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填土框架涵洞_马斯顿_效应的分析及处理

公路2008年9月第9期HIGHWAY

Sep.2008

No.9

文章编号:0451一0712(2008)09一0212一04中图分类号:U449.1文献标识码:B

国外高填土框架涵洞“马斯顿’’效应的分析及处理

齐永利,王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安市710075)

摘要:以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M3路段填土高度22m的涵洞为例,结合“马斯顿”效应产生的机理,制定了消除“马斯顿”效应的技术措施,通过详细的计算和模拟分析,和对多种材料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为消除“马斯顿”效应的技术处理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将该技术大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涵洞;马斯顿效应;消除;应用

1“马斯顿”效应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全长1200多km,沿地中海南岸贯穿全境。其中M3路段为山岭重丘区,涵洞多为高填方涵洞,填土高度普遍在8~26m之间,涵洞采用框架箱涵型式。由于设计采用欧洲标准和规范,因此在工程中单纯依据我国公路规范中的

收稿日期:2008一08—08

“土柱法”理论进行高填方涵洞的设计已不能完全满足国外工程的要求,设计中还要考虑“马斯顿”效应的影响。

马斯顿散体极限平衡法理论假设周边回填土在自重作用下发生沉降,逐渐密实,由于涵洞是建立在坚硬的地基上且本身刚度又较大,因此涵洞顶部填

(2)抗震设计。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位于地震多发地带,最大地震水平加速度为0.4g,抗震设计是桥梁总体思路所考虑的主要问题。在桥型选择上主要采用简洁明确的结构形式,没有采用复杂的超静定结构;基础形式较多地采用了群桩基础。

(3)体现承包人的利益。

本桥梁总体思路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尽量保护了承包人的利益,比如关于钢结构的问题。

该项目初步设计中,一些标段的高架桥采用了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或钢梁桥方案,我们在设计总体思路中没有采用这类结构。因为钢混组合梁方案或钢梁桥方案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上部自重较小、抗震性能较好等,但缺点也很明显。比如:

①钢梁需要在欧洲采购、工厂制造,使得加工及运输成本高;

②钢结构的施工工艺要求高,工期长,非承包人的长项;

③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之间的联接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

④项目所在地温差变化大,桥面板混凝土容易

产生较大应力而开裂,不能和钢梁整体受力;

⑤钢桥的总体造价比预应力混凝土桥约高15%;

⑥运营期间的养护、维修费用高。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不采用钢混组合梁方案或钢结构方案,业主主管部门对此未表示异议。

(4)考虑施工部门的利益。

本设计思路充分考虑了施工部门的利益,比如全线所有桥梁的基桩均采用相同的直径,施工部门的施工机械可以重复利用;跨径较小的T梁采用了较小的T梁间距,同时取消中横隔梁,减小了T梁的预制难度;同一座桥梁的下部结构尽量采用相同的结构尺寸,以便于模板重复利用,等等。

希望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桥梁设计的总体思路,能给我国后续的涉外公路建设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万方数据 

2008年第9期齐永利王威:国外高填土框架涵洞“马斯顿”效应的分析及处理

土和两侧填土会有不同的沉降,而此不均匀沉降会使周围土体产生“滑动面”,沉降过程中产生的“滑动面”扩展至填土顶部,使涵身顶部的垂直土压力大于涵身顶部的土柱重,并设此“滑动面”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确实受到“马斯顿”效应影响,部分高填土涵洞存在涵顶土压力“增大”的情况,涵顶土压力最高可达2倍土柱重量,此时考虑“马斯顿”效应进行涵洞设计可确保结构的安全;另一种是涵身顶部与涵侧填土的不均匀沉降未能产生此极限平衡状态下的“滑动面”,此时用马氏散体极限平衡法理论计算的结果将与实际土压力有较大的误差,依此而确定的涵身尺寸和配筋会明显偏大而不经济。为避免这两种情况对涵洞结构设计的影响,理想的方法就是采取技术处理措施消除或减小“马斯顿”效应的影响。

结合马氏散体极限平衡法理论的作用机理,通过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研究,设计中确定了一种技术型的涵洞周边填方型式,对涵洞周围填土的材料、宽度和压实度进行技术设计。计算分析表明,这种填方技术模式可以有效消除“马斯顿”效应的影响,确保涵洞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与此同时也可提高涵背路基的回填质量。目前此项技术已在东西高速公路高填土路段大量采用。

