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优秀作文

江苏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鉴赏:

不深不浅种荷花 犹记以前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梦中都回荡着那和服女子的温润笑靥,便痴痴地到花市上买了株樱花来,也盼着一日如霞烟云可映着我家屋檐。 谁想不几日,那花竟死了。老农听着我的叙述,微微地笑:“樱花怎麽能那麽养呢?它有自己的种法。”

那一刻,我猛然间开悟,原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惟有适合自己才可开出一片繁华,否则生且不易,又何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想来又有多少人沉迷於仿效他人的热潮,丢了自我?塞辛格《麦田上的守望者》风靡一时,大街上戴鸭舌帽穿风衣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歌德为慰藉自己的书出版,一时自杀又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尚的潮流席卷於世,当喧哗与骚动潮水般涌来,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坚持自己,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蝶翼翩翩,这群精灵懂得避开烛光,不做那扑火的飞蛾,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便深谙为人之道。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干,你只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所,岂不快哉?

人生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人活於世,不求随波逐流,便如一朵墨梅,可静静绽放於生命的绢帛。 再想古代士子熬得十年寒窗,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竟是痴了。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求如徐霞客,遍览名山大川,一仆一驴,一笔一绢,任他世事烦扰, - 1 -

我自有天枕地床﹔更无需黄袍加身,便如蒲松龄“老於世情乃得巧,昧於世情则得拙”,他秉持一拙所自安的生命准则,在野狐鬼妖间荷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给无数士子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象。

天籁自鸣,不择好音。为人处世,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即使荆棘满生,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也痴了,且让那花睡去,明朝醒来,又可开得一片春天。

- 2 -

2013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一叶知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博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 3 -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

- 4 -

不能忘记 时间像一条长河,缓缓流淌,冲走了无数的往事,也留下了许多的回忆。最不能忘记的,是外婆家后院的那棵枣树。

幼时,外婆家屋后长着一棵茂盛的枣树,足有两层楼那么高。枝干遒劲,叶子层叠浓绿,密密匝匝,透着大自然赋予的光泽。夏天刚过,我就缠着外婆要摘枣子,而外婆总是笑着说:“七月十五穿红袄,八月十五打红枣。还没到时候哩。”

秋风起,兰有秀,菊有芳,青枣也被嫣红层层涂染。“去摘枣子喽!”外婆扛着一根竹竿,肩挎一只竹篮,一声吆喝,我便撒开脚丫,直奔后院。艳阳初升,晨曦透过薄薄的云层迷蒙地洒向大地,后院,枣儿飘香,昆虫鸣叫。枣树下,祖孙两,仰起头——阳光的照耀下,绿叶间,颗颗红枣泛着红光,一嘟噜一嘟噜沉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压低了树梢,煞是诱人。“快敲,外婆快敲!”我流着口水,扯着外婆的衣角央求,外婆双手紧紧擎住竹竿,对着枣树的枝叶“啪、啪、啪”地轻轻一敲,枣子应声而落,须臾便落了一地。外婆爬满皱纹的脸上渗出密密的汗珠,顾不得擦拭,放下竹竿,弯腰捡起地上的枣子,在衣襟上蹭了两下,递给我。“尝尝,看今年的枣甜不甜?”我接过红的发亮,被太阳晒热的枣子,托在手心上,仔细端详。丰满的果肉上挂着一滴滴晶莹的水珠,更显出它的新鲜。如同珍珠玛瑙一般,熠熠生辉,似乎胜过太阳的光彩。轻轻将它放入口中,咬一口,脆生生,嚼一嚼,一股甜香溢满齿间,再慢慢品味,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在我口中弥散开来,冲击着味蕾,我用力地点点头:“外婆,今年的枣甜!”外婆咧开嘴笑了,笑得满脸的皱纹像二月绽开的花。绿草地,大红枣,色彩分明,一点也不难捡起。一颗,两颗,三颗„„祖孙俩捡了足足半篮。回到前院,外婆把枣子洗洗干净,盛在盆里,对我努努嘴:“好 - 5 -

吃就多吃点!”我坐在那儿,一颗接一颗地吃,红枣比青枣甜,青枣比红枣脆,不一会儿,便把一盆枣子吃了个精光。外婆打枣儿,我捡枣;外婆洗枣儿,我吃枣。天天吃,吃不腻。

枣,成了幼时记忆里抹不掉的甜蜜回忆。

后来,随父母入城,便没吃过那么甜的枣。偶尔买枣,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枣不新鲜,蔫了吧唧,带着皱纹。老家清脆香甜的枣,成了我的思念。再后来,正赶上外婆后院的枣子成熟,却没了打枣吃枣的心境——外婆年迈,摔了一跤,躺在床上的外婆面容憔悴,青发变白丝,见我来了,挣扎着仰起头,忙招呼一边的阿姨,“枣,给小仔儿打枣吃!”我眼圈一热,别过脸去,不让外婆看见我流泪。那次,我终于吃着了日思夜念的枣子,可却是和着眼泪吃下去的。那次,我没有品尝出枣子的甜味,尝到了酸楚。

枣,给了我对生活最初的五味杂陈的体验。

翌年,外婆康复,却不再健硕,步履蹒跚,人明显衰老了好几岁。秋风起,又该是枣儿成熟的季节了吧,步入后园,枣树不见了,看到的是一根粗壮的树桩。枣树去哪儿了呢?顿时,一股悲伤笼罩全身。从记事起就一直陪伴我,给我甜蜜,给我期盼,给我生命最初的美好体验的枣树没有了。我穆然地站在那里,身体僵直,脑中一片空白,良久无语,“枣树,没了。”我呢喃自语。

外婆家的枣树模糊着远去,成为记忆,可我永远不能忘记。

- 6 -

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 似水流年,弹指之间,我已经升入八年级了。八年级是一道学习的分水岭,所有学科难度加大,而且增添了一门新学科——物理。

回顾自己七年级的学习情况,虽然得到过各科老师的赞许和厚望;虽然每次检测,都毫无悬念地名列班级前茅。但对我个人而言,过去的一学年,是家长放手让我自主管理的一年,是磕磕碰碰自我成长的一年,也是留有许多遗憾的一年。这一年,学的太轻松,不够勤奋,没有分秒必争;满足于现状,不够踏实,没有臻于完善;心浮气躁,粗枝大叶,毛毛躁躁,不够关注细节,缺乏工匠精神。

