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思潮中的设计手法

后现代思潮中的设计手法 摘要:在后现代主义时期,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共同的风格,因而也就不存在什么至尊的权威。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没有大师”就意味着平庸堕落:对于那些习惯于盲从的人来说,“没有领袖”可能就不知道路该怎么走。然而,对于西方文化而言,后现代主义意味着更彻底的民主、平等和自由。在哲学、历史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但在建筑上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它和现代主义的风格、手法是完全不同的。

关键词:后现代、建筑 、手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现代思潮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并且是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

后现代主义(pos tmodernism) 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义的概念. 。它改变现代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各种探索,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终于形成了后现代主义。需要指出的是,在英文中,“后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内容是不相同的。“后现代”在设计上是指现代主义设计结束以后的一个时间阶段,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一种风格为特征的设计运动。最早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是哲学和建筑学。当中领先其他范畴的,尤其是六十年以来的建筑师,由于反对全球性风格缺乏人文关注,引起不同建筑师的大胆创作,发展出既独特又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方案。而哲学界则先后出现不同学者就相类似的人文境况进行解说,其中能够为后现代主义大略性表述的哲学文本,可算是法国的解构主义了。 设定相对主义。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甚至是性的角度。后现代主义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和性上占优先地位。为了挑战现代主义的极限,艺术与设计家于是以后现代主义来统称当代各种主义,如:女性主义、多元文化、解构主义、时间元素、媒体应用、物质主义等。这些观点强调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没有单一的、绝对的答案或标准,作者与完成品的情感脱离,且作者、观众、策展人(或展场) 与环境(或现象) 都是艺术作品的参与者,如此一来,艺术创作与鉴赏都变得非常多样。

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随后迅速发展到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在内的广泛领域,并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设计组织。它的风格特征是以反现代主义设计艺术为思想基础,在设计方法、设计语言及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出现了各种设计模式,流派纷呈,没有一个占主导趋势的流派或思想。“后现代主义设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这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与工业社会的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和集中化等高效率、高技术原则相一致的做法是有明显区别的。第二,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现代主义强调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强调理性主义,而后现代主义则与后工业社会相一致,倾向于幽默,满足人性的本能需要。第三,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主张新旧柔和,主张兼容并蓄。所以后现代主义设计大量创造性地运用符号语言,按照产品的实际功能定向和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的联系,对产品进行解构、组合和调整,创造了许多丰富、复杂、多元的产品形态。第四,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绿色环保设计被后现代主义设计者视为最基本的法则之一。

后现代主义对设计理论的探讨,在进入后现代主义设计时代以后,其理论体系的建立和认同显得模糊滞后。然而在建筑领域,罗伯特 文杜里,查尔斯 詹克期,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主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罗伯特 文杜里的“我母亲的住宅”“公会楼”。斯特林 詹姆斯的剑桥大学历史学大楼,他用组合玻璃、砖石和金属材料,采用现代主义与古典网格结合。是后现代建筑中的典型手法。德国,斯图加特新设计的国家艺术馆,颇具古罗马建筑特点的建筑群花岗石、大理石,局部采用古典主义装饰。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建造在混凝土平台上,平台前是宽大的红色花岗石铺地的台阶。基座上立有三组莲瓣形薄壳屋顶,他希望从任何一面观看建筑都富有感染力的构想。这些钢筋混凝土的壳体像贝壳也像三角形帆船高高耸立。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上海美术馆,肯尼迪纪念图书馆等建筑,是突出用让光线来做设计的手法。任佐 皮阿诺,他与理查德 罗杰斯一起设计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看上去就像是现代化工厂的大棚屋建筑。它一反传统建筑将功能性管道埋在建筑物内的做法,而有意的将它们完全暴露在建筑物外部。建筑物内部结构简单大方,没有柱子,也没有隔墙,同外部管道纵横交叠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这座建筑即像一个容器,又似一个动态的灵活机器。它由预制构件组合而成,即展示了现代高技术的魅力,又体现了独特的后现代建筑构思。

我们可以发现,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之下,建筑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主张建筑应该而且必须有装饰。在建筑的细节上,往往采用各种古典装饰,运用变形、分裂、删节、夸张、矛盾等手段使装饰充满趣味性和象征性。第二,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文脉主义”。抛弃现代主义平滑的方盒子建筑形式,认为决定建筑外观的不单

纯是内部功能,而且还受到群体、环境、历史等的影响,强调建筑的形体质量感,提倡建筑的“内”、“外”双重性,重视层次感和深度感。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在某种意义上完全把历史隔断了,工业文明好像不是从历史发展过来的,而是从工业革命的烟囱里一下子冒出来似的。因此,他们强调重视传统历史风格。第三,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具有浪漫主义、个人主义的哲学准备,对高科技、高情感的推崇,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和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化把握。它的设计手法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与延续,历史的相互渗透。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产品的符号学语义。对隐喻的共同理解。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彼中有此。骡子式的杂交种,对产品文脉的强调。

建筑领域是后现代思潮中涉及最广的领域,从建筑的设计手法上,就能看出,后现代思潮中的设计手法。它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与历史相互渗透,强调装饰,建筑的造型等。与现代主义设计遵循物性的绝对使用,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标准化、一体化的设计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参考文献:《美术鉴赏》——陈洛加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李扬著

《世界现代设计史》——朱和平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