2填方技术模式的建立

马氏散体极限平衡法理论表明,当涵身刚度大于周边的填土刚度时,涵顶的垂直土压力将大于其上的土柱重量;当涵身刚度小于等于周边的填土刚度时,涵顶的垂直土压力将小于等于其上的土柱重量。为有效消除或减小“马斯顿”效应的影响,使其影响系数小于等于1,这就需要提高涵周的填土刚度,

为此在设计中建立了如图l所示的填方技术模块,

各模块的刚度用变形模量来表示。

・杉,

h・

H::

:,

・.。

:.,.-

,④;:

.,

;・●‘’

/。j。

.,・

。;

●~

埘・

●●

卜?i:

’・j・::‘

...,’・.

‘i。一.

’.‘

’:9②.:’

‘・.西・.J

‘①

.-

‘.

’.

卜o..

.・一

i.‘。”,。j。

∥j

‘.

・・.^‘

●●

・、

,y

‘,

.:

・’‘

一‘

:j..厂1。t’:

图1消除“马斯顿”效应的技术模块

万 

方数据模块②是一个宽度大于涵洞孔径一半的矩形体,宽度可取3m,此模块是技术处理的关键,其材料要比涵洞以上的填土模量大许多,即刚度要大变形要小,能较多地承受涵顶以上的填土压力,从而减小涵顶处的垂直应力的增加,为此,可采用两种材料模式进行分析比较。一种是掺加水泥的砂砾混合料,其刚度足以接近涵身刚度;另一种是未掺加水泥的砂砾混合料,增加压实度,其刚度相对低一些。因此模块②的弹性模量控制在80~2000

MPa,压实度

满足98.5%。

模块①和模块③的材料均为普通的路基填方。模块①为实际填方厚度,要符合正常的路基填方压实度要求,即95%。模块③是位于涵顶的路基填方材料,厚度大于涵洞孔径的一半,取2.5m,其压实度可稍微低一点,采用90%,变形模量稍小些,这样做能起到在等沉面以下使模块②承担较大的沉降压力,从而减小了涵洞顶板所承受的沉降压力。

各模块和涵身间还需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在涵体周边均涂2层沥青,以减小各模块和涵体间的摩阻力。

根据以上的材料特性要求,选择一填土高22m的实例构建一模型,采用Robot程序进行平面变形

2所示。

图2计算模型

涵洞顶上的填土按1.25m一层进行分层,其上m高度按照4层进行模拟,每层厚度为

m。考虑到涵洞的宽度,其基础以下部分按10m的深度进行模拟,即高于混凝土结构的宽度的1.5

3计算模型

分析,所有的土层均模拟成水平方向。计算模型见图5.5

填土22倍。地面按照不同状态(一般,偏差和坚硬)进行模

公拟。对于材料②,分析时采用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用处理过的砂砾混合料,如在砂砾混合料中加入水泥,并满足98.5%的压实度;第二种是用未处理过的砂砾混合料,也同样满足98.5%的压实度。计算参数见表1。

表1计算参数

JR

E,

c『

填料妒

kN/m3

MPa

kPa

(。)

①所选的填方

20500.35025②一1处理过的砂砾混合料20

2000

0.2

000

O②一2未处理的砂砾混合料

20100O.30

38

涵底基础20

100000.2

涵身

25

35

000

0.220

O.3

50

30

地面

1950.32020

200

0.25

4计算过程的模拟

整个过程的模拟分以下几个阶段:工况0:自然土壤的初始状态;

工况1:建立涵身,并填筑两侧的材料②,填至涵顶1.25

ITI;

工况2:填至涵顶2.5m;

工况3:高221TI填方第1层施工(5.5m);工况4:高22m填方第2层施工(5.5m);工况5:高22ITI填方第3层施工(5.5m);工况6:高22in填方第4层施工(5.5

ITI);

