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学院: 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专业:凝聚态物理

学号:[1**********]0

姓名:纪永强

指导老师:赵连文

摘要: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主线,系统的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即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作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阐述。最后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崛起的重要性。

关键字 :改革开放;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回顾过去走过的年头,祖国历经了艰辛困苦,有欢笑也有血水,留下了光辉的印记。展望未来,祖国正迎接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浮现出灿烂的前程。这些正是在前途广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带领下,在中国人民辛勤的劳动和智慧下诞生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正确地评价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科学认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历史功绩来说,毛泽东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是成功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2],完成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造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制度前提和政治基础。二是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实践努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

的物质基础。三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模式进行了创新性的理论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前提和思想准备。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毛泽东的失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就全力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4]。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蒋泽明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领导全党实事求是。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研究现实中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他提出,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第一位的[5]。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都要求真务实,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贡献了非凡的智慧[6]。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了创造性升华。胡锦涛同志强调:“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 应该具备

的政治品格。”作为我们党的崭新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具有求真务实的理论品质[7]。“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牢牢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8]”。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形成了实事求是的重要理论成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毛泽东与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继承开拓的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是不断推进、接续发展的关系[10]。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准备,是后者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关键,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关键,只有紧紧抓住这一首要的根本问题并加以解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问题才能得到解决。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他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封闭不是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建设;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等等。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科学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郑重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验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和路线,科学确定了时代主题,正确判断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策略,提出并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从此,中国进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轨道。改革从农村开始,迅速而有效地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改革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各个方面改革的步伐[12]。以开放四个经济特区为新起点,接着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海南建省并建设经济开发区,经历了这三大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财富积累急剧增加,国民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关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密切相关。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其核心思想是:中国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在国内追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同时,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是向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和庄严宣示。这一昭告的特殊意义在于,中国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不断改革创新[13]。中国决不走历史上一些大国那种充满刀光剑影和“血与火”的发展道路,中国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更不通过掠夺别国发展自己。即使中国将来富强了,也永远不称霸,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正为此不懈探索和努力。

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根本原则作为指导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个核心理念就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旨。

综合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么多年来,历经了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的考验,在考验中证明着自己也改变着自己。之所以经久而不衰,源于它理论的真实性,更源于它于中国国情的适合性。畅想未来,我想,不管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多大的坎坷,中国人民定会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祖国发展的更加富裕强大。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 年 2 月 27 日 ),《毛泽东文集》7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2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文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3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4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 年 12 月 13 日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5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 年 3 月 30 日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6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1986 年 9 月 -11 月),《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7 .邓小平:《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 1987 年 3 月 27 日 ),《邓小平文选》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8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956 年 4 月 25 日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9.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 年 10 月 23 日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10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992年 10 月 12 日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11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

向二十一世纪》( 1997 年 9 月 12 日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6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2 年 11 月 8 日 ),《人民日报》 2002 年 11 月 20 日 12 .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新道路为建设船新兴国家而努力奋斗》,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13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3 年 10 月 14 日 ),《人民日报》 2003 年 10 月 21 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