“知不足者好学”。每次测试,我都会将自己的分数和平行班级更优秀的同学比,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自愧弗如。我问自己,是什么导致了我们之间的差距,并且这差距正以一定的速度一天天拉大。就我对自己的认知,显然不是智力,不是基础,也不太可能是态度,那就是勤奋吧!没错,是勤奋!六班的陈同学,一直住宿,为了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每天多练些题型,多看些课外书,七年级下学期开始,家长就为其在对面的宾馆租下一个房间,晚自习后供其继续学习!九年级的一位学长,语文老师只说了句:你的作文是写的不错,但还可以写的更好。当天回家,他就将自己的七篇优秀习作修改至晚上十一点,第二天交给老师,篇篇得到优星……我问自己,和他们比,我够努力,够拼搏吗?——没有!一个人可怕的不是他有天赋,而是他既有天赋又比你勤奋刻苦!一份作业,一页笔记,一次默写,一篇课文的背诵,一堂自习课……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一些,一次,最终汇集成了我们最终的成绩。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别等最终自己落后了,失败了再给自己找诸多的借口。平时就没有别人肯付出,期中期末检测了,又凭什么奢谈收获?我知道生命力顽强的种子, - 7 -

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自习课上,别人选择讲话嬉闹时,我要求自己专心写作业;当别人写完作业无所事事时,我会习惯性地刷些课外习题;测试获得班级第一,我会分析失分的原因,看有没有进步的空间……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然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因为身体原因,我最擅长的数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远远没有考出该有的分数。一番沮丧和自责后,我告诉自己,努力过就不后悔,难得的一次失误,就当是对自己心态的历练和经历的锤炼吧。因为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挫折,是化了妆的祝福!背起行囊,不逗留,不回望,继续出发!出发!

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用勤奋作生命的密码,去译出一部壮丽的史诗吧!

- 8 -

不能忘记 故乡的印象,我认为我已经把它藏好,藏在我深不可测的心底。可是,自要一闭上眼睛,一树洋槐花就在我的睡梦里飘飞,与记忆共舞。

一个人怅望故乡,而故乡仿佛那颗洋槐,巍然矗立于山顶,俯望着我呢。此时,月光恰好的皎洁,正如槐花的纯白,想必这轮明月正挂在那棵高耸的洋槐树上吧,那满树的槐花想必就是夜空中闪亮的星吧。

当初,因为祖母特别喜欢洋槐蜜,所以她不远千里从别处带回一棵槐树苗,在这里细心培植,终成大树。最初,院子里的泥土已十分贫瘠,我和祖母挑了一担担肥泥沃土,重建起这棵树的美好家园。

不巧的是,那年的冬天一场罕见的暴雪笼罩了这片地区,雪,足足下了三天三夜,山上的许多树经受不住暴雪的摧残,最终从中折断。就连许多雪松也枝残冠破,可是这棵洋槐硬是顶住了这股势力,熬到了春天。

当第一团雪在第一缕春风下融化时,槐树抽出了嫩芽,黄绿的嫩芽从枝上的积雪中探出了小脑袋,打探着春的消息。

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轮回,重复无数次新生,这棵洋槐树终于长成了现在这般的高耸,成为山顶上一道壮丽的风景,奏出自己生命雄壮的乐章,点缀季节的变幻。春来,换上翠绿的新装,清新的容颜,婉约如少女;初夏,槐树挂上了串串含苞待放的花苞儿,那簇簇皎白的槐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亮丽。当槐花飘香时,我便会提着剪刀,滋溜一下窜上槐树,剪下串串蜜香浓郁的洋槐花。

祖母把我剪下的槐花洗净,洁白如雪的花朵在水中荡漾,好像把水也染上了白色。经过祖母细心的酿制的蜜,蜜香浓郁,晶莹剔透,如同琥珀一般。喝上一杯槐蜜茶,清甜的滋味,至今不能忘怀。

- 9 -

故乡的今夜,依在洋槐树下,赏一轮明月,品一杯槐蜜茶,满满的是故乡的味道。

- 10 -

爷爷的茶壶沁满了我的疑问.

经常看见爷爷在后花园里呷茶,他常常满面红润,是我惶然以为置身于温暖如玉的春天,充溢着四围的花香。他珍藏着一个茶壶,说名贵也不名贵——普通的紫砂壶,上面复刻着一个字迹不好看的“家”字。是谁刻的?又有什么含义?揣着满心的疑问,我来到后花园。

亲亲推开木质的门,一阵绿阵绿茶的香气扑鼻而来,夹杂着几丝桃花味儿,钻入鼻腔,充溢在心头。“爷爷„那个茶壶„”我玩弄着院内的小玩意儿,看似心不在焉地说。“来,你坐下。”他那满头的白发刺得我眼睛生疼。我满心好奇,怔怔地走了过去,坐在爷爷的对面,。打开紫砂壶的壶盖,倒入一勺茶叶,用开水烫泡,冷却,到入茶杯,轻晃茶杯,茶叶缓缓地沉淀下去。我呆呆着望着,他老了,但他深似大海的眼睛里有很多东西。读不懂,猜不透。端起茶杯,我接过,微微抿上一口。苦,满腔的苦。“你再喝一口呢?”我硬着头皮,喝了一大口。蓦地,那苦涩变为了一种绿茶的香醇,化为微甜,淡淡的。暖暖的,在心头洋溢着。“这个茶壶是太爷爷给传下来的,上面的‘家’是他亲手刻上去的。是希望我们心中有家,不要忘家。现在,它属于你的了。”我的心似乎被一双大手握住,莫名一阵喜悦。

清风拂过,一阵舒爽,桃花凋落几片。回味绿茶的味道,苦涩与甜蜜交织,这,就是家的味道。

也许,家的味道不一定是甜蜜的,但一定渗入心头,温暖人心。

一杯绿茶,尽显“家”的味道,一个茶壶,铭记心中有家。

这个茶壶,我将深藏心底。

深秋入冬的时节,小雨淅淅沥沥了一整夜,天亮时空气已是干净澄明,一抬眸——

云天无边。

可一想到马上就要搬离这里,我心头就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漫步门前街道,满满的金黄争先恐后扑入眼帘。一夜的雨如挥毫泼墨的艺术家,以银杏叶为颜料挥洒大地——金黄,淡淡的金黄,不似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夺目得灼眼,却是绵长的,让整个灵魂都为这感人肺腑的黄轻轻颤动,眼里,心里,都倒映着这如诗的灿烂。我想我永远也无法忘记此景。

还依稀记得刚搬到这里时,正值春浓,鲜嫩的绿意拼了命地沿着纤细的枝条向上蹿,奶奶推着童车,眯着眼睛给我哼唱歌谣。

还依稀记得蝉鸣聒噪的夏日,奶奶携着我的小手踩过斑斑驳驳的树影,抬头,浓重的绿色滋长着,沸腾着,欢叫着;傍晚,在谁家米饭的香气和微醺的夏日晚风中银杏叶儿相互依偎着,摩挲着,轻抚着,一如我和奶奶。一只野猫突然蹿进草丛,惹得我慌忙躲进奶奶怀中。