工况7:考虑填方顶10kPa的公路超载。图2中的计算模式包括2817个三角形网状单元,分析时涵洞和周围土体一起作用,可以得到一个完善的数据结果。

5计算结果及分析

(1)在正常的路基填料情况下,涵洞周围不采用技术模块处理时,“马斯顿”效应的影响见图3和图4所示。

由于受到“马斯顿”效应的影响,框架顶面受到的应力远大于其他区域受到的应力。

(2)在使用处理过的砂砾混合料情况下,来模拟涵洞周围的应力和位移状况,见图5~图7所示。

用处理过的砂砾混合料能极大地降低涵洞顶上的垂直应力,该应力的减小值为正常路基填料情况

万 

方数据路2008年第9期

图3竖直方向的应力流

图4A—A。断面的应力

图5竖直方向的应力流

图6

A—A’断面的应力

图7竖直方向的位移

2008年第9期

齐永利王威:国外高填土框架涵洞“马斯顿”效应的分析及处理

下应力的47%~62%。在此情况下,涵顶最大应力出现在涵轴线上,越靠近砂砾混合料的立柱,该应力值越小。因此,“马斯顿”效应的影响得到了彻底避免。

(3)在使用未处理过的砂砾混合料情况下,来模拟涵洞周围的应力和位移状况,见图8~图10所示。

图8竖直方向的应力流

图9

A—A’断面的应力

图10竖直方向的位移

万 

方数据用未处理过的但足够密实的砂砾混合料,也同样能够取消“马斯顿”效应的影响。虽然效果没有处理过的砂砾混合料那么明显,但却可以保证“马斯顿”系数为1。

表2为以上3种状态的应力计算结果。

表2一般地质条件下的应力计算值

E,

应力值

填料

kN/m3

MPa

kPa

正常的路摹填料填方2050

500②一1处理过的砂砾混合料202000287②~2未处理的砂砾混合料

20

100

430

上述3种状态均是在一般地基条件下得出的计算结果。通过对3种地面条件的模拟发现,改变地面条件对减小涵顶的垂直应力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它却影响填筑材料的密实度,地面条件越差,填筑材料

越应该密实。

6结论及应用

通过上述的计算分析,采用以上两种技术模式均能有效消除“马斯顿”效应的影响。由于未处理过的砂砾混合料施工便捷且较为经济,因此在M3路

段高填土涵洞设计中,技术模式大量采用了这种未经过处理的砂砾混合料。具体的处理方式为:在涵洞两侧各3m范围内(模块②)填筑D2/D3类材料或R21/R61材料,其压实度满足98.5%;涵顶(模块③)填筑普通填料,其压实度可降低至90%;在3m范围以外,按1:1的坡度填筑路基土,其余填料均需满足路基填料的要求。参考文献:

[1]P94500,法国标准Es3.

[2]JTG

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S]

国外高填土框架涵洞"马斯顿"效应的分析及处理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齐永利, 王威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市,71D075公路HIGHWAY 2008(9)

参考文献(2条)1. P 94500

2. JTGD 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周明强. Zhou Mingqiang 马斯顿效应在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框架涵洞设计中的分析及应用[期刊论文]-铁道建筑技术2009(9)

2. 李健. 高工 新溆高速公路高填土涵洞减载措施[期刊论文]-硅谷2010(4)3. 蒙春宇 浅谈高填土涵洞的基础设计[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1)

4. 龚成中. 何春林. 龚维明. 刘国强. GONG Cheng-zhong. HE Chun-lin. GONG Wei-ming. LIU Guo-qiang 大直径深嵌岩桩侧阻力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公路2011(12)

5. 马立秋. 张国祥. Ma Liqiu. Zhang Guoxiang 高速铁路涵洞覆土厚度选择的动应力分析[期刊论文]-路基工程2006(3)

6. 吕镇锋 EPS板减荷措施在高填土盖板涵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2007

7. 李开禧. 熊晓莉 均匀受压柱空间失稳临界力的统一公式研究[期刊论文]-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6(3)8. 彭泽友. 张延龙. 王兴达 梅溪河大桥索梁锚固区应力分析[期刊论文]-公路2011(12)

9. 周世生. 孙文龙. 李文华. 肖倩. ZHOU Shisheng. SUN Wenlong. LI Wenhua. XIAO Qian 基于涵长向的涵顶受力分析[期刊论文]-公路交通科技2010,27(8)

10. 何勇. 易震宇 姚河坝隧道偏压进洞设计研究[期刊论文]-公路2011(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l200809047.aspx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