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考试重点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设计的教育性经验。具体理解:

其实质是解决语文教育的内容的;学校教育中涉及到经验;为特定目标服务的经验;经验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存在于不同实体中的经验;不同级别的经验。

语文教学: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专门化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的言语学习活动。具体说明:其实质是解决如何教学的问题的;是语言学习而不是习得;是学习语言的运用而不是学习语言知识;师生双方,生在师的指导下的学习;通过一定的中介来完成的(言语作品);目标导向性;是母语教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对象:课程与教学的诸现象进而揭示其本质。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

学习方法:学习理论;观摩他人教学;反思与实验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功能:教材编写的依据;实施教学的依据;评价教学的依据;考试命题的依据。

语文的含义(一)由语文的由来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学科,是一个基础教育的学科名称。(二)从内容上看,语文包含语言与言语,涵盖了听、说、读、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

语文课程目标就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的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指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预期要实现的变化结果。 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特点:预期性;指向性;调控性;评价性

依据:社会需要、实际条件、学科性质

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框架: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两条线:明线与暗线。明线: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暗线: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是语文叫徐的基本目标;过程和方法是必须关注的长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本身应有的目标。

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目标实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

九年义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素养,通过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语文素养构成模型:1、基础层:知识视野、智力发展、个性人格、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文化品味、语言积累2、动力层: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动机、语文学习习惯、语文行为意志3、实施层:语文知识、语文感悟、语文思维、语文技能4、操作层:听说读写

韩雪屏最早提出了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她认为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其实质在与倡导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应关注“冰山”隐匿于水中的部分,树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这将是语文教育者的不懈追求。构思解释:1、语文素养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运动系统2、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长互生的过程3、语文素养的结构和运作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文环境之中

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注意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与体验中提升人文素质 二、语文教育要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四、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特征和认知取向,它是人们在学

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它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

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内涵:(1)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互动性、交往性(3)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特点:课程形态多元化、课程内容综合性、课程目标多元性、课程实施的动态性、课程建设的开放性

高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资源:广义:提供给语文课程活动,使其充分发挥功能的一切资材。狭义: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的资材。

语文课程资源特点:丰富性、动态性、组合的广延性、潜在的教育性

语文课程资源种类:功能:素材性和条件性;空间:校内、校外;管理:国家、地方、校本;物理:文字、实物、活动、信息化;重视程度:显性、缄默;可见程度:显形、隐形

前人研究成果:体现说、依据说、文选说、例子说

需解决的四个问题:是教育还是教学中使用?专门编制的吗?与课程资源的关系?传递的到底是什么?

语文教材是为了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承载、反映语文课程内容的供师生在语文教育活动中使用的一切材料的总和及所含的信息。

语文教材的概念:泛指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对社会个体的语文素养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材料,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或教学需要编写制作的用于学校语文教育的有关材料,包括语文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音像材料等,专指语文教科书,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教材。

语文教材的特征:丰富性、模糊性

语文教材的结构:范文系统(定篇、样品、例子、用件)、助读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

语文教材的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训练功能

语文教材编排模式:章节式、单元式

语文教材的编排顺序:历史为序、以思想、生活内容为序、文体为序、语文能力为序、语文学习活动为序

语文教科书的使用:一、合理选择教科书(主观意趣、客观条件) 二、树立用教科书(教材)教的理念 三、理解编写理念和编写意图:把握总体结构、把握体例、把握教学任务是如何在教科书中体现的、把握语文知识系统、把握范文系统、把握实践活动系统 四、灵活使用使用教科书:灵活处理教学程序、对教学内容做必要的补充、删减和修正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开发、利用

利用原则:优化性、全面性、个体性

存在问题:教科书仍是主要形式(加强培训);开发主体的单一化(培养学生);利用不

充分(重视教学)

对策: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开发技能2、注重对学生的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的培养3、重视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积极作用 注意问题: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兼顾其他;既要重显性,又要重缄默;语文与其他课程资源的整合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处理教学的活动方式和技巧。

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一)讲授法1.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二)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通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问答对话,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理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三)讨论法 讨论法教学是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师生共设问题的情境,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采用师生间、学生间讨论答辩的方式,进行多向性互动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运用、获取知识、发现解决问题、形成技能技巧、锻炼意志品格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

三 、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把实物、教具等提供给学生观察、认识、研究,使学生从直观感知开始,逐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图示法等。

教学方法的选用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材内容3、依据学生的基础4、依据教师的特点

语文学法指导

一、目标:1、培养自学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确定学习重点的能力;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自练、自测的能力 2、培养自学的习惯:心理习惯、行为习惯

二、内容:1、优化学习动机 2、教给学习方法:预习、听课、观察、复习、 总结3、揭示学习规律:知识与能力辨证统一、语文---思想---语文、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三、形式:理论指导、范例指导、经验交流

常用的五步教学法(介绍作者时代背景-阅读-分析内容特点-总结-复习);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钱梦龙三主四式教学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教读式、自读式、练习式、复读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宁鸿彬通读-质疑-理解-概括-实践;钟德赣五步三课型反刍式(总览-阅读(导读、仿读、自读) -写说-评价-补漏,(自练、自改、自结三课型)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对加强教学管理、检查教学质量、交流教学技能,总结教学经验起到重要的作用。