还依稀记得秋日,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怆。奶奶踩着一地金黄,踮着脚细眯着眼朝银杏与大楼交汇的地方翘首,张望„„她在等待着我的放学归来。

冬日纷飞的大雪掩埋了金色的叹息,可来年春风一吹,又将绿如浪潮„„银杏,春秋冬夏,年复一年中完成一次次季节的更替、生命的延续、爱的轮回„„ 银杏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爱的意义。

我想,我是永远也不会忘,也不能忘记的,这么多年的生活,这么多年的相伴,无论天涯何处,始终将我牵挂,牵挂„„

终于要离开了,奶奶未说一句话。我上了车沿着银杏叶铺就的大道一路驶离。微风拂过,娑娑响起的银杏叶仿佛依依不舍地为我送行。忽然,我的心怦然一动,急忙回头看——只见路的尽头,奶奶一头白发如芦花,她就那样无言地倚着一棵银杏树,无言地目送着我,无言地期盼着我奔向诗和远方。

我想,我是永远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的,那片灿烂的金黄,那份无言的爱,曾经那么美,那么恬静地燃烧。

4不能忘记 我家的后院里有一棵梧桐树,它高大,挺拔。伤痕累累的树干使人看到它过去经历的忧患与风霜,它见证了岁月的流逝,沧海桑田的变迁,一如那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我的外婆。一个我永远也不能忘记的人。

小时候的我,调皮而又好动,一切在我眼中都是如此新鲜,后院的那棵梧桐树便成了我的玩伴——我喜欢爬上它的枝干,观察树皮上,树叶上的小生命我喜欢坐在树上,倚靠在枝丫,任微风轻轻拂过我的面颊,拨乱我的发丝。我喜欢在树上顽皮地蹦跳,这总让外婆看得心惊胆战,她在树下张开双臂,生怕我摔下来,嘴里大喊着:“甜啊,快下来,别摔着!”她语气是如此焦急却似乎无能为力。

终于还是有那么一次,我在树上顽皮蹦跳时脚下一个打滑没有站稳,“外婆!”我恐惧地叫了起来,正在房间里擦窗子的外婆听到我的叫声脸色大变,脸上写满了担忧与焦急,她急匆匆放下抹布,三步并作两步地向我冲过来,不顾一切,很幸运的是外婆在我即将摔到地上时托了我一把,因为树不是太高,再加上外婆这一托,我是毫发无伤,外婆却因此扭到了腰。可当时的她,似乎对自己受的伤毫无察觉,她脸上的皱纹都挤到了一起,眼神满是担忧与怜爱。——这关爱的眼神是我怎么也不能忘记的。

那棵梧桐树在风中摇曳,它记下了这不能忘记的一幕。

外婆因为腰伤整整一个多月都行动不便。我感到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在晶莹的泪光中,外婆笑得还是那么和善又慈爱。很难想像,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当时竟能爆发出这么大的力量,将我托住,让我毫发无伤。我真诚地向外婆道歉并向她保证以后一定听话。外婆舒展开眉头,脸上的皱纹仿佛也被抚平,眼神

充满光彩。“只要我的宝贝心肝没事,我也就没事喽!”我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外婆对我的爱,我怎能忘记?

外婆总在梧桐树下劳动,不辞辛苦,日夜辛勤。每天天不亮便在树下洗衣服,晾衣服。隔三差五地在院子里包馒头,因为我爱吃,妈妈也爱吃。

梧桐树沙沙作响,似乎是在为外婆的付出而感动,又似乎在提醒我不能忘记外婆这深深的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能忘记外婆,趁她在的时候要多陪陪她,多与她聊聊天。夕阳照在我与外婆身上,暖暖的,外婆,我不能忘记您!

梧桐树在夕阳的余晖中孑然傲立,似乎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时时刻刻告诉我不能忘记!

不能忘记 微风拂面,一缕淡淡的花香随之飘来,在喧哗的城市夜色中荡漾开。 是桂花吧,那是我最不能忘记的花了,也该是他最不能忘记的花了吧。 他是我的父亲,是我曾经最引以为豪的人。可他现在同我一起走在夜里的马路上,我却丝毫触摸不到父爱的温暖、家的温暖。明明离得这么近,却又觉得那么远。清秋的风吹啊吹,吹乱了我的心海。

我索性双手插进口袋,埋着头向前走。

城里的夜就是灯光交错的样子,霓虹灯斜射到一片片叶上,在凄冷的地上空留下一片片叶影。我寻着冰冷的水泥制成的马路上的叶影,思绪飘远了。蓦地,一株落花现在了我的眼前。是桂花!正是桂花,而且是朵凌乱的又黑又皱的桂花,不知经受了多少路人的践踏,才变成了这般模样吧。可那是我最爱的花啊!曾记得儿时,我总爱到外边捡些杂七杂八的花儿回来,而爸总会静静地等我归家。夕阳欲颓,我像只远走许久的雏鸟,而他则像那片永远会为我撑开避雨的屋顶。他在远处看我,爱看我嬉闹的身影,看我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回到家,他便笑着嗔怪我:“又捡东西回家了!还是桂花。”我看着他笑,自己也情不自禁的乐。那是我第一次认识桂花,从此也便爱上了它。所以每到桂花开的日子,家里的大瓶小罐里总会被我捡回的桂花所充满。爸爸从不说什么。我偶尔回头瞧他,他便又要掩起自己的笑,我总能被他逗乐。那时候开心自是不用说的,我与父亲一同看阳光,透过大瓶小罐,享受微风吹拂那一瓶瓶花儿碰撞所生出的“吱吱”响,当时真心的想,噫,真快乐。

可我逐渐长大,和他的距离也越扯越远。我知道,他也心知杜明。

我摇摇头,继续埋头走。刚刚本能的想捡起那株朵儿,却又被我下意识的阻止了。

我迎着风儿走,和他拉开了有50米吧。我哀叹着,却不知该如

何出手。

红灯亮了,我便停在了路边,他也正好赶了上来,我踮起脚跟,放下,又踮起脚跟,放下。有些话到了嗓子眼,可又被咽了下去。

绿灯亮了,我刚要走,自己却被他温暖慈爱的大手挡住了。我回头望他,很容易就看见了他手中的那枝桂花!

正是刚刚那枝桂花!

我愣了愣,许久才用挑逗的语气同他说:“原来你也捡东西回家啊?” 他愣了愣,脸上泛起了红晕,拍拍脑袋:“爸爸也不会笨到会忘记你对桂花的爱吧,还记得你小时候捡桂花回家的事吗?爸爸正准备把它带回家呢!”

