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介语的积极作用

第24卷第3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

Vol. 24No. 3,2004

论中介语的积极作用3

丰国欣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上海 200062)

〔摘 要〕 从中介语的研究背景来看, 体系, , , 并应采取一定的手段尽量降低中介语程度。总之, 。而本文则通过对中介语发生过程的研究, ; 事实上, 中介语是借, 无法也无须绝对根除。这一认识将为中。

〔关键词〕 ; 积极作用; 心理词汇; 意念表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733(2004) 0320106205  

1981:87) 。中介语是个内涵较丰富的概念, 它还包括中

  “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及进行表述的方式和过程”

(潘文国,2001,2002) 。这一语言定义体现了语言的人

介语的话语形式(丰国欣,1997) , 即中介语篇。中介语篇指的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语篇的认识, 这种认识反应了学习者自身文化和语言的语用规则和认识模式的转化……中介语篇是目的语规则同母语语篇的文化模式或语用规则的混合物, 这个混合物的结果便导致不同文

(屈延平,1991:3&94) 。化背景下的人们交际失败。”

文主义思想, 极大地强调了语言的人文这一根本属性, 它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语言研究的许多问题。这是一种新的语言观, 可指导语言研究的方方面面。把它用在语言习得研究里, 我们不得不对中介语换一个眼光看看, 发现其中的某些合理因素。具体地说, 人们在习得或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 也会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该语言的认知风格、思维方式、文化规约。但是, 人们在学习一种外语时“有这样一种倾向, 即容易把自己母语和本族

(La 2文化的形式和意义及其分布转移到外族文化中去”do , 1957) 。所以, 目的语的输出中常常出现表达上的似

中介语研究背景告诉我们, 大部分学者采取以下方式对中介语进行研究:一是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 2

sis ) 。这一流派将目的语输出(即书面中介语) 同母语输

出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两者的相同点和差异, 以利用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或化负迁移为正迁移(Lado ,

1957, 1968; James , 1969, 1971, 1980; 丰国欣,1990, 1997) ; 二是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 ) 。从行为主义心理

学角度, 这一流派对中介语输出的结果分为“错误(mis 2

(Corder , 1981) , 前者是偶然性takes ) ”和“偏误(error ) ”

英似汉, 介于英汉之间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 ) ”

(Selinker , 1969) 以及语篇上表现的似英似汉、介于英汉

的, 属语言运用(performance ) 范畴, 能被意识到, 可自行纠正; 后者有系统性, 属语言能力(competence ) 范畴, 会重复出现, 不易被意识到。错误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纠正错误, 因为行为主义语言学者(如Bloomfield ) 认为,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就意味着建立一种新的习惯, 而新的习

(被接受) 的习惯(Dulay &Burt , 1974

; 惯必须是“正确”

之间的“中介语篇(interdiscourse ) ”(屈延平, 1981) 。

Selinker 认为中介语指的是“这样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

对它的存在, 我们不得不根据我们所观察的、来源于(第二语言) 学习者对目的语模式所作的尝试性的认识所作

(Corder , 的假设。我们将这样语言体系称作‘中介语’”

(批准文号:2001A06011) 成果之一。3本文属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资助项目《跨文化写作中心心理潜势的定性与量化》[收稿日期] 2003—10—08

) , 男, 湖北浠水县人, 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作者简介] 丰国欣(1964— 

专业博士研究生。

・106・

Corder , 1967, 1975, 1981; Norrish , 1983; 丰国欣, 1990) ; 三是认知分析(Cognitive Analysis ) 上述两个流派

的基础上被输出, 这种输出是中介语外化的物理实施的结果。三个层面相互作用, 不可偏废:表征和算法是以抽象的计算逻辑为依据而形成具体语言参数, 而物理实施则是语言参数的具体言语表达形式。

生理运作机制所产生的信息是通过神经表征的。从生理学角度来看, 母语的参数值(语言规则) 已经以信息的形式根深蒂固地储存在大脑中各个相应的神经元上。神经元之间“通过提高别的神经元的激活水平(兴

(桂诗春,2000:85) 的方奋) 或降低其激活水平(抑制) ”

只关注中介语产生的结果, 此流派关注的是中介语输出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活动。在这一领域里, 研究者取得较丰硕的成果, 有学者提出了监察假说(Krashen , 1977,

