更多版本

是两粒:人服一粒长生,服二粒成仙。后羿拿回家给嫦娥

保管,准备夫妻分食,然而却被意外打破了这个计划。意

外是什么?无数版本的意外让嫦娥的形象在千百年来飘

忽不定。有传说是嫦娥因不知详情而全服下;有人说嫦娥

是好奇偷食;也人说嫦娥是故意盗之;一种悲伤的说法是

后羿冷落嫦娥,嫦娥伤心而去;还有的传说是,后羿的部

下蓬蒙趁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时手持宝剑闯入后院,威逼

嫦娥交出宝物,嫦娥危急中将宝物吞下„„无论如何,这个意外,造就了千古传说中一位最美丽浪漫、也最缥缈不定的月宫佳人。服下仙药的嫦娥身子渐渐飘离地面,而广邈清冷的天空中,该去哪里呢?抬头望见皎洁的月光,嫦娥终于决定向那轮圆月冉冉飞去。

嫦娥身边有只可爱的玉兔,这是民间公认的。据说嫦娥身

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便抱

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儿当然无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上

了月亮,成为神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玉兔在月宫有一只

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西游记》中也

有这只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间,还挥舞起捣药杵与孙悟空对战的

情节。我们在月夜中抬起头来,也许能从月亮上找到那只可爱

的兔子。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这便是传说的吴刚在伐桂。吴刚砍桂的神话据说是在唐代演绎而成,在民间流传中也有不同版本。传说吴刚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的美丽深深吸引。也不顾对方的拒绝,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宫纠缠。嫦娥不堪其扰,于是指向月中桂树说,它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砍断,便答应你的追求。

心花怒放,心想这算什么难题,抡起斧头就砍。可每次拔出斧头,

的树身便恢复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树总是不断。一

到今天。也有传说中吴刚是位凡人: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

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

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株五百丈的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

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吴刚桂树至砍樵留在就可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

高二(3)班王一博

3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