我呆住了,不知所措。

微风拂面,吹起了我的刘海,爸爸顺手把我的刘海拂下,把桂花放在了我的手上:“别丢了!”我看着他高大的身影,一行热泪不能自已得落下了。

是啊,我怎么会忘记桂花呢?我怎么会忘记父亲对我的爱呢?

在风中,我手足无措得投入了父亲的怀抱,同他抱在了一起。

不能忘记 最不能忘记的,是那一夜枯黄。

“妈,水烫吗?”奶奶抬头问道。祖奶艰难地摇了摇头,于是奶奶边坐在了那张雕花镂空的木凳子上,开始为祖奶洗脚。凳子是奶奶出嫁时的嫁妆,因着时代的久远而失去了光泽,皱纹尽显在繁复的花纹上。

江南小镇总是这样含蓄。她抚摸每一寸山丘,每一片樟叶,每一块房瓦;她在河波上留下痕迹,她藏匿在枯黄油灯后,她轻踏过丛丛绿意与田野;她无处不在。

微风轻起,祖奶缓慢地抬起手,为脚下看了大半辈子的孩子理头发。奶奶憨憨地笑着起身去将窗户关上,又重新坐回凳前。

我扶着门框,打量着这一切。

祖奶的口水顺着嘴角滴进了木盆里。奶奶看到水面漾起的涟漪,抬头扑哧一笑,赶紧擦净手,拿起身边的手绢为祖奶拭嘴。祖奶抿了抿,轻声说:“囡囡,给我唱唱戏吧。”

奶奶点点头,清了清嗓子,顿时整个小镇置身于明亮的戏堂前。清脆的月光照应着歌声,诉说百年前无尽的离愁哀怨。

奶奶轻轻揉搓着那一双皱纹横生竟有些萎缩的脚。三寸金莲,脚骨定是被折弯了。

屋内枯黄的油灯注视着她们,感受着空气中的涌动。心里仿佛有什么东西被推到边缘,飘忽不定。妈妈从身后搂住我的肩,递给我一件外套:“去给你奶奶披上吧,她只顾着照顾我奶奶了。”我应下,去给奶奶披上。奶奶宠溺地抬头看了我一眼。

那一夜奶奶唱了一整台《红鬃烈马》,从《彩塘会》唱到《大登殿》。最熟的还是《武家坡》的那几句:

“一马落了西凉界/人不由一阵阵泪洒胸怀/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薛平贵好一似孤雁归来”

最不能忘的是那一夜枯黄。夜静更深,油灯如豆,四世同堂。

不能忘记 一朵莲,亭亭玉立在水中,静静地摇曳在风里,悄悄地盛放在我的心间。 那是一个夏日,繁重的学习任务如大山一般压着我,几次考试的结果都不尽人意。一天,我放学后走在小区里,无意间抬头,望见一片池塘。池塘里种满了莲花。此时已是傍晚,满池暗绿色的莲叶纷纷蜷起了身,莲花也都低下了头,无力地缩在莲叶间。我看着这毫无生气的池塘,不禁摇了摇头,觉得自己与它无比相似,便低头走了。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床,漫步在小区里。清晨的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也带来了草木淡雅的清香。树上的蝉儿奏响了夏季独有的乐章。正欣赏着这景色,不知不觉又走到了昨天来到的池塘。这时的池塘一改昨天萎靡不振的模样,我看呆了:

清晨的池塘静得出奇,只剩下几声蛙鸣,更显得清幽。碧绿的莲叶挨挨挤挤,遮盖住了碧波荡漾的水面。它们好似千把万把撑开的大伞,又好似宽阔的舞台,捧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让它们快活地舞蹈。池塘里的莲花绽放得正盛。它们的花瓣洁白无瑕,层层叠叠地托着嫩黄的花蕊,在晨光下散发着圣洁的光芒。有的莲花宛如娇羞的少女,捧着泛起红晕的脸颊绽出浅浅的微笑,它们旋转着淡粉色的裙摆,尽情地跳跃、歌唱。还有的莲花还未绽开花瓣,但它们像嫩生生的娃娃,似乎迫不及待地想盛放开饱满的花苞,展现蓬勃的生机。放眼整个池塘,各种莲花千姿百态齐争艳,它们都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抚摸、晨风的吹拂,它们绽放出了最自信、朝气蓬勃的微笑!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顿时释然了。人生不就如这一池莲花么?起起落落,跌跌宕宕,尽管常会遇到挫折,但总会迎来重新绽开微笑、收获成功的一天!

我永远不能忘记,那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莲花,那给予我信心与力量的莲花!

“艾叶香,香满堂”。端午节的歌谣是布谷鸟起的调,仲夏的老家从梦乡中醒来。一早,奶奶踩着细碎的步伐来到我的床头,把我唤醒。我本想赖一会儿床,可睡意却在芳香中渐渐地散去。

香!我走到水缸边,里头是艾叶,浇上一壶热水,艾叶香袅袅升起。我又跑去看米,泡了一夜的糯米靠在一起,沉甸甸的,像刚喝过一壶陈年的好酒。 我最迷的还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她拿起三片粽叶,轻轻辅平,手一弯,叶子就变成了小圆锥的形状她先放上一小撮米,再扣上一两颗红枣,最后又用米盖住。奶奶是不会让红枣露在外头的,藏在米中的枣更容易将甜滠透入米粽,不加糖,吃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奶奶取出一根线,一圈两圈,系好,一个四角粽子在奶奶布满皱纹的大手上做好了。

一个忙碌的上午逐渐过去,我在阳光下睡去。奶奶取出一口锅,加上热水,慢慢煮着粽子,煮得细腻绵长„„

醒来,粽子也好了,我迫不及待地用小手解开缠着的线,粽子已被染上艾叶的清绿,糯米被煮得软,糯,在阳光下显得透亮。我张大嘴巴,一口咬下去,先是艾草的清新,后是糯米的q弹,余味还有枣子的甜香,小小一口,回味就已无穷无尽。

门前小树日益长大,奶奶却日渐白头,我离开了乡下,在城里生活。每年端午,我总忘不了吃粽子这个习俗。我吃过豆沙的,蛋黄的,这些粽子却不及奶奶的粽子朴实,我吃长长的竹筒粽子,迷你粽子,却不及奶奶的四角粽精巧。 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让我凝望,我永远也不能忘记。

那一碗老黄瓜汤,是我不能忘记的。

秋日降临,老黄瓜真的老了。她的腰身日渐丰腴,她的容貌不复年轻,她披上黄褐色的外衣,她的皮肤上皱纹纵横交错。老黄瓜并不颓唐,因为她知道,她的黄金时代要来了。

在秋冬季节,我们家的餐桌上一定不会少了老黄瓜的身影——奶奶灵巧的厨艺是它生命最好的升华。

奶奶娴熟的刨去老黄瓜的厚厚的皮,那与它外表迥异的内在便显露出来了——不是那种青绫绫的绿,而是晶莹雪白的,不染纤尘的颜色,纯洁得像喜马拉雅山圣湖一般。刨去籽,奶奶的双手在嫩的果肉上翩然起舞,把它切成水晶般的薄片儿,再打上一颗新鲜的鸡蛋,然后把它一股脑儿倒入锅里慢炖。整个做菜的过程一气呵成,我不禁赞叹:“这需要多么久的经验才能如此熟练!”

