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成比例线段教案
1. 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叫做两条线段的比.
2. 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 ab = c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重要提示:
1. 用方程思想寻找几何图形中四条线段成比例是常用方法.
2. 四条线段成比例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3. 度量线段的长,单位多种,但求比值必需在同一长度单位下比值一定是正数,比值与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
第三环节 设置问题,探究性质
a c =b d ,你能推出什么结论? 由
引导学生得到以下几个性质:
1、比例式与等积式的互化
2、比例式其他的形式
3、合比性质
4、等比性质
第四环节 同步练习,尝试应用
1. 已知线段a=2 cm,b=4 dm,则b ∶a 为( )
A.1∶2 B . 1∶20 C . 20∶1 D . 10∶1
2. 把mn=pq写成比例式, 写错的是( ) mqpnA. p=nB . m=q
C . m=pqn D . n=qADABmp 3. 如图, 已知=AE, AD=3, DB=6, AE=2, 则EC= AC .
4. 已知=abcd==, 则ef23a+e b+f ; 若a-c+e=10, 则
b-d+f=
5. 已知3,6,7, 请再取一个数, 使这四个数组成比例, 这个数可以是 .
6. x-2y2x=, 则= y3y
第五环节回顾思考
学生发言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还有什么问题。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同步61—64 D
相关文章
- 4.1比例线段导学案
- 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 比例线段练习题(4.1-4.4)
- 比例线段教案(20**年.7.1)
- 数学教案-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例-教学教案
- 认识比例尺教案
- 教案[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 人教版比例尺教案案例(第一课时)
- 3.1.成比例线段(A教案)
4.1 比例线段 一.线段的比: 已知线段AB和CD的长度分别是2cm,6cm,则AB和CD的比是 ,表示为 a定义:在同一长度单位下,a,b,两线段长度的比叫做这两线段的比.记为a:b b 例:1.已知a:b=6:1,且a-b=10,则a ...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它一方面可以直接判定线段成比例,另一方面,当不能直接证明要证的比例成立时,常用这个定理把两条线段的比"转 ...
比例线段§4.1----§4.4 姓名 一. 填充题 1.已知3(x2y)4(xy),则x:y , xy x 2. xyzxyzx2y3z,则 , 345x2x3y5z 3.已知b是a,c的比例中项,且a= ...
24.2比例线段(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条线段的比的意义: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能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对比例式进行简单的变形. 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及判断线条是否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解 ...
教案设计 教者:龙秀明 教学课题: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合比性质的等比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比例变形 2.会将合比性质.等比性质用于比例线段. 3.提高学生类比联想.推广命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灵活地运用合 ...
<认识比例尺> 教案 一. 教学内容: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P43页的例6及"练一练",练习八的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2.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并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 3.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 ...
比例尺应用 教学内容:比例尺应用 教学设计意图: <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节.它是学生学完"比"."正反比例关系"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 ...
3.1 成比例线段 [基础知识精讲] 一.两条线段的比:如果当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或写成做它们的比值. 说明:(1)两线段的比是指用同一种长度的单位度量的两线段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