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造假现象的剖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在各种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但是会计造假事件的不断出现,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作权的分离,监督机构的不完善,监督制度的不足,经济政治力量的驱动,会计人员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了会计造假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对上述造假问题的原因进行了仔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社会外部的监督审计,改进会计人员等一系列管理体制,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会计造假真正消失,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会计造假 造假原因 防范措施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会计造假的概述

2.1 会计造假的概念……………………………………….

2.2 会计造假的危害………………………………………

第三章 会计造假的原因

3.1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3.2 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3.3 法律惩罚打击力度不够

3.4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职业道德的缺乏

第四章 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

4.1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4.2 明确责任,加强信息管理

4.3 加强监管,强化社会审计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谢辞

附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与发展,经济总量不断上升,我国的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近期,我国又超过了日本,一跃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不只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力的增强,还有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成为了国人关心的重要问题。

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构和行政机关指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是调整会计关

系的法律规范。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竞技比赛还是下棋对弈,都需要各自的游戏规则,会计师一向严肃的工作,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规则变得尤其重要。会计监督一直是我国会计学界的热点。从20世纪80年代的会计是否具有会计监督职能的大辩论,到将会计监督写入《会计法》,都说明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和人们关心的程度。

但是有一部分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仍然经受不住诱惑,仍带着侥幸的心理,还是源源不断地通过财务造假来获取经济利益和逃避责任,这样,久而久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的损失。所以,对我国公司的财务造假手段分析势在必行。

1.2 研究的意义

对企业的财务舞弊和造假的研究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目的是通过对我国企业的研究

了解我国会计舞弊的事实,完善会计制度。我国企业信息舞弊问题虽通过几经治理,但依旧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个别企业甚至屡错屡犯。其根本原因是,会计信息总是处在一定环境中规范社会环境的规则不够健全,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而控制环境的恶劣,导致现有规则的失败。会计舞弊的研究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对会计舞弊的研究来完善我国会计的法律法规,健全会计制度,调整不正确的会计规则。

第二章 会计造假的概述

2.1 会计造假的概念

会计造假行为是指会计造假主体为了达到造假目的而违反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所实施的制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会计行为受制于会计行为目标,它对会计行为具有内在的规定性,而环境因素又制约会计具体行为的选择和运行。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市场运行机制,经济政策,法律制度是构成会计行为的重要环境因素,当环境因素变化时,会计行为以特有的运行方式去实现会计行为目标,怎么看我国会计造假行为的泛滥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会计行为的选择。

企业会计行为的最终目标无论是利润最大化,还是股东财富最大化都是对会计行为的经济性提出本质要求,因而会计造假行为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利益的问题。一般来讲,选择造假的基本前提是造假的风险收益大于其风险成本。由于目前我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经济责任的安排存在某些缺陷形成了会计造假低廉的成本,同时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不完善又给会计造假者提供了高额收益,从而导致会计造假动因到造假行为的转移,这是会计造假屡治不止的根源。在此背景下,会计造假反倒是企业行为的“理性”选择。

2.2 会计造假的危害

首先是经济危害。会计资料的质量是直接影响使用者,会计资料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资源,是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造假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还会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最终扰乱社会经济关系。它很大程度上虚弱了国家经济实力;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接轨国际经济。

其次是社会危害。会计造假很大程度上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产生社会信用危机,影响职业道德建设。会计造假严重败坏会计行业的诚信,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每个公民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而作为经常与钱打交道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更应该诚信第一,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事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如果没有诚信,企业想要在市场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简直是痴人说梦,其最终的结局就是破产关门。而会计造假者见利忘义、弄虚作假,违背基本的职业道

德,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怎么能指望他们把经济活动的“关口”?怎么能让投资者、管理当局、社会公众信任他们的会计资料呢?又怎么能让我们的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受到社会的尊重呢?