斯文慢火的烘培,使瓜肉与蛋和汤水乳交融,织出一曲愉悦的歌。

奶奶用两手小心翼翼地端出老黄瓜汤,第一个享用的自然是我。望着剔透的汤,我不禁想起了昆剧里端庄雅致的旦角儿,托着一袭水袖,眉眼盈盈处,歌声婉转悠扬。

在这秋老虎横行的日子里,一碗老黄瓜汤最能消暑开胃。我仔细品尝着,那细腻飘逸的汤,那入口即化的瓜肉,都在我味蕾的跳动中,暖入最深的心底,成为我醇厚的记忆。

每次奶奶看着我那副贪吃样,总会笑眯眯地说:“别急,没人和你抢”,眼中满是关爱。

做汤剩下的老黄瓜,都进了我们家的酱缸。这特色的酱料,从烀黄豆,摔酱块到捣酱,全是奶奶一个人完成的。那些酱里,也传承着她勤劳的味道。老

黄瓜从这时便一直蛰伏到冬天。它和满缸的酱一起,享受着满园子风的拥抱,满树石榴的亲吻,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直到完成酱黄瓜的制作。

酱过的黄瓜要用开水泡一天,刨开来,浇上热辣咸甜的酱汁,配上奶奶刚出炉的白馒头,好吃得要命!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馒头,那种味道是我无法忘记的。

如今,在外上学,很少吃到奶奶的老黄瓜汤了,但我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那种味道!

那种——令我陶醉的融合着亲情的味道,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

不能忘记 早就知道要与这座老桥别离。心的别离。

长江支流 ——利大河水流湍急,穿街而过,把潘墅老街分为了东街和西街,连接东西街的就是潘墅桥。潘墅桥上没有能工巧匠精雕细刻的纹理,也不曾有文人骚客为它歌功颂德,它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桥。桥面由长3块、宽4块共12块长条麻石拼接而成,桥头两端堆砌的麻石与中间的圆木连接,便是栏杆了,河中的两排方石桥墩将桥身稳稳托起,历经200余年沧桑而巍然不动。它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也见证了老街昔日的繁华。

潘墅是解放战争时期常州的北部咽喉要塞,解放常州第一枪就在这里打响。我军指战员瞿钦民等40多人在潘墅战役中为解放常州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老街铭记着这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石桥不忘名垂青史的先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每逢3号、8日是潘墅老街的“络”,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会相约到潘墅老街买些心仪之物。清晨四五点钟,老街的商户就卸下木排门开门迎客了,鱼肉蔬菜摆满案板,杂货门前堆满框,猪行里小猪叫得欢,笼子里小鸡小鸭走得忙„„一座不宽的石桥上,紧靠桥栏杆挨个摆着张家的甜酒药,李家的土鸡蛋,王家的“老虎头”鞋子,杨家的上等菜籽„„妇女们挎着篮子,搀着孩子,三三两两、说说笑笑走来了;男人们或扛着扁担、或推着自行车来了;老人们拄着拐杖,慢慢悠悠走来了。从西街头进街,人们脚步开始加快,因为那些货摊从桥头开始摆起,一直摆到东街尽头。在桥上若是碰到熟人,大家就会亲热地拉起家常来,晚来的会问问“今天买则点嗲咧?”早来的会善意地提醒“今天蒋师傅家的猪肉比别家要便宜一块钱一斤的,我买了3斤,你也去买点!” 几十年来,石桥犹如老街的信息窗口,一句句吴侬软语拉近了乡亲们彼此的距离,

温暖了你我的心田。时间到了早上6点钟,白家婆婆的茶馆店里热闹非凡,蒋师傅的肉墩头上已经卖了十几头猪,徐师傅的菜篮热销,挑来的满满一担只剩下几只了,他也终于有空在隔壁麻糕桶贴上一块酥油大麻糕,笑眯眯地品尝起来。

农历三月十一,是潘墅老街一年一度的“集场”,自然也是最热闹的日子。方圆几十个村子在这一天都会请客吃饭,饭前饭后,亲朋好友自然要去赶集、凑热闹。老街早已容纳不下这份热闹,就连四面进街的主干道也被挤得水泄不通。跟我一般大小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看别人“套圈圈”,但如果要从桥东挤到桥西去看“套圈圈”,那这十几米长的一座桥没有半个小时是过不去的,那景象不亚于中国的春运,所以有时候也只能望人兴叹。脚下的石桥乐颠颠地承载着接踵摩肩的人群,它喜欢这久违的拥挤和热闹。

那年秋天,潘墅村委要整体拆迁了,潘墅老街和石桥当然也难逃被拆毁的命运。白婆婆的老茶馆没了,蒋师傅的肉墩头没了,麻糕桶没了,老街上的人走了„„石桥上的麻石古道也已完成了它200多年迎来送往的使命,现在不知静静地躺在何处。

与老桥相识相知的过程,想来是那么的亲切与温暖。当时只道是寻常,曾经满不在乎的过往,如今却成了记忆中泛着荧光的流苏,时时在我的世界里氤氲、荡漾。

花开花落花漫天,花开花落年复年。那一年,满树樱花,开得正好。 从我记事起就记得,院子中央有一棵樱花树。樱花树很高、不粗却枝叶茂盛。我总会抱一个小木凳坐在树下,手里捧一本书却只看其中的插画。而你总会手里摇一个大蒲扇,隔着纱窗乐呵呵地望着我。

盛夏的夜晚格外宁静,天上繁星点点,数也数不过来。樱花树下,我和你依偎在摇椅上,你手中的蒲扇不停地扇动,树上没落尽的花瓣也轻轻地飘了下来。我揉着还未睁开的眼睛,迷迷糊糊眯了一个小缝,满天星光便入了我的眼,我欣喜地坐起来,摇着姥姥的手,叫道:“姥姥,姥姥你快看,天上有好多星星呐!”你慢慢睁开眼睛,嘴角勾出了一抹似有似无的微笑,不紧不慢地说:“是啊,好多星星。”恍惚之间,我看见你的眼角有一丝微光在闪烁,伸手却不敢触碰。我望向天空,指着樱花树上方的那颗星星道:“哇,那颗星星好亮啊!”这时,你将我一把搂入怀中,如水般的声音响起:“其实啊,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人,那一颗星星上,是你的外公。”“外公?”“嗯,他是一个战士,一个上了战场却没有回来的战士。”话落,你已泣不成声,我半懵半懂,伸手抓住了你眼角的一片晶莹,黑夜中又是一片寂静。

