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分析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金融企业走入了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金融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管理和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金融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文化形态形成内部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不同于硬性的制度规定,更多的是软环境的制度规范,有利于金融企业内部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管理能力水平和态度的形成。金融企业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长久竞争力的表现,营造被市场所承认的企业文化标志就是竞争力表现的关键,也是适应金融市场的关键战略筹码,对企业产业发展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方向性指引和竞争力指引的作用。这样来讲企业文化的形成就是金融企业成为市场主导者的关键。

  【关键词】金融企业 企业文化 特征

  金融企业文化其本质是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发展中的一项分支,是从金融企业的发展特点从出发,对企业文化应该重视的侧重点进行了深入的解析。金融企业是指执行业务需要取得金融监管部门授予的金融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包括执业需取得银行业务许可证的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财务公司等;执业需取得证券业务许可证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执业需取得保险业务许可证的各类保险公司等。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在经营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货币的管理和经营,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要重视经济哲学理论的运用。所谓经济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需要科学的理论来加以指导,而通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指导方式,最终会形成经营哲学。例如:“全能银行”的案例就是很好的说明,80年代美国的银行业出现了一种极为值得关注的现象,这就是部分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逐步挣脱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的桎梏,通过各种迂回曲折的方式,包括兼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方式,开始向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渗透,由此形成可办理几乎所有金融业务的所谓“全能银行”。通过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任何成功的经营哲学都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在实践之中验证和补充经营理念,同时发展自身的经营特点,这种转变从本质来讲就是经济哲学的合理运用,发展了全面化的金融企业发展策略,同时又在这种发展之中渗透了“以经济发展”为主的金融银行企业文化内涵。其次,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内涵还要考虑到价值观念,企业价值观念往往反映着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常常规定出企业在对内管理和对外竞争等方面行为和思维方式上“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如何进行”、“什么是基础”等原则,因而看上去企业价值观念似乎是非常强大的,然而并不尽然,企业价值观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非常脆弱的一面,如果企业文化的发展脱离了企业原有的经济价值观念和市场竞争价值观念,任何企业文化都会显示出不长久的内在缺陷,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价值观念。

  一、我国金融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及管理优势特征分析

  金融企业文化管理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其包括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和企业个性等基本特征。其中,有着这样一些建设及管理的优势特征:

  (一)“以人为本”思想优势

  金融企业文化管理的发展必然走向管理工作内容更为突出的方向,从这些年来中国金融企业的文化管理发展来看,很多金融企业将其文化本质表现为“以人为本”、“激励导向”等管理模式,实现了透过企业文化进行管理的实质性转变。由此可见,未来的金融企业文化管理发展必将培育先进文化作为主导因素,从现实经济效益、长远动力效益和人力资源开发效益等方面出发,整体推进企业发展。而企业文化理论的重点在管理和文化的结合,中心工作应是抓住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方式。金融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要有明确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因为企业文化毕竟是刚刚兴起的一门企业管理的学科,诸多金融企业尚处在探索阶段,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雷同、模仿等现象屡见不鲜,企业文化建设中个性化模糊、不鲜明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共性问题。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国际经济新秩序不断完善的进程中,信息社会不断地给现代社会造成巨大压力,企业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在迅速弱化,金融自创资源的作用日益强化,创建独有的企业生存发展资源,才能使企业显示强大的个性化特征,又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保持强劲的生命力。自创丰富的独有资源,主要依赖于企业的文化创新能力。

  (二)“文化品牌”管理优势

  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积淀,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家的首要任务和最终成功的目标境界。企业只要有灿烂丰厚、内涵隽永的企业文化,就可以支撑企业在大浪淘沙中成为中流砥柱。独具魅力的金融企业文化,能给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品牌的成长需要对外宣传的扩张,更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积淀。后者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对于金融企业而言,文化内涵不是硬性规定的,而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有的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习惯。文化和习惯都需要养成、需要自觉。古代的“文德教化”,实质上讲的就是习惯养成。中国金融企业的文化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文化养成上下工夫,在强化执行和令行禁止上下工夫。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用文化的伟力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但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国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及管理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发展劣势。

