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

深圳实验幼儿园(即深圳实验学校幼儿部, 以下简称深实幼) 创建于1988年, 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基础教育一体化的新模式。在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中, 幼儿园建立了园本课程体系, 创设了充满关心与爱心的家园环境, 其出色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深得人心的家园合作。赢得了社会声望和全国各地同行的赞誉。

深实幼始终将家长工作列为全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师范大学梁志檠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幼儿园竭诚为家长服务, 同时视家长为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 取得共识, 通力合作; 家园共创教育资源, 家长们主动地、自愿地、习惯性地提供教育资源, 教师和孩子们受到激励, 得到实惠; 幼儿园重塑家长现代教育观念, 家园教育同步, 促进教育走向成功; 幼儿园视家委会为得力助手, 赋予其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家委会对幼儿园的全面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是家长工作的这些创举、特色和实效, 赢得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关注, 为幼儿园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可贵的支持力量。

让我们共同分享深实幼的家长工作经验。

每年9月份的新生入园, 都伴随着幼儿此起彼伏的哭闹声, 这是幼儿分离焦虑的一种情绪反应。从家庭到幼儿园, 是幼儿走向社会、进入新生活的第一个转折点, 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 幼儿能否尽快适应将直接影响其社会化进程和性格发展。多年来, 我园注重对新生入园适应的教育, 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使他们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当然, 这项工作的开展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依靠家长的配合。

家长方面:配合幼儿园, 做好必要的入园准备工作

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孩子。我园每年在暑期基本完成了招生工作, 这为新生入园的铺垫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设计了《小班幼儿入园前家长须知》(以下简称《须知》) 发放给全体新生家长, 帮助家长认识新生入园的心理特点和重要性, 知道如何配合教师做好相关准备。《须知》还包括《幼儿入园前情况调查表》, 分为幼儿情况和家庭情况两个部分, 便于教师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自理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家庭环境、父母素养, 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有初步的了解, 家长认真填写后, 届时交给家访的教师。

给孩子做必要的心理准备。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充满新奇和陌生的场所, 孩子想去又怕去, 想结交新朋友又心怀恐惧, 消除这种紧张情绪的办法之一, 就是开园前多给孩子讲一讲幼儿园里的情况。教师将在8月底安排一个亲子活动, 帮助幼儿熟悉班级和园内环境; 也可以请幼儿认识的已入园的小朋友来家里讲讲幼儿园的趣事, 介绍幼儿园里的各种活动; 家长也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的概貌, 介绍一下教师, 使孩子在人园前对幼儿园有一个美好的印象, 激发他们上幼儿园的愿望和兴趣。

给孩子做一些能力上的准备。在给家长发放的《须知》里还包括幼儿园作息安排表, 要求幼儿从假期开始按时起床、进餐、休息, 使孩子的生活有规律, 与幼儿园的生活习惯接轨。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自己吃饭、上厕所、穿脱衣裤、洗手、洗脸等, 使孩子初步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还要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去亲戚、朋友、邻居家做客, 鼓励孩子多与小朋友接触和交往, 使孩子初步积累与人交往的技能和经验, 学习如何使用别人的玩具、用品, 学习简单常用的礼貌用语等。家长可充分利用家庭的语言环境, 帮助孩子理解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言, 尽量使用普通话交谈, 以便入园后能听清并理解教师的语言。

给孩子做一些安全知识准备。教孩子记住家庭主要成员的姓名、单位及家庭的电话号码:告诉孩子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离开教师和小朋友, 离园时要和老师说“再见”后才能走; 给幼儿制定一些必要的规矩, 如不动电源插头、不拿剪刀等锋利的物品当玩具等。

重视幼儿入园最初几天的体验。开始几天幼儿哭闹是难免的, 家长离开幼儿园时不管孩子哭得多凶, 尽量不要“一步三回头”, 让孩子看出家长犹豫不决, 这只会使孩子哭得更厉害。家长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冷静对待孩子的哭闹, 可以告诉孩子, 爸爸妈妈要上班, 宝宝也要上幼

