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东段)国际竞赛获奖方案介绍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东段)国际竞

赛获奖方案介绍

作者:俞孔坚

2002年9至11月,奥运景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东段(以下简称“公园”)的规划方案举行了国际招投标活动。最后,本方案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我们通过现场踏勘、查阅历史资料,分析问题,最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并用景观没汁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对历史地段景观改造设计的尝试,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和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公园位于朝阳区内,北三环与四环之间,西起健德桥,东至惠新东街,南临北三环,北临亚运村,全长4.8km,南北宽160m。元代城垣遗址及小月河位于公园范围内,起自天安门的中轴线经过故宫、景山、钟鼓楼延伸到这里。所以,元大都遗址公园是中轴线上的重要景观之一。同时,公园北侧与规划中的奥运公园仅一街之隔,是从奥运公园向南望去的一道绿色屏障。公园被南北向的6条道路划分为7块用地,它们自西向东分别为规划路、鼓楼外大街、建安东桥、安定路、樱花西街、惠新东街。我们将这7块用地依次命名为1至7号地块,本方案在形成过程中强调:景观设计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为此强调景观设计过程的—个基本模式,这个模式分为如下3个步骤:

(1)问题所设计的对象在功能和结构上有何不完善的地方,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或使用目的,现有景现有何需要改进或重新设计的地方?

(2)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景观功能需要,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体系和评价标准?

(3)设计解决问题的措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同时满足既定的价值标准,应设计怎样的具体措施?

1元大都城垣遗址的问题

景观设计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设计由分析问题入手,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现场踏勘,总结出4个问题

1.1 土城的保护

元大都城墙于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破土动工,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成。明初北城墙南移时移出城外,俗称“土城”。城墙全部运用中国传统的板筑技术,以夯土筑成。基部宽24m,顶部宽8m。显然,从城顶到城基的倾斜度很大,在城墙表面不能用砖全部包砌的年代,这种坡度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在夯土过程中为了加固墙体,使用厂“永定柱”(竖柱)和“红木”(横木)。顶部没有半圆形瓦管,用于排水。并且用苇草排编,自下而上将整个土墙遮盖起来,称

之“蓑城”,以防雨水浸泡。对这一段颇具特色但又残缺不全的土城,我们是任其发展,修葺装扮还是恢复仿造,成为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1.2 河道处理

(1)水质小月河现状水质极差,污染严重,该如何对待?

(2)河道与河岸的真实性保留小月河现有河道的整体形态还是对其动大手术?

(3)河岸的亲水性小月河现有水位很低,甚至干枯见底,河岸现状是垂直的混凝土驳岸,生硬而缺乏变化,需要加以生态治理。南侧囚紧靠“土城”遗址,不宜大动土方。

(4)河道设施在4号与5号地之间有一水闸,将小月河分为东西两部分。水闸形体和材料都较简陋,宜进行清洗,使其焕然一新。

1.3 交通问题

(1)场地四边被车行道路围困和分割;

(2)场地内外可达性差;

(3)场地内部纵向连续性差;

(4)场地内部横向连通性差(易引发安全问题)。

1.4 场所的安全性差和活动内容少

(1)山于视线通透性不够引起;

(2)由于交通的内外可达性和内部的连续性差引起;

(3)山于人流不足、场所性差、设施不足和整体气氛不够健康引起问题分析出来后,为以下的工作指引了方向。我们围绕以上4大问题展开讨论,最终总结出了4个原则。

2 解决问题的原则及措施

2.1 原则之一:她是一条遗产廊道

自元代开始(1267年动工兴建,1274年正式将元大都迁往北京),北京城作为全国的都城,至今已有近730年的历史。(现在北京举行的庆祝建城850年的活动,是指从金代算起,而本文则只提到从元代算起,因本项目是关于元土城。)元大都城市规划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直接为明、清的北京城所继承。据公元前就已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种体现儒

家追求秩序、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在我国很多都城中部有所运用。但这种格局大多已不可复睹,惟有北京城基本保存了这种格局,元大都城市规划是严格按照九纤九纬进行设计的:方六十里,十一门,道路是规整的棋盘式格局,主要街道把城区划分为一块块方格,名曰“坊”。每个坊又被较窄的街道划分为4个小方块主要街道宽度为24步,较窄的街道为12步,元大都的水利工程建设,在北京古代水利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郭守敬的治水曾采用“跨河跳槽”的方式,即桥上用石板砌成矩形的石渠,以此将水引到河对岸。他还用荆芭编笼装石,妥善处理了引水和防洪的关系,保证了城区的安全。以上这些,都为规划设计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既然是一条遗产廊道,维护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设计的主要出发点。为此,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1)土城的保护在小月河南(即土城遗址这一侧)清理现有植被,减少灌木层次,在通透的乔木下,将土城遗迹的风貌,清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将现有的休闲活动场地及道路尽量移出土城,减少人为对土城的破坏。