  二、我国金融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及管理劣势特征分析

  (一)文化有形,内涵无形

  当前金融企业对文化的创设十分重视,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来实现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其基本理念已经深入企业管理者内心,成为金融企业发展的方向指引措施。但是对企业现有的文化内涵分析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属于“文化有形,内涵无形”,也就是在整体的文化建设方面,虽然找到了金融企业文化的“突破口”和“宣传点”,形成了文化制度模式,也已经成为了文字内容,在企业内部宣传,但是却没有在企业中形成深刻的文化内涵。首先,当前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只体现少数人的价值观,难以在企业内开展与传播,往往是以单纯化的企业发展口号为主,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主。这种文化要求其本质是没有错误的,因为任何企业文化的发展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企业建设,但是这种利益指标的反应就使得多数企业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降低。只体现少数人的企业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注定是要消亡的。例如:很多家族式的银行企业在发展之初有着较为良好的前景,但是却没有迎合市场经济做出改革创新,仍然是以维护家族利益进行企业经营,这样的结果自然是走向企业文化的消亡,最终形成企业发展的薄弱,而后被吞并或破产。这些都说明企业发展离不开多数人的利益共享机制。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者没有认清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利益,甚至更多的金融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金融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管理者并没有主观认同,他们认为与其建设企业文化,不如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当前金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利益的追求,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不能因为有侧重点就对企业文化全面忽视,要制定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利润增长有着隐性的、长期的推动作用,我国金融企业发展必须正视很多企业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总结经验,重视对企业文化内在形式的创设和外在形式的宣传。   “文化有形,内涵无形”导致了企业文化不能跟进企业的发展,不能管理企业的制度。形象塑造与品牌建设方面缺乏企业特色,企业管理按照管理的系统划分,又可分为企业战略、业务模式、业务流程、企业结构、企业制度等系统的管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金融企业,在创业及发展阶段,都特别重视流程、结构、制度的管理,而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文化精神和品牌形象。在进行企业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时,由于认识不足造成有的轻视企业形象导入、有的企业夸大企业形象作用;有的企业偏重企业标志设计,忽视信息传达;也有的企业跟风随大流,忽视市场调查,忽视自身特点,缺乏自身文化内涵。以上种种表现均属于文化内涵无形的问题表现,企业文化建设绝不是单纯的一项简单工程,而是涉及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文化建设,金融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发展考虑,从企业每个人的利益出发,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的促进作用,保证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业务发展、企业制度等方面的优势化促进作用。

  (二)重视文化,脱离管理

  对于我国的金融企业而言,多数管理组织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文化生活的丰富,同时将企业的营销和形象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这种错误的认知使得金融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将文化建设作为一条单行线来发展,将其与企业的其他业务流程独立出来,形成了专门化的“文化建设”。这样一来,这种文化建设其实就是对企业的文化生活调整,与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相去甚远。在这种思想的建设下,企业内部往往会进行运动会、网站建设、报刊建设、工会活动、传媒宣传等活动,这些活动均属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并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管理”。

