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评课

《北大荒的秋天》评课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在讲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张丽娜老师采用的以读为经、以悟为纬的教学方法,十分适合本篇课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老师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

同时也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选择文本中有价值的、关键的词语、句子,采取“抽丝剥茧”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接着指导朗读,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学生接受。在教师给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和自由读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时,都能充分的给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像一些老师在上课时,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为了怕时间不够,在让学生读书的时候都是给学生走过场,但这位老师却是扎扎实实的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二、课堂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层层递进,以一条主线“作者介绍了北大荒的哪些景物?

哪里最美?”贯穿课堂,重点突出,脱繁就简。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读懂、读好课文。

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见底,更美在小鱼惬意欢快的逆水而游。精读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小河的清和静,小鱼的出现,使我们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这时,我说,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来读好这句话呢?学生读后,我的评语是:哦,你真是一条快活的小鱼。再读句子时,教师请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感悟、体验,从而读懂读好句子。

三、课堂上,老师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及课本与生活的联系,如“无字词典”在本

节课的运用,以及对“热闹非凡”“一碧如洗”“五彩斑斓”等词的理解,不生搬硬套,符合新课标“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特别是在教学“五彩斑斓”这个词语的时候,让学生先说说课文中有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学生回答后,教师说:“听说来了,这些颜色挺多的 ,文中哪个词语体现出来了?”“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颜色?”“这些颜色合在一起就叫五彩斑斓。”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四、在理解第三自然段,也就是描写“小河“一段的课文时,老师的引导多了一些情感

体验,少了一些理性理解,比较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当然,作为一名年轻老师,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现提出来,仅供参考:

一、节课给人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气氛不活跃,学生不积极,读书不动情。我想原因有二,第一,对于三个重点段落的处理,老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牵着学生走,很少给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机会,所以,显得课堂上学生活动的空间太小了;第二,作为引导者,老师首先应融入文本,进入角色,激发起自己的感情,但在本节课上,老师的语调一直平缓,缺少激情,语言欠缺感染力、穿透力,就会压抑学生的情感。

二、理解课文时有几个环节处理不当:①开始老师的范读没有意义,既然是第二课时,学生读书已较为熟练,老师应在学生感情不到位,欠缺朗读技巧时进行范读。②在理解第四自然段课文时,问题针对性不强,引导有些牵强,没有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丰富内涵,可让学生由表及里,联系体会人们的心情,穿透两层,以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