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械加工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论文

某机械加工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Leo

(XX有限公司,省 市 邮编)

摘要 目的 明确某机械加工厂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改进措施和建议。方法 运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该公司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该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其他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电焊弧光、噪声。结论 3个噪声接触岗位不符合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应加强对其危害的监管与控制。进一步完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建设;加强防护用品的验收、保管、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督促职工正确使用现场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 关键词 机械加工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该厂成立于200X年XX月XX日,注册资金1200万元,专业从事高层建筑擦窗机、智能立体车库、高处作业吊篮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租赁、安装施工和技术服务,同时开展特种安全作业平台、起重设备和钢结构工程施工。是我国西南地区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企业。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内容 ①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②作业方式及接触水平;③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④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等。

1.2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3]、《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5]、《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8]、《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锰及其化合物》[9]、《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烃类化合物》[10]、《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1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13]

1.3 评价范围 以该公司现有的工程内容为准,包括该公司现运行的生产车间的下料切割岗,打磨岗,铆焊岗,氩弧焊岗,机加工车床、钻床、铣床岗,不包括装配岗以及辅助车间的电工和维修操作岗,不包括生产工艺发生重大改变后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1.4 评价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职业健康监护,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程度进行分析,运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该公司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

2 结果

2.1 职业卫生调查

2.1.1 工程概况 高层建筑擦窗机,年生产量30台 2.1.2 生产工艺流程 见图1。

2.1.3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其他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电焊弧光、噪声。 2.2 评价结果 本次评价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和方法,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测定和实验室分析。 2.2.1 粉尘 从表1的检测结果来看,该公司下料切割、打磨、铆焊、氩弧焊岗位的总粉尘浓度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均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各作业

外协

主要为厂区外作业(大部分装配工作在项目上进行,少

部分小型件的装配工作在厂区进行)

部分外协(大型件喷涂为外协,仅小型件及修补漆在厂区)

图1 生产工艺流程图

点总粉尘浓度15min检测值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

表1 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及计算结果

2.2.2 苯、甲苯、二甲苯 从表2的检测结果来看,喷漆岗苯、甲苯、二甲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的要求,C-STEL检测值符合短时间接触限值(PC-STEL)要求。

表2 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检测及计算结果

3

0.05mg/m。

2.2.3 锰及其化合物 从表3的检测结果来看,该公司铆焊岗的锰及其化合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各作业点锰及其化合物C-STEL检测值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

2.2.4 噪声 从表4和表5的检测结果来看,该公司所有岗位噪声8h等效连续A声级均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85dB;机加工车床操作岗以及喷漆、打磨操作岗的8h等效

连续A声级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但超过80dB,为噪声作业岗位;其余岗位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打磨操作位的噪声检测值超过了85dB,其他各作业点噪声检测值均未超过85dB。根据频谱监测结果分析,打磨操作位的噪声属于高频噪声。

表4 各作业岗位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结果

2.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2.3.1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

2.3.1.1 防尘 厂房内设有一台轴流风机,厂房设有北、西、南三个出口,利于自然通风。

2.3.1.2 防毒 该公司大型件喷涂为外协,仅小型件及修补漆在厂区内,降低了厂区内人员接触苯系物等毒物的可能性;同时,喷漆地点设置在厂房外部空旷地点,便于空气流通稀释有毒物质浓度。另外,喷漆作业时间与其它工种作业时间错开,防止相互干扰污染。

2.3.1.3 防噪声和防紫外线 在总平面布置上,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办公区分开布置,避免生产区的噪声干扰;生产工人集中控制,合理分区,避免交叉影响;机加区的车、

钻、铣床采用了基础加固减振措施;喷漆岗单独设置在厂房外,避免了空压机对厂房内其他员工的干扰。在紫外线接触岗位为工人配置相应的紫外线防护设备,如眼睛、衣服。

2.3.1.4 防高温 该公司仅焊接过程会产生高温,厂房内设置有3台工业风扇和3台壁扇防暑降温;厂房天花板设置有隔热层,避免日光直射。

2.3.2 防护设施评价 该公司防护设施的设置和运行情况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针对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从厂房建设、装置平面布置、工艺设备布局考虑了职业病防护设计,采取生产现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生产工人集中控制、缩短接触时间和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在相应工作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了警示标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不良影响。企业在采取一定工程防护的情况下虽然在噪声、粉尘、毒物等方面均达到了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但仍需加强个体防护;同时,要对防护设施进行维护,对达不到要求的防护设施进行更新,对防护设施正常运行起到防护作用,完善防护设施检维修相应的台账。

2.3.3 职业卫生管理 ①该公司明确有关科室及专人具体负责职业卫生相关工作。②该公司制定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并定期委托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承担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工作。③该公司建立有相关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对

[1]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定期

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工职业健康档案,主要包括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断等,对于离退休或调离职业危害岗位职工的健康监护档案封存保管,保存期限3年。④为保证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减少事故对职工生命的危害及财产损失,该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小组,制定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置了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职责及救援电话。该预案落实了事故处理流程、救援物资、医疗救护等内容,并由相关科室定期组织演练。⑤该公司明确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全厂范围内安全标志和标识的制作、发放、登记备案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其现场可见相关警示标志、标识。⑥该公司有基本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并有工人健康检查档案。⑦该公司设置有专项资金,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

2.3.4 防护用品评价 该公司制定相关制度和领用标准,按有关要求发放了个人防护用品。经过整改,已为接触噪声较大的下料切割、铆焊、氩弧焊、打磨、喷漆、机加工等岗位发放防噪耳塞,将现有纱布口罩替换为专用防尘口罩。同时该公司需加强防

护用品的验收、保管、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确保防护用品的有效使用,加强工人劳保用品佩戴监督。

2.3.5 职业健康监护调查评价 该公司已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了职业健

[11]

康检查,检查率 100%,符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 188-2014) 的要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①本次检测的粉尘、毒物接触岗位均符合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该公司机加工车床操作岗以及喷漆、打磨操作岗的8h等效连续A声级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但超过80dB,为噪声作业岗位,应将其作为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加强对其危害的监管与控制。而铆焊、氩弧焊岗位粉尘和毒物虽符合限值要求,但其为主要工序,结合现场情况,仍需作为关键控制点。②该公司建有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其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能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其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能有效地运行。③该公司针对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节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作业环境。综合分析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该厂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采取的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可有效降低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不良影响。

3. 2 建议 ①针对上述关键控制点,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建设。②加强防护用品的验收、保管、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督促职工正确使用现场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③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时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④

[4]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工人职业健康检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2011-12-31.

[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Z]. [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Z]. [4]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Z].

[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73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Z].

[6]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7]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8]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S]. [9] GBZ/T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锰及其化合物[S]. [10] GBZ/T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烃类化合物[S]. [11] 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12] 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S].

[13] 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S].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