  无论是目标的类别还是构成要素,企业管理包含了企业文化建设。从目标来看,“企业管理整合框架”较之“企业文化整体框架”增加了另一类目标,即战略目标,它处于比其他目标更高的层次。战略目标来自于一个主体的使命或愿景,因而经营、报告、目标必须与其相协调。金融企业管理应用在战略制订以及朝着实现其他三类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而“企业管理整合框架”的目标较之“企业文化整体框架”从构成要素来看,企业文化被涵盖在企业管理之内,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企业管理比企业文化建设更广泛,拓展和细化了目标及措施对策,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但同时,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的协调是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困惑。文化务虚,制度务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管理的主要问题。目前长期存在的管理模式包括:一是重视管理,轻视文化。由于行业特征,多数金融企业都有着相当严格的管理措施,而对于企业文化而言则是近些年提倡起来的活动内容,很多企业领导都将其视为金融企业的宣传手段,没有投入过多的制度化、模式化的创新思想,也没有考虑到其文化的可拓展空间。二是轻视管理,重视文化。很多金融企业在机构改革创新思考的背景下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会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带动的管理风气视为企业在同行业领先的优势,因此不断地扩大文化影响面。与此同时就使得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失控。三是过度管理,过度文化。金融企业领导组织认为制度和文化管理是双向发展的途径,两方面必须都投入资金、人力物力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创新,但是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得组织内部的职工压力过大,无形之中多了很多任务,使得企业发展受到制约。以上三种情况其实都不适合中国金融企业文化的发展路径,必须尽快进行观念转变,当然这种转变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来促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就是以企业文化的发展理念来控制,企业的所有建设者都了解和遵循企业发展制度,对制度的遵从成为了建设者内在的主观认同,而这种认同是自上而下的,因此制度管理人成为了基本依据。

  反之,中国的金融企业发展首先管理规范程度不够,观念陈旧。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只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面对市场竞争趋势的加大,企业为创造各自的利益,不愿意安排时间给职工培训。造成企业职工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人才缺乏。没有形成或完善有利于调动高技能人才积极性的分配制度。没有建立并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得到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大小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在这种管理影响下,企业的发展没有融合作用,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必须进行双向融合。我国金融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以制度为转换力度,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在整体企业制度化管理中的地位,进一步完善发展我国金融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制度,确保制度效力,避免人为干预。

  (三)追求传统,缺乏创新

  当前我国的金融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以传统的文化思想为主,缺乏创新性,很难引发相对的社会效应。所谓企业文化传统思想,包括很多内容: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等。这些传统的企业文化思想并不是说没有优势化作用,反之这些思想都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思想内容,也是建立企业文化应该具备的基本思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思想的优势化地位虽然存在,但是其感召功效已经明显降低,企业文化缺乏与时俱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仍墨守成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需要提升,那些还停留在原来的思维惯性,采用旧的管理模式,或者小富既安,不思进取而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企业便逐渐被市场淘汰。其实,企业文化就是最好的带动企业创新的理念,目前很多金融企业以“创新”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进而促使企业在逆境之中也能够继续生存并发展壮大。例如:民生银行就一直以“发展创新”为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随时加以创新理念的巩固,使得企业内部的职工都明确面对复杂的金融环境应该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提出更多的金融投资项目,为客户提供更为贴切的服务。而且金融企业其实更需要创新理念做支撑,因为对于金融企业而言往往会面对客户不同的理财需要,企业必须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出更多的理财项目和投资项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选择空间。

  金融企业文化的管理本质还是要进行“人本化”的积极性管理,着眼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员工队伍的建设手续要重视团队精神的发展,团队内部应该以集体利益和集体荣誉为主,必须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弊端。然后应该讲究敬业精神,爱岗敬业的思想能够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每一名员工都付出相应的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体力和脑力,使得企业发展更具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当然团体精神的建设必须要重视员工的付出,从实质上对要求进步的员工和团体进行奖励,使得金融企业的文化倾向于人本化模式,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充满活力。从这种本质内涵方面考虑,金融企业的文化发展与管理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其任何管理措施的建设、企业文化的过渡都是依循这一基本的管理原则来实施的,而不是将企业的员工作为劳动的机械,进行工作的机械安排。反之,要形成金融企业内在化的企业发展模式将企业员工的个人创造性激发出来,形成内部发展动力,以个人的努力实现团体的胜利;以个人的发展形成企业的发展。总之,在金融企业文化管理的本质内容的支持下,企业文化建设会更为先进,更富有创造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