1982) ; 有学者提出了输入假说(Krashen , 1985) , 即参数

激活机制; 也有学者区分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Ellis , 1983) ; 还有学者提出了汉语参与(郭纯洁、刘芳, 1997) 和关联参与(丰国欣,1999) ; 另外, 还有学者从心

理词汇(钱瑗, 1991; 丰国欣, 2001) 和思维语(Pinker ,

1994; Chomsky , 1995; 丰国欣,2001) 的角度分析了目

式保持联系, 这样, 大脑在处理认知活动时, 相当一部分的神经元就会被某种信号激活, 协同工作, 平行工作(大脑里有数以1012计的神经元, 但不是所有的神经元都能被活动) 。, 同时还会不断地) 。所以, 百分之百的目的语神经, 所输出的言语形式就只能是中介语, 尽管中介语的程度有高低之分。

其次, 作为意识凝聚力的记忆在中介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语言信息也是通过所记忆的知识草图使用一系列心理结构来编码、存储和提取, 以便语言交流得以进行。

记忆在中介语形成过程中有独特的作用与功能。我们可以用类比的方式来说明记忆的作用:物质的引力把物质世界和人的身体各部分原子维系在一起而不至于散落为尘埃; 记忆则粘合了人类生存的各种现象, 是人类意识结合和统一的力量, 人类的思想、概念、感知、思维、活动等都源于记忆, 是记忆的成品表征(Hering ,

1920, 转引自桂诗春,2000:91) 。换句话讲, 记忆的目的

的语输出过程中所形成的中介语。

从上述对有关中介语的研究来看, 各流派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中介语, 其共同点就是将中介语看成是一种临时的语言体系, 而这种体系则表现为一种不被接受的语言表达形式, 因而被认为是一种“错误”, ,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分析中介语发生的机制, 认为中介语是一种具有辅助交际的意念活动, 是一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心理表征。

  首先, 中介语的发生有其特有的生理基础。生理基础是语言发生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人类之所以有语言而动物则没有, 其中的根本性原因就是因为人具有与动物不一样的生理语言器官。

人的神经结构的三层面支持这一生理基础。认知科学认为, 认知能力和认知活动都与大脑系统有关, 而大脑有不同层面, 分别与认知能力和认知活动有不同程度联系。Marr (1982) 提出了三个分析神经结构的层面, 以揭示不同层面的认知活动:一是计算理论层面, 这是一个抽象分析和处理层面, 形成计算的目的和逻辑; 二是表征和算法层面, 即制订输入输出的表征和完成认知作业的程序; 三是物理实施层面, 即制订心理表征和算法的物理手段。目的语输出过程中, 在第一层面形成一种特殊的计算逻辑, 即一方面学习者有意识地形成并运用目的语参数值, 另一方面又下意识地提取母语的参数值并用它来形成目的语计算逻辑, 同时又使母语参数值参与目的语输出并运用母语参数值形成对目的语参数值运用的评判标准。这样, 一种独特的语言计算逻辑———表现为一种临时的言语体系的中介语逻辑———便形成了。在第二层面, 基于中介语逻辑的目的语参数便以句型、词组、词语、音位、语音等具体形式作为心理表征, 而这一层面中的目的语中介语化的过程则是一种外化程序, 即为目的语最终输出提供心理条件。在第三层面, 中介语便在第二层面所形成的心理表征和心理条件

就是储存信息, 以备后用; 记忆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形式, 同时它又是其它思维形式的前提和保证, 因为它好像是一个储存器, 各种思维程序都保存在其中。同时, 中介语形成后是依靠记忆来提取的。储存在神经之中的目的语原则和参数通过记忆提取原理让目的语的运用得以实现。记忆系统一方面对信息进行编码, 另一方面提取和运用被编码的信息。记忆的提取对目的语至少有两点建设性的意义:第一,

需要表达的概念或其它内容和记忆中目的语相关编码(原则与参数) 相匹配, 经过心理编辑, 然后提取有关信息, 与一般信息的提取不同的是, 目的语相关信息(编码) 的提取不断地受到母语相应的编码(原则与参数) 的干扰, 从而使目的语提取的实际结果显现出中介语特征; 第二, 记忆的提取实际上是思维的延续和主要伴随过程, 所以所提取的中介语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母语思维的表征。可见, 从记忆提取的角度来看, 中介语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再次, 在心理机制运行中心理词汇对中介语起着首要的作用。目的语的输出是靠心里词汇作为动力机制的(丰国欣,2001) , 人的大脑里储存了一定量的目的语概念的表征和各种表征同现知识, 这些知识在目的语输