几年后,当我再冲进院子时,你躺在樱花树下的摇椅上,手中抓着一个大蒲扇却不再扇动,你说你也要变成星星,在天上看着我,守护我„„你空洞深邃的眸子慢慢合上,树上的花瓣也已落尽„„

曾经,繁花似锦,柳动蝉鸣,日落潮汐,我年少懵懂。如今回首,已物是人非。却依稀记得樱花树下,有你,有我。

细碎的光斑,驳印出故乡清丽的轮廓。萦绕着那一脉令人难以忘怀的醇香——故乡的味道。

每每回乡,故乡的记忆就从一碗豆粥的暖意向交错的阡陌蔓延开来。我静静坐在厨房的小板凳上,眼巴巴地望着外婆忙活着,为我做上一锅热气腾腾的豆粥。

外婆敦实的背影,有条不紊地在灶台前来回地忙碌。昨晚便泡好的红豆,在如水的月色和柔和的晨光中浸渍,已完全舒展开了外衣。外婆将米淘净,加入红豆和红枣。她将那粗糙朴实的大米,从清水中一次又一次打捞起,涤净尘染,最终成就了白米的玲珑如玉,红豆的水灵悦目。双手虽沟壑满布,却从容依旧,似乎比流水更柔顺。

米和豆入了锅。大火沸煮之下,豆粥含蓄内秀的馥郁,渐渐地在温水中,四溢开来。从我的鼻尖,指尖,一下子涌动着,向血管中倾注,流淌。外婆安然地在一侧,凝视着我心满意足的模样。她面容的祥和,映衬着橘红色的火苗,跳动着,似乎要溅出一两星橙黄的火花来。那暖香顺着火苗的跃动,流淌着。我的双手仿佛也沾染上了这香味。小手搓动着,研磨这股香气,凑近鼻尖,细腻芬芳。正如外婆那时温和的笑,恬淡而不焦躁,没有一丝一毫老境的颓唐与苦涩。沉淀着岁月滤出的醇厚,喜盈盈地,在此地静候一锅粥的馥郁,欣赏一簇火的温和。

粥已煮沸,用小火慢炖上三五分钟,即可开锅。霎时,粥香氤氲于厅堂之间,暖气蒸腾。待粥稍凉,外婆取来大勺,为我舀上满满一碗。我凑过嘴去,猛喝一口,那白米已是一袭清香,入口即融,从喉口直入;暖了脾胃。白米绵

密的口感与粥的稠实相溶。这便是外婆的味道,流年的味道。冲不淡,忘不却,沉淀到最后,方可芳香四溢,触动味蕾,触到心灵。

忘不却,豆粥的醇香。忘不却,那文火炖出的一片从容与安谧。

不能忘记 下雨的天气,坐在老屋的屋檐下。

雨滴从屋檐滑落,打在青石板上,或轻或重的敲击,泠泠作响,奏出最质朴但又最华美的乐章。看着眼前有些空荡的溪流,雨落涟漪,仿佛一片片芡实叶,雨的声音未变过,就像记忆里的地方,气息和声音从未变过。

此去经年,外公,你还好吗?在世界的彼岸。

所有的所有,我都不曾忘记,哪怕你已远去,因为我知道,童年,你给我的繁花似锦的童年,不能忘记。

我记得,小时候是在老屋度过的,那是七年以前。

烟雨迷蒙的江南人家,房屋依水而建,前院是繁花似锦,后院是水波粼粼。每值仲夏,家家后院的荷花、睡莲便竞相开放,五种天华,淤泥不染,清丽脱俗。老屋后院在别家荷花争奇斗艳的时候,还是只有几片叶子,永远悠闲的几片芡实叶子。我总会很着急,为什么别家的后院如此美丽而自家确实有些简陋。每每看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外公总是拍拍我的脑袋说:“不急,她马上就会开花了。”果不其然,几场又几场的瓢泼后,芡实花才悠悠从水中冒出来,不同于荷的清雅,芡实花颜色浓丽却不显妖艳,亭亭而立于满池涟漪,竟也有几分乱世佳人的味道。她立得很稳,总能与夏日的雨点共舞,,记忆里的芡实花在雨中舞蹈时,美得有一些不真实。

每到芡实花开的日子,记得你总会带点得意的望向我,说:“你看它多美,最美的,最好的,往往是需要等待的。”而我总会叹惋,它为何开过三天,便沉入水中。这是你用芡实花告诉我的“静待花开的绚烂,哪怕很短暂”。

芡实花谢去几天后,你便会下水采摘出最新鲜的芡实,经外婆的巧手一番加工,便是我最爱的桂花糖水鸡头米,那温润的甜味可以顺着喉咙,直达心间。

嘴巴里充斥着满满的芡实清香与桂花香气,那时候总会陶醉到以为,天地间只有幸福的我和面前的美食。

也是七年前的秋天,我离开那里,回到城市,开始学业,只是芡实花的模样,鸡头米的味道,似是变成心里不可遗忘,不能忘记的执念,因为这里面是一整个天真无邪的幼年时代。

所以我知道,你的离去,并非爱的远去,我不能忘记你,因为你给予了我太多的快乐与幸福,好让今天的我,也依旧可以回味。

所以,我一定要记得你,记得你用无数花开告诉我的人生常理,并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去寻找它们的诠释。

毋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不会忘记。因为,爱,不能被忘记。

- 31 -

不能忘记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熟悉的童谣勾起脑海里那无法忘记的回忆,和那挥之不去的零星绿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轻柔的细雨润湿了青石板路,润湿了天灰色的瓦片,也让那本就凌乱的白墙更加斑驳,几乎要露出红砖来。

据老人说,清明节前吃上三顿马兰,眼睛就能明亮一年。正是因此,清明回到老家,不仅仅是为了祭祖,更是为了走遍每座小屋的屋前屋后,走遍每一条田埂,寻找鲜为人知的美味。

无法忘记的是那个身影,挎着小巧的竹篮,轻快的拉起幼年时的我:“走啊,我们挖野菜去!”路边的小草丛,屋后的小院子,远看是普通的一丛绿,可走近了,蹲下来细细的看,每个草丛都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小世界。马兰的根是深红色的,颜色越深就越老,也就越不好吃,荠菜的叶子边缘是波浪形的,一定要挑大的挖才值。这些辨别的方法是她一字一句交给了我,我到现在仍铭记于心。

