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高考考点

高中《政治生活》高考考点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考点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考点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①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②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考点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考点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内容: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③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考点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考点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A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B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C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怎样坚持这一原则?①要权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②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什么?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怎样做? 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考点4、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有序与无序参与政治的区别在于:(1)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有序参与政治的要求: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遵循法律。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1)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2)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4)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5)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等等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考点1、我国民主选举方式及特点

我国民主选举的几种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从选举人的角度看,选举方式可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被选举人的角度看,选举方式可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考点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通过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等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随着我国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渠道逐步拓宽,公民将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决策。(民主选举——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考点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考点4、我国的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性质: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公民参与民主管理主要是参与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参与民主管理的途径和形式:(1)在农村,村民自治的途径和形式:①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②通过参加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③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④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在城市,居民自治的途径和形式:①居委会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②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林提请居民会议决定;③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怵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意义: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实行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考点5、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考点6、公民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及其意义

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①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③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考点1、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考点2、我国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考点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

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考点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

公民的社会生活遇到困难,或者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除了可以从单位、社会团体等方面得到帮助之外,还可以求助于政府。

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与方式:政府开设热线电话、发展电子政务、设立信访部门、建立了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国家还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民求助和投诉提供了法律途径。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考点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考点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要做到: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考点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①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威望和公信力的政府。

考点4、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监督体系:1)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行政部门、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特别注意国务院司法部、公安部、法制办等) ;2)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如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府要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中共纪委的监督) 、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即法院和检察院) 等。

3、政府的权威

考点1、政府的权威及其来源

含义: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

考点2、我国政府权威的树立

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和能力、履行职责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首先形象等树立起来的。

政府树立权威要做到:(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政府工作人员应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脚踏实地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3)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们应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考点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地位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地位:它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③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大闭幕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部分权力。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②地位: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它们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考点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①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宪法、刑法、民法及一切法律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审议并通过,才能生效。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②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如:国家主席人选、政府工作报告的通过、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审定等,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③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具有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④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工作的权力。人大对政府各级干部都有权进行监督。

(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

考点3、人大代表的产生: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人大代表产生方式有两种: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每届任期都是五年。(人大代表都是差额选举)

考点4、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人大代表的权利:①审议权 ②表决权 ③提案权 ④质询权。

人大代表的义务:①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②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③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考点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2、我国的政党制度

考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注:党的三种领导方式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考点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考点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考点4、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①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②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③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①内涵: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②主题:实现什么的发展、怎样发展。③地位: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考点5、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②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注: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而不是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

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①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③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正确认识人民政协:①人民政协的性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注:它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政党)②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团结和民主。③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考点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考点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含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民族团结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

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考点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

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①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②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客观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考点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考点5、我国的宗教政策: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③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考点1、主权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其权利和义务

主权国家的地位: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考点2、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地位: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联合国也有局限性。

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①含义: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②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③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

的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各国的国家性质与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矛盾,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③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考点2、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基本依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①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②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③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考点1、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途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考点2、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旧教材) 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②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③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⑤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考点3、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考点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如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①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根本。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⑤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考点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考点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基本立场:①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考点3、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考点4、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进行。

②是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为了顺应当今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

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落实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

④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和平崛起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综合国力。

⑤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中国和平发展充分彰显中国是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③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有好合作关系,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国家的团结合作。

④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⑤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技创新,增强综合国力。 ⑥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自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

⑦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正当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