写作教学的理念:(一)呼唤写作主体的回归(二)实现“人”“文”的融合 (三) 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及创新意识(四)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

写作教学的内容:一、写作素材积累 二、写作思维训练 三、想像能力培养 四、写作知识教学

写作教学的程序:

一、命题(一) 命题的要求1.命题要有教育性2.命题要有计划性3.命题要有针对性

4.命题要有迁移性(二) 命题的方式1.直接形式的写作命题2.间接形式的写作命题 (1) 材料作文 (2) 话题作文 (3) 情境作文3. 自由拟题写作

二、指导 (一) 审题指导 (二) 立意指导 (三) 选材指导 (四) 谋篇布局的指导 (五) 修改指导1.指导修改的内容 2.指导修改的方法 (1) 自读自改法 (2) 互动修改法 (3) 当堂修改与过后修改

三、批改 (一) 作文批改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尊重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二) 作文批改的方法 1.批。批有眉批和尾批两种方式 2.改。改就是改正作文中字、词、句、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问题。改有增、删、换、调四法。(三) 作文批改的方式 1.精批细改和重点批改 2.全面批改和轮流批改 3.书面批改和当面批改 4.自我批改和合作批改

四、讲评:写作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讲评,是对全班作文情况的总结、评价,是引导学生对写作实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活动。 (一) 综合讲评(二) 专题讲评(三) 典型讲评 (四) 对比讲评

写作教学的方法:教学课型:讲练式、讲授式、演练式、评议式、评改式

写作教学模式:观察——分析——指导模式、语言与思维相结合的模式、分格教学模式、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文体中心教学模式、快速作文教学模式、重视过程教学模式、活动作文教学模式、dcc 作文教学模式和非构思教学模式。

口语交际相对于听说的特点:内涵更具整合性、外延更具丰富性、教学更富宽广性 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1.听话训练的主要内容:听话的态度(“耐心专注地倾听”)、听话的能力(语音辨识能力、听话的记忆能力、听话的理解能力、听话中的评判力)。2.说话教学的主要内容:说话的态度(诚实与礼貌,积极与自信,以及谦虚与负责任,勤于反思等)、说话的能力(组织内部语言的能力、快速的语言编码能力、表情达意的发码能力、语言的监控能力)、体态语与副语言的合理使用。3. 应对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中,根据对方的谈话内容或变化的场景,调整思维、说话内容和方式。

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话题、创设交际情境、体现交际互动、灵活及时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

定义: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综合性内容和综合性形式为凭借,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形态。

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交流意识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目标:强调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强调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培养;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合作能力的培养;亲力亲为的实践体验。

特点: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

实施:1、准备阶段:确立主题、制定学习方案2、实施体验阶段:收集筛选资料、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写出学习报告3、表达交流与评价阶段

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个性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注意问题:1、切忌依赖语义教材,应充分利用和汁发语文课程资源。2、切忌放弃教师指导,放任学生自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3、切忌形式单一,应开展多样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4、切忌目标单一,应着眼于学生素养则整体素养提高

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知识素养:1、语文专业知识素养:语言学知识、文字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美学知识2、科学文化知识素养3、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素养4、信息技术应用知识

二、能力素养:(一)备课能力:1领会课标的能力2钻研教材的能力3了解学生的能力4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5编写教案的能力(二)说课的能力(三)实施教学的能力1教学组织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书写写作能力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5教学应变能力6语文评价能力(四)评课的能力(五)教育研究能力

三、道德素养1、敬业精神2、热爱学生

专业发展途径:学习、实践、反思

语文课程评价

功能:诊断与反馈、督促与激励、评定与选拔

种类:按评价内容:单项与综合;按评价对象:自我与他人;按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按参照标准:相对、绝对、个体内差;按功能用途:诊断、形成、总结

新理念:目的上强调发展性、内容上强调全面性、手段上强调多样性、主体上强调多元化

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考试、成长档案袋

语文课程性质

(1)工具性:“工具性”主要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言是语文、语文课程的基本构成因素,语言的工具性不但决定了语文的工具性,也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也就是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传承文化的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它主要表现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语文学习、交际能力,即运用母语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并借此更好交际交流,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体现工具性注意事项: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开辟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2)人文性:“人文性”主要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人文性目标在于提高个体的民族文化素质、文化品位和传承祖国民族文化,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人文教育内容:①接受和理解语文本体所承载的各种民族历史文化信息。②体验和吸收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民族感情。③开掘汉语汉字本身的人文价值,注重体验汉民族独特的语文感受。④追求自由精神和独立意识。强调个学生的自由与尊严,尊重学生的自由及自主,把“选择权”还给学生,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⑤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体现人文性的注意事项:注意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不能取消它的工具性;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不能淡化它的人文性;工具性是基础, 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互相排斥,也不是各自独立地处于并重的地位,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工具性着眼于,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体体现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切实掌握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从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服务。同时,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生活的亲身体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良好行为和学习方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二者本身是统一在一起的,他们不可偏废。语文课程应从语文课程这一特性出发,一方面要抓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方面要重视语文的人文内涵,既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走向社会生活和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