找到野菜的叶子,顺着叶子便能找到它的根,轻轻拨开根处透着春雨的清香的泥土,用剪刀一剪,便分离出一棵小小的野菜。那时的我一点儿也不顾虑,疯狂的寻找、‘‘屠杀’’。看着星星点点的马兰和荠菜,并无一丝怜悯之情,倒是心想着反正没伤到它的根,明年再来,又是新的一茬。偶遇几只溜出来散步的甲虫和探出洞的蚯蚓,她便和我一起饶有兴趣地和它们聊天。

运气好的话,一上午下来,竹篮就装满了,但毕竟是野生的,量少,想吃荠菜馅的馄饨、饺子怕是不够。最好的做法还是凉拌,她把野菜洗净切碎,再熟练地加入各种调料。满满一大口吃下去,能香满整个春天呢!

- 32 -

她是我的母亲,也是我的玩伴,更是我不能忘记的启蒙老师,是她带我走进了这个世界,直切地触摸到了自然。她也正如同那“风吹雨打都不怕”的马兰花,为我顶着风雨,默默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忘不了故乡的清明,忘不了零星的野菜,忘不了凉拌野菜的香气扑鼻,更忘不了一直陪伴着我的她。不能忘记的,还有那首童谣。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 33 -

不能忘记 父亲头上,那些闪闪发光的银丝,已经永远镌刻在我的心头,无法忘记。 冬天很冷,只听得北风在窗边呼啸,猛烈地锤击着窗户,像一头暴怒的狮子在怒吼,在咆哮。我坐在电瓶车的后座上,爸爸坐在前头,像往常一样,我戴着头盔,看着路旁的景色。

不知为何,那些景物竟都黯淡无光,冬青失去了风采,叶子好像在凋落着,梅花也失去了它应有的香气,无力地在风中耷拉着脑袋。而此刻,我感到有一阵寒光闪过,从我的皮肤冷到我的心底。

我一看,愣住了,啊!那是父亲一根根闪着寒光的白发!

那一根根白发,已经在丛丛黑发中生根发芽,开出了成林的花儿。它们在寒光的切割下肆无忌惮地晃动着,却像刀一样割在我的心头之上。

我轻声地问父亲:“爸,你冷吗?”父亲口中吐出阵阵白气,回过头来,颤抖着说:“不冷„你不冷就行„”说完还打了个寒颤。他的脸已经被风冻得惨白,没有一点红光,还微微露出点紫色。嘴唇已经被冻得发紫,他的手不停地颤抖着,口中冒出的白气也随风飘散了,风肆虐地刮着,在头盔间发出凄厉的嘶鸣。我真后悔,为什么他这么老了却要受寒风的洗礼,为什么不是我,为什么我年轻的头颅上去戴着本属于他的头盔,却让他在寒风中颤抖„„我不忍心哪!我怎能这样让父亲饱受创伤?泪水无声地滚下来,我掀开头盔,任它在寒风中干涸。但我明白,它无法在我心中干涸。

车子停下来,父亲搓着手,哈着气,用他宽厚而淳朴的眼神和亲切的语调,告诉我要好好听课,不要辜负他的期望,我背起书包,看着他渐渐远去,眼睛渐渐红了,我仿佛又看到那根根扎心的白发,我真永远也忘不了! - 34 -

现在,父亲生病了,只能我一个人去学校,临走前,我静静地关上他的房门,又看到那白发在闪动,岁月如刀,为什么砍在父亲的头上,而不是让我替他受难?

在寒冷的冬晨,我感受到了那深沉的白发根根细腻,仿佛没有形状,却充塞着我的心街,永远也不能忘记„„

- 35 -

不 能 忘 记 记忆色褪,夜短梦长,惊回首处,仍是故乡,落英海棠,难以遗忘。 丝缕的细雨融了冬季的严霜,滴滴透明汇聚在海棠的柔枝上,蜿蜒成一条清流,踽踽而下,润了我临春的不觉晓之意,踏着已葳蕤而生的碧坪,斜倚树下,往事如梦。

失落时的心境总是难以抒通,仿佛连足下的步履也随之零乱而失了洒脱。猛一驻足,抬眸之时,便是棠树,初春时节,棠树的细叶绿得生机通透,凝结的晨露仿佛是泪珠一般晶莹,却给人以豁然之意。棠树被严寒伤过吧,心会痛,泪会流。泪水干后,仍是生机勃勃之态,笑看红尘。晨露仍是凝重,却渐随春风而离去,净了海棠树上些微的浮尘。奈何事务繁忙,匆匆离去之时,却清晰记得,它,唤作西府海棠。

但它何曾跻身过西府之中?它只是我故乡行道旁,一株无人问津的海棠罢了。但这难道不是更增它的柔情吗?喜欢它的别名:解语花。解语花枝娇朵朵,初相见时,虽未绽出满树繁花,却也解了我的语。早闻“海棠一绽城皆倾”的城里人,迫切地盼着棠树开花了。

棠花绽了,是很淡的粉。瓣瓣仿佛以水晶雕成,连脉络都是一览无余的。几枝几簇,洋溢了一树的朝霞。踱步树下,是它的香气淡雅,是它的笑脸如霞。迷了赏花人的眼,醉了赏花人的心。斜倚树下,繁花似锦,一笑春风。

谁人解花语?唯有怜花人。手上捧一本已泛黄的千家文,看着墨色的天空。倾盆的暴雨,本以为会碎了一春的海棠梦,雨后不顾气温骤降匆匆出门,的确也见了一地的碎花,有残瓣稀叶,也有一朵半枝,不禁喟叹哀伤,转眸时发现枝头竟存留有更多的海棠,欢喜而又惊叹,张张淡淡绯红的脸颊,传递了坚强,传递了力量,好比李师师般的女子,柔弱而又倔强!

- 36 -

海棠呵,海棠,装点了我故乡春的绚烂,传达了我精神的力量,怎能就此遗忘呢?那年,我背井离乡,带走的,只有关于海棠的回忆。当时尚且年幼的我,又怎么能奢求记住太多呢?只有这海棠,不认遗忘,不能遗忘啊!

