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究专家王极盛谈高考(转)--献给20**年高中毕业生

王极盛: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

采访者:本报记者 刘畅 被访者:王极盛

  

关于王极盛

王极盛,中国著名心理学家与创造学家、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近年来,他潜心从事学生心理健康、考试心理、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作为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他要告诉考生们的是高考成功是有规律的。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无数家长和考生的心,黑色的7月足以让众多家庭如临大敌。为了能走进象牙塔,圆大学梦,在人生道路上有个好的开始,无数人参与其中,个中滋味谁能言说。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十余载,而决定命运的时间只有三天,这多少有些不公,甚至残酷,但却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因为我们生存在一个竞争的社会里。既然如此,让我们来共同探求高考成功的规律,一起随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王极盛教授走进高考。

高考还要打心理仗

记者:听说您正致力于高考心理素质课题的研究,您是怎么看待应试能力这个问题的?

王教授:我从1999年开始研究高考应试能力问题,也就是研究高考状元的成功规律。为什么要研究高考状元呢?因为从1999年开始,国家启动了高考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涉及高考内容、命题内容、考试科目、录取方式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心议题是侧重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素质是指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能力是指考生的心理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操作能力,主要是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高考科目由原来的3+2形式到3+X形式的改变,目的也是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考永远是指挥棒,一千年都不会变,因为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直接影响着中学教育怎么办的问题。高考改革使我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很多高考状元都说,高考不仅是在打知识仗,还要打心理仗。

记者:您对2001年全国65名高考状元进行了逐一采访,撰写了《给你高考加分》一书,请您谈谈该书的策划过程?您认为高考有规律可循吗?

王教授:我的研究结果证明,高考状元是素质教育的产物,是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成功,同时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成功。

我还对全国优秀高考成功者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个影响高考成功因素当中,占第一位的因素是考生考中的心理状态,占第二位的是考生考前的心理状态,第三位是学习方法,第四位是学习基础。高考成功的规律可以这样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基础,考生心理状态调节状况是高考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

记者:您可以举几个成功者的例子吗?

王教授:2001年山西省理科状元张景利(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张景利同学平时在年级里的排队是二三十名。我采访他时,我问他你是高考状元吗?他说他不够状元水平,不好接受这个称呼,因为他们班有两位同学,平时历次考试成绩都比他好,结果他却成为状元。而平时总考第一名的同学却发挥失常,和他相差了50分。平时总考第二名的考生只考了370多分,没考上大学。他之所以能成为状元,最关键的因素是因为考试时没有什么压力,很放松,发挥得好,一举成名。

内蒙古自治区的状元匡伟佳(包头市第九中学),原来在班里成绩从没有进入过前二名,高考前还打篮球放松,而他们班平时排在前两名的同学,却都比他低三四十分。

状元们的成功经验就是能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学习成绩与心理状态二者统统重要,很多考生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所以家长和考生都应该从正反两方面吸取经验和教训。学生用功是必要的,但还要注意心态调节。越是临近高考,这种心态调节越重要,因为这个时期,考生成绩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很大的提高,只要保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是成功。

记者:目前我国中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王教授:我曾对3万多名考生做过有关方面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从心理健康水平来看,32%的学生有不同情况的心理问题,其中28%是轻度心理问题,3.9%有中度心理问题,0.1%的学生有重度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0个方面,其中比例最大、问题最多的是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大,这个比例占到36.7%,而且这个问题还导致了其他的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心理焦虑、郁闷不乐、情绪不稳定等。总体上讲,中国学生心理问题是影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深层、但不被人们所认识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说,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必由之路。

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记者: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在高考时是很重要的,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吗?

王教授:信心坚定、良好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可以说是高考取胜的四大法宝。首先要树立高考信心。为了增强自信心,考生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努力:

高考目标要适当,期望值要适当。期望值过高,经过努力达不到,会挫伤信心;期望值过低,你进入不了状态。怎样才叫适当呢?一般地讲,以自己两次模拟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就一般发挥正常而论,高考期望值就是两次模拟考试成绩相加后除以2,基本上这也是高考的成绩。

不要攀比。很多孩子容易盲目地进行攀比,认为我一定要追上某某人,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前几天,我在西安讲课,一个女孩对我说,班里有几个女孩子成绩比她好,她就是不服气,结果越想追上她们越追不上,这怎么办呢?其实,每个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考试就达到目的了,没有必要攀比。

不要迷信,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去年高考前,我接到一个考生的电话,他说高考肯定要考砸,因为早晨听到了乌鸦叫,这是不吉利的象征。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充分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书桌或有关地方写上一些类似“我一定会考好”,“我一定会成功”等勉励自己的话。这种方法因人而异,但会有促进作用。

记者:考生情绪的好坏对考试成绩会有很大的影响,怎么才能拥有良好的情绪?

