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摘要】建筑是人类聚居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类聚居形式的变化、发展以及长期建筑实践促进了建筑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在社会进步、经济物质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如何保证二者互敬互融,协调发展是关系到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关键词】建筑;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犹如雨后春笋,城乡建设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大有改善,向外不断地扩张,大片良田被开发为各种住宅小区、高新工业园区、高尔夫球场、休闲度假村等场所,在城市里中央商务区、高档社区等不断拔地而起。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务工。在这种背景下,城市里建筑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高,但在众多建筑产品中,真正做到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的并不多。从古至今,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的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且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敏感问题,例如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和小区建设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等问题。有不少专家指出由于建筑引起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像新一代的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我们从建筑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对规划的权威性、建筑的适用性以及建筑文化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本文从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 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适应性   一个成功建筑物的设计应该是与其周边环境相适应的。从古至今,从我国到海外,好的建筑物都遵循这个规律。比如: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与周围天安门广场和故宫搭配得浑然一体,显得更加雄伟壮观;悉尼歌剧院紧邻大海,因此使用既像风帆又像贝壳的屋面与周围的环境搭配地恰到好处;巴黎艾菲尔铁塔坐落于美丽的塞纳河畔,周围的建筑物只有七、八层,更加衬托出铁塔的顶天立地。诸如此类成功的建筑物不胜枚举。其共同点如下:(1)实地考察,从建筑体量、造型、尺度等多方面寻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2)从使用功能出发,寻求内部空间构成和外部环境的关系;(3)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等因素;(4)追求合理的创意;(5)吸取地方业主的合理设想,尊重相关法规、条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例子。这些不和谐因素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给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破坏。比如某些城市建筑不顾实用功能,一味追求造型,把建筑外形弄得稀奇古怪,不仅牺牲了使用功能,与周围环境也极不协调,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城市风貌。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扭曲,也是对广大市民审美观的一种感情伤害。此外这类建筑维修费用高,不符合经济、适用的原则。一些工业建筑由于选址的不合理,对环境带来极大污染,比如工业建筑对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不恰当,将急剧恶化附近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污染应用水、使城市空气质量下降、污染工厂周边耕地。   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建筑是城市的基本元素,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到城市风貌、人民生活质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原则性问题。然而当前的城市化建设中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许多人将其原因归结为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地方决策者的急功近利。这种现状亟需改变。   2 城市环境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最早的城市形成于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将居住的地方用墙垣围起来,而墙垣之内则是用于贸易的集市,通常有“三里之城,七里之廓”之说。到了封建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墙越建越高,城区范围越来越大,雄伟的宫殿代表着帝制的权威性。城市布局以富室为主体,位于主轴线上,生活生产相关建筑以及壕沟、城垣等防御设施布置在周边。城市的建设以都城最为豪华,地方政府则按行政等级递减。古代城市虽然规模远不及现代,城市布局有一定格式,但也形成了不少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   城市中的古建筑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展现了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更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因此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古建筑是一笔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一笔巨大的人文财富,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重点保护对象。然而现在一些城市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对古建筑进行盲目的拆除、建设,这给城市的人文财富带来巨大损失,也破坏了城市的环境和规划,使城市变成了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世界,失去了一个城市原有的特色和风貌。我们亟需呼吁城市特色,生态环境,还城市以本来面貌。   3 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   建筑材料的使用包括取材、加工、运输、使用、废弃几个过程,在这几个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排放出废水、废气、废渣。这些废弃物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将会导致地下水、大气、土壤的污染,甚至威胁到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开发节约、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大力推广应用,并加强监管,取缔污染严重的建筑材料的继续使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建筑材料环保法规,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生产及销售,从法律的高度以强制性手段规范建筑市场。   在一个建设项目开始前,首先应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环保资金进行预算,并与建设项目同步,只有将环保资金落实到位环境保护才能得到保证。其次明确产品设计宗旨,产品的设计不仅要使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更应该对人体健康有益,使产品趋于多功能化,如抗菌、杀菌、保温隔热、调湿、除臭、防腐、防火、抗静电等。因此要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宗旨。再次对建筑材料及建筑废渣进行循环利用。根据有关试验证明,某些工业固体废渣、建筑垃圾可以有效转化为建筑原材料。土地、砂、石等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应尽可能减少在生产中使用天然资源,加大对工业固体废渣、建筑垃圾的再次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对于新型的建筑节能材料要进行大力的推广,比如用塑料门窗和管道代替铁质门窗管道,采用新型的墙体材料、新型的防水材料,这些材料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另外,通过政策调整,鼓励房地产开发商使用新型的房屋结构和建筑材料,可以加速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比如对使用新材料的商品房按使用面积计价,从而减少粘土砖的应用,以达到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   4 结论   建筑与环境应该是互融共生的,建筑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要想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就必须树立生态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建筑在满足人们基本社会活动需求,保证人们安全、健康、卫生的同时,也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无论科技多么发达,建筑都应向自然环境学习,立足朴素,为人类提供自然、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叶从实.寄寓建筑于环境中[期刊论文]-科技资讯2010(1).   [2] 覃全文论城市景观环境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和谐发展[期刊论文]-广西城镇建设.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