拾梦之碎,希冀还乡,犹忆棠树,归书洛阳,弃尽张惶,莫失莫忘。

- 37 -

不能忘记 长久的凝视中,才发现,无法忘怀的那份回忆,早已随着凉风,卷入心底。 近些年来,学业又加重不少,城市的快节奏总会压迫着我那脆弱的神经。最享受的,便是偶尔回归乡村,漫步田垄,轻拂凉风,仰望星空的时光。

祖父老了,身体每况愈下,我便提出帮他收拾顶楼那间老屋。

推开那扇老式木门,伴着“吱呀”一声, 我踏入这尘封的古迹。不变的红木床,不变的红木柜,不变的红木椅„„上头多少布了些灰,遮盖了家具柔和的色泽。一切的一切,与十年前的记忆是如此相似,却又有一丝出入。

伴着疑虑,我打开柜门,里头静卧着一柄蒲扇!

那柄我不能忘记的蒲扇!

扇叶已枯脆得不成样子,好像只微微一碰,它就会碎化为尘,随风消逝。绑扇叶的绳子不知何时断了,蜷在一边,扇面似千手观音,似孔雀开屏,似飞鹅扑火„„

凝视着这把不能忘记的扇子,心头最柔软的地方颤了颤。

四岁的夏天,蚊虫乱鸣,酷暑难耐。祖父总会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手持蒲扇,为我扇风,似守护神般保护着我,直到入睡。

那天夜里,在迷糊中醒来。我只见眼前是一团朦胧的黄雾。影影绰绰有一个人坐着。再看仔细些,原来是祖父。感受着头顶的凉意,才惊觉他依然在为我扇风马牛不相及。我凝视着他:他的眼皮微垂,不似往日般精神,深邃的目光盯着墙角——那是一根蚊香。脸上古井不波,正如平日的严肃。黝黑的手臂缓缓转动,为我送来徐徐凉风。

他为什么还不睡?一定是困极了吧。我也不说话,夜里,祖孙二人都凝视着。不知什么时候,我又睡着了,脑海中依旧不能忘记祖父的身影。 - 38 -

第二天醒来,只看到床边搁着那柄蒲扇,祖父早就做好了早饭,正催我穿衣。他,每天都这样么?

久久凝视着那柄不能忘记的蒲扇,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不能忘记的夏夜中,为我扇扇子的,不能忘记的身影。

收回目光,注意到,那份不能忘记的爱,在那一晚,已经深植心底。

- 39 -

不能忘记 不能忘记,那张温热的饼„„

一个飘雪的夜晚,北风呼啸在小巷之间,卷起一阵碎屑。一片片雪花从天而降,落在屋檐,落在青石,带来一阵寒意。漆黑的小巷深处,不时传来几声瓦片碎裂的声音,更添几分寒意。

我,独自走在小巷中,走在回家的路上。

裹着棉袄,披着围巾,也不禁感到寒气逼人。我近乎行尸走肉般走了许久。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抹光亮。

一位老人出现在我的眼睛里。他面容枯槁,脸布满了一道道皱纹,加上眼角一条伤疤,更添一分狰狞。可他的眼睛是那样明亮!四目对视,他的眼睛清澈见底,仿佛能看透人心,净化污垢。我的心不禁活动了起来。

老人朝我笑了笑,递给我一块饼:“小伙子,要不要尝一块,抵御寒冷?”我这才发现原来他是卖饼的,他身旁有一个灶台。我接过饼,也来不及问价钱,就一口咬了上去。

脆脆的皮,在与牙齿接触的那一刻,就已经粉碎。一股清香,弥漫在我的嘴中。我一吞,不仅是饼,那股清香也被我吞进了肚子。清香在味蕾处散开,遍布于整个心田。它就像一股清流,从内而外的洗涤了我的身体,让我神清气爽。

一口咬完,我又被它样子迷住了:这是一块普通的馅饼,可是,却处处显出不平凡的气质,一粒粒芝麻点缀在脆皮上,组成了一张笑脸,笑脸仿佛带有一种魔力,让我禁不住想再尝上一口„„

我蓦地看向一旁的老人:“大爷,你这饼怎么做得这么好吃啊!” - 40 -

他笑了笑了,说:“小朋友,这不是我的饼的味道,而是生活的滋味,感由心生,你要慢慢地去体会。不同的心情,也会带来不同的感觉。”

我看了看老人那落寂的背影,又咬上了一口中,不禁思索了起来。

等我回过神来,老人已经走远了。我这才想起,还没有付钱,我赶忙大喊:“饼多少钱啊?”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声音,“不要钱,当生活送给你的礼物吧。”

真是个奇怪的老人。当时我没有体会到他话的含义,只把它当作一句笑谈。 可过了几年,当我遇到生活的挫折时,我才明白他话的含义。那饼,象征着生活的滋味,有苦有甜,正如那一口,我尝到了苦。

一块饼,给予了人生的启示,一位神秘的老人,为我打开了一扇生活之窗。 不能忘记,那张饼,那位老人,那生活的味道„„

不能忘记

夕阳已颓,一轮弯月高悬夜空。星星闪烁着,好似夜空的粒粒宝石。儿时印记里的夜空美景,常萦绕心头,不能忘记。

儿时,炎炎夏日,乡村的故居,月色入户,爷爷常舍了屋内空调的凉爽快意,带我到院子里纳凉。50开外的年纪,不算老,尚年轻,生性本就豪放的他,这样的夏日,总爱打着赤膊,露出粗壮厚实的胸膛,手持一柄蒲扇,在我眼前身后轻轻地摇着,扇风又驱蚊。祖孙二人坐在石凳上,抬头仰望夜空:浩瀚,神秘,遥远而又扑朔迷离。在孩童的眼里,夜空是黑的,星星是亮的,闪啊闪的,这颗星和那颗星没有什么不同,昨夜的星辰和今晚的也没有什么不同。爷爷止住了蒲扇,抬手用蒲扇指向头顶的那片绚烂:亮吗?像什么?像不像一条河流?那是天河,也叫银河„„天河?那天河里有水吗?我歪着脑勺好奇地问。爷爷只呵呵地笑,不作回答,用他雄厚的嗓音讲日月星辰的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的传说讲到二十八星宿,天圆地方,再讲到三皇降世,五帝并轮,伏羲人首蛇身,创造六十四卦,结绳记事,创造文字„„故事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住了一个懵懂稚子的童心,让他白天便盼着夜黑,夜黑又盼着故事的延续。

夏夜不仅有故事,逢着他兴致浓了,偶尔会小酌几口,低吟几首应景的小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不羁;“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惆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多情与愁思„„古人的才情雅致,在寂静的夜里,似乎都被邀进了我家的小院。他微醺了,自己没有察觉,举杯向明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那时的我自然不能理解诗情,也不能理解他的心境,只是觉得一切神秘而美好——星空,传说,诗文,还有爷爷的豪情!

一弯月,一壶酒,一阕诗词,一个传说,还有那星空月夜里摇着的蒲扇,那泯着小酒的老者,我都常常忆及,不能忘记„„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