儿园学本领, 爸爸妈妈很爱宝宝, 下班后一定接他回家。通常幼儿和爸爸“分离”成功率较高, 因此, 初入园的几天送孩子的任务建议由爸爸来承担。接孩子时, 要准时或稍早些, 免得孩子在其他幼儿都接走后产生孤独感。

教师方面: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具体情况, 采用科学、切实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做好新生入园前的家访工作。新生入园前, 教师要尽可能对每个幼儿进行家访, 因特殊情况不在市内的家长, 教师也要及时电话联系。家访前班级三位教师要达成共识, 分工明确, 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做事规范、从容、心中有数, 给家长留下良好印象。教师们可先亲切自然地自我介绍, 叫幼儿的小名, 牵牵他的小手, 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 通过交谈, 了解幼儿喜欢吃什么、玩什么, 有什么特殊要求, 记录下来, 以便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 回收《幼儿入园前情况调查表》(用专门的档案本保存), 通过阅读家长填写好的内容, 教师开学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保育教师可以跟幼儿谈一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 请幼儿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贴纸作为小礼物, 也作为自己物品在班上的标记; 给家长发亲子活动的邀请函, 开学前分小组分时段开展亲子活动, 邀请家长带孩子准时参加, 邀请函内附上详细的活动计划, 让家长明白时间、地点、过程、要求和需配合的工作; 收集一件幼儿最喜爱的玩具并贴上幼儿的名字, 收集幼儿和家里人的生活合影一张。

开学前开展亲子活动。在幼儿和家长到来之前, 教师已经精心布置了教室, 为孩子们创设了温馨、亲切而富于美感的班级环境, 如把幼儿家里的玩具和照片布置在活动区里, 当幼儿来到班级看到自己熟悉的玩具和照片时会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教室科学地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 如娃娃家、涂鸦区、积木区等。伴随着欢乐的音乐声, 在充满温情的亲子游戏中, 幼儿忘却了陌生环境带给他们的不安, 他们在自然、宽松的气氛中感到轻松快乐, 从而激发起对幼儿园生活的兴趣和向往。

开学后采取的教育措施。开学后的第一个月是孩子入园的关键时期, 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而且也要适应孩子的问题。教师要接纳每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 允许孩子存在个体差异,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缩短幼儿在园时间。我们尝试改变以往新生入园后就开始进行全天生活的做法, 缩短孩子离开家人的时间, 比如刚来园的几天, 我们让孩子来园半天, 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家, 以后逐步延长在园时间, 让幼儿有一个适应的过渡期, 淡化分离焦虑, 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允许幼儿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着不同就是行为规则方面发生了变化, 从随意性生活到有规律生活, 对于较少受到约束的孩子来说必然会有些不适应。为了确保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绪, 入园初期, 我们允许孩子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 如, 有的孩子要抓住家里带来的被子的一角才能入睡, 有的孩子一吃蔬菜就会哭闹呕吐, 有的孩子一上厕所就哭闹着要教师抱着大便等, 教师都适当给予照顾, 等孩子情绪平稳一段时间后再逐步确立行为规则。

以游戏贯穿一日活动。教师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 不仅可以消除幼儿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 还可以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 从而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从开学第一天起, 教师就有计划地给幼儿渗透各种常规, 以游戏的形式、儿童化的语言使幼儿易于接受。如, 教师用布袋木偶为幼儿表演《小狗上幼儿园》的故事, 自然地向孩子们渗透“教师早”、“小朋友好”、“谢谢”、“对不起”等礼貌语言。教师每天为幼儿安排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 在这个时间里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爱玩的大型玩具, 孩子们玩着摇摆机、跷跷板、小滑梯可高兴了, 教师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 喜欢玩什么玩具, 喜欢和谁交朋友), 在活动中尽量给予鼓励和表扬, 孩子一旦受到表扬, 就有了成功感, 也逐渐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从而乐意上幼儿园。

家园双方达成共识。教师在观察表上详细记录每个幼儿每日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 在离园时

间向家长反馈, 使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园的情况; 班级三位教师每星期轮流跟每个家长小组电话联系, 交流孩子在园的情况, 提出互相配合的要求; 在开学后的第三周召开家长会, 广泛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 使我们的工作得到家长的肯定和理解, 从而积极配合, 达到交流和共育的目的。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