王教授:良好的情绪是高考良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情绪变化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发生不良情绪时要及时调整。

考试前考生有些紧张、不安是正常的。心理学研究证明,轻度的焦虑对调节人的状态、使人有高度的注意力和发挥思维能力是有好处的。但一旦发生严重的心理焦虑就会对考试有消极作用。很多学生把考试前的一点紧张情绪看成是了不得的事情,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作用,是不可取的。考生要充分利用记忆进行积极的自我想像。当你情绪不高的时候,不妨想像一下你高考成功时的喜悦。正确运用深呼吸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深呼吸有两个要领:一是缓慢有节奏地吸气,然后缓慢有节奏地呼气;二是缓慢有节奏地吸气之后,停一两秒钟之后再吸气。此外,还可以做些按摩操:用右手大拇指按住左臂上的内关穴,有节奏、缓慢地按顺时针按摩36下。它可以转移注意力,淡化紧张情绪,对不稳定情绪起调节作用。它还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

进入良好的临考状态

记者:距今年高考的时间已经很有限了,考生如何进入良好的临考状态?

王教授:首先要做到自我减压增强信心。很多考生在临近高考时,心里很慌,一会儿认为自己这张卷子没做,一会儿认为那道试题还没有解答。没完没了的试卷把考生搞得筋疲力尽,没有头绪。实际上,在临近考试的阶段,没有必要再搞题海战术了。只要你做完老师指定你做的试卷就可以了。很多学生自己买各种试卷来做,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试题是做不完的,只能是自己给自己加压,造成紧张的情绪。

充分重视平时的模拟考试。考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小考、模拟考试来训练自己进入考试状态的能力,也可以在平时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自我考试。例如高考数学考试时间是两小时,按照这样的要求,事先把试卷准备好,看着表进行答卷。经常这样做,考生进入考试状态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每个人在一天24小时内都有自己精力旺盛的时候。高考考试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到11点半,下午3点到5点。这就要求考生在高考的时间段内使自己的精力处于较佳或最佳状态。这就需要考生在考前进行所谓生物钟的调节,把自己的精力最旺盛的时间,调整在与高考考试相一致的时间段。调节生物钟需要一段时间,一般来说,考试前一个月开始调节生物钟,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不少高考“状元”都有这样的体会,考前每天都做题,这样进入高考考场答起卷子来感到得心应手,很顺当。我调查一些高考失败的考生,他们总结的教训之一,就是考前十天八天就不做卷子,只是看书、看笔记,等进入高考考场答起卷子就会感到手生,找不着感觉。进不了状态,考试成绩自然就不理想。

不少考生与家长认为,7月7日就要考试了,7月6日晚上早点睡吧,不睡也干不了别的事。结果由于睡得早,与平时的作息时间不一致,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产生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反过来又影响入睡,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睡眠。建议考生7月6日晚上按平常时间睡觉,平时没有服过安眠药的考生,即使入睡困难,也不要服用安眠药,否则第二天上午考试提不起精神,影响成绩。

记者:在高考中考生应该注意些什么?

王教授:考生在拿到试卷之后,战略上要藐视试卷,从心理上认为,自己已经胸有成竹,是发挥的时候了。战术上要重视试卷,认真对待每一道题,有些学生越是简单的题越易丢分。

总结自己平时做题的经验。每一个人在各门功课上都有自己的做题方式和应对方式,应该尽量总结和利用,这样做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看卷子时要做到准、快、全面,防止看错题或漏题。充分发挥发散型思维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些中等题和难题,不要只用一个思路去做,一个思路不通,要换一个思路去想。

记者:作为考生家长,怎么帮助考生调整心态?

王教授:高考前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考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考试前家长的情绪要稳定,而且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多少年的研究成果证明,考生家长对考生只需说一句话:“只要尽力就行了。”此外,家长要做的就是后勤保障工作。

作为家长,在考试中有5件事是最不应该做的:追问学生每课的分数,规定孩子考什么样的大学,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追问已经考过科目的情况,送孩子上考场。以上做法都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影响考试成绩。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