第三章 会计造假的原因

3.1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相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又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在监督机制。

3.2 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我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进行会计造假要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但是在这个前提下,为什么还有人知法犯法呢?原因是会计法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单位负责人之所以敢冒风险作假,是因为会计造假的风险收益远大于风险成本。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让造假者的行为一现在流行的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它们就像有强大生命力的“杂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造假者宁知法也要犯法的想法,就应从他们“趋利”的目的出发,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对违法造假的处罚力度,当造假成本大于造假收益的时候,造假者自然会三思而后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造假现象的发生。

3.3 法律惩罚打击力度不够

目前,尽管我国《刑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查处力度和打击力度不够等情况严重存在。有些虽有明文规定,但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往往还停留在警告和罚款层次。从行业的职业道德约束来看,其约束力和处罚力度还是远远不够,致使违法收入远远大于违法成本,这无疑助长了部分会计人员去冒险。

3.4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职业道德缺失

会计造假,既是企业领导者和会计人员职业技能不高,又是这些人的法制观念薄弱造成的。在企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就是听从领导的指示。在单位会计人员从属于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其经济利益直接由单位负责人掌握和决定,从而使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人员工作,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假造会计资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一般而言,会计人员是虚假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若会计人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自觉抵制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中业务素质普遍较低,法制观念较弱,缺少作为职业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独立能力。

第四章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4.1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会计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用行为规范来进行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这样的会计人员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再次,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提供机会给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最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会计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用明确的理解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会计人员要克服畏难情绪,一身正气,敢于打假查假。只要认真细致,和熟悉作假的手段和诀窍,出于公心,无论作弊者怎样诡秘、狡诈,总会有蛛丝马迹可寻,总有异常现象出现,只要抓住关键线索,顺藤摸瓜,就不难发现和证实问题。要精通会计业务,熟悉财税法规,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要严守独立审计原则,不可轻信被审单位的保证和解释,不为各种利益集团所左右。要不断总结会计舞弊过程中的教训,关注新出现的会计舞弊手法。掌握对各种错弊形态的审查和识别要领。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从而归纳总结出属于自己的鉴别方法和要领,力争迅速揭穿造假舞弊。

4.2 明确责任,加强信息管理

明确会计责任,单位负责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卸责任,分散风险。《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不是单位负责人自己直接从事会计工作,而必须是通过有关制度委托、授权、督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章办事。单位负责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卸责任,即使确实没有授意、指使、强迫会计人员造假,也应承担用人不当、管理不严之责,接受有关部门处理。

理论界与实务界紧密配合,建立会计信息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定性上很难把握会计信息的失真程度,因而很难给违规者以恰当的处罚。

4.3 加强监管,强化社会审计

再现性体制下,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审计的主体,其审计的委托关系存在着实质性缺陷,其审计难以保证独立、客观、公正,其出具的审计报告难以保证真实性。因此要围绕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这一核心问题,把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和行业自律机制建设放在首位,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规范、科学、合理,真正起到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保障作用真正担负起“经济警察”的职责。另一方面,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社会审计机构,加大社会审计机构的过失成本,同时还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对那些欺诈造假行为,要严惩不贷。

第五章 总结

综上所述,主要是对会计造假的原因,现状及治理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和分析,从不同的方面描

述了如何遏制会计造假的见解。会计造假与我国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它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通病,它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因而它的存在严重威胁到经济的发展。它的存在与多方面的原因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从这些原因出发,对症下药。治理的过程艰难而又漫长,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去扫除给我国经济带来的阻碍。

参考文献

1. 张建刚 论财务造假与打假 [ 期刊论文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0 (02)

2. 邱军 会计舞弊成因及对策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3. 李萍 论会计舞弊及治理 财会通讯 2007

4. 郝燕 浅谈会计舞弊的表现及其防范 财会研究 2007

5. 张世杰 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经济论坛 2006

6. 刘青 浅谈会计舞弊手法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商情 2009 (29)

7. 郭国福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其 防范措施 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3)

致谢

岁月不催人自催,光阴不醉人自醉。三年的象牙塔,三年的青春梦,不回首,不招手,不离别,不再见。仅是回味,仅是感慨,梦已稀疏,青春不再。

在这里,我要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热心人,我的同学,我的老师。在丰富的大学生活中,他们不仅给予我学术上的指导,同时也是我生活中一起同行的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之间互相建立了信任,彼此相互鼓励,互相给与支持与帮助。另外,特别地,我要由衷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因为有了指导老师的帮助,我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所以在这里,我向老师致以真诚的谢意!

最后,祝愿我的老师和帮助过我的朋友们顺顺利利,心想事成!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