・107・

出时交互作用于人脑。

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 或internal lexicon ) 研究词是怎样储存在记忆里和怎样被提取的。它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 至少有以下几种含义:人是怎样在记忆里保存词语的; 怎样辨认和提取词语的; 怎样理解词语的意义(桂诗春,2000:254) 。基于这种认识, 笔者认为, 心理词汇至少涉及到词典词汇经过人的认知处理后在记忆中的积累, 且具有极强的生成性; 词典词汇的习惯搭配和词项同现知识也是心理词汇的重要内容; 词典词汇在话语中的心理期待的能力是心理词汇的动力等内容。在目的语输出过程中, 母语的心理词汇和目的语的心理词汇交织作用于大脑, 使目的语输出潜意识地受到母语心理词汇作用机制的影响, 因而目的语输出不可避免地呈显出中介语特征。

心理词汇原本是受母语搭配能力的启示提出来的。有学者认为词语搭配是一种“习惯搭配”(, 1988; McIntosh , 1961) 或称作1988) ; (, 1976:284) ; 还有学者进“词项同现”

义词和同音词更是如此。总之, 人的心理操作可以从词频、语义、语境等几个方面来激活并加强目的语心理词汇, 促进词项同现的形成。

上述研究表明, 目的语心理词汇的确认其实就是意识辨认自动化地发生的过程, 不能有意识地观察到。尽管如此, 有些学者仍然提出了几种词汇提取模型, 以帮助人们认识心理词汇发生的本质。一种是串行搜索模型(serial search model , Forster , 1976) , 该模型认为, 当人们阅读碰到生单词时, 首先去看看词表, 以决定该项目是否是一个词, 然后提取该词的有关信息(发音、意思、用法等) , 即按次序逐个搜索的过程。另一种模型叫平行提取模型(paralled access model ) , 这个模型认为一个词的知觉输入可以激活那个词, , 再选。并(the logogen model , Mor 2

1969,1979) (该模型认为, 一个词的提取并非取决

于它在心理词汇中的位置, 而是靠它激活到一定阈限的程度) 、连接主义模型(PDP , i. e.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 2

cessing , McClelland &Rumehart , 1981) (该模型认为词

而揭示collocation (搭配) 、context (语境, 上下文) 和con 2

notation (内涵) 相互依存的关系(Alexander , 1984) , 即语

汇提取在一个“神经网”中进行, 其中包括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接) 和交股模型(the cohort model , Marslen -Wil 2

son , 1987) (该模型认为, 当听到一个词的时候, 它的所

篇中同现的词项是互为语境或上下文, 而某一词项的内涵往往是通过它的语境显示出来。进行母语输出时, 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词项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来实现的。在母语长期积累中, 人们逐步掌握了词项相互依存的关系, 当人们就某一话题进行母语输出时, 就会自然而然地期待与该话题有关的词项出现, 从而选择与上下文相衔接的词项, 充分说明具备了对母语词项相互依存的选择倾向性知识, 而这种固有在人们头脑中的选择倾向性便是心理词汇的重要内容“, 是运用母语能力

(钱瑗,1997) 。母语的这种深度记忆成熟的标志之一”

有语音邻居都会被激活, 此模型最初很强调听辨的词和词汇中的语音表征完全匹配, 后来则强调让记忆系统选择对输入词的最佳的匹配) 。归纳起来讲, 这几种模型尚处于假设阶段, 有的模型(连接主义模型) 尚处于电脑

模拟阶段, 但它们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的, 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揭示目的语心理词汇相对独立操作的这一事实。

  从上文的论述来看, 由于母语在记忆系统中根深蒂固, 所以母语在目的语输出过程中总是起着思维中介的作用, 分别表现为理解中介、分析判断中介和检索中介

(丰国欣,2001) , 因而所输出的结果总是摆脱不了中介

导致这种效应:用母语意识引导目的语输出, 母语意识带动目的语心理词汇运作, 即在目的语输出时, 目的语心理词汇十分贫乏, 母语心理词汇不得不对目的语心理词汇进行帮助、确证, 从而出现“心译”现象, 也使得所表述的目的语缺乏地道性、得体性———中介语的显著特征。