(2)保留建筑将此次规划所要求保护的泓盛花园等4个建筑的周边环境及立面进行清理和修缮,深化原有功能,提升品位和格凋。

(3)水闸修饰对水闸这—现在仍在使用的水利建筑,清洗原有立面,并用钢架和透明玻璃加以装饰,使游人能够清楚地看到里面的结构,形成景观。

(4)解说系统在整个公园中加入一个解说系统,对元大都城市规划特色、土城构造特点、元代治水成就进行解说。

(5)方形树阵通过方正的树阵,体现元大都规划布局的特点。

2.2 原则之二:她是一条生态廊道

元大都遗址公园经过12年的改造,现存清幽园、百鸟园、马可波罗、海棠花溪、旭芳园、夏景园及秋景园。这些园中现状植被良好,植物已形成大竹林带。在紧邻北三环的城市地带,能有如此大的一片自然植被,实属难能可贵。小月河水系南起明光村,向北经过元大都遗址、花园路、京昌公路,最终流入清河。在水资源短缺的北京城,河流更显得尤其宝贵。面对条件如此优越的一处场地,设计者捉出恢复和重建生态廊道的设想。这一设想通过以下两个措施来实现:

(1)生态驳岸结合景观节点,拓宽部分水面,采取不同的生态河岸处理方法,特别是恢复“编笼装石”的护岸技术,打破了生硬的混凝土驳岸,并沿河分层种植水生植物。

(2)应用乡土植物以荷花、菖蒲、水葱、芦苇、芒草等植物为主,人量运用多种生态类型的乡土植物,营造丰富的乡土植物群落景观。

2.3 原则之三:她是一条休闲廊道

在公园的7个地块中.1号地块紧靠京昌高速公路,人流量较大,现有用地南北为科研单位及写字楼。公园的西入口处在这一地块上,入口处适宜做大型而有标志性的人流集散广场。由于此处河道与城市道路的高差最大(约有4m),适合用于地下空间规划。2、3、4号地块北邻规划中的奥林匹克公园,现有百鸟园和海棠花溪,植物现状良好,应予以保留。由于奥林匹克公园内有大量商业设施和外围人流、车流缓冲带,所以这里不宜再安排商业设施,可延续百鸟园和海棠花溪的现有植物景观,使之成为奥运公园南面的一道绿色背景。5、6号地块之间,由于有地铁5号线的出入口,南北两侧均为居住区,行人流量较大,适合在地铁出入口两侧设置停留空间,并安排商业服务设施。7号地块周围有两所高校及一些居住区,东北方向是城铁“芍药居”站,人流量很大,可利用河道转弯处设置自然、生态的休闲空间,安排纵横交错的直线型便捷道路,营造亲水空间。 为了营造一条休闲廊道,本设计提出以下5条措施:

(1)形成安静的空间在北土城路与公园相接处布置成片密林,把整个公园围合成安静的绿色空间。

(2)设计宜人的林下小广场根据调查,公园的使用者多为小组群活动,因此,设计将公园内的广场化整为零,方正的树阵所构成的林下空间,是人们停留、休憩、活动的好场所。

(3)亲水界面的营造将小月河北面的河道进行改造,设计成亲水界面,供人面南背北,欣赏土城。

(4)建立两套道路系统与城市道路相结合的直线形快速便捷道,使人们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公园;同时,沿河岸没汁的流线型步道可供人休闲漫步。

(5)保障安全的空间清理后的林下空间,去除了遮挡视线的灌木,形成以乔木为主的绿地空间,保证公园视线的通透,创造安全的休闲环境。

2.4 原则之四:她是一条城市景观界面

小月河作为历史上的护城河,也是现代城市中的线性水体,是北京城的一个重要界面,一个历史与现代的界面,一个今天与未来的界面,既是物质景观上的,也是精神景观上的。她的功能如同服装的领与袖,如同油画的边框,既不需要艳丽的色彩,更不需要复杂的形式,绿色和简洁是它存在的根本价值。为此,本方案提出以下措施:

(1)通过整齐简洁的植物配置,形成—个连片的绿色城市界面,不同特色的公园景观节点,会丰富城市道路景观并吸引人流。

(2)由外向内,从城市界面的密林,逐渐过渡到单株散状布置的疏林草地,最后是自然生态群落的河岸。

3 讨论

景观设计旨在解决问题。科学而系统地分析问题并艺术地解决问题,构成景观设计过程的主要内容。设计是寻求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中包括保护、保留再利用和设计新的形式来满足功能的需求。作为一个历史遗产地带,维护其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这也是分析和解决公园问题的第一层面;在这一底层面上,经过700多年的自然过程,形成了当前的生态关系,这是公园第二层面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在这两个层面上,才有现代人的休闲活动和体验。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