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大一统的汉朝

2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 三 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课型: 新授

教学模式 :五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历史挂图、示意图、小黑板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汉的兴衰,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及思想上的措施,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与探究 “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提高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如何理解“大一统”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毛泽东《沁园春•雪》诗词中“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诗中涉及到几位历史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教师: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毛泽东为何要

把汉武帝同他相提并论呢?以此导入新课。

(通过毛泽东诗《沁园春•雪》导入新课,方式新颖,学生易于接受,又能

烘托气氛,很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中去。)

(二)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全面阅读教材,标准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1. 阅读教材67—68页“文景之治”一目,思考 :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联

系前面所学内容思考)

(2)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 阅读68—69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

(1)汉武帝是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达到怎样的效果?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

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措施?(组内讨论)

3.阅读69—70页小字,了解东汉的统治

(三) 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 文景之治

提问: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种经济局面?

(角色扮演——请一组同学扮演西汉初年的两位农民,通过对话反映出他们当时的生活情况,社会经济情况。)

学生:表演(反映出牲畜奇缺、生活困难、经济萧条、社会残破)

出示材料: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饱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

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材料三:“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汉朝哪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三反映的是汉朝哪一时期的怎样的历史现象?

通过学生对材料一的分析,得出结论: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原因是秦的暴政,长期战乱造成的。

通过学生对材料二、三的分析,得出结论:当时是汉朝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

(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分析归纳的能力。)

展示材料:1汉高祖减轻赋税,十五税—;景帝三十税一。

2.文帝拒收千里马、缇萦救父。

展示:《秦兵马俑》、《汉文帝的霸陵》图片

想一想,有什么启示?(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教育学生我们也应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归纳:文景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1.轻徭薄赋,关心农桑.

2.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3.重视以德化民

过渡:汉初六七十年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

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讲解:什么是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

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展示:《汉武帝》图片

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的事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提问:刚即位时,汉武帝就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政治上诸侯势力仍相当大,严重威

胁中央集权。作为刚即位的汉武帝该怎么办呢?(削弱诸侯国势力) 出示图示:教师讲解以便直观理解推恩令。

假如一个诸侯国拥有的封地是这么大:

他有四个儿子,根据汉朝的推恩令,他的封地就变成了如下图:

请想一想这个诸侯国的封地和以前比有何变化?(变小——原来的三分之一)

教师;这样他们就无力对抗中央了,汉武帝还借口诸侯上贡的黄金质量不好夺去

当时半数的侯国,这就是酹金夺侯。

提问:诸子百家思想活跃,经常指责中央,不利于中央政策的实行。思想上不统

一怎么办呢

学生:表演小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通过小品,学生很容易理解“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接受?”) 提问:为了使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采

取什么措施?

出示材料:

“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

教师:汉武帝在经济、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西汉开始进

入鼎盛时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出示图示(投影)

① 景帝后期经济繁荣

1.原因

②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大一统 ①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

2.措施 封国越分越小 加强中央集权

②思想: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设太学

3.意义:两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出示图片:明确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在历史上都是有功又有过的。

(四)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板书设计:

( 五)测验题目:

1.比一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

2. 看到下列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说说理由。

节俭 “以德化民”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 大一统

3联系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当前农业问题提一个建议。

教学反思:

1.由学生阅读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文来导入新课,学生易于接受,又能烘托气氛,很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中去。

2.由学生表演历史短剧表现汉初经济的发展状况加深学生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理解。通过文帝、景帝时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原因措施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3.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本课通过三段史料的投影,旨在使我们接触几段简短易懂的古文史料,读懂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课文的理解。

.4.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通过讨论和图示小结,分析历史问题要依据史实,“让史实说话”,论从史出。

附:小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生:表演。

某日,御书房。

帝: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保江山呢?

法: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看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道: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意见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及秦王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的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董)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的惩罚的。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天子的爱民之心,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帝:既然这样,朕就采纳董爱卿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