心理词汇对语言的作用有大致上的规律, 形成了大致的语言组织模式和语言提取模式。中介语具有相对性, 中介语程度的高与低在一定的意义取决于心理词汇的完善程度。换句话说, 目的语心理词汇并非绝对受母语心理词汇的影响, 在一些情况下, 目的语心理词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们在认识到目的语的心理词汇无法从根本上摆脱母语心理操作影响这一事实的同时, 仍然有必要加强目的语自身的心理操作。一些研究

(Forster &Chambers , 1973; Rayner &Duffy , 1986) 表

语这一事实。正因为如此, 传统上的对中介语的研究目的就定位在对中介语的排除上。但本文通过对中介语发生过程(神经结构、记忆系统和心理词汇) 的考查, 认为中介语是借助母语来形成心理词汇的意念表征, 这一心理现象是基于神经结构而作用于人的大脑, 几乎是不可能消除的, 因而无须排除中介语, 它在一定的意义上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 具有辅助目的语使用的作用, 具有

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排除中介语虽然在一定的理论意义上似乎可行, 但一味追求对中介语的排除是不科学的; 科学的态度应该是在可以降低中介语程度的同时做一些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的工作, 达到得体交际的目的。

对中介语这一新的认识使我们不得不接受许多语言事实。比如, 我们应该避免“中国式的英语(Chinese

明, 有意义联系的词的反应都比无意义联系的要快, 这说明母语和目的语共享意义; 也有研究(Swinney , 1979) 显示, 语境可以促进词的辨认, 解决词的歧义, 特别对多

・108・

English or Chinglish ) ”, 而接受“中国英语(China Eng 2(葛传 ,1980) , 中国英语是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lish ) ”

11, 338-341.

[16]Krashen , S. 1982.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 [M ].London :Longman. [17]Krashen ,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8]Lado , R. 1957. How to Com pare Two Cultures [C].

Culture Bound , Joyce Merrill Valdes (ed. ) Cam 2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Lado , R. 1968.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in a Mentalis 2

tic Theory of Language Learning [J]GURT No. 21, G 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Marr , D. 1982. Vision :A Com putational Investiga 2

tion into the Human and Processing of Francisco , CA :Free 2], W. 1987. Functional Parallelism

in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J].Cognition. 25, 71-102.

[22]McClelland , J. &Rumelhart , D. 1981. An Interac 2

tive Activation Model of Context E ffects in letter Per 2ception :Part 1. An Account of Basic Findings [J].Psychological Review , 88,372-407.

[23]McIntosh, A. 1961. Patterns and Ranges [J].Lan 2

guage Vol. 37, 225-237.

[24]Meyer , D. &Ellis , G. 1970. Parallel Process in

Word Recogni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Psychonomic S ociety , San Antonio , TX. [25]Morton, J. 1969. Interaction of Information in Word

Recognition [J ].Psychological Review , 76, 165-178.

[26]Morton , J. 1979. Facilitation in Word Recognition :

Experiments Causing Change in the Logogen Model [C].In K olers , P. Wrolstad , M. &Boumn , H. (Eds. ) Processing of Visual Language. New Y ork :Plenum Press.

[27]Norrish, J. 1983. Language Learners and Their Er 2

rors [M ].Hong K ong :Macmillan Publisher Ltd. [28]Pinker , S. 1994, The Language Instinct [M ].Pen 2

guin Books.

[29]Rayner , K. &Duffy , S. 1986. Lexical Complexity

and Fixation Times in Reading :E ffects of Word Fre 2quency , Verb complexity , and lexical Ambiguity [J].Memory and Cognition , 14,191-201.

[30]Sapir , E. 1921.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M ].New Y 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31]Selinker , L. 1969, Language Transfer [J].G eneral

Linguistics Vol. 9, No. 2, 67-92.

[32]Selinker , L. 1972. Interlanguage [J].IRAL , Vol.

因素在英语语言中体现, 它是英语多样性的一种源泉, 接受它就意味着强调语言的人文属性、重视英语的种种变体, 正如接受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南非英语、黑人英语等一样。当然, 阐明一种认识是为了建立一种观念, 以便影响和指导语言研究和语言学习的方方面面, 而不是记流水帐般数出其具体用途。

[参 考 文 献]

[1]Alexander, R. J. 1984. Fixed Ex pressions in English :

Reference Books and the Teacher [J ].EL T Journal 38:127-132.

[2]Chomsky , N. 1995. Language and Nature [J].Mind

No. 1.

[3]Corder , S. P. 1967. The Significance of rors [J].IRAL 5:161-[4]Corder , S. and Second [J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Abstract 8(4) .

[5]Corder , S. P. 1981.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M ].Hong K 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Dulay, H. and Burt , M. 1974. Error and Strategies in

Chil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TESOL Quar 2terly 8:129-136.

[7]Ellis , R. 198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 2sition M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Forster , K. &Chambers , S. 1973. Lexical Access

and Naming Time [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 12,627-635.

[9]Forster , K. 1976. Accessing the Mental Lexicon

[C].In Wales , F. &Walker , E. (Eds. ) New Ap 2proaches to Language

Mechanism , Amsterdam :

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257-287.

[10]Halliday , M. &Hasan , R. 1976. Cohesion in Eng 2

lish[M ].London :Longman.

[11]Hering , E. 1920. Memory as a Universal Function of

Organized Matter [C ].In Butler , S. (ed. ) Uncon 2scious Memory. London :Jonathan Cape.

[12]James , C. 1969. Deeper Contrastive Analysis [J].I 2

RAL 17(2) :83-95.

[13]James, C. 1971. The Exculpation of Contrastive Lin 2

guistics[C].Papers in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 ed. G. Nickel , 53-6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James , C. 1980. Contrastive Analysis [M ].Long 2

man.

[15]Krashen , S. et al. 1977. Difficulty Order for Gram 2

matical Morphemes for Adult Second Language Per 2formers Using Free S peech [J].TESOL Quarterly

・109・

10, No. 3, 219-231.

[33]Swinney , D. 1979. Lexical Access during Sentence

Comprehension :(Re ) Consideration of Context E f 2fects [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 2havior , 18, 645-659.

[34]丰国欣. 书面表达中的偏误简析[J].中小学外语教

[40]桂诗春, 李葳. 中国英语学生的心里词汇研究[A].

桂诗春1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C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41]桂诗春. 新编心理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2000.

[42]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下册[M ].北京:

学与研究,1990, (3) .

[35]丰国欣. 试论中介语及中介语篇对英语写作教学的

测绘出版社,1988.

[43]潘文国. 语言的定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1997, (3) .

[36]丰国欣. 论英语写作中的关联参与[J].外语与外

社会科学版) ,2001, (1) .

[44]潘文国. 语言再定义:人类认知世界及其进行表述

语教学,1999, (4) .

[37]丰国欣. 英语跨文化写作中的认知心理机制[J].外

的方式和过程[J].语文建设通讯,2002, (2) .

[45]钱瑗. 对COLLOCA TION 的再认识[J].外语教学

语与外语教学,2001, (4) .

[38]葛传 . 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

(2) .

[39]郭纯洁, 刘芳. [J].现代外语,1997, (4) .

与研究,1997, (3) .

[46]. [M ].北京:外语教学

(责任编辑:王国红)

the f unctions of interlangu age

FEN G Guo -xi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Studies ,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 )

Abstract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interlanguage shows that different research a pproaches hold that interlanguage is re 2garded as a temporary language system and unacceptable. Thus interlanguage is a ”wrong ”parole output and should be avoid 2ed to the best of the abilities. In a word , what is focused on in this sense is the ne gative functions of interlanguage. However , by the study of interlanguage -occurring process ,this paper holds the views :itis not reasonable that the traditional stud y of interlanguage is focused on the elimination of interlanguage ;in fact ,interlanguage is the ideational representation of mental lexicon by means of native language and can function as an aid to the a pplication of target language ;therefore ,it is impossible and unneceaaary to eliminate interlanguage absolutely. This realization reveals a new visual angle of studying interlanguage. K ey w ords :interlanguage ;positive functions ;mental lexicon ;ideational re presentation

・110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